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汉字字族研究,最忌讳的态度和方法就是,研究者往往不注意字族的时间层次和时代特征,不是从全部事实的总和出发做穷尽式的分析研究,随意举例,徒逞臆说。溯其根源就在于不明汉字字族具有时代特征:汉字字族是在汉语词汇派生阶段,汉字为适应词汇的同源派生,通过母文孳乳分化而形成的。汉字字族,是汉语发展到词汇派生阶段的产物,是词汇派生阶段词族对记录它的文字要求的必然结果,是汉字适应汉语而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标志。认识汉字字族的时代特征是字族理论的重要理据之一。汉字字族的时代特征决定汉字字族的研究必须要有时间观念和历史观,我们认为,我们研究字族的主要材料源于《说文》所收的形声字(含会意兼形声及形声兼会意)。因为我们要研究同族孳礼分化字,就必须要研究发生同族派生词和同族孳乳分化字的时代所产生的汉字,就必须要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集中收录这个时代所产生的汉字的著作作为语料来源,而《说文》正好符合这个要求。1.《说文》所收字是周秦以来汉字的集大成者,具有代表性、权威性。2.从时间上说,《说文》所收字截止到了东汉以前,时代下限清楚,其出现和使用年代基本上可以确定为周秦汉时期。而这个时期,正处在汉语词汇派生阶段和与之相适应的字族孽乳阶段。3.从研究方法上来说,以一种代表性的语料为主要研究对象,有利于定量分析,有利于穷尽式研究,从而得出客观、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羌汉语言接触形成的一组同源汉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交往导致语言接触。在此过程中,语言相互吸收或输出成分。就吸收而言,非汉语词汇成分进入汉语以后,汉字一视同仁地加以记录;使用既久,其非汉语色彩消失,当中一部分便循着汉语词派生路径孳生同源词,汉字又对这些同源词记录,出现了语言底层并非汉语而文字层面有汉语特征的同源字。古汉语中,"卢"字有黑义,来源于古羌语。垆、栌、、、鸬等字秉承"卢"字音义,形成了一组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同源字。  相似文献   

3.
在汉语研究领域,“同源字”与“同源词”两个概念确切的内含和外延,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人们为同源词或同源字所下的定义,往往字、词不分,把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本文认为,讨论同源词。应该从词的音与义出发,而讨论同源字,则必须从汉字的本体——字形出发;同源字与同源词尽管有时候在字形上具有重合关系,但是,却是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概念,不应该混而不别。本文从汉语与汉字的关系、从汉字的构意性质、汉字的孳乳过程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汉语同源字与同源词之间的本质上的区别,从而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进一步分析了同源字与同源词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论形声字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汉字发展到现阶段的结果来看,一般认为形声字约占汉字总数的80%以上。因此,研究形声字的产生及形成过程,是汉文字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从汉字演变的结果入手对汉字进行静态的观察和描写,与从历时的角度出发对汉字进行动态的观察和分析不同,从中看到的文字现象及文字的发展变化情况并不相同。从后者入手研究形声字的产生及形成过程发现,形声字的形成有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不自觉到自觉创造的过程,最初的借字加意符、母文加类符、表意字加注音符都不是有意识的造形声字,这样形成的汉字也不是“形声相益”的真正的形声字。文章虽然研究的是形声字的问题,但由于形声字牵涉到汉字学的方方面面,因而实际上也反映了对汉字学和汉字总体发展的一些新的认识,以及对汉字字族学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字本位”的提出是对对外汉语教学策略的认识的重要转折,但字本位强调的应该是词汇教学中对单个字的重视,而不能忽视或排斥词的教学。大量不能单独成词的汉字的存在,字义的不确定性,以词为单位的阅读认知,都使汉字教学离不开词汇教学。根据成年学生的认知特点汉字教学应是两个层级的分析型教学:对合成词内部结构的分析,对单个字内部的部件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汉文字与汉语中词的关系,显然不同于字母文字与屈折语中词的关系,对此,中外许多学者曾有过论述,如:汉字系统是完善的表词文字体系;是兼表词和词素的文字体系;是语素一音节文字;在许多情况下,“是把单独的词汇项和语法项当作一个整体的书面表达”.不少论著还分析了一字一词、一字多词、一词多字等汉字与词的对当关系,从多角度探讨“汉字的语言性质”.然而,这些论述和探讨,大都着眼于某个或某些完整的汉文字与汉语中词和词素的特殊关系,并未深入到合体字结构的内部,去研究某些独体文和某些合体字在组构新合体字时的语言性质.本文意在揭示:许多独体文和合体字是以语符或书面词的身份进入新字组字程序的,就是说,存在着“以词组字”的特异现象.  相似文献   

7.
“全汉字”的采集整理,直接的目的,是为建立“全汉字操作系统”提供全面、系统而又具体、可靠的数据;同时,也是从全新角度对古今汉字的再认识和大整理。本文报告了“全汉字操作系统研制组”两年多来在这方面取得的成果,界定了“全汉字”的定义,提出了“字族”等新概念,阐述了全汉字的收字原则、字量、字序等,并进而指出,全汉字的整理研究,既是实践性、系统性很强的实际工作,又是理论性、探索性很强的研究工作。任重道远。在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的过程中,全汉字研究有可能成为传统汉字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8.
近日笔者发现了一个颇有意思的语言现象,即汉字的顺序并不一定会影响阅读。下面会从生理学、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多方面着手,并结合词本位、字本位理论研究汉字语序与阅读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形成这一语言现象的原因,以此加深对汉语尤其是汉字阅读的研究和认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外国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  相似文献   

9.
古今字是汉字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古今异字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与汉字和汉语的关系密切相关。一个汉字既表示一个音节,又表示一个词。研究古今字就必须从形、音、义三方面分析。本文试对古今字中古字与今字的形音义关系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认识古今字。  相似文献   

10.
汉语同源词的探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是由于研究方法没有建立在严格的科学基础上,或者囿于汉字字形,总的说来,以往的成绩是不大的。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汉语同源词(同族词)的研究又有新的进展,发表了一些论文和专著。这里,我们拟提出几个与汉语同源词有关的问题来作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文化传媒的转型,汉语受到外来词语及多元表达形式的冲击,汉语体系尤其是词语方面发生了一些裂变,出现了汉字中夹杂使用数字、符号、外文和以视听、图像代替语言的表达方式。汉语词语的裂变使追求"言外之意"、"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和"象外之象"的传统审美范式受到严重挑战,从而导致审美世俗化:重感性轻理性,亲视觉满足疏信仰沉思,近表面直观远深层静观。在新媒体语境下,文化审美范式必然重组或重构。最好的方法是在吸纳图像、字符、数字、外文等审美意义的前提下,创造性地保存汉字不可替代的审美功能。汉语的内视性、精神维度及诗意体验对新媒体语境具有补偿与拯救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日语中有许多与汉语书写一致的词汇,这些词汇中有的与汉语词义一样,有的与汉语词义有出入,而有的与汉语词义完全不同。日语中也有一部分与汉语仅一字之差但词义一样的词汇,如日语的“爱人”、“原子力”、“異口同音”,分别相当于汉语的“情人”、“原子能”、“异口同声”。通过对日语汉字词中与汉语仅一字之差但词义完全相同的二字词举例分析,以期能对中日两国人民学习对方语言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流传至今的《穆天子传》,出土于西晋初年,其中有大量阙字、难识字以及不为人所理解的字词。本文对《穆天子传》中“七萃之士”进行了考证,从文字学、文献出土时具体情况以及文本的具体语言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七萃之士”应为“甲萃之士”,“七”、“甲”之误,是《穆传》最初整理者荀勖等人隶定不准确造成的,“甲萃之士”应为典籍中经常提及的“戎右”、“车右”,即战车上全副武装的猛士。  相似文献   

14.
2005年第1期《白城师范学院学报》的《不能混淆同源字和通假字的界限——从两篇文章对两种文字现象的混淆谈起》是从《语文建设》两篇文章中使用的通假字与同源字概念的混淆谈起,主张不能混淆同源字与通假字的界限。考之于语言材料,实际上通假字与同源字是有交叉的。同时对“怎样判断同源字”及一些古今字的例证也提出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5.
清代考据学的基本信念是“道在六经”,方法则为“由训诂以通义理”,即以语言文字的释义以通达“六经之道”。章学诚与清代考据学的分歧主要是在语言观方面,一方面章学诚认为,“言与意”有时而背离,“通其辞”之外还必须“通作者之心志”;另一方面,章学诚认为六经语言的本性是象征性的,《易》之象和《诗》之比、兴“兼通六艺”,因此当“因象而求道”而非“因言而求道”。章学诚的语言观与历史上的道家、禅宗、心学的语言现存在着一定的思想脉络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任何语言都需依托于自己的文化背景。文化是民族差异的标志,而语言又像镜子一样将这种差异反映出来。因此,学习一门外语不仅仅是学习其语音、语法、词汇等体系,更意味着要学习目的语(targetlanguage)所反映的思想、风俗及社会行为方式。也就是说,学习其“内在语言”。词汇,尤其是实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最终也是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英汉实词对比,不仅能反映出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别,反过来这些差别也能加深我们对英汉词汇的理解。通过考察词汇与文化的关系,本文总结了五种实词对比方式,旨在探索词汇与文化的关系,从而减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误读现象。  相似文献   

17.
高邮王氏的家学,以《尚书》研究为其发端。考证《尚书》文字,不是拿不同版本来互校,而是以小学为依据,判以义理之是非。解读《尚书》经义,没有采用传统的注疏或章句的方式,申述成说,而是针对前人的误释,另立新说。研究《尚书》虚词,除了分析句式,以例求义而外,因声求义之法随处可见。王氏能够超越前人,原因无他,在于其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音同音近,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关,又由同一语源滋生出来的一组词为同源词。为同源词而造的一组专门书写符号为同源字。王力先生的《同源字典》由于未强调同源词语源上的亲缘性和字、词不分等理论上的缺陷,故在同源词系联中,把一些通假字、同义词、同音分化字、异体字等亦误为同源词。  相似文献   

19.
吐鲁番出土文书因保存了大量的方言俗语词和新词新义而成为语言研究的珍贵语料。以《日本宁乐美术馆藏吐鲁番出土文书》为例,其中的"勘责"、"庄坞"、"保知"、"即顿"等词在《汉语大词典》中未见,多为唐代新兴语词;而" "、"餧"等俗语词系形近而误录,"的见/的知"、"百方"则例证偏晚。正确释读这些俗语词,对于系统整理敦煌文书和深入研究吐鲁番出土文书语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韩国汉字及俗字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自汉末传入朝鲜半岛,直至19世纪末,一直是朝鲜半岛官方使用的正式文字。俗字是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汉字产生发展传播过程的始终,而韩国俗字亦是汉字在发展传播过程中产生的重要变异形体之一。通过对韩国汉字及俗字研究现状的介绍,可知其在整理及研究方面存在着四个问题:缺乏对韩国历史汉字和俗字材料的系统整理;当前韩国汉字及俗字研究存在着不平衡性;缺乏在文字学理论基础之上对汉字域外传播途径及规律的探讨;缺乏对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充分运用。这些问题的梳理,将会为当前的韩国汉字研究和域外汉字研究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