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传奇《柳毅》与元杂剧《洞庭湖柳毅传书》两部作品在故事内容与叙事重点相近的情况下,却在时空叙事中差异颇深。本文从时空描写的差异性入手进行探究,查究两文在时空设计、时空性质与时空操作上的区别:一是文本叙述偏向主观时空或客观时空;二是读者时空参与叙事时作用于局部或整体;三是叙事以多层时空网或单层时空链的模型进行时空建构;这说明唐传奇中时空的优先性在元杂剧时发生了降格。它是叙事文学从史实性向戏剧性发展中的关键变革,而以角色为主的代言叙事是此变革产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时空是否存在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这一问题是通过回顾历史,并结合自然科学关于时空可变性的成果而提出的。哲学时空内涵是伴随着物理学新成果的出现而不断深化探索的一个理论问题。教科书在阐释哲学时空内涵时,只局限于量变,而没有揭示时空的质变。而由演化时间观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哲学范畴里,时空存在着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论巴赫金的“躯体时空”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赫金把躯体分为内在躯体与外在躯体.内在躯体是一种时间记忆的存在,它的开始与结束的把握需要借助他人对我的体验.外在躯体是视觉空间中的躯体外表,它的完整把握要借助他人的审美体验.这样,"我与他人"成为构建躯体时空的重要参与因素.同样,在价值层面上,世界也是我与他人积极参与建构的世界,躯体存在的时空性特点也同时是世界存在的时空特点,巴赫金的躯体时空和文学时空体的时空也是在同一立场上的价值范畴.  相似文献   

4.
胡刘  祝莉萍 《学术研究》2012,(6):17-22,159
传统时空观离开实践去直观、抽象地理解时空与物质的关系,对自然时空与社会历史时空作了同质性理解。马克思通过对传统时空观的实践论改造,廓清了自然时空与社会历史时空的联系和本质差别,阐明了社会历史时空的实践创造性特征,具有十分鲜明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司培 《天府新论》2022,(3):143-151
在后工业时代,智能化、信息化、电子化的技术变革更新了人的时空经验,重塑了人的时空想象与时空叙事。人类时空叙事的维度不断拓展,有关虚拟、宇宙以及时空逆转的叙事大量涌现。以科技力量为想象驱动力的科幻电影,在这几种典型性时空想象的塑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相关电影较为全面地涵盖了这些时空叙事样态,可以作为我们研究的主要样本,以此探寻虚拟、宇宙与时空逆转叙事的主要表征及其所潜藏的文化逻辑。在科幻电影的多维时空叙事中,后工业时代的拟真性、流动性与不确定性被推向极致;虚拟世界如数字符码拆解般的分裂性逐渐显露;宇宙循环呈现出强烈的动态性;过去、未来与现代之间的关系也愈发复杂,瞬间成为诸多可能性迸发的一个重要时刻。危机与生机并存,科幻电影于时空叙事中触及当下人类深刻的精神危机及其为自身所设置的可能性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6.
张耀天  沈伟鹏 《理论界》2010,(9):100-102
历史是时空范畴内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周易对于时空的认识,不同于西方物理学意义的"时空观",它富含人文的气息。人与时空并不隔离的关系,而是人在时空中行走,时空因人的存在而有意义。由此,历史是属人的历史,历史的价值与人的价值是一致的。历史发展之原则融入到时时变易之流,历史是个人生命与族群生命的展现。  相似文献   

7.
论吉登斯、哈维、卡斯特对现代社会的时空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识和判断现代社会的基本性质是当代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其中,时间和空间是众多理论家进行社会诊断的基本工具。吉登斯的时空伸延理论、哈维的时空压缩理论以及卡斯特的流动空间与无时间之时间理论,对时空问题在当代社会理论中凸显的原因、时空问题在社会理论中的作用以及时空与社会的互动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对我们准确把握现代社会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电子媒介促进了作为现代性过程的动力之一的时空分离。时空分离具有双向时空重组效应:全球化层面的时空伸延和地方化层面的重构。而时空分离及其媒介的再地方化效应通常容易被忽视。时空分离的双向度具有抽离化与再嵌入、全球化与本土化、网络社区与本地社区等三个纬度,我们应该从实践逻辑而非技术的单向度逻辑出发来理解电子媒介时空分离效应。  相似文献   

9.
论人的活动与社会时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时空范畴的独特视角是人的活动,这是由人的活动的性质和社会时空本身的 特点决定的。人的活动与社会时空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因此,社会时空是人的活动的存在 形式,具有不同于传统唯物辩证法所阐述的时空的特性。研究社会时空的出发点就是要揭示时空 与社会历史发展之间联系和作用规律,使之上升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中国信息化发展之特殊时空结构中 ,准确把握信息化与人文精神的互动关系以及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建构走向及其核心理念 ,需要有一种新的视角。本文从时空特性分析的角度出发 ,在阐述信息化于时空特性分析中的特殊含义和分析当代中国信息化所面临的特殊时空特征的基础上 ,提出在信息化背景中 ,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转换与重建必须确立“超越性扩展”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1.
《文史哲》2016,(4)
审美心胸表现为一种空明澄澈、通豁无碍的心境,这实际上是一种自由的心理时空,是对自然社会时空秩序的超越。中国古代审美心胸理论关涉到三个层面的时空:"自然时空"、"心理时空"、"形式时空",这三个层面紧密关联,构成了审美时空的三个基本维度。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宇宙之间的根本对立,引发"心理时空"对"自然时空"的塑型与超越,这也是艺术审美发生的存在论依据,但"心理时空"还必须转化并落实到具体的意象符号亦即"形式时空"上。老庄的"虚静"说、佛禅的"空静"论均为审美心胸理论提供了思想上的支撑,但两者仅从哲学上对"自然时空"与"心理时空"的关系进行了充分的阐发,而对"形式时空",特别是审美时空三层面之间的共生相依关系并未作明确论述。魏晋以降,"虚静"("空静")说被后世文艺理论家用于诗文、书画等各个艺术领域,在庄禅的"道体时空"、"佛性时空"之外,拓展了审美意象的"形式时空",审美心胸理论才实现了从哲学到美学、艺术学的完美变身,并逐步得到充实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论虚拟时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跃辉 《东岳论丛》2002,23(3):83-86
虚拟时空是与现实时空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时空形态 ,是通过运用特殊的时空构筑手段 ,变换既定的时空运动方式 ,营造超常的时空运行状态 ,勾画特定的时空维度 ,展现新奇的时空场景 ,给人以特殊的时空感觉和体验。虚拟时空具有仿真性、非线性、交互性、自主性等重要表征。虚拟时空的生成 ,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环境产生着巨大影响 ,科学把握虚拟时空的本质特性 ,深刻认知虚拟时空的生成条件 ,正确对待虚拟时空的巨大影响 ,是现代哲学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社会时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革,即社会时空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因素.在全球化条件下,社会时空的失衡性特征要求社会发展方式必须具备自主性;社会时空的压缩性特征要求社会发展方式不断增强均衡性;社会时空的转换性特征要求社会发展方式日益提升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海峡两岸台湾文学史编纂中的很多关键问题都与时空的权力关系有关。一方面,没有脱离权力运作的纯粹的台湾文学时空,台湾文学时空的组织、分布需要借助权力的运作而完成。另一方面,台湾文学时空场域也是各种权力机制产生、运转的场所,它具备蓄积、强化或减少、削弱权力关系的强大功能。具体而言,在现有的两岸的台湾文学史中,空间、时间与权力的这种相互生产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对空间的纳入与排斥、时间的连续性与断裂性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正> 诗有两种时空,一是自然的时空,一是心灵的时空。自然时空与心灵时空的完美融浃便会诞生诗美的境界:“天壤之景物,作者之心目,如是灵心巧手,磕着即凑,岂复烦其踌蹰哉!天地妙合而成化者。”(《古诗评选》卷一)“化”什么?化自然为诗心,化诗心为宇宙,用心灵的时空去重塑自然的时空,在主体心灵与客体对象之间搭起一座审美的桥梁。化,也就是“化境”。艺术“化境”是船山心目中的诗美至境。“化境”的时空意意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叙事诗中的时空艺术很有特色,在时间方面,他认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时间的运动是无限循环的;在空间问题上,他认为人类和宇宙之间是可以互相感应的.为了突破时空的限制,莎士比亚在诗歌中对时空关系的处理采取了时间的空间化与空间的时间化的策略.诗歌中的时空之问存在着相互转化、相互表现的关系.这种时空关系的艺术性处理开拓了莎士比亚叙事诗的表现手段,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量子引力所提出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时空在物理学中到底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出现。超弦和圈量子理论的不同时空预设及其复杂的形式体系为人们理解它们的物理和哲学含义给出了方法论的启示。量子引力时空理论的纵向语境分析,表明了数学成果的现存性及对它的分析决定了时空理论形式语言的形式语境、语义语境及语用语境的变换;量子引力时空理论的横断语境分析,显示了量子引力理论提出的现实语境和对其进行求解的语境选择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正是在量子引力理论所具有的语境预设的基础上,使人们看到了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对时空理论把握的宏观与微观、单一与多样性统一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阳 《云梦学刊》2014,(1):21-26
从“个人与社会”的角度看,传播是包含着“自我意识”这一心理机制的与他者交往的过程。从“记忆与认同”的角度看,传播是强化记忆、消解记忆以寻求自我认同的话语争夺场。从“时间与空间”的角度看,传播改变着时空矩阵,以时空分离、时空消解、时空重构的方式作用于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9.
初娇娇 《理论界》2022,(11):92-98
道家逍遥游思维对唐代审美意象时空建构产生深远影响,它不仅指空间层面的无所待,同时也暗含时间上的无际涯。道家美学能够透过象外之象的妙象走向时空的融合,渗透于唐代美学与文论之中。在其影响下的唐代审美意象时空是超越性的道体意象时空,从社会人生走向宇宙自然层面,从物我间隔走向心物之间。审美意象时空视域由此无限打开,在时间上形成以“道”为中心的审美意象时间建构途径,从空间维度打开逍遥游空间视野,将存在空间诗意化、审美化。主体“游”于心物之间,在无限的自然界有着唐人独特而又恣意的意象时空想象和意象时空审美。  相似文献   

20.
时空概念是西方文化认识论方面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受时空隐喻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极其深刻,是西方文化中的基本隐喻思维.时空隐喻是相互联系的,人们对于时间的认识是以空间为基础的.因此,将时空隐喻结合在一起就包括永恒的时间和变化的时间、神圣的时间与世俗的时间、科学的时空观和人文的时空观,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