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路遥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以平凡的人物讲述了平凡的人生。在对《平凡的世界》的细致分析与解读的基础上,从作者自身的经历、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以及作品给现实生活留下的思考等不同的角度来感悟平凡人生中的不平凡价值。  相似文献   

2.
依据多份阅读调查资料,证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发行近20年来,已成为市场上的常销书。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考察这部长篇获得市场认可的内在因素,联系当前的小说创作可得到以下启示:一是作家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二是应有平民情怀,注重表现弱势群体的生活;三是应高举人性化的道德旗帜,净化读者的灵魂;四是应倡导经典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五是应追求雅俗共赏的美学趣味。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的代表作《传奇》的悲剧意识,主要表现在它对生命价值的观照和对人性的探究上,也渗透在作品的艺术氛围中;《传奇》悲剧意识的产生,既与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美学追求密切相关,又是特定的社会、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艺术的情感和艺术的功用,是中西古典美学中的三大主要问题。《诗学》和《毛诗序》对艺术与现实关系的不同认识,表现了各自不同的美学思想。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性,是《诗学》美学思想的核心,它要求艺术逼真地再现出现实世界的真实,强调艺术再现现实的认识作用,贯串了求真的精神;而着重政治伦理,则是《毛诗序》美学思想的核心,它认为艺术是伦理情志的表现,强调艺术对社会伦理的感发和教化,以求善为艺术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5.
从关学追求、选材、艺术手法等方面论述了梁实秋的《雅舍小品》对晚明性灵小品的继承和超越。梁实秋在美学追求上讲究闲适和情趣,但他能保持学者本色;在选材上讲究“小”和“近”,但更注意表现普遍的人性;他行文简洁,却又借鉴了西方随笔写法。  相似文献   

6.
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里的爱情,包罗万象,各具特色。正是这些色彩纷呈的爱情为作品增添了不朽的艺术魅力。本文把《平凡的世界》中的爱情分为最让人动心的爱、最苦涩的爱、令人震撼的爱、懦弱的爱等。这些爱情看似平淡,却演绎着大美。  相似文献   

7.
卞之琳在抗战时期创作的《慰劳信集》标志着他的诗歌风格的一次重要转变。受时代的影响,诗人创作激情被激发,出于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卞之琳并未放弃前期的艺术理念,而是努力探索个人的诗歌技艺与时代抗战主题创造性融合。与卞之琳前期作品相比较,《慰劳信集》在视角、诗境、意趣上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与同时代其他抗战诗歌相比较,《慰劳信集》选择了不一样的理性抒情鼓舞人心与赤子之心贴近大众的艺术途径。《慰劳信集》不仅展示了抗战诗歌的一种新风貌,也是忠实于诗歌艺术,面向大众读者的一次成功的艺术实践,具有独特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平凡的世界》取得巨大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道德因素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小说的这种道德资源部分来自传统文化和西方启蒙理性文化,但更多则来自对俄苏文学中有关道德主题探索的汲取。这里涉及到的俄苏作家很多,但就影响程度来讲,以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自我完善"行为、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所表现出来的集体主义观念和无私奉献精神,以及艾特玛托夫在《白轮船》中所表现出来的关心弱者的人道主义情怀等最大。这些道德资源构成了《平凡的世界》中所表现的道德主题,从而使作品具有了一种沉郁雄浑、大气磅礴的道德震撼力。  相似文献   

9.
《平凡的世界》的艺术缺憾与路遥的巨著情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肯定《平凡的世界》的成就的前提下,以世界性巨著作为参照而指出其艺术上存在的缺憾:即在人性人情的开掘上、人物关系及走向的处理上、对社会历史的观照上都出现了许多偏颇、不足。对产生这一状况的原因作了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10.
"平凡的世界"现象由读者、体制、学术界三种不同力量的不同态度构成,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究其原因,1980年代"重写文学史"思潮中,文学"去政治化"的追求、受西方中心论和进化论史观支配的文学史观、对《平凡的世界》艺术价值的低估都参与了这一现象的形成。近年来,随着"重写文学史"形成的文学史叙事被反思,《平凡的世界》重返文学史场域。路遥对经典现实主义的坚持和通过"失衡婚恋"模式对人性、精神世界的深刻探索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1.
和谐既是一种社会政治理想,又是美学的终极追求。美学以审美关系为研究对象,审美关系质的规定性即和谐自由,因此构建社会和谐是美学追求的题中应有之义。和谐社会是一种关于社会状态的审美判断,和谐社会建设在实质上是社会美审美理想指导下的审美创造,美学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担负着培养和谐的审美人格、树立和谐的审美理想并将这种理想付诸实践的使命。通过审美教育、审美创造等审美活动,美学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编辑审美与编辑创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整个编辑活动过程中,编辑审美与编辑创造并存共在,相辅相成.编辑工作既是审美活动,又是创造活动.编辑在进行审美活动时,进行着审美创造;在对精神文化产品开展创造性工作的过程中,也体现了自己的审美追求并最终实现其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3.
辽宁儿童文学作家群的作品在赞美、歌颂人间真善美的美学追求上取得突出成绩,很多作品具有鲜明的美学风格。作品关注少年儿童的成长,注重审美意象的创设,善于营造唯美的意境,展现了语言的极大魅力,唯美动人。  相似文献   

14.
秦东地区悠久的历史积淀了大批文化资源,主要通过旅游景区文化、古镇建筑文化和民俗风情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随着陕西省东大门建设的推进,秦东地区特有的文化资源应以区域品牌的塑造为导向,实现文化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进而以文化的发展带动秦东地区农村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学创作从发生之初的实用性,到魏晋时期转向审美性,标志其走向成熟.站在现代的角度,就文学创作之目的进行更为细致的探究,认为文学创作的目的,其情感表达、苦闷宣泄、审美追求、形式创造、制造愉悦之过程,实则是漫无目的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古代文体交叉现象,是指两种文体在外延上的部分迭合。辞与赋、赋体与骈文、赋与散文、诗与词、词与散曲等,都有这种交叉现象的存在。此种现象的发生,客观上是在文体演进的动态流程中不同文体互相交融、渗透的一种结果。而从创作主体这一面说来,也有可能出于对文学美多样化的自觉追求,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作家在审美创造中对单一化“美学设计”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张寅彭、强迪艺编校,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出版发行《[清]法式善〈梧门诗话〉合校本》为文本,利用诗歌美学基本原理,对法式善《梧门诗话》美学追求进行探讨。法式善作为一个蒙古族诗人、诗歌理论家,在丰富的汉文诗歌创作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美学观,甚至在其创作实践中身体力行,并形成其独具特质的美学追求。即形成了以“清峻”、“清淡”,“幽旷”、“幽寂”四为合一的“清幽”之美的诗歌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8.
文人画与民间年画是中国绘画中的两朵奇葩,无论是政治倾向、思想内涵、创作目的,还是审美取向、审美追求、艺术处理上,都存在着差异,将两者进行认真比较,无疑对今天的绘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美感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生理和心理原因,因而才能以其显著的增力性激发着人们去追求、去创造。美感增力性的生理基础具有强度适中和第二信号系统支持的特征;其心理基础在于美感合乎人的心理需要和人的充分创造性的本质,决定了它在人的精神生活中无所不在。要科学地建构和实施美育,还必须对有关问题作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20.
彝族审美文化中许多东西是值得引起关注的,特别是对人类自身的肯定和对生命与自然和谐的重视。彝族支嘎阿鲁射日神话,特别是日月再生神话,透着一种以祈求自然神的保佑为终极目的的原始宗教心理,它暗示了人类“历史性”的未来——走向关好与和谐的发展趋势。神话追求的是一种和谐,因为和谐是人类社会的精髓,也是大自然精神的精髓。只有当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出一种无限和谐之时,人类社会才能合理的协调发展。这或许正是彝族日月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生态和谐的审关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