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于毓蓝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2):23-27
中国的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思潮在历史的进程、时代的变迁中一直相互冲撞、彼此消长。我们需要反思历史,探寻两者产生和存在的政治文化根源。在新的社会转型期,我们要实现从激进到改革的政治文化转型,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是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一个积极的开端,它为后来者提供了不可磨灭的借鉴意义和教训。而江泽民同志《十二大关系论纲》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划时代的总结,开启了中国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篇章指向。在全球化发展的当下,重新审视两大"关系"文件,既是对过去历史事实的追问,更是对未来中国走向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刘师培处清末民初之世,既有无政府主义的表现,又有对传统学术的偏好,在保守与激进之间呈现矛盾表象。深入分析,可以发现他思想上多变,但其未变的是对国学的热爱,他的转变很多时候都以"援古经世"为原则。 相似文献
4.
5.
彭刚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
柏克是西欧近代政治思想史上重要的保守主义思想家。他在反对法国革命时,集中阐发了他的政治思想的若干基本原则。本文试图从思想史的角度,对他的法国革命观加以论述和探讨。文中分别探讨了柏克对于抽象理论的排斥,他的传统观和国家观,他独特的人权论与贵族政治论等理论问题,指出柏克的思想既因其给改良留下余地而与一般的保守主义理论有所不同,又因其对传统和国家的强烈尊崇而与自由主义的立场相区别。浓厚的宗教色彩是柏克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他对于改良与革命,传统与变革等问题的看法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6.
王本立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5)
严格意义上的ECLA学派大致存在于20世纪50-60年代.在这20年左右的时间里,该学派的观点走势大致可以1960年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60年代以前,该学派积极推广自己的理论见解和政策主张,但是到了60年代,在严峻事实和其他各种压力面前,该学派的观点趋于悲观并急剧回缩,直到本来处于发展理论中心区的该学派自身被推向角落.ECLA学派的基本学说是中心-边缘论基础上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思想.其他的理论观点和政策建议,如通货膨胀论、区域一体化、国际经济新秩序等,几乎都是从这一基本思想出发并为这一思想服务的.ECLA学派的兴衰是拉美国家发展态势和民族心理变动的一面镜子.ECLA学派的命运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理论与实践的复杂关系和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艰辛不易. 相似文献
7.
傅阿循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7):127-129
关于四堡坊刻的源头,到目前仍有不同说法,大部分学者认为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四堡雾阁村人邹学圣,本文笔者也认可这种观点。稍晚一些时候,马屋的马维翰开创了马屋的坊刻业。四堡书坊很多杰出人才都是在这几百年出现的,因此,也成就了一大批比较有影响的刻书家。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粗浅论证。 相似文献
8.
邹诗鹏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1-10
青年马克思的历史法学派批判,其实质是基于启蒙自由主义展开的保守主义及封建主义批判,这一批判延伸至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并包含着值得挖掘的民族论域。马克思特别揭示了历史法学派的怀疑论与相对主义,历史法学派对历史进步观及其现实历史的非理性态度,及其对历史的轻率,既有认识论上的怀疑论,也有价值观上的相对主义与虚无主义,马克思强调社会历史的可知论及其历史进步论。历史法学派的兴起表明浪漫主义的民族意识已与国家法结合在一起,但马克思的批判性分析揭示了其拒斥某种起源性及前现代的族群集聚及其狭隘民族主义。与此同时,马克思的实践批判又伴随着民族的阶级化理解,并为19世纪50年代前后民族主义的兴起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9.
孙良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6)
连珠是在汉末出现的一种文体.关于它的起源,众说纷纭,有学者以韩非子的<内外储说>为其滥觞,也有人以邓析子为这种文体的揭橥者,然而这都是形式外表上的某种相似,它们是子史著作而非文学辞章,其真正的发源仍然是扬雄的<连珠>.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连珠是汉大赋的浓缩体.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传统道德的现代转型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以东方文化派、学衡派与现代新儒家为代表的保守主义道德立场和以西化派为代表的激进主义道德立场两大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的背景下有关谨慎性的会计管制是影响会计盈余谨慎性存在和变化的直接动因。无论谨慎性在中国制度环境变迁中强化或弱化,谨慎性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2.
肖峰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119-124,133
如何看待科技活动的伦理代价,它可以区分为科技自由主义与科技保守主义两种基本不同的态度;两者之间的张力经常造成我们选择的困境,并且难以坚持一以贯之的立场。对科技活动的不同的伦理态度,通常都可以从利益和文化背景上分析其根源,并通过合理的社会建构,寻求两者之间的良性互补。 相似文献
13.
高立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5):62-65
柏克以英国为例,认为自由乃是我们得自祖辈的一项遗产,是在尊重过去的传统基础上通过渐进争取和改进得来的,它并不能割断我们的亲情和信仰纽带。凡是从不向前回顾自己祖先的人,也不会向后瞻望子孙后代,而只有懂得尊重传统的人,才明白保守主义所保守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4.
日本国民意识的整体保守化:-“石原”现象的背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广宇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1):16-19
给冷战后日本政治保守主义的新趋势以科学定位,乃准确把握日本当代政化代表的"石原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引起了日本内外的广泛关注.冷战后日本国民意识的整体保守化方为"石原现象"的本质.时下新保守主义和民族主义正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日本社会的共识,且在石原等广大右翼政治家的努力下,正通过国家机器逐步成为日本的正式法律与民族行为.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激进主义思潮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激进主义是中国近现代社会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思潮 ,其在本质上属于政治文化的范畴 ,表现出“反智论”的倾向 ,具有唯意志主义、民粹主义、崇尚暴力 ,以及强调组织化、权力集中化和意识形态化的特征。从文化激进主义的历史发展脉络来看 ,它经历了维新运动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和后五四时期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李琳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68-73
近年来我国虽然出现了较多针对会计稳健性的成因、计量和影响因素的研究,但目前仍缺乏关于稳健性经济后果的实证研究文献,本文利用2004~2008年我国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债务融资的角度考察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分析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稳健性,但债务资本成本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与西方实证结论存在显著差异。受到我国债权人对稳健性会计信息的需求程度和识别程度的影响,提供稳健性会计信息的债务人并未获得债务资本成本上的补偿。 相似文献
17.
以2005~2014年福建省家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家族企业的权力配置对企业会计稳健性的影响。通过对310个样本企业的实证分析发现,与家族企业实际控制人不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任何一个职位的企业相比,家族企业实际控制人担任董事长、总经理之一或者同时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企业,会计稳健性更差;家族控制力越强,会计稳健性越差。研究结果表现,家族介入企业运营管理削弱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管理者的非完全理性对公司财务决策所造成的影响日益显现,其主要表现有过度自信、有限理性、参考偏好点等,而其中最为主要也最为重要的便是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对公司决策的影响。以2010—201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实证检验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过度自信与会计条件稳健性和会计非条件稳健性之间的关系,指出管理层过度自信显著降低了企业财务会计的条件稳健性与非条件稳健性; 不同股权性质的公司中,管理层过度自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程度不同,非国有控股公司中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会计稳健性的负效应比国有控股公司更大; 严格的外部监管能够显著地减弱管理层过度自信对企业财务会计的条件稳健性和非条件稳健性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9.
数字时代,重混创作在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著作权问题。相应的措施可对重混创作行为进行规制。首先,可以借鉴美国合理使用制度中的“转换性使用”规则对非营利性重混作品进行规制;其次,在重混音乐、视频领域等特定网络空间内引入默示许可机制;最后,对于其他不适合通过合理使用及默示许可进行规制的重混作品,可以用创意共享许可协议加以处理。 相似文献
20.
范剑虹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0(5):98-103
比例原则是宪法与行政法的核心原则,它甚至还部分地被运用在私法领域中。它是通过考察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尤其是考察目标价值的实现不能过分损害公民的基本人身财产权利这一方面,来防止超限度地破坏利益与价值的均衡。欧盟与德国的比例具有参考与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