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学理论普遍认为,宪法首先是法,而且是一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作为法,宪法自然有其严格的规范性,并以规范的形式发挥调整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法的生命就是规范,没有规范性,法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宪法的规范性是宪法调整社会生活的重要体现,反映了宪法的本质功能. 相似文献
3.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3-17
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我国基本政策制度的集中体现。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现行宪法的多个章节中均有涉及,一方面证明了该制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说明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整个宪法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从宪法文本角度出发,对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及维度进行探析,即是从最基础的角度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行审视,意义十分重大。当前,我国面临的民族问题形势错综复杂,应当把握好宪法文本这个总纲,通过挖掘宪法文本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相关表述的内涵,为民族工作提供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4.
胡锦光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2)
宪法规范不仅有制裁要素,而且制裁要素就在宪法规范之中,那种认为宪法规范只具有原则性而没有制裁要素或者认为宪法规范虽具有制裁要素,但制裁要素包含在普通法律规范之中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宪法规范的基本特点是最高性、根本性、广泛性、原则性、适应性和稳定性;受宪法规范的基本属性即法律性所决定,纲领性不是宪法规范的基本特点,否则,将会弱化宪法规范的法律性,影响宪法规范的现实社会作用;根本性是宪法规范的内在本质属性,它决定着宪法规范的性质和地位以及宪法规范的诸多特性。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宪法文本中的人权逻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家清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3):3-6
从我国宪法文本观察,基本权利的发生、成长和实现体现出独具特色的逻辑。宪法文义所体现出的人权的历史性和阶级性与宪法所确立的国家意识形态理论具有一致性。公民基本权利体系缺乏一种内在的一以贯之的逻辑自恰性,基本权利的国家保护义务相关条款与宪法适用的逻辑存在落差。如何弥补我国宪法文本中的人权逻辑缺失将成为宪法适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邹奕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41-151
经过局部修改之后,我国现行宪法呈现出两个文本形态:其一为宪法原文及修正案,其二为宪法修正文本。1988年局部修宪时,我国决定仿效美国,通过宪法修正案来修改宪法。然而,由于中美两国宪法在文本和实践上的巨大差异,我国采用宪法修正案的效果并不理想,宪法修正文本遂得以产生并普及。作为一部成文宪法,我国宪法应当具备唯一确定的文本形态,宪法文本应当兼具充分的正当性与较强的实用性,因此有必要在两个宪法文本间作出选择。选择宪法修正文本是一条更为现实的进路,而选择宪法原文及修正案则有可能进一步发挥宪法修正案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家治理的系统性和复杂性既由多变的外部情景形塑,也由多样的内部情景形塑。从内部情景来看,我国国家治理首先面对的是各省域单元治理场景的不同,各省域单元实现优良的治理是实现整体性优良国家治理的前提,而要实现整体性的优良国家治理,实现边疆省域的优良治理是关键。有史以来,新疆始终是国家领导人、中央政府和各领域关注的重要边疆区域。21世纪以来,新疆的战略地位更为凸显,既是国家经略东南,稳住西北的核心组成,还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全域发展的核心战略区,新疆的省域治理优良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双重布局的效度,因此探讨新疆优良治理之道是一个极具理论与实践价值的课题。现阶段,去极端化是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范畴之一。 相似文献
8.
曾宪义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8(4)
宪法文本上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维持、巩固和调整着我国国家与自治民族的关系,自治民族与非自治民族的关系,它既是维护和保障民族权利的基本制度,也是监督国家或国家机关履行职责,妥善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 相似文献
9.
陈海嵩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5(3):1-7
当前对"环境权入宪"的研究存在着"肯定/否定"的二元对立立场,有必要对宪法环境权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与分析。从法律解释的视角出发,可对宪法环境权进行深入的规范分析。在规范模式上,宪法环境权并非主体对客体加以绝对支配的权利,而是主体在良好环境中生活的权利;在规范属性上,宪法环境权表现为一种兼具规则和原则性质的"规则——原则模型";在规范构造上,宪法环境权包括权利主体、权利相对人、权利客体三方面的基本要素。在此基础上,借助"公权利/私权利"的分析框架,对环境权在规范意义上的不同面向展开分析,可初步得到环境权的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0.
林孝文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我国现行宪法文本中存在着大量的“依照法律”的表述。通过宪法文本的解释方法,可以确定“依照法律”系指“依照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从中可以推断出我国宪法的内在逻辑,表明人民代表机关权威最高性和无限性。并由此可以推导出三个结论:人民代表机关无须法律制约;国家机关之间不存在充分的权力制约关系;宪法权利受法律的严格制约。 相似文献
11.
王生卫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2):84-88
宪法程序价值与宪法规范的特点密切相联 ,并反映宪法内在价值的主体在实施宪法程序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满足主体需要的特性 ,主要表现为程序的理性、正义与尊严、秩序与自由以及效率与公正等价值。宪法程序价值实现是一个层次性的主动实施宪法程序规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宪法的有效实施是宪政得以实现的重要表现。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宪法监督和解释的法定机关,是我国的宪法审查机关。宪法的实施,不仅指宪法的司法适用,还包括宪法的遵守和执行,因此,首先要确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宪法实施的监督者地位。其次要建立适当的衔接机制,即备案、批准同确认违宪之间的传递机制。同时还应明确各种规范的冲突解决机关,即在宪法之外,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的违反,各级有权机关可以行使相应的违法或违规审查权,以用于保证宪法、法律等规范的实施。另外宪法的有效实施还要注重人民法院的作用,法院对有效实施的相关措施可提起确认的请求,并向有关制定机关提出司法建议,从而达到宪法实施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13.
艾尔肯·沙木沙克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87-95
一个时期以来,"三股势力"在新疆各地大肆传播宗教极端思想,引诱、教唆、胁迫他人参与暴恐活动.面对宗教极端思想侵蚀范围广,受毒害人员数量众多的问题,我国在依法严厉打击暴恐和宗教极端违法犯罪活动的同时,依法设立教培中心,对因被教唆、胁迫或蒙骗而参与暴恐和宗教极端违法活动,行为情节轻微,尚不构成犯罪的,或者虽然构成犯罪但其主... 相似文献
14.
邓世豹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8(3):397-402
宪法文本是一定宪法价值的载体和外在体现,宪政逻辑是反映宪政价值的理论体系。宪法文本与宪法逻辑并不只是一种关系,这是造成宪法与宪政背离原因之一。我国现行宪法文本还不完全反映宪政逻辑,推行宪政必须有一部反映宪政理念、符合宪政逻辑的宪法文本。建设社会主义宪政,必须从人权保障规范、国家权力规范、宪法结构等各个方面进行修正和完善,宪法修改一定范围内消除宪政逻辑与宪法文本上紧张关系,调适宪政逻辑与宪法文本的关系是深化我国宪政建设的一个议题。 相似文献
15.
刘建辉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2)
宪法财产权规范体系在结构上一般表现为保障条款、限制条款、征收补偿条款的有机统一。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新型的财产权,我国宪法对其进行保护时,在规范体系的设计上应从两个方面加以完善:一是用财产权概念取代财产所有权概念,二是在宪法文本中明确规定国家的知识产权政策。 相似文献
16.
邓世豹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8(3):397-402
宪法文本是一定宪法价值的载体和外在体现,宪政逻辑是反映宪政价值的理论体系.宪法文本与宪法逻辑并不只是一种关系,这是造成宪法与宪政背离原因之一.我国现行宪法文本还不完全反映宪政逻辑,推行宪政必须有一部反映宪政理念、符合宪政逻辑的宪法文本.建设社会主义宪政,必须从人权保障规范、国家权力规范、宪法结构等各个方面进行修正和完善, 宪法修改一定范围内消除宪政逻辑与宪法文本上紧张关系,调适宪政逻辑与宪法文本的关系是深化我国宪政建设的一个议题. 相似文献
17.
赵书文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2):88-92
在中国,宪法更多的是从政治意义上被阐释的,许多与宪法相关的问题往往要从宪法之外去寻找宏大的理论话语。然而,这种方式会销蚀宪法的至上权威。因此,欲建立宪法的至上权威,就必须从宪法解释入手,通过以宪法文本为根据的宪法解释解决宪法的相关问题,这才是宪法权威的真正生成之道。 相似文献
18.
宪法适用就是宪法解释的过程,但是并不能因此就说,宪法解释可以解决宪法适用的所有问题,宪法解释的结果,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来自解释本身,甚至也不是来自法律内部,宪法解释必须借助文本之外的资源才能形成合理的裁判.宪法解释的过程表明,宪法解释不足以具备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炜辉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22-28
劳动权在宪法权利体系中主要是作为社会经济权利存在的。通过系统考察世界55部成文宪法规定,劳动权立宪多是以规定其国家保护义务内容为中心。在具体立宪形式上,各国劳动权及其立宪保护义务多是处于宪法基本国策及基本权利章节中,其宪法效力主要表现为弱意义上的"宪法委托"。在立宪内容上,多数国家均是选择性规定劳动就业保护、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特殊群体保护以及休息权等部分内容。虽然相较于域外多数国家宪法以及国际人权公约规定,我国劳动权立宪规定已表现得较为完备,但作为一种发展性需求,其在宪法制度空间中仍有继续发展和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一个全面系统的反恐战略不仅有赖于军事法律经济手段的威慑钳制,更应注重教育改造层面上的康复教化,惟有抛弃暴力恐怖活动的脱离接触与摒弃极端主义思想的去极端化,才能事半功倍地消除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的流毒和危害。本文从极端化、去极端化等相关概念辨析切入,阐明包括启动、走留利弊权衡、出走决策转折点、脱离接触、发展新身份认同与重新融入社会等在内的去极端化基本过程与特征。藉由对沙特去极端化PRAC战略的个案考察,透析其组织结构和功能、运作过程、具体功效、特殊性与普遍意义,冀望为建立一个科学化、可操作性的去极端化计划提供借鉴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