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发展和谐民族关系与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的民族关系既是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内容,又是其要实现的最终目标;保障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实现社会公平、社会和谐;树立“三个离不开”观念,实现各民族友爱合作、社会团结和睦;加强各民族互助互利,实现社会对口支援、互动共进;在国际舞台上继续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抵抗外来不良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千方百计加快新疆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坚持不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的大好形势;努力促进各民族文化教育繁荣发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三股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  相似文献   

3.
民族法制是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内容。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民族法制与民族和谐二者自身有着有机的联系,共同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方面,民族法制是民族和谐的基础和保障;另一方面,民族和谐是民族法制的理念和目标。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民族法律制度,为民族和谐关系的构建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构建青海和谐民族关系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以下问题:一是青海民族关系发展现状的基本评价;二是当前影响青海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不利因素;三是促进青海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新疆轮台县和谐民族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轮台县和谐民族关系应根据"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民族工作的时代主题做好多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和谐民族关系奠定物质基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和谐民族关系提供组织保障;坚定不移地、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正确认识我国的民族关系现状,加强马克思主义"五观"(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历史观)教育,努力构建我国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黎丽 《学术探索》2009,(6):110-111
西北地区即是边疆又是多民族地区的历史与现实决定了西北地区的民族关系具有与中国其他地区不同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8.
和谐的宗教关系是和谐的民族关系的重要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的宗教关系之所以是和谐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外在表现,其深层次原因就在于宗教与民族的内在联系。和谐的宗教关系之所以是和谐的民族关系的重要特征,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宗教影响的广泛性。和谐的民族关系与和谐的宗教关系是构建和谐新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民族关系的状态,发展和谐的民族关系一直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核心理念。作为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云南在运用党的民族政策构建和谐民族关系中取得了良好成效,其做法对边疆多民族地区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在当前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背景下,还有必要进一步强化"多元一体"的民族政策价值取向,构建权利义务对等的民族政策输出机制,构建必要的民族意识调控机制,建立边疆多民族地区公共危机应急处理机制,建立以法律手段为主的民族政策实施方式,以实现党的民族政策持续促进边疆多民族地区民族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民族传统节日是各民族的文化展台与重要的文化载体。它深植于民间并拥有广泛的群众性。传统节日在塑造民族和谐生态自然观、培养民族相互借鉴吸纳的文化气度、搭建各民族经济交流合作的平台等方面,具有其它文化载体无法取代的作用,是当前我国和谐民族关系建设的重要渠道之一。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社会,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基础、以社会保障为支柱。  相似文献   

12.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居民与农业转移人口的关系是影响这一进程的重要因素。对两大群体的潜在矛盾应具有理性认知,在此基础上构建促进两大群体关系的机制,着力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素质,促进两大群体相互交流相互认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论述了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性,提出了和谐校园的内涵和特征,阐述了创建和谐校园需要着重抓住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分析知识更新和技术进步带来劳动性质的变化入手,对知识经济时代财产组织形式的演进、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和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趋向进行了初步展望。指出随着高技术产业的快速成长,劳资关系将由传统的清晰变得相对模糊,由原来的对立变为一定程度的融合,由以往的资本雇佣劳动向资本为劳动服务转变。提出随着新经济成分的增加,员工持股将日益普遍,由之带来产权特征的多样化,反映在劳资关系上主要是寻求有效的合作形式而不是对抗。  相似文献   

15.
“市民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及“世界历史”作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三个重要理论维度,分别构成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本体论基础、历史价值论基础和历史方法论基础;应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理论视野,准确地分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6.
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要求实现社会公正 ,应正视中国现阶段贫富差距扩大这一事实 ,同时必须看到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客观必然性。在现阶段 ,应当实施加速发展西部战略 ,实现东西部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际地位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有许多国家不断地以中国少数民族人权遭受损害为借口来干涉中国的内政。所以,如何保护我国少数民族人权、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稳定成为了当今中国政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只有维护好地区的稳定和民族的团结,才能够更好地保证国家经济的繁荣和政治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生态化技术创新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化技术创新是一种新的技术创新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生态文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相契合。本文从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人的生态化等方面探讨了生态化技术创新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和谐社会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纠纷的合理解决是和谐社会的表现之一,引发社会纠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解决这些纠纷的途径和方式也应是多方面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就是在以司法诉讼程序为中心的同时,发挥各种非诉讼程序灵活解决纠纷、合理分配司法资源的作用,使各种纠纷解决方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我国已拥有以法院调解、仲裁等为主的多种非诉讼纠纷解决程序,并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但是这些非诉讼程序本身也存在着不足和滞后,因此,对我国现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利弊作出客观评价,在尊重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我国的具体模式,才能真正发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对和谐社会秩序构建的促进功能。  相似文献   

20.
当今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和谐的实现与个人自由的获得是相互排斥的。通过历史考察,可以发现,对和谐社会的向往总是与个人自由的确认密切相关。社会和谐与个人自由之间并不是相互排斥的消极关系,而是具有深刻积极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