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黄山不仅是安徽的黄山,更是中国的黄山,世界的黄山”中共黄山市委书记王启敏如是说。  相似文献   

2.
1979年7月11日至16日,邓小平同志视察了黄山,并发表了重要谈话(以下简称黄山谈话)。黄山谈话直截了当地把“发展旅游”同“发财”联系起来,明确强调黄山旅游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他说:“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是你们发财的地方。”“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其实质是要让世界了解黄山,把中国旅游业的牌子打出去。黄山谈话,既是邓小平旅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以中央两代领导核心视察黄山为标志,黄山旅游先后迎来了两次发展高潮。1979年,邓小平同志徒步登上黄山之巅,亲手拉开了黄山开发开放的序幕,黄山迎来了第一次旅游发展高潮。  相似文献   

4.
以五个统筹为指导,增强旅游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山旅游业是最具竞争力的行业。这不仅是因为有着资源上的优势,也有着经验上的优势。但是黄山旅游业的竞争力还有待提高,主要表现着国际化水平不高,旅游产品结构比较单一,发展的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制约。提高黄山旅游业的竞争力.必须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为指导,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共同发展的发展观,打好黄山最具竞争力的三张王牌,即世界遗产牌、地质公园牌、绿色生态牌,实现黄山旅游的三大飞跃。即实现黄山旅游与文化的结合,实现黄山旅游与科学的结合,实现黄山旅游与健康的结合,从而提升黄山旅游的品位,提升黄山旅游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黄山之美,世人共享。对于每一个黄山人来说,打造平安景区,构建和谐黄山。让来黄山的中外游人在安全、满意、和谐的前提下感受黄山的美丽和神奇。是他们共同的心声。为了这一心愿,很多人在默默地奉献着,细心地工作着。如春风化雨,如涓涓细流,提升着游人对黄山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最近,安徽省省长王金山来我市调研时指出,加快黄山旅游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和明晰发展定位,跳出黄山看黄山,跳出旅游抓黄山,大力发展配套经济,放大黄山功能,努力把黄山打造成“安徽旅游龙头、华东旅游中心、中国旅游名牌、世界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7.
黄山墓塔     
黄山的文化遗产正在开发研究中。对此,市社科联年前已应黄山管委会有关部门之约,呈送专题研究策划方案,相信不久的将来,黄山的文化遗产将以绚丽多采的面容呈现于八方游客眼前。 世人只知黄山风景好,却不知黄山的文化遗产同样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8.
“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这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两次登临黄山之后对黄山的美发出的赞叹。黄山到底有多美?中国古代似乎没有留下一篇脍灸人口、流芳百家的描写黄山的诗文,中国当代好象没有流行一首众人皆知、张口就来的唱颂黄山的歌曲。  相似文献   

9.
黄山奇松     
位于安徽省南部的黄山,集天下美景于一身,明代大地理学家徐霞客“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誉,更是把黄山推至到了祖国风景名山的顶峰。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而在黄山“四绝”之中,位居首位的便是“奇松”——黄山松。  相似文献   

10.
1979年7月,伟大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视察黄山,他高瞻远瞩地指出:“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他的话像缕缕春风,温暖着黄山人的心,鼓舞着黄山人,从此黄山人开始行动起来。在邓小平视察黄山的同年,中共安徽省委就在黄山连续召开了一周的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黄山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黄山古楹联     
黄山是进入世界“双遗产”名录的世界级名山。黄山的雄伟奇幻令海内外游人为之倾倒。但是,游人在饱览黄山自然美景之余,往往会生出一种莫名的缺憾。这种缺憾就是对黄山丰厚的文化遗产知之甚少。为了满足游人的文化需求,挖掘黄山的文化旅游资源,本刊从本期起,将全面、系统地介绍黄山文化遗产。让我们先读读《黄山古楹联》。  相似文献   

12.
第一个问题,我想谈谈农业在黄山的地位问题。我们黄山虽然是旅游大市,虽然说工业支撑不够,但是并不等于说我们丝毫可以忽略黄山农业的重要地位。农业在全国有什么样的重要地位,就应当在黄山有什么样的重要地位,不能说农业在全国地位很重要,但在我们黄山份量就很轻。如果谁有这种意识,谁就是错误的。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忽略农业在黄山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1979年7月,邓小平同志亲临黄山视察,指出了“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黄山旅游从此进入历史新纪元。1989年黟县宏村镇旅游业开始起步,依托黄山旅游优势,通过十几年的艰难探索和艰苦创业,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按照“调整产业结构富民,发展旅游经济强镇”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往还黄山的画家不计其数,渐江大师“岁必游黄山”,但寓居黄山时间最久的著名画家当首推雪庄。  相似文献   

15.
《徽州社会科学》2006,(10):13-13
旅游业是我市最大的优势和特色产业,也是支撑黄山奋力崛起的关键所在,近几年,我市旅游经济实现了长足发展,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们更要看到差距,看到问题,跳出黄山看黄山,把黄山放在全国旅游发展的大格局中去比较,去分析,尤其是与一些著名的山岳风光景区景点相比,黄山旅游发展是相对滞后的,而且差距正在逐步拉大。  相似文献   

16.
《徽州社会科学》2004,(6):21-22
1979年7月中旬,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75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亲临黄山视察。在为期五天的视察中,他以稳健的步伐丈量了黄山景区的每一级登山道,以深邃的目光巡视过黄山的山峰云海,并高瞻远瞩地对发展黄山旅游业作出了一系列极其重要的指示,发出了“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伟大号召。  相似文献   

17.
汪得天,出生于1972年12月6日,1994年7月毕业于徽州师范中文系,中共党员,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任黄山玉屏楼宾馆总经理。先后在黄山管委会机要局、秘书科和黄山旅游发展股份公司企业文化部工作,并担任黄山对外文化艺术中心和桃源宾馆总经理。  相似文献   

18.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6,(11):50-50
著名徽州学专家广东社科院研究员叶显恩教授在应邀参加第十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期间,11月7日来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研究所指导工作。黄山学院党委书记汪良发,黄山学院副院长汪大白,黄山市政府程永宁副市长,黄山市社科联主席汪炜,黄山市地志办副主任翟屯建,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研究所所长吴兆民以及汪柏树教授,方利山研究员等和叶教授进行了交流座谈。  相似文献   

19.
明万历年间的1616年二月与1618年九月,对黄山来说,是两段非常荣幸并值得骄傲的日子。因为,江苏江阴人,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次游历、登临了黄山。也正是这两次游历、登临黄山,才使他在遍游海内各名山大川后的晚年,对黄山作出了:“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1979年7月15日,世纪伟人邓小平同志视察黄山时,他明确指出:“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是个发财的好地方”,“你们物产很丰富,这个地方将是全国最富的地方”,“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旅游的牌子打出去”。在邓小平视察黄山重要谈话指引下,黄山市确立了发展旅游业的方向,从此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25年来.黄山人民牢记小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