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拔人才并恰当地使用之,是领导者实现领导目标的有效保证。然而,在领导实践中,常常有些人坠入心理误区,往往致使人才选拔中出现两种错误倾向:一是有许多优秀人才选拔不上来或闲置而不重用;二是有些庸才或品质不好的分子却屡屡登上领导的宝座误国误民。因此,领导者重视并跳出这些心理误区,是他能不能真正任用贤能、事业能不能成功的关键之一。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考察,领导者在人才选拔上存在如下心理误区: 一、首因效应的心理误区。它又叫“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作用“。这是指领导者初次与人接触就在心理上产生对某人带有感情因素的定势,从而影响以后对此人的评价与使用。这种效应有正、负两个相反的方  相似文献   

2.
沈倩  曾建中 《人才瞭望》2017,(6):146-147
考官在面试中评分的依据是面试者的综合表现,但考官评分“光环效应”明显,不良“光环效应”遮蔽考官评分的内在本质,反映了企业在面试甄选人才过程中考官评分偏差存在系统性和前瞻性的宏观问题.笔者揭示了不良“光环效应”给企业带来的弊端,并从考官评分的本身、考官心理倾向和知觉认知三个方面分析了不良“光环效应”对考官评分偏差的产生原因,最后在理性理念下从三个方面探索破解“光环效应”,回归考官评分“正道”.  相似文献   

3.
满河军 《人才瞭望》2009,(11):24-25
人才问题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胡锦涛同志在人才工作会议上讲的“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概括阐明了社会发展、历史前进的动力因素中人是第一位的。党中央充分认识到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先后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要求努力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资本优先积累和人才投入优先保证。  相似文献   

4.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人才优先,如何理解这一提法?著名人才专家王通讯近日撰文认为,人才优先是一个经济学道理. 王通讯认为,人才优先实际上是国家发展的一个新的战略布局.人才优先并不是人才优先排队、优先买房什么的.我们国家,是先把人的素质建设好呢,还是先发展经济?国家发展的两个车轮,哪个车轮放前一点呢?这是一个国家发展的路径,一条以西班牙、墨西哥、巴西为代表,叫做物力资本优先积累模式,一条以韩国、菲律宾、我国台湾为代表,叫做人力资本优先模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安徽芜湖市在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建立人才优先与率先崛起,宏观引导与自主配置、外部引才与内部留才的联动机制,创新人才政策和工作体系。仅2010年,全市新增中高级人才1.2万多人,同比增长20%。突出人才优先与率先崛起的联  相似文献   

6.
乔月桥  宋典 《人才瞭望》2016,(17):16-19
一、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内涵解析(一)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人才资源开发是指将人的智慧、知识、才干作为一种资源加以发掘、培养,以便促进人才本身素质的提高和更加合理的使用。人才资源开发的路径有学校正规教育、职业与技术培训、个体在职培训、“干中学”、个体的迁移与流动、医疗卫生和保健。人才资源优先开发是指确立人才资源开发相对于物质和资本等其他资源开发的优先地位,根据未来经济发展需求,优先投入人才资源,先行开发培养未来人才。这需要政府加快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模式,增加人才开发投入,完善教育、培训和医疗保健等人才开发体系。  相似文献   

7.
识别人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不仅仅是因为有的人口是心非,善于伪装;还在于,即使是真实的表现,有时也会令人难以判断是好是坏。对于辨识人才之难,古人多有论述。其中,元代人胡祗论述较为全面。他说:“辨识人才最为困难,因为有些事情往往似是而非。有人刚直、开朗,看上去像是说话刻薄不留情面;有人柔和、懦弱,看上去像是忠厚老实;有人廉洁守法、坚持原则,看上去像是保守固执;有人头脑清楚而拙于言辞,看上去像是无能;有人并无真才实学而能言善辩,看上去像是很有才能;有人头脑迟钝、不学无术,看上去像是城府很深;有人总爱攻击、诽谤别人,看上去像是端方正直;有人对人比较厚道、隐恶扬善,看上去像是讨好拉拢别人。一一考究起来,似是而非,似非而是,人才的优劣真伪,往往混淆不清,难以辨识。”辨识人才不容易,那么古人是如何辨识人才的呢?  相似文献   

8.
一、企业人才使用与博弈主体分析 (一)人才使用与博弈论 人才是具有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的资源。人才的使用具有高成本、高收益、高风险的特性。高成本性来源于人才资本积累和个体资质差异,资本的稀缺程度决定其使用成本高低:高收益性是由于人才是企业的灵魂,他们不仅给企业带来价值递增效应,而且在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中对企业管理、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避免人事考核偏差应坚持的五个原则张建贞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怎样才能选拔好干部,聘用什么样的人才,人事考核工作是关键,是最可靠的依据。然而,在我们的人事考核工作中,最容易出现诸如集中趋势(考核结果过于集中,无法区分先后)、晕轮效应(...  相似文献   

10.
纵观历史的经验,显然在各种人才优惠优先政策中,围绕定居制度、国籍制度的安排与统筹,是最高的激励,而且围绕此政策从法理上比较容易国民待遇化,体现专业化、系统化、完备化、制度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科技与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决定组织命运的稀缺性战略资源,是高存量人力资本的载体。知识型组织人才集聚有利于人才个体实现自身价值,推动组织形成持续的创新能力,提高社会对人才的使用效率。人才集聚已经引起了理论界和企业的广泛关注,人才以知识型组织为平台集聚可以创造集聚效应。本文拟就人才集聚的研究现状、知识型组织人才集聚效应评价及人才集聚效应提升的内涵和机制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2.
陈科 《人才瞭望》2017,(4):55-56
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师阿拉尔市在当好兵团向南发展排头兵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人才优先战略,为履行好兵团职责使命提供坚强的人才智力保证.笔者在分析第一师阿拉尔市人才工作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提出该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之路,希冀为师市人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植物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单株植物生长时,显得黯然、单调,缺乏生机;当与众多植物一起生长时,它们却茂密、簇拥,生机盎然。植物界把这种现象称为“共生效应”。翻一翻中外人才史,不难发现,人才成长中也有许许多多类似于此的“人才群”现象。因此,亦可把这种“人才群”现象称为人才的“共生效应”。给它下个贴切的定义,人才共生效应,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一个民族、地区、家氏,通过高能为核、师徒、血缘等方式,人才呈高密度集或接代出现的社会现象。以共生途径标准,人才共生有两种基本形式:人才链和人才团。剖析这两种共生形式,将使我们茅塞顿开,获得许多新的启迪。 一、人才链使人才代代相传 人才链,是指同类型人才按血缘型或师徒型方式,连续两代以上出现的共生现象。  相似文献   

14.
党中央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强调,人才队伍建设要"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这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新阶段从建设人才强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出发,  相似文献   

15.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人才发展指导方针是: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高端引领"成为24字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凸显了高层次人才(包括高层次海外人才)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6.
郝银 《人才瞭望》2005,(4):11-11
人口资源、人力资源、人才资源、人才资本是随着知识、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而逐步变化的四个概念。人才资本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出现的新概念,强调把人才作为一种可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资本来投资与运营。因此继“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后,又提出“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观念,并把加快人才资本的优先积累,作为发展生产力的新战略、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途径。因此,要确立”人才资本投资是效益最好的投资”的观念和“人才资本是可以开发和经营”的观念,  相似文献   

17.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美国人才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全球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各国都面临着人才危机。寻找、培养和留住人才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最大挑战。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科技上也一直处于世界各国的领先地位,这与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机制是密不可分的。美国的人才机制主要包括国内人才的培养、国外人才的吸引和人才的留用三个方面。国内人才的培养实施教育优先战略。早在1983年4月,里根政府发表了题为《国家在危险中──迫切需要教育改革》的国家报告,拉开了8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的序…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的基层维稳状况不容乐观,其根源就是基层维稳理念缺乏与时俱进的适应性,对“稳定压倒一切”的理解比较片面,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维权与维稳的关系,从而使基层的维稳行动出现了异化和偏差。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亟需转变僵化的“维稳优先”理念,确立“维权优先”理念。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强调,培养开发人才要有“识人的慧眼”,即要善于以科学的、犀利的眼光发现识别人才,眼光不正,人才难寻。然而,现实工作中,有些领导干部在识人辨才上还存在一些视角偏差,使一些优秀人才没有被发现识别出来,造  相似文献   

20.
《伊索寓言》中“狼来了”的故事是大家十分熟悉的。 近些年来,有些地区和单位为了引进急需的各类人才,便事先许下诸如:住房优先、高薪付酬、来去自由等的诺言,但当人才被引进后,便自觉得人才已属我所有,兑现不兑现无所谓,于是原本答应的条件一拖再拖,或干脆不提;有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