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弘扬‘红岩精神’,塑造新时代重庆人”,是市委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快重庆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为了使市委的这一个举措真正成为推动重庆发展的精神动力,就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和弘扬“红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再提弘扬“红岩精神”是否必要?这是当前贯彻重庆市委作出“弘扬红岩精神,塑造当代重庆人”的决定中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弄清弘扬红岩精神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红岩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3.
“爱国、奋斗、团结、奉献”是红岩精神的高度概括,是重庆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红岩精神,不仅是重庆地方的事情,也是重庆驻军的责任和需要。江泽民同志主持军委工作以来,反复强调了发扬优良  相似文献   

4.
红岩,这一史诗般的称号是历史文化名城她是重庆的光荣象征,她是重庆人民革命历史的概括,她是重庆革命文化史的典型代表。提起红岩就会联想到重庆,说起重庆就必然联系红岩。弘扬红岩精神,塑造当代重庆人,这是对历史内在逻辑的一种自觉意识,必将对振兴重庆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戎 《广西社会科学》2006,(12):163-165
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在国统区重庆创立的一种革命精神,其内涵可概括为这三个方面:(1)红岩精神是一种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2)红岩精神是一种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奉献牺牲精神;(3)红岩精神是一种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崇高品质。当前,红岩精神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2)为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合格人才提供精神支柱;(3)为执政党党风廉政建设提供生动教材;(4)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有力武器;(5)弘扬红岩精神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6.
红岩精神是历史留给重庆人民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虽植根于中华传统 的和合文化,但它却能融于并丰富红岩精神的内容,因此,在当今我们大力提倡弘扬红岩精神,全面振兴重庆 之际,不能不十分注重发扬《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充分发挥重庆在进一步促统战、促团结、促发展方面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南方局抗战时期在重庆培育的红岩精神,与日本军国主义这一时期对重庆的大轰炸有不可分割的联系。重庆大轰炸从反面教育了重庆人民,成为红岩精神产生的催化剂;重庆大轰炸极大地激发了重庆人民的革命精神,为红岩精神的产生增强了精神力量;重庆大轰炸使全体重庆人经受了严酷的考验,为红岩精神的产生拓展了精神氛围和群众基础;“红岩精神”的得名,也与重庆大轰炸有关。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红岩精神是南方局培育出来的,也是日本军国主义用炸弹炸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一、红岩精神的实质及其内涵 什么是“红岩精神”:“红岩精神”是一种爱国主义精神,但它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国主义精神,而是在抗战时期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重庆这个特殊环境中,在中共南方局以周恩来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灌注和锤炼下,亿万革命者在抗日战争的实践中产生和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红岩精神”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9.
党性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修身之本,攸关党的生死存亡。大学生党员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重要储备队伍,必须进行严格的党性教育和党内生活锻炼。红岩精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的精神品质,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认识红岩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必要性,探究红岩精神何以能够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挖掘其融入的途径维度,是新时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出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论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民族精神论要商志晓任何民族都有其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既是民族形成和生存的基本条件,又是民族发展、振兴的现实需要。中华民族力求现代化、力求经济腾飞,同样要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因此,在新时期提出民族精神问题并加强和深化对它的理论研究,是一项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族精神不仅是现代化建设本身所包括着的内容,而且体现和决定着一个民族在进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选择的价值取向,也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推进和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动力。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科学地认识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民族传统精神不仅是时代精神的基础,还可以升华为民族的时代精神;民族的时代精神具有世界意义。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当前的文化建设中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腐朽文化的影响和冲击。  相似文献   

12.
陆海  任献华 《理论界》2006,(5):138-139
文章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强调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符合高校素质教育的定位要求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因而提出了新时期构建校园文化建设要以拓展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以塑造大学校园精神为活力点、以培养学生人文理性精神为落脚点的目标定位模式。  相似文献   

13.
1996年1月,重庆市委书记张德邻同志在市委七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把“红岩精神”概括为“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并且号召在全市开展“弘扬红岩精神,塑造当代重庆人”的活动。这既是历史的反思,又是经验  相似文献   

14.
爱国主义精神是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旗帜,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要准确把握爱国主义精神的科学内涵,必须厘清爱国、爱国主义、爱国主义精神这三个不同的概念。在当代中国,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是努力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播与传承对精神谱系的传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红岩精神通过物质性、社会性、精神性的建构搭建起多维的红岩视觉空间,并通过多元媒介进行全方位的传播。通过对红岩空间的“三元性”探讨,凝练出红岩视觉空间的丰富性、交互性和延展性特征并思考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空间传承与跨媒介传播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由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四个方面构成的统一整体。新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不仅是民族内强、民族外强的需要 ,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实现现代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地 ,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上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高等学校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也是增强高等学校办学实力的需要。高等学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民族精神与高等学校的自身精神、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红岩精神”并不是天生的,它是随着党的事业的发展,为着适应当时党的路线和任务的需要,在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党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通过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锻炼,逐步养成和不断发展起来的。 一、“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产物,是党的优良传统在正确路线指导下  相似文献   

19.
重庆与北京、上海、天津并列,共和国的版图上出现了京、津、沪、渝四个中央直辖市。重庆的地位提高了,但肩负的使命也更重了,机遇与挑战并存,为完成历史赋予重庆的各项繁重使命,全市人民必须有一个新的精神面貌,发挥每一个市民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重庆需要有新的重庆形象,需要有催重庆人奋进的精神。直辖市大重庆的精神动力何在、命何名,渐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作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市民动力的精神源泉,以城市冠名的城市精神,应能集中反映该市的历史文化传统、人民的  相似文献   

20.
广东建设文化大省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文化大省”应当是在文化建设方面卓有成效的省,是在全国文化建设方面引领潮流、名列前茅的省。广东“文化大省”的目标定位应当是:国内领先、国际知名;能够创建出适应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趋势的文化经济一体化的创新性机制和相应的文化生态环境;着眼于全省人民文化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使其居于全国前列;使文化成为新型生产力,成为综合“省力”的重要构成,在综合竞争力中居于重要地位;培育出能够发展、传播、创新先进文化的群体;创建文化创新的机制,创建富有特色的广东文化,培育新时期的“广东人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创造条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自觉捍卫者、弘扬者和培育者。建设文化大省,应当有符合科学理性的基本思路和相应的措施,要有适应文化创新的宽松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