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伶俐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4):15-17
在海德格尔看来 ,历史是此在呈现自身的过程 ,历史学是以此在的历史作为其研究对象 ,这就必须假定一个具有源始历史性的存在者作为历史学可能的主题 ,此在就是源始具有历史性的存在者 ,因此历史学的生存论基础就是此在的历史性 ;科学史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 ,科学史的生存论基础也是此在的历史性 ;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都与此在的生存密切相关 ,所以从生存论—存在论意义上进行科学编史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王虎学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1):11-14
“生存论转向”表达了现代哲学的理论自觉。在对传统哲学的“反叛”中,现代哲学正是从“生存论转向”中“坚定出场”。它超越传统的知识论路向,开启生存论路向;摧毁“实体存在论”,开显“生存论存在论”;解构永恒“在场”的“非历史性”,凸显人的存在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3.
笔者运用海德格尔生存论语言哲学思想,对日常语言分析哲学,特别是当前语用分析哲学中的一大焦点意义与语境的关系问题,做出了本体论性的解读.由此说明意义对语境的依赖、语境对意义的制限皆源于存在与语言、在的意义与此在的生存境域的分环勾连,从而构成了语言意义的最为原初的语境条件.借以认清语言科学研究中知性思维的制限,深化意义与语境关系的理论研究中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论人的生存与人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荣英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6):43-48
为凸现人的生存与人的本质的内在关系 ,本文从理论上比较研究了四种生存理论 ,即黑格尔的精神生存论、费尔巴哈的自然生存论、马克思的实践生存论、海德格尔的自我生存论 ,认为 :无论黑格尔所主张的理性自决的力量生成人的本质、费尔巴哈的感性生活自发生成人的本质 ,还是海德格尔的非理性的个人体验生成人的本质 ,都只能诠释出“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只有马克思的实践生存理论才能将诸多生存视界整合起来 ,揭示出人的完整的实践本质 ,并由此入手 ,剖析了当代生存哲学研究陷入“准存在主义”误区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唐桂丽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1):15-19
生存论意义上的价值核心,其价值基础是建立在生存意义上的。从生存行为出发,现代西方哲学家探索了价值的生成性、内在性和有用性。其中,对终极意义上的价值观念和价值体系进行了反思和批判,丰富了我们对价值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张士清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2(5):14-17
生存论哲学仍是存在论哲学。与传统哲学一样,不经过思辨的澄明,存在就不能被人们理解;真理是破除成见、自行敞开的解蔽过程。方法论上的现象学、时间性上的当下、语法上的动词以及存在方式上的自因构成了生存论的四个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7.
何华征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4):62-69
“草根文化”强调的是文化主体而非文化属性,它在新媒体时代成为“人民文化”的重要形式。精英主义者对草根文化的政治指认是不符合事实的。草根文化作为平民文化具有非精英、平民化、多元化等特征,与媒介变革紧密相关,并不必然走向庸俗文化。从生存论的角度来看,草根文化有利于文化个性的发展、社会正义的诉求、人民群众地位的提高,以及对抗文化利益(集团化)的固化,而对它的引导和扬弃只有建立在深刻把握新媒体信息形成和传播机制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由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开创的传统本体论的基本思想模式是:首先,设定一个超越性本体作为一切现实存在及其意义的根据和原则;然后,通过理性思辨之路来实现对"本体"的认知.在克尔凯郭尔的个体生存论中,他用概念"无"取消并超越了传统本体论对一切绝对本体的设定,从而敞开一个"无"的"空场";用"间接交往"说否定了理性认知路线对"主观真理"的把握.这样,传统本体论的基本构架被彻底瓦解.克尔凯郭尔对传统本体论进行的这场生存论革命开启了一种哲学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试论生态美学的生存论路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松雪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2(4)
"生存论路向"表达了当代美学的理论自觉.在对"认识论传统"的"反叛"中,生态美学成为美学自身突破传统认识论束缚,实现由"认识论传统"到"生存论路向"变迁的美学尝试.生态美学摧毁了"实体存在论",开显了"生存论存在论".只有在生存论存在论的视野中,生态美学的现实尺度、超越品格以及人文关怀等才能够达到真正的理解与沟通,克服长期以来传统认识论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在生存论存在论的追思中考察、构建生态美学,显露生态美学存在的源始状态,以纠正在传统认识论思维定势中的一些偏见与误解,方是当前生态美学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10.
宋一苇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6(1):55-61
从传统美学美是什么的追问,转换为美如何存在的提问方式,对当代美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哲学方法论意义.在西方现当代哲学发生范式转换的整体背景下,才可能理解从本体论美学向生存论美学转向的真实意蕴.生存论美学将艺术或美视为人类生存境域的一种呈现方式、展开方式或存在方式,认为美之存在与人之存在密不可分.只有在生存论视域下,美如何存在的问题,才可能提出、展开和解决. 相似文献
11.
隋爱国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2):96-99
为了有效地应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在当前所遇到的挑战,通过对其教学困境和教学模式利弊的分析,以生存论哲学为理据,提出了现当代文学教学模式生存论转向的新观点,并从教学理念、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等初步探讨了生存论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现当代文学教学只有面向生存、以人为本,将人文性、应用性等统合起来,才能摆脱困境,重铸辉煌。 相似文献
12.
郭伶俐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1):19-21
海德格尔的历史哲学主要分析了历史学的生存论 存在论基础 ,这种分析直接来源于狄尔泰的生命历史学思想。海德格尔对历史学生存论 存在论基础的分析有两个特点 :(1)追问存在问题 ;(2 )从生存论角度阐述自己的历史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张登巧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5):69-73
生存论与传统哲学的最大区别是对人的现实际遇和生活世界的关怀.传统哲学中的人是抽象化的人,而生存论意义上的人是具体现实的人、感性活动的人和历史生成的人.所谓生存论转向,其实是人学本体论的转向,是传统人本主义在当代的根本转型.生存论转向的人学意义是从传统抽象人本主义转向生存论人本主义.生存论转向与人本主义转向是一致的.马克思哲学在哲学史上的划时代意义在于实现了生存论转向与人本主义转向.马克思的新人本主义也就是生存(实践)论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14.
叶方兴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0(1)
德性伦理学的形而上根据在于人的生存,德性的展现与人的生存过程同在。德性伦理学关怀人的生存意义,为人们过上繁盛、幸福的生活提供担保。德性伦理学立足于现实、具体的人,展现于人的生存实践,与人的生命过程、社会生活样式以及人性提升紧密相关。德性伦理学是成人之学,它追求幸福生活,展现人的生命状态,寓于人的生存实践,由此,体现出强烈的生存论特质。理解和把握德性伦理学的生存论品格不仅有助于德性伦理学的自我证明,也有助于道德哲学展现其应有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5.
段志平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8):105-106
马克思立足于现实的个人,从生存论视角揭示了人与世界的原初关联,确立了"感性对象性活动"的生存论原则。马克思从生存论意义上回归了人本身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了马克思哲学在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生存论转向。从生存论意义上对马克思哲学予以解读,不仅赋予了马克思哲学以新的血液和生命,而且对人类思想史的发展也有重大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理论能够超越其他现代性理论的决定性力量正是来自于生存论。 相似文献
16.
潘宇鹏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3):71-75
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产生的双重效应进行了深刻反思,在批判工具性和人类学的肤浅理解基础之上,他提出了自己对现代技术的理解:现代技术的本质是“座架”,是对人与世界的技术展示和构造。座架造成了世界的物化、齐一化、主客二元对立等多方面后果,要克服现代技术就必须抛弃控制论的思维,确立超越主客对立的生存论思维,从而展示出人与世界本质相通、天人一体的哲学新境界。 相似文献
17.
蒋红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9-11
近代以来 ,人文学科的研究借鉴自然科学研究方法 ,人文学科成为人文科学。这使人文学科失去了自我理解 ,人文经验失去其生存特质 ,导致了人文精神失落。文章通过对人文经验进行历史性考察和生存论透视 ,力图揭示人文经验的生存特质 ,还人文精神的本然地位。 相似文献
18.
在知识经济中 ,传统经济规律注入了新的内容。尽管如此 ,在农业领域 ,传统资源 (特别是耕地和水资源 )的约束依然显著 ,而且将长期存在。这也是农业在新经济条件下生存与发展必须突破的束缚。传统行业如果注入高新技术 ,同样可以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新经济条件下 ,未来农业发展应以高新技术革命为契机 ,尽早发现并利用新经济规律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进行规模化生产 ,以规模获取利润。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提高自身组织 ,增强比较优势。还要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 ,以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19.
干成俊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5):24-29
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认为,作为终极实在的本体是既定的、不变的,整个人类世界是预成的。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则认为,人类世界的本体是动态的、生成的,自然界、社会和人就是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生成的。马克思生成的实践本体论的诞生,实现了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转变;确立了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维度;实践本体论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相似文献
20.
孙毅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9-75
启蒙以来,理性被逐渐看作是自立的纯粹理性,与传统的终极实体观念分离。而从生存论角度来看,理性更多地体现为处境中人的一种反观能力,这种能力使人的生存更为秩序化。以这个方式理解理性,就可以在理性与信仰的关系中重建理性与终极实体的关系,即理性并不是自立的,而是有其被生发或开启的前提。它发生在对终极实体的开放状态中,而这才是启蒙的本来含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