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北魏前期对各族降附者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道武帝拓跋珪到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改制为北魏的前期,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和巩固政权的时期。 淝水战后,前秦政权瓦解,黄河流域又陷入分裂割据局面。鲜卑族拓跋珪于登国元年(386年)春天即代王位。复国后的代政权,处在各少数民族政权包围之中,拓跋珪相继战  相似文献   

2.
鲜卑拓跋部在进入蒙古草原时,还处于部落联盟阶段,并且拓跋部还只是部落联盟中的一员.从力微起,拓跋氏才取得了世袭部落联盟首领的地位,故北魏王朝追尊力微为始祖神元皇帝.自力微起,拓跋部在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在向封建制国家的道路迈进.至猗卢时,已接受晋王朝代公、代王的封号,初步设置了一些官属,但尚无系统的制度.至代王什翼犍时,拓跋部已初具国家规模,但不久就被前秦荷坚所灭.淝水战后,前秦瓦解;拓跋珪复国,遂完成了拓跋国家的建制,奠定了北魏王朝的基础.因此,拓跋珪在北魏历史上占着重要地位,值得我们研讨.  相似文献   

3.
鲜卑迁徙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迁徙和大融合时期,其中鲜卑族迁徙的规模之大,路途之遥,影响之巨,是很引人注目的。鲜卑人居住于蒙古草原东北部,他们一批批地向南、向西南迁到黄河流域上下。在东起山东、西至新疆、南到江淮的大片土地上,到处都留下他们的足迹。“五胡”之中,鲜卑族是建立政权最多的一个民族。十六国时期,他们先后建立了代、前燕、后燕、西燕、南燕、西秦、南凉和吐谷浑八个政权。正是由于鲜卑族大量内迁和建立政权,他们与其他民族的融合也就最为迅速和彻底。到隋唐之后,鲜卑族已经基本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中外学者就"夫余"建国的时间问题聚讼不已,大概有四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即"秦汉之际说"、"武帝时期说"、"宣帝时期说"和"元帝时期说"。但依据"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理论和文献分析法可知,《论衡·吉验篇》所述东明建立夫余国的神话更接近历史真相。研究表明,夫余建国的时间当发生于春秋时期或春秋之前。  相似文献   

5.
前秦是氐族建立的国家.前秦苻坚灭前凉后开始自称前秦为"中国",这是时代的一大进步.秦、汉、三国、西晋称"中国"者皆汉族,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自称治下为"中国"乃后赵石氏首开其例,但其内涵不如前秦.氐族是汉化最深的少数民族.苻坚采取优待各民族的政策,施行仁德之政,实质是全力推行汉化,实现中国"六合一统"的目标.前秦崩溃的原因很多,但与苻坚的认识误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魏晋十六国时期鲜卑族向西北地区的迁徙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中古史上,鲜卑族的迁徒是一个十分重要而且很复杂的问题。特别是魏晋十六国时期,鲜卑族迁徙的规模之大,路途之遥,影响之巨,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很引人注目的。这种迁徒的主流,是居于今蒙古草原、东北地区的鲜卑一批一批向南、向西南迁入内地;东起山东,西至新疆,南到淮河、长江,到处都有他们活动的踪迹。由于鲜卑族大量的内迁,在五胡十六国时期,鲜卑先后在北方建立了代、前燕、西燕、后燕、南燕、西秦、南凉、吐谷  相似文献   

7.
党项族是以鲜卑部落为统治阶层、以羌族部落为主体的民族。其中心拓拔部是鲜卑秃发部与乞伏部的后裔,在南凉、西秦政权灭亡后,他们加入吐谷浑,出于凸显与当时北方最大鲜卑政权北魏的关系,但又在某方面以示区别的复杂心理,而将部落名改为"拓拔",既与北魏拓跋部音同,而又字异。吐谷浑政权衰亡后,拓拔部进入党项之中,成为其部落中心,并联合了当地的折掘、乙弗等鲜卑部落,共同构成了民族的统治阶层,控制着当地诸羌族部落。  相似文献   

8.
洪武十四年至二十五年(1381—1392年),沐英留滇长达12年之久。平滇之后,在太祖力图逐渐消除蒙元梁王统治云南一个多世纪的影响并建立明朝在云南统治秩序的意图下,沐英奉旨留滇。留滇后,沐英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明朝在云南的统治。沐英在滇的活动不仅促进了云南的安定与发展,还配合了明初统一战争,对明初政局的稳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凭 《民族研究》2007,(4):59-64
本文是对安介生《北魏道武帝早年经历考辨--与李凭先生商榷》一文的回答.道武帝早年曾有被迫内徙长安和流徙蜀地的经历,这个观点由周一良提出,李凭对此作了考证.周一良"部分观点前后有较大的转变"的说法并不确实.另外,安文将羌俗、儒家文化、汉文化三者混为一谈是不符合逻辑的.至于道武帝厌恶羌俗的事例,非但不是他不曾迁居长安的明证,反而说明他了解长安附近的风俗,因而有利于李凭原先的论证.  相似文献   

10.
固始汗(1582—1655)是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的和硕特部首领。自他1642年率军入藏夺得了西藏地方政权,到1717年其孙拉藏汗被杀,他们子孙四代统治西藏地方达75年之久。这一时期,在清朝中央政权统治之下,统一的祖国大家庭基本上是和平发展时期。西藏地区虽然曾发生过藏、蒙统治者间权力之争,第巴桑结嘉措被杀和准噶尔蒙古扰藏事件等,但总的来说,基本上仍然还是和平发展时期。这些都与固始汗及其子孙在西藏的统治不无关系。本文试就固始汗及其子孙在西藏情况略作探讨,不当之处,敬请专家批评指正。 一、固始汗“南下西进”的起因  相似文献   

11.
广东明清时期黎、瑶、壮、畲等民族起义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两代广东黎、瑶、壮、畲等民族举行了近 13 0次规模大小不同的起义。这些起义大致可分为明初洪武时期、明中后叶至清初时期和清中叶至末年时期 ,引发起义的原因是封建统治者沉重的赋役、汉族地主奸商的巧取豪夺、民族上层分子的鱼肉和官吏的勒索等。规模大、斗争目标明确和各民族互相联合等是这一时期起义的特点 ,沉重地打击了明清王朝在广东的统治势力 ,迫使统治阶级惩治一些贪官污吏 ,或者调整其统治的政策或策略  相似文献   

12.
吐谷浑“自晋永嘉时(307—313)有国,至龙朔三年(663)吐蕃取其地,”立国长达三个半世纪之久。该政权崛起于中国西部之时,正值国内形势跌宕起伏之日。自公元304年匈奴刘渊称王起,到439年北魏统一中国北方止,135年间五胡先后建国十六有余。作为中原与西域交往唯一通道的河西走廊,先后出现了五凉政权。政治上的分裂割据,军事上的连年战乱,严重阻碍了中西交通和经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
墀松德赞时期的唐蕃关系是曲折多变的,其间发生的重要事件有蕃军占领唐朝河陇、剑南等地和攻掠长安,唐蕃清水会盟和吐蕃平凉劫盟等。这一时期使吐蕃的军事扩张达到最高峰,从而使唐朝的河陇地区长期陷入吐蕃奴隶主级阶的残酷统治之下。但是,这一时期的后期也是吐蕃奴隶制统治和军事扩张走向衰落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4.
承安宝货     
承安宝货是真正意义上的白银货币,并与铜钱、宝券保持兑换关系,是金代政府的法定货币。金章宗统治时期(1189-1208)是金代由兴盛走向衰落的转折时期,在纸币贬值和铜钱匮乏的双重矛盾下,金章宗于承安二年(1197)推行新的币制改革,即将原来铸造的每铤五十两银铤改铸成面值为一两至十两的承安宝货新银铤,每两折钱二贯。在银铤上表明币值并分为五等,起到了取代碎银、筹措军费的作用,成为投入流通市场的银铸币。其与原有的白银称量货币有本质的区别,是对白银货币的第一次变革,尽管其存在的时间只有一年半,但在货币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承安宝货…  相似文献   

15.
《魏书》关于北魏道武帝拓跋早年经历的记载虽然简约 ,但是指认明确 ,论列系统 ,有较为可靠的佐证资料 ,其价值远在《宋书》、《南齐书》及《晋书》诸书之上。本文认为 :拓跋什翼犍死于“君之乱” ,道武帝拓跋在代国灭亡后并没有迁往长安及蜀地等 ,而是一直生活在雁北地区。这些事实都有相当详实的史料根据 ,李凭先生否认这些事实的推论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6.
论秦汉道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秦汉时期,在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置的县级地方政府称“道”。道制对后世的羁縻、土司制度具有开先河的作用。但道制创立于何时、何地,普及范围和实际执行程度如何,与县制有什么区别,与秦汉政府统治少数民族的其他制度有何异同,其性质、功能如何?这些问题,过去很少有人进行过研究。由于它涉及我国古代民族史、政治史的一些基础性问题,有研究之必要,故不揣冒昧,在此谈谈自己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瞿昙寺是明朝在西北地区支持、利用藏传佛教的典型,明王朝不仅封授了其许多很高的头衔,还确定了其区域性政教合一的统治.然而到了清朝,瞿昙寺的势力渐渐被削弱,并最终被取缔其政教合一的统治,其在这一地区的影响也日趋下降.笔者拟从五个方面分析瞿昙寺衰落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8.
民国《化平县志》是今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仅有的一部旧县志,具有别的史籍不能替代的重要价值,特别是其中有关近代西北回族状况的资料,尤为难得。 泾源县位于宁夏南端,六盘山东麓,历史悠久,宋初曾置安化县,金代改称化平县,元明清时期属于华亭县。清同治十年(1871),朝廷镇压西北回民起义之后,作为所谓“善后”措施之一,强制迁从陕西回民近万人到本地定居,并创建化平川直隶厅,直属甘肃省,以加强统治。建厅至今已120年,其间经历清末、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三个时期(几乎各占40年),民国时称化平县,建国后改为泾源县。  相似文献   

19.
土族自元末明初形成至1949年全国解放,其历史大致可以分成两个时期:(一)封建领主统治时期,时间约为十四世纪中期至1931年,即与土族地区的土司制度相始终;(二)封建地主统治时期,时间约为1931年土司制度废除至1949年全国解放。在封建领主统治时期,土族地区有三种  相似文献   

20.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三代领导集体 ,将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理论与中国不同时期的实际相结合 ,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理论。特别是以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二、三代领导集体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 ,将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理论与新时期民族问题方面出现的新情况相结合 ,创立了邓小平民族问题理论 ,总结了建国后我党在认识和解决民族问题方面的经验教训 ,对改革开放新形势下民族问题的实质、表现形式、解决途径以及民族工作的任务等作了科学的论述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理论 ,为我们做好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的繁荣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