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湖北省400多个农户点面调查分析发现,随着时代变迁,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农民的婚育行为发生着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初婚年龄明显反弹,婚育间隔明显缩小,而生育间隔则受计划生育国策影响一度出现“人为”缩短痕迹。但在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后,生育间隔再度回归“自然”。尽管在许多方面,民族间的婚育行为比较一致,但也存在不少差异。主要表现在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女性初婚年龄要显著早于汉族,而平均婚育间隔与生育间隔则长于汉族。教育对农民的婚育行为有明显影响,主要表现为初婚年龄随受教育年限的增加而明显推后,生育数量的期望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安吉县生态资源相当丰富,县委、县政府全力打造“生态文化大县”。安吉又是中华民族“孝文化”发源地之一,相传《二十四孝》中“孟宗哭竹冬出笋”的民问故事就出于此。安吉县的“婚育文化苑”和“孝丰生育文化园区”,都将生态文化、孝文化和新农村建设融入生育文化建设之中。位于孝丰镇境内的“婚育文化苑”,设有主题石雕、百米婚育文化长廊、《二十四孝》壁画、灯箱广告等,由30块文图组成的百米婚育文化长廊,内容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3.
杨惟荣  徐忠贤 《当代人口》2000,(4):42-42,48
江泽民总书记在1999年的中央计划生育座谈会上指出,人口问题要和社会、经济建设、资源、土地、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中指出人口问题仍是我国的首要问题。要求“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生男生女都一样的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型婚育文化,怎样倡导社会主义新型婚育文化,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呢?我们认为府从以下六个方而来认识、实践。  相似文献   

4.
李艳华 《西北人口》2010,31(1):75-79,84
根据“2007年社情民意调查”的数据对湖北省样本人群的婚育状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样本人群的初婚年龄普遍提高,在婚居模式的选择上有超过一半的人口愿意婚后独立居住;在对生育意愿的调查中,多数受访者想要生育2个孩子,其比例达到68.2%,但超过一半以上的样本人群不存在明显的生育性别偏好;在影响生育的诸因素中。经济因素对人们生育行为的影响在逐渐降低,人们的生育行为更多的受到文化因素和政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围绕到2010年“初步形成新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的目标,坚持“大宣传、大联合、出精品”的工作思路,结合山东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稳定全省低生育水平,建设经济文化强省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广大群众的婚育观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武汉市黄陂区以“双进双建”(即新农村建设进村,婚育新风进户;建设新型婚育文化,建设幸福文明家庭)为载体,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切人点,以建设生育文明为目标,主动对接、积极融入,大力开展婚育新风与新农村建设同行的活动。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余江县以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双进”、“双建”活动为载体,创新宣传方式,把婚育新风与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村民文化生活、三下乡活动、远程教育网络、新家庭文化书屋建设五个方面结合起来,满足群众对人口计生知识的需求,大力推进新型生育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低生育率是当代中国人口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是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文章以人口伦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对中国低生育率危机隐含的伦理冲突及形成的伦理原因、应对中国低生育率危机的人口责任伦理构建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文章认为,中国低生育率危机隐含的伦理冲突主要表现为个体生育价值与国家生育政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女性家庭照料与就业和职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家庭生育抚幼与养老资源分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三个方面。中国低生育率的伦理原因主要表现为:政策惯性驱动下的晚婚晚育和“只生一个好”生育观念的固化降低了人们的生育意愿,女性地位提高和就业率提高后的“双重角色”对女性生育意愿形成挤压,家庭抚幼养老功能弱化降低了生育的内在动力。构建中国低生育率危机的应对策略需要多管齐下,尤其要加强新时代人口责任伦理建设:一是重塑青年婚育责任伦理,提高人们对婚育价值和意义的认识;二是重构家庭生育责任伦理,倡导和鼓励家庭成员分担生育、养育、教育责任;三是重建关爱女性责任伦理,以尊重女性和关爱女性为价值导向,以尊重女性生育权利、保障女性经济权益为目标,努力营造尊重女性道德人格和生育权利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人口计生委高度重视新型生育文化工程建设,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载体,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活动品牌,引导全区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营造良好的新型生育文化氛围。结合实际扎实推进新型生育文化工程建设抓好基层宣传教育和文化活动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10.
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是新时期新阶段人口计生宣传教育深化发展的标志性工程。面对新时期新任务和广大群众需求日趋多元的新形势,北京市通州区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强大动力,打造“婚育新风唱响运河人家”文化活动,不断赋予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新的时代内涵,以“倡导婚育文明,构建和谐家庭”为核心,以完善媒体宣教、环境宣教、人口文化宣教、资源体系建设为宗旨,抓特色,创品牌,将新型生育文化建设融人到通州运河文化发展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1.
在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中,齐齐哈尔市坚持以“碾北公路生育文明走廊”建设为载体,建立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长效运行机制,把满足家庭成员主体需求作为出发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体现出自主自动的婚育文化的的渗透性,真正发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示范作用,形成了以碾北公路为轴线,辐射16个县市区的生育文明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人们婚育观念和生育愿望与现行生育政策之间的差距是人口计生工作长期面临的基本矛盾。从这一基本矛盾出发,宣传教育作为“三为主”基本方针的重要内容,在长期的人口控制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人口计生工作已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站在新起点,分析面临的人口形势和社会现实,以广大农村为重点和难点,积极倡导婚育文明、移风易俗,推进生育文化建设,大力促进农民群众婚育观念的根本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柳林镇在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同时,把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与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相结合,把新型生育文化知识融入农村建设、村庄集镇美化之中,重新建立了新型生育文化一条街。在集镇路口显眼的位置竖立了一幅大型电脑喷绘宣传牌,其内容为“关爱女孩、关怀女性、关注未来”。  相似文献   

14.
2001年以来,广东省在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中,立足本地实际,发扬广东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确立了先“立”后“破”、全力打造新型生育文化取代传统生育文化的工作思路,提出了理念人性化、内容时代化、对象大众化、网络立体化、手段科技化、活动群众化、筹资多元化“八化”工作目标,制定和实施了重心下移、活动辐射、精品提升、市场介入、科技推动、局部突破、文化改造、媒体造势等“八大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既有力促进了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向全国中上水平的迈进,更在婚育领域引领人们的文明程度、科学精神和法制…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我们面临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要历史时期,如何引导、帮助、促进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是摆在人口理论界和计划生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全国城乡开展的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是以树立新型的婚育观念和社会风尚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这一活动的显,著特点是与建设新型的社会主义生育文化紧密结合。笔者试着从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与建设新型生育文化的实践意义及关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新疆精河县积极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以形成新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为目标,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突出部门协作,创新机制,扎实有效地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坚持把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家融入到人口计生各项工作之中,把丰富宣传教育形式、拓展宣传教育功能作为引导育龄群众转变传统婚育观念的主要途径,在求实效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人口负增长形势下,考察育龄人群婚育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其潜在变化,对于全面理解当前年轻人的晚婚和低生育行为、制定有效的家庭支持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2006~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了高等教育对初婚和生育行为的影响及其随时间变化趋势,重点检验了高等教育扩招以来原生家庭社会阶层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接受高等教育会显著推迟个人的初婚年龄,减少其生育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高等教育对个人初婚年龄的推迟效应在年轻队列中明显增强,但对生育数量的抑制效应有所减弱。在原生家庭社会阶层较低的群体中,高等教育对生育行为的抑制效应更为显著;不过,相应异质性并未随时间扩大。在年轻的出生队列中,较高社会阶层出身的高等教育学历者实际生育的数量显著更低,反映了家庭成长环境及价值观念对高学历年轻人生育行为的重要影响。基于此,文章强调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建构应当重视不同群体生育状况的异质性,有针对性地设计政策干预,为育龄人群的家庭构建行为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生育"男孩偏好"社会动因的再思考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刘爽 《人口研究》2006,30(3):2-9
本文通过对部分中国育龄夫妇生育性别选择行为的文化诠释和制度分析,说明了生育“男孩偏好”的文化根源和制度基础。指出:在中国社会,男孩具有女孩所不具备的价值、特别是家庭和社会价值;同时“男孩偏好”是一种源于家庭制度和个体社会行为模式、制度化的社会价值取向。因此,人口出生性别比失常从根本上说反映了制度与文化的冲突,要扭转它需要制度创新和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顺义区人口计生委围绕生育文明扮靓顺义新农村这条主线,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不断强化宣教阵地建设,营造新型婚育观念的宣传氛围。夯实人口文化宣传阵地。规范60个基层人口文化活动室,  相似文献   

20.
建于公元397年的梁山伯庙距今已有1600余年。岁月沧桑,历经兴废。如今的梁祝文化公园动建于1995年,是全国唯一的爱情主题公园。婚育文化园北临凤凰山,与茶花苑、清水塘融为一体,与园林绿化有机结合,成为梁祝公园的园中园。婚育文化园是宁波市生育文化城市打造计划中五大园区之一,如今是宁波市典范的生育文化园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