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文学创作到文学传播再到文学接受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作家地位和作品影响的形成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环节--文学传播在起作用.对于那些生前文学成就相差不远的作家来说,后来地位距离的逐渐拉大,传播在其中充当着重要的指挥棒.曹丕、曹植兄弟即是一例,二人生前各拥才赋,难分轩轾.但历代以来,二曹不再并肩驱驰,曹植风骚独步.这其中,文学传播对二人的地位差异之形成发挥了非凡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玫 《齐鲁学刊》2005,(1):76-80
所谓效果史,即历史地描述以普通读者为主体的读者群体对作家作品的反应批评。魏晋南北朝是曹 植效果史上的黄金时期,具体表现有三:拟作盛行;理论总结;入选《文选》的作品数量较大。唐代是曹植接受史的 第二个黄金阶段,但与六朝读者注重模拟学习曹植作品有所不同,唐人则对曹植的相关史事或前人评价表现出更 大的兴趣。渐至后代,曹植及其作品更多的是作为某种典故而为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3.
陶春林  马晶 《江淮论坛》2007,(4):128-135
曹植《白马篇》历来被认为是诗人前期的作品,但这种说法没有提出有力证据.通过对曹植生活时期民族关系的考查,可认为赵幼文先生提出的创作于后期的看法是成立的.由于创作时间的特殊性,其主题也应理解为曹植悔过自新的诗化表现.这首诗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游侠和游侠诗发生了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4,(9):81-86
《拟邺中集诗》在语句、风格、开篇方式等方面多有模仿、借鉴曹植作品之处,显示谢灵运对曹作之熟悉与倾心。组诗据相关史料、作家作品等真实性资料虚构了一场君臣尽欢的宴会,但隐含的忧生之嗟解构了虚拟的宾主之欢。灵运以曹植自比,借拟诗倾泻其幽愤之情。拟诗深蕴着灵运对曹植人生遭遇、文学创作特点及其人生与创作关系之深刻理解。基于相似命运之联系以及对曹植高才之向往,灵运突破魏晋以来对曹植其人其文之狭隘理解,首次揭示出曹植及其诗文中的忧生情绪,为解读曹植及其诗文开辟了新的方向,为后世深入阐释曹植其人其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对曹丕与曹植的关系误解甚深,进而导致对两人作品的误读。实际上,曹丕诛杀丁仪,主要是因其陷害忠良,又恐其为祸将来,并不是要翦除曹植党羽。黄初以后,曹丕未迫害曹植,反而屡次赦免其罪责,对其封赏优厚。争立太子事件历时短暂且曹植表现淡漠,并未主动参与,事件亦未造成兄弟关系的隔阂。而曹丕、曹植两人的文学作品也反映出其兄弟间相处融洽,关系较为稳定。重新审视两人关系,是正确解读其作品的必要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6.
对于曹植作品的研究,一般说来,大都着重于他在诗歌方面的成就,而对于他的辞赋,却涉及较少。这不能不说是曹植研究中的一种缺憾。因为曹植不只是在奠定我国五言诗和发展我国乐府诗方面有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在辞赋方面也是一位继往开来的伟大的成功者。在这里,我们试着对他的辞赋作一初步的探讨。一 曹植的辞赋,和他的诗歌一样,按照他的生平要分为平素时期与失意时期两个阶段去研究。这两个阶段,当然要以黄初元年曹丕受禅以后为显著的界限。在我们常见的《曹子建集》(以丁晏的《曹集  相似文献   

7.
《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的<古诗十九首>研究,缘起于<中国诗歌演变史>的整体写作,其中汉魏五言诗演变历程的研究和写作,既为十九首研究的缘起,也为其写作的主要方法.审美学术观,对文本与史料的思考在先、现有结论在后,实践第一等诸多方面的统一,为本研究学术观和方法论的本质.十九首中的部分作品应为曹植所作,其余作品、苏李诗和<孔雀东南飞>等,皆应与曹植、曹彪、甄氏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曹植及其诗歌的评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曹植及其作品的评价,文学界、史学界在五十年代曾开展过争鸣,但问题远未解决。今天,很有必要旧案重提,大家毫无顾忌、旗帜鲜明地各抒己见,共同提高。从这种愿望出发,本文结合曹植诗歌的探讨,拟对二十多年前争论的焦点——曹植是否堪称为建安诗人的代表问题略陈管见,以期引起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曹操与曹植游仙诗的成因及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操与曹植游仙诗的成因及异同贺秀明(厦门大学中文系)曹操和曹植的诗作中,有一部分是描写神仙和仙境的游仙诗。对于曹氏父子这类作品,以往出版的文学史、诗歌史和文章大多持抑贬的态度或避而不谈。近年来发表的文章也很少对这类作品做具体分析。游仙之诗虽然在曹魏之...  相似文献   

10.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于太和十八年(494)由平城迁都洛阳.对这次著名的迁都之举,究竟应该如何评价?我们认为迁都洛阳是导致拓跋鲜卑王朝衰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政治决策上的一个重大失误. 迁都之前的北魏王朝,自道武帝拓跋珪天兴元年(398)七月以来,一直定都于平城,历6帝7世凡97年;而迁都之后的北魏王朝,连孝文帝计算在内,也只传了三代,政权就易手于宗族他人了,正如《魏书》所说:“魏自宣武以后,政纲不张,肃宗冲龄统业,灵后妇人专制,委用非人,赏罚乖舛.于  相似文献   

11.
《泰山梁甫行》是曹植诗作中著名的直接描写贫苦人民生活的作品,在曹植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曹植一生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即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二二○年)曹操去世、曹丕即位为界,分为前后两期,《泰山梁甫行》被普遍认为是曹植后期作品。最先提出该诗写作时间问题的,是清代的陈祚明。他在《采菽堂古诗选》中评道:“写得萧瑟,岂徙封临淄时作耶?”据《三国志·魏志》曹植本传,曹植“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徙封临淄侯”,到黄初二年贬爵安乡侯,为临淄侯凡十年。但十年中,前九年曹操在世,为曹植创作前期;而后一年则入后期了。陈祚明判定《泰山梁甫行》是“徙封临淄时作”,但对于前后期的问题则未曾关涉。到了朱乾,他则基本上明确肯  相似文献   

12.
历史告诉我们,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对曹植的态度是不同的。这种特定的环境氛围,使曹植生活明显分为建安、黄初、太和三个阶段。因此,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其思想与作品便明显地呈现出一个对屈赋的继承与创新的动态过程。 建安时期,这是曹植一生中最美好的“黄金”时代,在建功立业、慷慨任气的整体气氛中,曹植的特殊身份使他的生活明显分为两部分:一是在邺都“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名都篇》就是这种生活的反映;二是随父南北征战,其《失题》诗云,“皇考建世业,亲从征四方。栉风而沐雨,万里蒙露霜。剑戟不离手,铠甲为衣裳。”这时期共创  相似文献   

13.
福克纳的黑人女性观在福克纳的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通过<喧哗与骚动>中"狄尔西"这个典型的黑人保姆形象,我们可以从侧面了解福克纳对女性,尤其是对黑人女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论曹植及其游仙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植是第一个以“游仙”命题的诗人,他曾在生活的后期创作了十余篇游仙诗作,在其整个诗歌创作中占了不少比例。虽然在他之前,不乏以仙人仙境为描写对象的作品,如《远游》、汉乐府中某些作品等,但曹植的游仙诗作由于其个人经历的独特性,“骨气奇高、辞采华茂”的才情...  相似文献   

15.
木斋研究原本将曹植视为古诗十九首的主要作者,当下则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将全部古诗视为一个整体来审视,进一步察觉古诗中包含大量围绕恋情主题,并且带有女性口吻的作品,甄后的重要性因此浮现;曹植与甄后关系的研究也有了更深一层的开展。不论从彼此心理活动的逻辑层面出发,或从双方传情诗歌的史料考证出发,都肯定了部分古诗作品为甄后之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宁晓洁 《学术探索》2013,(11):103-106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文学作品承载着思想传播、文化交流和价值导向的重要作用。外国文学作品的传人,让我们领略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让我们了解了其他国家的社会环境,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文学界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鉴赏却远远不够,我们的欣赏知识停留在不断地引进国内,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各种不同国度的风土人情,然而表面,而对于文学作品的精髓和思想却知之甚少,因此,寻找鉴赏外国文学作品的新视野,在新的视野下进行外国文学作品的欣赏成为我国文学界的热点。本文就试以新的视野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鉴赏,以期对我国外国文学作品的鉴赏的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张朝富 《江淮论坛》2006,(4):171-174
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有“辞赋小道”的说法,后世人们一直据此认为曹植轻视辞赋。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读。曹植的说法要放到整篇文章的语境中来理解,它不过是曹植一时的谦虚之词,曹植在该文章中表达的不是对辞赋的轻视,而恰是重视,曹植在文论上的观点与曹丕是一致的。澄清对曹植的这一误读,对重新认识曹植在文学发生转型的汉魏之际的特殊作用、纠正传统文学史对曹植认识当中的一些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六言诗自萌芽至各体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到建安时期趋于成熟.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完整的六言诗,出现了以孔融和曹丕、曹植兄弟为代表的六言诗作家,而且出现了曹植<妾薄命行>这样成熟的六言诗代表作.从诗歌发展史角度而言,孔融有创体之功,曹氏兄弟则通过自己出色的创作实践和著名作品,为六言诗的进一步发展赢得了空间.之后,嵇康、陆机、萧统、庾信等名家群起实践,为六言诗各体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冯乃超是对济南惨案最为关注的左翼作家.他以此为题材的作品以往被简单地视为标语口号化创作倾向的产物.但这组作品中的某些关键字句与当时的中共文件表述之间实则有着微妙的呼应关系,丛中可以显现出中共对济案应时策略的变化对于作者的影响,同时也为我们了解左翼作家面对民族话语和阶级话语冲突时的复杂心态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20.
<正> 曹植描写动物的赋作主要包括《神龟赋》、《白鹤赋》、《蝉赋》、《鹦鹉赋》、《鹖赋》、《离缴雁赋》、《鹞雀赋》和《蝙蝠赋》等。本文拟就曹植上述作品的比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