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孙百亮 《人文杂志》2023,(10):11-20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归宿。资本逻辑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非理性运用是导致现代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异化越来越严重的重要原因。超越人与自然的异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人类的共同价值理想。根据价值与事实相结合的方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想可归纳为信仰形式、诗意呈现、哲学表达三种表现形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和谐共生,会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条件的改善而不断拓展和提升。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复杂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想具有现实性和必然性、长期性和曲折性的特点。因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价值理想的实践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现阶段要在坚持客观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先验与经验共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互补原则的前提下,从价值观的重塑和实践路径优化等方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4.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百余年的伟大斗争中开展的具有中国共产党鲜明特征的精神生产活动及其成果,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形成内涵深刻、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关于红色文化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紧紧围绕“什么是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有何意义”“怎样用好红色文化”三个基本问题,从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角度论述了红色文化的生成逻辑、本质内涵、鲜明特征、重大意义和用好红色文化的现实路径,指明红色文化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总结伟大斗争实践经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结晶,是对中国精神的赓续发展,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具有记载党的历史的记忆性、发扬党的伟大精神的教育性、引领实践的时代性等鲜明特征;弘扬红色文化为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提供了有益精神养料,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强力精神支撑,为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了丰富滋养;对新时代用好红色文化进行前瞻性思考和全局性谋划,要求在建设文化强国过程中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  相似文献   

5.
周雯 《理论界》2024,(2):8-1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论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基本理论视角与框架,以中国共产党家庭道德教育的历史实践为前提基础,以传统家庭德育文化的“双创”发展为内涵来源,以社会家庭建设的实际需要为根本发展动力,实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文化逻辑、现实逻辑的辩证统一。探究习近平家庭道德教育相关论述生成的逻辑理路,对于促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从理论向度看,其核心要义包括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精准扶贫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应求和精神脱贫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从实践向度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方法论原则为新时代走共同富裕道路提供了根本遵循,包括坚持凝聚共识强化认同的原则、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和分步骤分目标实现共同富裕的原则。从价值向度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理论向度、实践向度和价值向度三者辩证统一,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略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从哲学世界观视域来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表达了对历史上人与自然"主奴关系"建构的不满和批判,从而摆正了人在世界中的合理位置,建构起一种新型的平等主义的人与自然关系秩序。人与自然平等关系秩序建构,由于内在蕴含着尊重自然的道德态度,善待自然的道德责任,既要有所作为、又要避免胡作非为的行动方式,最终结果必然是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人与自然唯有平等,才有真义的和谐;人与自然唯有平等和谐,才有共生共荣。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体育工作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中华民族所认同体育文化的价值取向、精神气质、思维方式与行动纲要的总和,它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发展创新的内在需要。高校通过以中华体育文化精神为基石,融入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优化体育文化育人环境,让体育文化叫好又叫座;深入挖掘体育文化活动内涵,打造经典体育文化品牌;丰富体育文化载体形式,使体育文化育人产生倍增效果,多种实践途径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促推中华民族体育强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李春峰 《南方论刊》2021,(6):4-6,10
民族团结是新时代背景下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所在,是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在即将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深刻审视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团结重要论述,从理论基石、文化底蕴和经验继承三个方面挖掘其理论根源;从目标引领、根本保证、思想根基、现实依托及制度保障五个方面把握其核心内涵;从理论创新、行动指南与...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是矛盾统一体,没有人与人的关系和谐就没有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但人与人的关系和谐必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实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才能真正实现社会、资源和环境整体和谐发展。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要解决人与自然物质能量交换过程中的矛盾问题,解决好人类对环境利益的公平分享问题,这需要在尊重、顺应、保护自然条件下正确处理资本、体制、文化、民生等制度的创新和改革。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独到价值不仅在批判西方人与自然分裂的现代化中显现,还在与西方批判现代化的三大进路的比较中凸显出来。无论是回到前现代,还是进入后现代,抑或是走生态改良的三大人类文明进路,都未能从根本上化解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矛盾。我国站在对人类文明赓续负责的高度,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打破了人与自然“非此即彼”的思维局限性,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动力发展现代化,超越了对现代化的三大拷问,形成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根本区别于前现代的农业文明,也不是现代的工业文明,更不是“怎么都行”的后现代文明。其不仅对中国现代化具有指导意义,还为走出现代性人类文明困境提供了普遍性认知及实践对策,具有广泛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在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论述。这一重要论述以系统观念统筹谋划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在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探索长江经济带“发展与保护”的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回答协同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问题,确立了以长江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形成了历史、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基本逻辑,是新时代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演进脉络的思想历程,经由酝酿与初步阐发、成熟与思想完善到发展与思想升华。其核心内涵主要包括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着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当代价值则表现为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健康基础提供理论指导,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健康需要提供实践方案,为推动全球卫生健康治理提供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围绕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建设怎么样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怎样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等一系列重大课题,形成了内涵科学、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全媒体传播理论体系。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核心要义和价值意蕴,能够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撑,有助于把握推动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现实路径,从而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构建与我国国家实力相匹配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在理论构造上,继承马列主义意识形态谱系并进行了契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在历史发展中,深刻吸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重大教训与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进行意识形态建设的宝贵经验;在现实研判中,准确识别国际政治斗争大背景下中国面对的国内外意识形态多重威胁;在实践建构中,更新意识形态传播形式、话语、空间的整体布局.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重要论述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实践逻辑的多重生成底蕴,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保持思想清醒、提高政治站位、以坚定的信念与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国际间人文交流遭受阻隔的时代境遇下,习近平提出构建人文共同体,其相关重要论述具有多重逻辑意蕴。人文共同体是以马克思文化交往理论、"真正共同体"思想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理论基础,遵循世界人文交流融汇、中华文化包容式发展和中国文化外交的历史逻辑,立足于回答当今世界文化发展之问、破除中外文化交流壁障和推进上海合作组织人文交流的实践逻辑,为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全球文化治理和国际文化秩序构建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9.
20.
习近平总书记选人用人重要论述的提出,顺应了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转型的历史与现实逻辑,科学回答了新时代选人用人的基本问题,提出了许多原创性的思想观点,有效破解了选人用人工作中的实践难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为新时代建设一支堪当时代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供了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