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总理十分关怀各兄弟民族的繁荣发展,他老人家在《讲话》中指出:“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是对民族繁荣的很多不利的条件。我们必须把这些不利的条件逐步地去掉。要去掉这些不利于民族繁荣的条件……就必须实行一个根本性的措施,就是进行社会改革”。并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制度比任何制度都优越,“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能够有民族繁荣”,我们西藏发展的历史证明,总理的讲话非常正确。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给各民族带来繁荣和幸福。  相似文献   

2.
胡耀邦同志1983年视察青海,在西宁发表《立下愚公志,开拓青海省》的讲话时指出:“本世纪末和下个世纪初,我国经济开拓的重点,势必要转移到大西北来。”这是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战略设想,它展现了大西北和和各民族繁荣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3.
1990年9月,江泽民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自治区时,对运用马列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作了高度概括。他说:“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是区别于资产阶级民族观的根本标志”。对这一基本观点和基本原则中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学术理论界长期以来论述得很多,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很深刻,而对多民族共同繁荣这一问题,到目前为止,则未见专门系统的论述,认识还有待于提高,有鉴于此,本文试对其作一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4.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的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现在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对建国30多年来特别是九年来的经验系统、科学、深刻的总结,是在科学地分析了我国国情的基础上的理论概括,是对马列主义、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特别是八十年代,党和国家不仅把各民族共同繁荣,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与政策,而且为此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后,国家着重从经济上采取措施,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如设立各项专款和定额补助,扶持民族地方发展经济建设事业,仅1979年就多达800多亿元,在投资贷款、税收等方面对民族地区实行优惠。建国以来,基建投资累计1000多亿元,对民族贫困地区乡镇企业和农牧民在一定时期内减免税收;在紧缺生产资料和日用品的分配上,对少数  相似文献   

6.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全省24个少数民族111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居住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13个民族在国境线上与三个国家的同一民族毗邻而居。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同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对社会安定,边防巩固、保证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在云南,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状况,各族人民之间保持了不同程度的交往和联系。但是因为历代反动统治阶级推行民族压迫政策,又造成了很深的民族隔阂。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各民族都成了祖国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各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民族的视角,探讨了社会主义本质与各民族共同繁荣的辩证关系,认为当前民族差别尤其是各民族地区经济差别的扩大并非社会主义本质所派生。相反,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民族差别,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条基本路线是依据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来的,它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也是我国各族人民发展繁荣的指路明灯。下面,笔者拟就党的基本路线和各民族的发展繁荣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民族作为一个客观存在,有其发生、发展、直至灭亡的基本规律。在社会主义时期,民族族体的发展,突出地表现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民族作为客观存在,自身发展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另外,社会主义制度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丰富内涵。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反贫困的主战场在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我党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而少数民族及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则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现实障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邓小平同志“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等一系列理论指导下,我国的反贫困斗争进入了攻坚战阶段,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为各少数民族摆脱贫困走上共同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发展不平衡与各民族共同繁荣杜玉亭发展不平衡与各民族共同繁荣这一命题,是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发展中的一对潜在矛盾。它是一个逐渐明显的实际问题,也是一个政策和理论问题。发展不平衡是云南民族问题的一大特点,但它在不同时期的内容是有本质区别的。总的说来,本世纪5...  相似文献   

12.
13.
遵义会议是我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它不仅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同时,也开辟了把马列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同我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为后来制定出一整套符合我国  相似文献   

14.
党的民族政策向来与思想路线相关联。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遵循这一路线,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实际出发,充实民族平等和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政策,不断完善党的民族政策的内涵,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新时期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的任务,就是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改革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规律,同时要研究当代世界的新变化,研究当代各种思潮,批判地吸取和概括各门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①十分清楚,摆在我们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极其艰巨而又光荣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繁荣党的社会科学事业。理论联系实际,是繁荣和发展社会科学的根本方针,也是马克思主义倡导的优良学风。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新时期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的任务,就是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改革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规律,同时要研究当代世界的新变化,研究当代各种思潮,批判地吸取和概括各门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①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多民族聚居的国家,由于历史和政策的原因,东部和西部的发展呈现不平衡状况。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关注地区发展和民族问题,从建国初期毛泽东调整沿海和内地的工业布局开始,到改革开放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思想,再到新时期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目的都是为了协调地区发展,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统筹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分析西部地区的多民族区情以及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基础与差距,提出了西部地区发展的基础与发展中应协调与处理好的各种关系及发展原则,最后就西部发展中的多元模式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是中国政府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的内涵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治机关行使宪法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依照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政策,领导各族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速发展社会生产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1984年5月,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0年来,云南省深入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努力搞好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20.
共同繁荣发展作为当今中国民族工作主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民族工作历史经验教训、科学把握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基础上提出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丰富内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的实际,要求在共同繁荣发展的进程中,必须把握好有关原则,走适合我国国情的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