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焦宝乾 《求是学刊》2004,31(2):73-77
文章在探讨当今西方法理学关于法律和道德、规则和原则等若干争论的基础上 ,从整体上把握当代法律本体论的一种重要理论走向 :即在哲学诠释学的知识背景上 ,诠释逐渐上升为法律的本体。  相似文献   

2.
霍耐特的承认理论,是力图在主体间性理论的基础上重构一种新的政治理论和社会学说.在这一理论视野中,霍耐特试图重新为法律奠定一个道德的基础,把法律视为承认运动的环节之一,从而超出了近代以来的自然法理论.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构建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机制,建构相应的规则体系和理念基石,实现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价值目标,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实务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和范围的进行界定,明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知识、民间文学艺术等相关术语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帮助我们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私权,应当纳入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视野,但知识产权制度只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的部分内容的进行保护,且在分别保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遗漏一些重要信息.因此有必要制定专门法对非物质遗产进行统一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的文学批评从解释<诗经>起就形成了"过度诠释",并且在对爱情诗词、山水诗词、闺怨诗词、咏物诗词的解释中都明显地带有对道德和政治意义的偏爱,形成了道德和政治指向上的"过度诠释".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的"过度诠释"并不是从客观上无法避免的,而是一种主观上的故意,它得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上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法律意识形态的价值属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意识形态是法律意识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法律思想.法律意识形态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法律意识的最重要的属性在于,法律意识形态具有价值性.法律意识形态的价值性表现为法律意识形态体现人们的法律价值观或者政治倾向性,决定法律活动的发展方向.法律意识形态反映人们有关法律问题的基本立场、态度、价值观或者政治倾向性.法律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在法律领域的体现,是法律意识的核心内容.法律意识形态对法律活动具有方向指引作用,是法律意识中最具有指导意义的组成部分.统治阶级的主要法律思想就是社会的主流法律意识形态,决定着法律意识和法律活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关于法律思维方式独特性的内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思维方式是法律职业共同体特有的思维样式。它以内在构成要素的独特性而区别于其他思维方式。其独特性表现在法律思维要素、致思趋向、运思方法、思维视野、思维架构等方面。明确法律思维方式诸种构成要素的特征,对于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和法治社会的推进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方法的目的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种法律解释方法中,学者们对目的解释方法争议最多。这主要是因为:1.目的解释方法中的目的具有复杂性。在法学著作中能够见到的目的就有多种,如法律的目的、立法者的目的、司法者目的、法规的目的、法条的目的、法律的形式目的以及实质目的等等。这还不包括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各类主体更为具体的目的。能作为法律解释方法的目的究竟是指什么(包括谁的目的,什么样的目的等),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一直存在着很大争议。2.在法治理念下,目的解释方法与文义解释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冲突。传统的法治理论,奠基于法律的文义解释方法,认为只有文义解释方法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法律的意义,各个法学流派都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了自己的回答。最近,谢晖教授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法律的意义追问———诠释学视野中的法哲学》(以下简称《追问》)为我们认知法律的意义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诠释学对法律意义的追问,可以简单概括为:带有“前见”的人们通过“对话”在“视阈交融”中寻求法律的意义。在诠释学视野中,我们可以从自治意义和关系意义两个层次来追寻法律的意义。自治意义就是法律通过调整自治体之间的矛盾、差异和冲突,肯定与保护个体存在的独立性。关系意义即由人类需要所决定和支配的人们的交往关系自身构成…  相似文献   

9.
洪涵 《社科纵横》2012,(6):72-74,86
文化研究与法律人类学有着不解之缘。自19纪中叶至今,法律人类学已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达成了将法律视为一种文化现象,在社会文化脉络中来研究法律这一共识。后续研究者还应进一步扩大研究视野,注意到后现代法学、批判法学对法律人类学文化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法哲学视角下消费者运动的价值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者运动肇始于19世纪的英国,然后迅速波及西欧和北美,并于20世纪逐步向全球扩展.这一运动经历了从个体到群体、从自发性到组织性、从激烈对抗到理性表达的转变过程.在法哲学视野下,消费者运动表现为一种促使消费者法律人格特定化的利益诉求,其目标是维护消费者权益.而在社会发展视野下,消费者运动的价值呈现出二元性结构,即既表达出消费者关于安全、公平、福利、尊重的价值追求,又体现出社会运动促进立法发展和完善的价值实践,而且消费者立法也为消费者运动提供了法制保障.因此,消费者运动与法之间的互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法律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There is little fundamental research in civil law theor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uter data and goods (objects) and property under civil law. Existing judgments on online civil disputes and current theoretical research have tended to process electronic data as an object or property in isolation. But electronic data is not specific and independent; it does not fall under intangibles, nor can it be classified as an object with civil rights content. It has no independent economic value, and trading in data is constrained by its information content. Moreover, the realization of its value is dependent for protection on data security and self-control, so it cannot easily be regarded as property. Since electronic data is not an object, contracts for big data transactions can readily be defined as data service contracts, but given the uncertainty of the entity in question, the problem of externalities and the lack of a monopoly, it is not easy to realize data rights. Electronic data has the essential character of instrumental neutrality, and there are limits to the law’s imposition on it of regulatory functions. Online civil disput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instrumental and the virtual, used respectively as general tort remedy and as tort remedy for infringement of laws protecting others.  相似文献   

12.
生育权的理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歌雅 《求是学刊》2007,34(6):113-117
近年来,围绕生育权,法学界进行了较为热烈的探讨。这种探讨不仅存在于亲属法领域,而且也存在于人格权法领域。研究视角的不同,导致生育权的性质界定及法律阐释的差异与矛盾。为摆脱生育权研究的茫然与结论的多元,澄清生育权的价值认知与法律建构已成必然。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article it is argued that previous attempts to understand the organization of eighteenthcentury systems of police have failed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political implications of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Examining the office of constable in terms of the contemporary governmental imagination reveals that concerns with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officers and the need to ward against ‘corruption’ are not simply practical requirements. The unpaid, sequential nature of eighteenth-century police service was defined in terms of the classical model of civic duty, which saw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government and the rotation of public office as key conditions of the free state, and as such the liberty of the citizens. This vision of freedom as a condition of freedom from dependence or domination, not an absence of interference, was instrumental in defining the way the system of police was debated and reformed over the course of the late eighteenth and early nineteenth centuries. Given that ‘police’ in this period represents a much wider programme of administration than the simple control of law and order, this has implications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ucture of eighteenth-century government in general.  相似文献   

14.
确立"程序本位"理念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序本位理念是指在诉讼活动中坚持以诉讼过程 ,而不是以诉讼结果为出发点和评价标准的理念。这个理念依据于程序自身的独立价值和过程本身对结果的有用性和有效性。之所以要在我国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树立程序本位的理念 ,是因为程序法治是现代法治的核心 ,程序本位连接了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 ;且有针砭时弊之效。当前坚持程序本位理念不仅具有纠正“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 ,引进和传播程序过程、程序正义观念的理论意义 ,而且具有强调现代程序与现代法治之间的必然联系、推进当前我国审判方式改革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运抟 《学习与探索》2002,1(1):107-112
文学批判性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品格。从中国当代文学的时代发展看 ,新时期文学的批判意识开始具有独立性 ,批判性也最突出。按照批判所指和具体内容 ,则有三种批判即政治批判、现实批判和文化批判最为重要。它们互有联系但各有侧重 ,代表了新时期文学批判的主要方向和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6.
彼得拉任斯基心理法学说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 ,其主要内容包括 :法学方法论 ,法的概念及其分类 ,法和国家 ,法与正义、道德 ,法的功能与发展等。虽然彼氏关于法是具有命令和归属性的法律冲动的定义不可能揭示法的本质 ,但他的学说却可能成为后人在法学研究中建功立业的起  相似文献   

17.
18.
在民事诉讼法框架体系内建构强制执行程序,与审执分立理论不符。单独制定《强制执行法》源于完备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加之强制执行制度的单独立法已经成为国际趋势,我国制定《强制执行法》的时机已经成熟。制定《强制执行法》需要科学界定法的名称、合理定位立法目的以及妥当选择立法构造。  相似文献   

19.
BOT模式软化下无居民海岛开发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得懿 《太平洋学报》2013,21(1):94-101
无居民海岛开发与管理采用建设—经营—移交(BOT)模式,不但丰富和发展了BOT的理论与实践,而且促进了无居民海岛开发与管理的多元化和灵活化。马尔代夫无居民海岛开发的实践表明,通过在投资主体、投资领域、内资介入等若干不同进路来实现BOT模式是可行的。基于无居民海岛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以及法律属性的认知,我国无居民海岛BOT模式软化视野下的融资法律机制,是BOT模式软化趋势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本文通过融资契约模型的解读,提出BOT模式软化下的融资机制——构建政府补贴和保证金的有机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20.
从英美国家保险利益原则的理论发展看我国立法之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美保险法至保险利益原则确立以来,对其法理有着“法定关系理论”、“实际利益理论”、“存在合法关系的实际利益”这三大理论。而“法定关系理论”、“实际利益理论”并不能解决保险的应有目的,“存在合法关系的实际利益”理论更符合历史潮流。我国现有保险法在人身保险合同中采用的是“法定关系理论”,在财产保险合同中,保险法未明确规定,在实践中适用的是“法定关系理论”。从英美国家理论发展的现状及国情,我国保险法在人身保险合同中不应适用经济利益理论,在财产保险合同中,应适当运用经济利益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