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中国古代女性的文学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莫立民 《天府新论》2009,(3):149-153
中国古代女性的文学批评一直是古代文学研究倍受冷落的领域,研究呈"荒漠化"状态.但中国古代女性的文学批评有着自已独立的发展流程,在不同时代则分别涌现出自已的优秀文学批评家,在文学批评话语体系中也不时羼入自已的独特体会.中国古代女性在文学批评领域内的一些新创,将颠覆时下文学批评史上的一此所谓"定见"与"常识",而导致重新审视时下文学批评史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女性体闲的发展现状以及阻碍因素的分析,探索拓宽女性休闲领域和提高女性休闲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沈大明 《社会科学》2006,(7):139-145
中国古代司法的证据主要分为七种,但存在证据制度上的先天不足,表现在与西方重神判的宗教传统不同,中国审判重人判,重视口供与刑讯逼供的采用等。与西方法律相比较,中国古代的证据制度内容比较简单,加上证据采集手段的简单粗糙,官员注重自由心证,导致刑讯逼供频繁,冤假错案时有发生,证据制度应有的功能与作用发挥得并不充分。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科技管理思想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科技管理思想具有来源的多派性、统治政策思想的两面性、浓重的政治性和社会功利性、鲜明的兼容性、较强的伦理协调性、注重科技发展的实用性等突出特点。在今天 ,我们应积极借鉴古代科技管理思想中的有益成分 ,为科技强国服务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山西女性休闲生活中的休闲时间、休闲兴趣、休闲支出、休闲频率、休闲环境、休闲伙伴以及对休闲行为的认知、态度、评价等的调查,并对其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可知,山西女性休闲时间难以保障,休闲层次亟待提高,休闲支出稳定但有限,休闲环境场所匮乏,休闲伙伴选择处于两难状态,休闲出行方式多以公交车为主,目前休闲生活满意度存在虚高现象。对此现状,应采取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休闲意识,增加女性收入,以推动有钱休闲,加强休闲场地设施开发,提供充足休闲资源等相应对策,有效促进山西女性的休闲活动。  相似文献   

6.
张乐 《兰州学刊》2011,(11):75-79
不同就业状况和经济实力影响着女性的休闲偏好,而这种偏好又决定着女性休闲内容的丰富程度以及她们对休闲资源的使用频率等休闲质量指标的高低。这种源自生活境遇的休闲差距应该在不断促进两性平等提高女性社会经济地位的基础上用提倡差异化休闲的方式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各个朝代都有廉政文化,其具有尊卑有序与各得其所、垂直领导与修身为本、唯才是举与以德为先等特点.廉政文化到了一定时期,就会出现失效现象.究其原因,这是由于当权者居安忘危、风俗败坏、法纪废弛等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利欲观是古代中国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三个重要的特点:一是普遍肯定好利是人的本性,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具有的经验务实精神;二是对人之好利本性的态度从历史早期的多元共存演变为中后期的一元独尊,封建专制在这种转化中起了重要作用;三是言利与言义常密切结合,不乏先利后义论,但先义后利论恒居主流。中国传统思想家普遍惧怕公开言利,从根本上讲是对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生产力的狭隘性与脆弱性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女教虽然是封建礼教对女性迫害的产物,但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仍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其读本精华与糟粕共存,对当今社会的女性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略论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瞿林东 《学术研究》2004,(1):95-105
中国古代史学中包含着厚重的历史理论遗产,其主要特点是:多种存在形式,如史书中的史论、历史评论专篇、历史评论专书等;深入探索的连续性及其在不同理论层面上的表现;未尝离事而言理,即依事言理、据史发论;名篇、名著所具有的气势和魅力。  相似文献   

11.
古代汉语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不同版本的教材。通过对这些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可以看出文选部分中的一个通病———“厚古薄今”,即只重视先秦两汉的文言文,对唐宋以后的白话文、小品文、章回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基本不选或重视程度不够。古代汉语课教学内容如果不能完全涵盖古代语言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就不能适应教学和运用的实际及社会文化多方面的需要,因此要调整。  相似文献   

12.
陈龙海 《殷都学刊》2009,(2):146-149
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一项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工程技术,已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有自己独特的"文脉",从建筑的规模、形制、排列等方面体现出强烈的线性意识和明显的线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有序铺展的群体建筑,化空间意识为时间进程;屋顶造型呈现出各种曲线;宫殿、官署、道观的中轴对称和园林建筑的曲屈流颠.在中国古代建筑的线性特征中可见儒道精神的互补互谐.  相似文献   

13.
诗学是关于诗(广义的文艺、美学)的理论阐释与批评。"诗本于心性"可以说是诗学的一个纲领性话题。从"诗言志"开始,到"吟咏情性"、"言,心声也"、"诗原乎心者也"、"天下无心外之物",千年承传,"心"成了诗学的精髓和探讨的中心。从而使中国古代诗学具有了"心学"性质。从本体论看,中国古代诗学有与西方诗学迥异的看法。从创作论看,中国古代诗学最重视创作主体的内在修养与审美心理作用。对于创作过程,古代诗学更是深情关注,警语妙论,精彩纷呈,不少命题至今仍使人感到深刻新鲜而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4.
杂文名称内涵复杂,这不但表现在杂文之"杂"上,而且杂文之"文"也义域广泛.杂文从文类泛称到文体专称有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这使得其命名方式和分类特征都体现出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的矛盾和困惑.作为文体专称意义上的杂文是在宋明总集的编纂过程中定型的,基础是以唐宋八大家为主的古文杂文创作,而编选体例和文类设置上则与<文选>和<文心雕龙>有很深的渊源.中唐以降,古文中杂文在内容功能、语言风格、表现方式以及题目篇幅上都有其独特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画论是中国传统绘画思想的集中体现,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各个时期的审美风尚.概览中国古代画论史,我们发现,中国古代画论的生成主要有以下五种基本方式,即哲学衍生式、个人体悟式、理论派生式、现实激发式、借题发挥与不断深化式.这五种生成方式相互补充、融为一体,不断推动着绘画艺术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对当今画家的创作实践和理论修养都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郗文倩  王长华 《河北学刊》2007,27(1):137-142
中国古代文体很早就形成了一个与礼仪制度、意识形态密切相关的价值序列,众多文体因自身不同的社会功能分列于不同的位置,乃至有尊卑高下的社会等级。这个价值序列是正统文化辖制和威慑文人、文学以及文体的结果,其中所包含的价值评判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体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熊焰 《学术研究》2007,2(5):116-120
现代文言文的存续并不是出于现代人日常交际的简单需要,而是反映着现代中国学人和文学家的一种复杂的精神需要,也应和着中国现代语言品格建设的文化诉求,体现着现代中国语言文化发展的一种深刻的精神力量。现代文言文的生存和在一定意义上的发展,体现出文言传统的习惯势力与白话文环境势力之间从紧张对峙到达成平衡的文化运行轨迹,体现出现代人文知识分子对文言文的情感认同和功能认同的文化心理。在文化情感认同和文化趣尚意义上写作和倡导的现代文言文,是中国现代语言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任何从政治保守乃至商业运作的角度倡导的文言文,都只是现代语言文化建设中的逆流。  相似文献   

18.
电视剧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其深刻的文化功能制约着社会秩序的建设,她们不但会规范社会人的行为,而且会具有更隐含的操纵和控制的作用,使受众根据传媒所构建的性别意义、模式和特征进行自我塑造和性别意识的定位.以王海鸰最具代表性的电视剧作品《中国式离婚》为个案,分析这些女性角色及其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从观众观赏心理角度,探析电视剧形象是否会成为现实观念建构的来源.  相似文献   

19.
傅璇琮 《学术研究》2000,(7):99-102
今年四月间 ,吴承学先生来信 ,约我为其新著《古代文体形态研究》写一篇序。刚看到信中所提的书名 ,马上就想到明代两部文体学的著作 ,即吴讷的《文章辨体》和徐师曾的《文体明辨》。《文章辨体》详列歌谣、赋、乐府、诗及各种骈散文体五十九类 ,《文体明辨》更细分为一百二十七类。当时我很担心吴承学先生如何把中国古代如此繁复、琐细的文体作统括全局的概述和分类辨析的细研呢 ?后来接到来稿 ,先翻目录 ,不禁眼光一亮 ,原来全书十七章 ,第一章至十二章分别选择了先秦盟誓、谣谶与诗谶、策问与对策、诗题与诗序、题壁诗、留别与赠别 (诗 )…  相似文献   

20.
王珂 《齐鲁学刊》2004,(6):77-83
古代汉诗的历史是诗体的规范与解放的对抗与和解史,形成了多种准定型诗体和定型诗体。诗体法则与诗体自由之间、定型诗体与非定型诗体之间的和解在唐代以后最为明显。唐代是汉诗的定型诗体建设的高峰时期,格律诗成为古代汉诗中最重要的诗体。但是准定型诗体甚至未定型诗体仍然存在。从唐代起,出现了一元(格律诗)主导下的多元(词、曲)并存的诗体格局。准定型诗体词和曲具有一定的文体调和作用,缓和了诗体法则与诗体自由的矛盾,打破了格律诗的诗体独裁,防止了汉诗的极端定型,同时对维护格律诗的正统地位、维护古代汉诗高度重视诗体的定型与规范的传统意义重大。尽管唐代以后出现了汉诗诗体的由定型诗体向准定型诗体转化的诗体解放趋势,但是只是适度的诗体改良,诗体的流变具有继承性,并不否认前代诗体,同一时代的诗体既有主导诗体,也有辅助诗体,这种诗体格局在清代仍然存在。这种诗体格局与文人的生态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