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山族”泛指最先居于台湾的10个具有南岛系(AustYonesian)相同文化基调的族群(即泰雅、赛夏、布农、邹、邵、鲁凯、排湾、卑南、阿美、雅美等),为数30万人,他们希冀早日象祖国大陆的各兄弟民族一样,自立于中华民族大系之列,拥有各自本然的族名,而台湾方面目前则以“山胞”称之。  相似文献   

2.
高山族约四十万人,是台湾省最早的居民。主要分布在台湾本岛的山区和东部纵谷平原及兰屿上。高山族内部由于居地和语言的不同,有一些不同的称呼,主要有泰雅、赛夏、布农、曹、排湾、阿美、雅美、卑南、鲁凯、平埔等。 关于高山族的民族来源,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有:(一)土著居民说,连横在《台湾通史》中说:“高山之番,实为原始”,认为高山族是台湾最早的居民。(二)南来说,主要根据高山族(平埔人)的体质、语言、文化等方面都具有许多与马来人相似的特点,因而认为他们来自菲律宾、婆罗洲诸群岛的马来人。持此说者多为西方历史、语言学者  相似文献   

3.
台湾的少数民族也就是台湾原住民族,即50年代所称的"台湾高山族".在台湾后来改称为"山胞"、"台湾土著族"、"台湾先住民"、"台湾原住民"等。台湾的高山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属于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与古代越人语言一样,高山族语言也是多音节的粘着语,不同于汉族一字一音的孤立语。但高山族各地区的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形态上差别较大。大体上可以分为"泰雅"、"曹"、"排湾"三大语群。高山族没有通用的民族文字。据语言与地域文化特征分类,台湾高山族主要分为九大族群,包括阿美族、泰雅族、排湾族、布农族、卑南族、鲁凯族、邹族(曹族)、雅美族、赛夏族。广义的高山族还包括平埔人,他们散居在台湾西部、北部、西南部平原与沿海,长期与汉族杂处、通婚,较早接受汉族文化,至19世纪以后已基本与汉族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4.
台湾同胞中绝大部分是汉族,少数民族只有高山族。一般叫它土著族,也有的叫它先住民,现在台湾叫它山地同胞,也叫高山族。 分为九个族群 高山族现有人口三十多万,占台湾总人口数的百分之二弱。由于习惯和语言的不同,而分为九个族群,他们是:阿美,泰  相似文献   

5.
分布在我国台湾省的少数民族统称为高山族,他们是台湾最早的居民。广义的高山族包括已基本汉化的平埔族。平埔族有十个族群,即:凯达加兰、噶玛兰、道卡斯、巴则海、巴瀑拉、巴布萨、和安雅、西拉雅、马卡道以及邵。狭义的高山族不包括平埔族,而专指下列九个族群,即:泰雅、赛夏、布农、曹、鲁凯、排湾、卑南、阿美、雅美。平埔族和高山族文化变迁的模式、途径和结果有显著的不同,对此作一比较研究,或许可以作为一个实例,有助于我们对“传统文化与民族繁荣发展”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这一课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王永 《民族论坛》2007,(5):20-23
<正>深藏在四川石棉县深山中的尔苏藏族部落每年农历八月丰收之后便开始了自己的新年——“还山鸡节”。他们是中国56个民族及其支系中,迄今为止被发现的唯一一个在秋天过年的族群。尔苏人的新年会持续三天三夜的狂欢,其祭祀仪式和过年习俗更是神秘异常,依旧保留着远古时期农耕文化的鲜明特点。这个神秘的族群从哪里来,经过了怎样的历史演变,如今仍然是个谜。  相似文献   

7.
云南藏区的“藏回”,是不同族群在长期交往融合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保留着一部分对回族的认同,但在生活习俗乃至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已经深深的被藏化或者汉化.本文将以云南省德钦县升平镇为例,采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介绍“藏回”群体在当地的历史渊源与生活状态.我将指出,在理解这种现象的时候,需要区分“身份证上的族别”、“心理上的族群认同”与“生活上的族群习俗”这三个概念.我也将指出,对社区生活的参与和依赖是回民逐渐“打开自己”的重要原因,同时,他们也在家庭与清真寺中保留了一片自留地,使传统身份与文化得以延续.最后,结合相关论述,探讨这种“地方化的伊斯兰教”出现的原因,以及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纳木依"与"纳"之族群关系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从历史渊源、宗教信仰、社会生活习俗和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对"纳木依"人与如今以"纳西"、"纳罕"、"纳"等为自称的"纳"族群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考证和论析,认为纳木依人与纳西、纳人是同源异流的关系.通过对他们的比较研究,可以深化对东巴教源流的认识,也有助于深入理解纳西族和藏族的历史关系及其变迁.对一个民族要有深入的研究,有创新之见,就必须打破囿于单一民族的研究习惯,进行跨民族、跨族群的比较研究,特别是对具有同源异流关系的族群进行深入细致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宗教认同是民族文化认同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民族认同的重要标识.民族间宗教认同的相似度越高,其民族的同源性就越强.通过比较古越民族与台湾原住民族在传说、典籍中所反映的宗教信仰,发现他们的宗教信仰非常相似,都表现为洪水神话、蛇生始祖的民族起源说和鸟神崇拜,可见古越民族与台湾原住民族在民族文化认同的根源上具有一脉相承性.  相似文献   

10.
作者认为,社火表演和"花儿"演唱活动是河湟地区乃至西部民间典型的民俗事象.两种习俗发生的时空及其表现形态虽然不同,但在深层次上具有显明的共性和交叉点,话语的多元性和丰富性以及狂欢精神是两种习俗所共有的特性.由此不但形成了这一区域文化的地域特点,同时也实现了不同族群之间沟通和对话的族际交流功能,从而推动着民族杂居地区文化的向心整合.  相似文献   

11.
在加拿大,印第安人族群通常有许多部族名称,这不仅成为他们族群识别的一部分,也是他们族群历史的一部分。虽然为数众多的部族名称可能导致混淆,但部族名称本身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仍然是在历史进程中追溯社会和文化变迁的一大文化财富。研究加拿大第一民族即印第安族群名称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原因就在于它为这些印第安部族提供了一种自我意识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关于术语“族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关于术语“族群”阮西湖最近几年,在我国民族学、人类学领域出现了“族群”这一术语。它来自我国台湾省的研究机构,如台湾的“族群”研究所。“族群”显然是指那些尚未发展为民族的人们共同体,笔者认为此词若广泛使用,会引起学术上的混乱。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对“人们...  相似文献   

13.
中国苗族亲子连名制初探宇晓亲子连名制度,即英语民族学文献中所谓的trkeisonymy,①是一种在我国有着广泛分布的命名制度,究其最集中的核心分布区,应首推我国的南方民族地区。对于我国西南地区藏缅语族和孟高棉语族诸民族以及台湾岛上一些土著族群的亲子连...  相似文献   

14.
漆染牙齿是人类一种古老的体饰文化,历史上曾在亚太地区广泛存在。瑶族本无漆齿习俗,但有的支系———如越南保胜的白裤瑶(贺瑶),却在与越濮族系的黑齿民族接触中所濡染;受现代审美观念的影响,越南社会不再"以黑为美",瑶族黑齿习俗也随之变迁。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与相对保守的族群文化,使其成为这一习俗的最后持守者。从本质上看,越南瑶族对黑齿习俗的习得、持守或放弃,均是他们基于生活需要因应环境与社会变迁的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族群是偏重于文化特征的概念,民族是偏重于政治的概念。广西历史上就已经形成了12个各自具有共同历史来源、文化上各具特点并内部认同的族群,经过民族识别,这些族群被确定为民族,使他们从族群认同走向民族认同。但是,这种民族认同是建立在族群认同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6.
关丙胜 《民族学刊》2011,2(5):8-17,91
族群进行的"划界"行动是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族群精英因应某种利好利用学术精英的研究成果及族群文化实践而在族群内外展开的族群建构行动。20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中国图瓦人的"图瓦人"族群建构肇始于学术精英对其族源的研究以及外界的持续关注,并在族群精英、地方政府以及文化精英等的助推下延伸到了普通大众。为期一年的参与观察及问卷调查证明:中国图瓦人的族群建构有着明显的区域、性别、年龄等维度上的层次差异,并因族群建构中去蒙古化乃至试图通过国家层面吁求"图瓦族"民族身份的确认而引发了族群内外的多维矛盾。  相似文献   

17.
异文化视野下的台湾原住民“统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梳理在异文化视野下台湾原住民"统称"的演变及存在的问题.历史上,台湾原住民被统称为"夷"、"番(蕃)"及"高砂(山)族"等,是外部世界、尤其是汉文化对于台湾原住民各族群缺乏深刻认知的背景下,附加于内涵复杂、文化多样的台湾原住民上的概括性"符号",没有反映原住民各族群的自身认同、文化记忆,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族称".康、雍以来相继出现的"野"与"化"番、"生"与"熟"番,日据时代的"高砂(山)"与"平埔"蕃等两类称谓,也只是区分了原住民汉化程度的深浅,没有反映不同族群的文化差别,仍无法摆脱模糊认知、笼统概括的误区.  相似文献   

18.
京族独弦琴是在本民族文化土壤上盛开的艺术奇葩,它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特定的生态环境,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包括族群交往、生产习俗、节日庆典、语言习俗、民间信仰等等在内的人文生态环境对独弦琴艺术的生成与盛衰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神话是超自然或曰超现实的故事,它在口口相传中延续及衍展,对于族群、区域乃至整个民族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羌”之族名见于甲骨文,其民族历史悠久。羌族保存着丰富的口头文学,践行着古老的民俗传统。他们以“阿巴”相称并奉为先祖的有“阿巴炎”“阿巴禹基”和“阿巴白构”,由此形成的口头叙事、神话意象、符号景观显影在方方面面。羌族通过构建本民族三位“阿巴”的神话意象,既标树我族身份又表达中华民族认同,又在两者融合中呈现族群心性,为今天学界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所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0.
兰屿岛位于台湾东南四十哩的西太平洋上。居住在岛上的雅美人渔民,模仿他们祖先的做法,乘坐着精心制作的独木舟出海(见封三图1)。这些独木舟是雅美人用家乡茂盛森林中的树木凿制而成的。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和日本人的交替统治,也很少改变这些人从他们东南亚祖先那里承袭下来的习俗。据一个古老的传说讲,雅美人的祖先是从海里冒出来的。雅美人不承认有任何形式的权威。他们既无首领,也无僧侣,而是过着一种原始的民主生活,用辩论的方法解决彼此之间的争端,共享环绕在兰花遍布的小岛周围的海洋财富。一天工作结束了,他们可能会争论,鱼打得少究竟应当由谁负责,但是最后还是把捕获的鱼平均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