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后西北穆斯林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快速提高,但与其他民族相比,仍有许多穆斯林女性在社会参与中存在着明显障碍。文章认为,西北穆斯林妇女社会参与的优化需要从目标、能力、环境和结构等各个方面来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2.
中国有10个民族17597370人信仰伊斯兰教。这10个民族除少部分散居全国各地外,基本上都在大西北,现有1400多万人,所以西北是中国穆斯林的主要聚居区。全国回族穆斯林有8602978人,在西北就有500多万人,他们在一千多年艰难,曲折的历程中,为了在中国大地上获得生存权,流血牺牲,艰苦奋斗,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获得了新生。本文试就回族穆斯林的若干问题作一探讨。 一、西北回族穆斯林社会的形成问题 伊斯兰教在穆罕默德宣教后不久,中国大地上就有了穆斯林。但由于中外史籍缺乏翔实记载,诸说不一。我国一些经堂学者,根据先知“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的要求,认为先知在世时,即公元632年以前,已有穆斯林来到中国。此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之始,唐贞观初年之说的史料可资依据。而我国史学家大多认为永徽二年(561年)八月乙丑大食国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遣使到长安朝见唐高宗李治。介绍大食国情一事,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之  相似文献   

3.
所谓中国穆斯林,是指在9~10世纪(唐宋时期)后,自西亚移居汉土(Cathay、Chin之地)的穆斯林,这些伊斯兰教徒同时又以传播伊斯兰教为其主要目的,且历史性、阶段性地完成了以汉语为母语的过程,从而形成的中国穆斯林民族。故将其信奉的伊斯兰(宗教与制度)称为中国伊斯兰,通称回教。有关这个用语,在“中国”或者是“‘中国的’穆斯林、伊斯兰”中,概念已被加以区别。因为在中国境内,还有维吾尔、哈萨克、撒拉等穆斯林及其伊斯兰的存在,而这些民族都是属突厥语系的民族。与此相对,我所说的中国穆斯林,是以汉语作为其母语的,是…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十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大多都有“善经商”的特点,这与伊斯兰教注重商业经济、提倡经营商业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伊斯兰商业道德有密切联系。长期以来,穆斯林商人严格遵循伊斯兰商业道德。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伊斯兰商业道德法中某些具体规定已无法适应现实需要,使广大穆斯林的商业活动陷入困境。因此,研究伊斯兰商业道德是目前穆斯林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笔  相似文献   

5.
中国伊斯兰教门宦与西北穆斯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北五省(区)约有穆斯林—千一百余万人,是穆斯林比较集中的一个地区。历史上根据西北少数民族主要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所处的地域特点、民族特点,以及文化特征,并以玉门关为界,把甘、宁、青,陕划为一个区域,列入中原地区,俗称“口内”,把新疆划为一个地区,泛称西域,俗称“口外”。前者与汉文化相接近,后者与中亚文化相近似。门宦是苏非学派在甘、宁,青、陕形成的一个特有派别。依禅是苏非学派在新疆穆斯林中的一个专称。门宦与依禅对西北穆斯林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曾引起中外史学家、宗教学家和社会学家的注目和研究。近年来的研究有很大进展,成果也很显著。现以“中国伊斯兰教门宦与西北穆斯林”为题,作简要论述,请尊敬的学者们斧正。  相似文献   

6.
西部民族地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其地理位置、地域面积、资源分布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经济发展与繁荣对我国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整体发展都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但同其他地区相比,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非经济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障碍,如政治、法律、宗教、伦理、文化、心理、制度、教育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青海撒拉族这样一个独特的"穆斯林地方社会"为窗口,考察一个世俗最高权力并非伊斯兰"政教合一"的"国家"体系是怎样在从"帝国"到"现代国家"变迁的历史场景中针对西北穆斯林民族建构自身形象的,从历时性角度反思"国家"对"民族"形塑的历史文化特性,提出国家文化维度建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人类各民族的发展历史表明,人们的穿戴服饰,不仅有御寒防晒的作用,而且还有遮盖羞体、装饰、表明身份等伦理和审美的意义。遍布于世界各地的穆斯林由于地区、环境等各方差异,他们的穿戴千差万别。在中国的民族园地,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10个,传统习俗中服饰具有多样性。但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缘故,他们都又共同遵循着伊斯兰教法中关于服饰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穆斯林的服饰文化。穆斯林服饰文化是宗教礼仪服饰文化与世俗服饰文化的有机结合,体现着穆斯林的智慧与民族精神。穆斯林服饰文化具有鲜明的宗教特征。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教在西北的传播刘富祯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有回、东乡、保安、撒拉、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等民族信仰伊斯兰教,是中国穆斯林的主要聚居区。唐宋之际,伊斯兰教伴随着中亚穆斯林的丝路之旅东...  相似文献   

10.
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一般都实行割礼。割礼就是在男孩子长到一定年龄时举行一定的仪式割去他们阴茎上过长的包皮。行过割礼之后,这个小男孩便成了一个穆斯林。割礼既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通行的重大人生礼仪,也是穆斯林民族文化特性的标志,还是卫生之举,广为穆斯林民众所接受。随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穆斯林民族割礼习俗中最初单纯的宗教性涵义已日趋淡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割礼变成一种展示民族传统文化、共同心理、思维特征和精神面貌的文化复合体。  相似文献   

11.
拉菲尔·以色列利(Raphael Israeli)是近年来对中国穆斯林研究关注颇多的一位以色列犹太学者。在其代表作《穆斯林在中国文化冲突研究》(Muslims in ChinaA Study in Cultural Confrontation,LondonCurzon Press,1979)中,提出汉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以“主体民族——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互相遭遇,其衍生的问题从涵化到对抗依次排列,可以分解为包含三个阶段的文化演变过程。本文就该书作一扼要评述,认为作者对穆斯林在中国的历史、回族文化的结构性矛盾、回民起义等问题作了新颖的、启发性的解释;同时由于作者掌握的文献资料有限,没有到中国大陆做过田野调查,其理论构想与回族的现实有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现代中国穆斯林少数民族以阿拉伯 -波斯字母拼写自己语言的现象 ,有其形成的过程。以唐元以后入华西域人后裔为主体形成的回回民族中 ,有相当部分其祖先的母语为波斯语。波斯文为蒙元帝国的官方文字之一 ,时称回回字。元、明、清三朝均设有官办教授波斯语的专门机构 ;而随着同汉族的多方接触 ,汉语逐渐成为以回族为主的甘宁青一带穆斯林少数民族的交际语 ;同时在伊斯兰文化背景的影响下 ,回族学者创造了用阿拉伯 -波斯字母来拼写自己的新母语———汉语的方法 ,主要用作解经 ,兼用于日常 ,形成了现在称为“小经”的文字。而其他一些操突厥语的西北民族 ,如维吾尔、哈萨克等族 ,在伊斯兰化的过程中仍然保存了自己的母语 ;受其影响的穆斯林民族如东乡族 ,则在保存自己母语的同时 ,在回族“小经”的影响下 ,创造出东乡“小经”。  相似文献   

13.
移居缅甸的云南回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在云南与缅甸的交往过程中,有一部分云南回族因各种历史原因,主要是经商和躲避战乱,移居邻国缅甸。这些云南籍穆斯林在当地生活奋斗,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沟通云南与缅甸的交往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作为一个民族群体,这些回族虽然还保持着本民族的许多传统特征,但由于环境的影响,其社会经济文化面貌又发生了一些与他们故乡同胞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宋代以来留居广州的两个穆斯林家族──蒲氏家族。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受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西域血统的广州蒲氏家族后裔早已汉化。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对该西域血统的广州蒲氏家族的变迁进行了探讨。认为在该蒲氏家族的文化变迁中,崇尚儒学、回汉通婚以及固有社区文化的丧失都曾发挥过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该家族从主观上忽视自身民族文化的建设,是其家族变迁的重要内因。  相似文献   

15.
从古至今,回族穆斯林都是一个对外开放性极高的群体,正是由于其积极开放的心态,才得以在中国立足、生根、繁衍生息.当代回族穆斯林依然表现出较高的开放性.但是中国穆斯林的同意融入,并不意味着完全意义上的"民族融合"、"文化界限消失"以及"宗教信仰同质化".中国回族穆斯林的对外开放性,也不是绝对无节制的.回族穆斯林在开放的同时,确实存在着一个文化心理底线.中国回族穆斯林在现代化过程中,虽然仍将不可避免地继续产生出民族文化特征不断消失的现象,文明交融是一个趋势.但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冲撞回族穆斯林的文化心理底线、文化生存底线,也必将引发其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6.
“民族走廊”是民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学术概念,是从整体性角度来理解中国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西北走廊”,是西北少数民族迁徙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包括了“河西民族走廊”和“河湟民族走廊”,以及尚未进入学术视野的“西河民族走廊”等,“西河民族走廊”作为一个区域文化空间,是甘宁两省区穆斯林族群与文化互动的重要通道.在对“民族走廊”概念反思的基础上,从文化板联结纽带的角度理解“西河走廊”存在的动因,并以民族及文化流动的实例佐证“西河走廊”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7.
《民族之花———河州新穆斯林散记》是一部描述西北 ,特别是河州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 )地区回族和伊斯兰教人物言行功德的纪实散文集。内中各篇以小见大 ,由微知著 ,展示了穆斯林各阶层人士纯朴善良的德性 ,爱国爱教的赤诚 ,自强不息的精神。该书作者马进是位新穆斯林 (信仰了伊斯兰教的人 ) ,为信仰之诚和民族精神之追求 ,虽年迈且身有残疾 ,不顾自谋生计的条件 ,20年撰写不止 ,终其所成。该书约20万字 ,将由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民族之花———河州新穆斯林散记》即将出版  相似文献   

18.
中国各兄弟民族在其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民族节日文化既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体现民族文化的一部活辞典。民族节日文化作为一个文化体系,有其独特的内在结构、文化特征和社会功用。它反映、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同时又处于一个文化动态变迁——文化现代化的流程之中。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文化的价值“都是直接地或间接地满足人类的需要”①;一切文化要素“都是活动着发生作用,而且是有效的”;因此“文化历程是具有一定法则的,这个法则是含在文化要素的功能中”,因此“人类学的重要工作在于…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主办的《新闻出版报》1999年6月22日第二版,发表记者王立强文章,对本刊参加评优活动作了报道,现择要如下:继《读者》和《敦煌研究》之后,甘肃的又一家刊物《西北民族研究》在5月中旬揭晓的全省期刊评优活动中被评为“甘肃省一级名牌期刊”。评委们及有关专家一致认为,该刊已当之无愧地成为国内独具特色的学苑奇葩,其坚守学术阵地、默默攀登的办刊精神值得推广。《西北民族研究》是西北民族学院于1987年创办的一家纯学术类大型刊物。它立足西北民族研究,也观照中华民族的整体历史文化,同时涉及海…  相似文献   

20.
第一部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丰富博大的有机整体,既包括汉民族的文化,也包括少数民族的文化,中国各民族穆斯林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试图用影视手段打开一个让人们认识了解回族穆斯林的新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