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庐隐小说的现代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庐隐小说有着强烈的现代意识,具体从三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是表现了现代人性意识的觉醒;二是融入了作家极为强烈的自我主体意识;三是洋溢着哀伤凄苦的悲剧意味.这种现代意识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庐隐创作的审美选择.  相似文献   

2.
庐隐小说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物形象的情感性;题材内容的写实性;小说体式的私秘性.庐隐所塑造的大都是"伤感"型的人物形象,对爱情的追求与失意,对婚姻的恐惧与逃离,构成了女性形象的共同特征.庐隐小说的题材内容带有明显的"自叙传"性质,她的小说平实、自然、真实,拉近了作家与读者的距离.在小说体式上,她善于运用书信、日记等文体,使小说颇具"私人性"和神秘性.给读者造成一种"窥探隐私"的艺术想象氛围和心理阅读空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庐隐创作的悲哀基调为起点,详尽地阐述了庐隐人生和创作的关系。指出不愉快的童年,在庐隐的心灵埋下了悲哀的种子;成年后时代、社会的悲哀及个人生活的苦难,是促成她以悲哀为创作基调的真正原因。庐隐的人生和创作,正是悲哀的感悟和叹美。  相似文献   

4.
悲哀是庐隐及其艺术的主要的情感特征。本文考察了庐隐的悲哀的具体内涵,认为庐隐的悲哀既是其个人的悲哀,又是时代的悲哀,更是其作为一名时代女性生存体验的悲哀。庐隐的悲哀既成就了庐隐,又制约了庐隐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5.
庐隐是我国现代文坛上第一代女性作家,是五四运动的产儿,生活在一个思想解放但旧势力仍未退出历史舞台的社会.她笔下的人物同样也是这一时代的产儿,充满了这个时代的气息.通过庐隐的《海滨故人》,透过她笔下的人物,来阐述庐隐人生经历和思想轨迹在其作品中的写照.  相似文献   

6.
庐隐在文学创作中始终关注和思考着知识女性在五四变革时代的思想、情感、心理和命运.她确立了不同于传统的现代女性道德观,显示了其思考的现代性;同时由于对五四提出的"人"的观念以及以"立人"为核心的道德变革认识的局限性,又导致了其道德观念对传统的复归.庐隐文本中的道德变革困境在五四道德变革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7.
沈平 《江海纵横》2002,(5):32-33
“五四”时期登上文坛的女性作家中,庐隐是创作小说最多的一个。在1919年到1934年的短短15年间,庐隐共创作了60余篇短篇小说和四部中长篇小说,在当时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周乐山在悼念庐隐的文章中说:“凡是略微看过新文学书籍的人.没有不知道庐隐女士的”。对庐隐小说的创作成就。30年代有人就评论说:“庐隐是与冰心同乡而又几乎齐名的女作家,她的创作无论在质上或量上,都不见得比冰心少。”  相似文献   

8.
庐隐是"五四"时期最早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感伤色彩,无论从她作品的格调上,还是从她作品的题材上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她的小说结构的选择也适合表现感伤的内容.正因如此,使得庐隐不同于别的作家,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9.
庐隐小说创作的主要内容是男女恋情.她笔下的知识女性有青春的欢乐,有对爱情(包括同性恋)的憧憬和向往,而爱情的缺憾又使她们忧郁、悲哀、痛苦.她们对婚姻生活普遍感到失望甚至恐惧.庐隐从对社会人生、女性命运的认识以及自身经历的深刻体验出发,把女性人物的情感设定在愉悦--悲哀的维度上,使小说具有凄美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庐隐是"五四"时期以书写个人心路著称的女作家,她的大部分小说都具有浓厚的"自叙传"抒情色彩。感伤的情感基调则是庐隐主观抒情小说的主旋律。无论是庐隐笔下的自然环境,还是她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无不染上浓郁的悲哀色调,甚至作家本人还常常在小说中直接抒发苦闷的情绪,构成了文本中无处不在的哀感潜流。庐隐这般悲愁、哀婉风格的形成,是强调主观抒情的"五四"浪漫主义思潮与作家坎坷的人生际遇以及"五四"退潮以后苦闷、彷徨的时代背景遇合的产物。庐隐整个创作生涯,一直贯穿着"五四"的主题和感伤基调,在后期又呈现出一定的转型迹象。因此,从浪漫主义的角度切入文本,对理解庐隐抒情小说的感伤风格及其与时代构成的对话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