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先行进入资本主义的英国,企图把香港作为侵华前沿据点,采取一系列外交和武力威胁手段,终于在1842年借签订《南京条约》之机,正式割占了香港本岛,始出“香港问题”。接着,英国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扩大占据南九龙、“新界”,“香港问题”则完全形成。辛亥革命后,历届政府都曾试图解决“香港问题”,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未能如愿。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经过艰难谈判,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终于签订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英国交还香港,中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是香港的历史性的巨变,与这一巨变相适应,香港实行的法律将要因此发生相应的变化.本文拟就香港回归后香港实行的法律变化及其影响作一点初步探讨.一、香港回归后香港的原有法律作了适当的改变所谓香港的原有法律,是指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之前在香港实行的各种法律.它是与香港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和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相适应的,因而在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后,香港的原有法律必然就要作适当的改变.邓小平在1984年6月指出:“我国政府在一九九七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的现行的法律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3.
自英国侵占香港以来,为方便会同港英政府协调处理商贸、防务、人员流动等事务,清政府和国民政府都曾尝试在香港派驻官方代表,但均未能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多次向英国提出在香港派驻中国官方代表的要求。随着中英两国关系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经双方反复交涉,英国最终让步,默认新华社香港分社作为中国政府派驻香港的具有官方性质的代表机构。如何界定中国驻香港官方代表的身份头衔与职责权限,是中英交涉过程中的焦点。英国之所以一再阻挠中国设立驻香港官方代表,主要是出于固守其在香港的殖民利益、维护其在香港的殖民统治秩序的心态导致的;其根本目的在于遏制中国内地与香港的联系,削弱中国政府对香港地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香港回归祖国,这是本世纪末举国欢腾、全球瞩目的历史盛事。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迈出了实现祖国统一的十分重要的一步。在英国强占香港一百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中国历届政府曾多次试图收复香港,但都因为中国贫穷衰弱,而未能如愿。今天,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科学地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香港才顺利回归。香港回归祖国,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香港问题和台湾问题虽有不同之处,但两者有很大的共性,台湾和香港都是中国的一部分,都必须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实现统一,目前两者实行的都是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完全适用于解决台湾问题。因此,香港的回归,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开辟了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1997年7月1日,一段特殊的历史已在香港结束,“香港过渡期”在这一天告一段落,香港主权回归于中国。从1982年秋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来华,揭开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谈判的序幕,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这风风雨雨的15年中,香港的前途一直是中国、英国、香港三方面舆论关注的热点,这其中,英国公众是如何看待他们心目中“最后的殖民地”的回归、他们以什么心态来对待这段历史呢?本文从英国报刊杂志上所发表的一些文章追寻英国舆论变化的轨迹,从一个侧面表明:昔日的大英帝国雄风已去,“流水落花春去也!”  相似文献   

6.
柯利达批评英国对香港政策失误纽约《桥报》5月27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柯利达谈英国对香港的失策》,全文如下:1992年的转捩点直至1992年前,英国的香港政策主要由官员负责,外交部与首相府的中国问题专家的建议通常得到大臣们接纳。撒切尔夫人被说服压抑其...  相似文献   

7.
英国同意将香港归还中国,于是就产生了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在这个完全自由企业化的小小殖民地上,共产主义和西方资本主义能否共存?北京的中国领导人宣称是能够共存的。他们坚持认为,到1997年,当两种制度合为一体实现时,一切主要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自从1954年法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同意撒出北  相似文献   

8.
香港问题始末张怀兵香港问题是一个历史遗留的问题,收回香港是世纪之交举世瞩目的大事,更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那么,香港的历史状况如何,英国是如何割占香港的,中国政府收回香港有何举措?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阐述。一、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香港地区位...  相似文献   

9.
香港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领土。在鸦片战争中,英军于1841年1月25日强行占领香港岛。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正式割占该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中,英军于1860年强行占领九龙。同年10月,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制占了九龙。1898年6月,在列强瓜分势力范围的背景下,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条约,租借了“新界”,从而实现了对整个香港地区的占领。收复香港是中国人民的宿愿。从清政府、北洋政府到国民政府,旧中国的统治者们也都做过收复香港的尝试,但皆未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0.
建国前后中英两国对香港的政策及其影响邢悦新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也是中英关系和香港问题的历史转折点。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收回香港,恢复对整个香港地区的主权只是时间和方式问题。本着马克思主义的求实精神,本文拟对新中国建立前后英国对香港的政策...  相似文献   

11.
太平洋战争时期,是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的极好时机,中国政府曾就战后香港归属问题多次与英国进行交涉。由于种种原因,收回香港主权的目的没有实现。这次斗争的失败,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2.
1997年6月30日,英国将其最后一块殖民地香港交还给同意在50年内承认其自治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中国政府,这标志着英国一个历史纪元的结束。伴随该殖民地度过权力交换期或者说是危险期的是彭定康(C.F.Patten,1944.5.12—),一位历经风云变幻、积25年英国政坛经验的老手。他于1992年7月9日就任香港总督。凭借本  相似文献   

13.
廿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出现在亚洲东部。从世界地图看中国漫长的海岸线,香港只是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小黑点”;然而在新的国际条件下,它竟然像匹脱缰的骏马,奔驰在一大群你追我赶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前列,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很突出的一个新兴工业经济实体,被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是“当代自由资本主义的典范”。一位作家谈到这种现象时说:近几十年每次来香港,都看到一些“目之为眩”的新景象:“香港的地底好像在藏着一股巨大无比的动力,不停地孕育,蠕动”,产生出香港奇迹。香港奇迹的主要几种表现1.香港自然资源贫…  相似文献   

14.
在香港由英国殖民统治向“一国两制”的过渡时期,公民教育、民族语言教育问题颇受关注。公民教育能够使香港人了解中国意识同香港意识的脐带关系,强化对祖国的认同,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母语教育有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促进民族文化的融和。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斯福政府基于美国的战后世界战略目标,曾多次以不同方式向英国施加压力,迫其承认中国的大国地位,敦促英国战后将香港归还中国,并要求蒋介石政府收回香港后宣布其为世界自由港。但日本宣布投降后,继任的杜鲁门政府却一改美国支持中国收复香港的既定政策,转而支持英国恢复对香港的殖民统治,中国乘胜收复香港的计划功败垂成。其客现原因在于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形势的变化;主现原因在于美国政府欲保持与英国的合作,遏制苏联在远东的势力以及美国对华政策面临的重新抉择。  相似文献   

16.
侵害中国主权是英殖民主义者的惯伎李德志,李仪茹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恢复对香港主权的行使。届时,英殖民主义者鲸吞中国主权的历史将彻底告终。对于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无论对中国,还是对英国都不失为一件好事。中国收回香港,了却了海内外炎...  相似文献   

17.
旧中国政府早期“收回香港”的外交活动述评齐鹏飞香港问题是中英两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香港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世纪下半叶,英国不断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胁迫清朝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1842年)、《北京条约》(1860年)和《展拓香港界...  相似文献   

18.
英国管治香港期间,非法侵占了中国对香港的主权,确立了“主权在英”的殖民统治香港的最高原则:通过英皇颁布的三个敕令,把“主权在英”的最高原则“合法化”;通过三个宪制性文件,把“主权在英”的最高原则宪制化;通过直辖管治,把“主权在英”的最高原则治权化。由此,英国确保了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直到1997年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主权在英”殖民统治香港的最高原则终于寿终正寝,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英国强占香港到中国收复香港一百五十多年历史的回顾,说明落后要挨打、强国无外交的真理,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走向繁荣富强,才能实现香港回归。同时提醒人们,毋忘屈辱历史,努力振兴中华。  相似文献   

20.
本文全面分析了英国、美国、日本、香港、台湾、中国大陆的保险市场机制,认为台湾的经验值得借鉴,并提出了中国保险市场建立和完善的正确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