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朱建安文学的繁荣,一个显著亮点便是文坛领军人物曹氏父子与建安文士进行坦诚的思想对话,对话广泛涉及文学的价值观念、文士的才性等问题.在思想对话中,各种文学批评的话题得以充分展开,氛围得以活跃,形成了以书札体为特色的批评文体.建安文学批评的观念与形态与两汉帝王的居高临下的权力话语形态大为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复兴了先秦时代士人的人文精神,从而启迪了后世中国文学批评的精神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论文以汉代文士政治思想压力为契机,探讨这种压力对骚体赋创作的意义。两汉大一统的专制政治使汉代整个知识分子群体都笼罩在皇权的威严之下,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环境特点又施加给知识分子不同的思想压力。以汉代历史发展进程为序,两汉文士的政治思想压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汉初意识形态压制下的痛苦;西汉前中期诸王宾客的危机感;汉武帝朝文士对专制统治的畏惧;东汉文士在宦官外戚乱政下的不安全感。这些压力成为汉代骚体赋创作的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3.
刘诗宇 《理论界》2012,(6):115-117
"不平则鸣",由中唐文学家韩愈提出。这一思想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作为韩愈古文理论中的重要部分,这一承前启后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昭示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作家创作的动因以及优秀的文学应该具备的要素。本文将从思想渊源、内涵作用、后世影响三个方面来对"不平则鸣"说进行论说。对这一思想进行分析与把握,无论是对于理解当时的文学运动与文学著作,还是对于指导当代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4.
随着文学独立地位的确立及文人审美意识的不断增强,南朝文风日趋兴盛,相应地,文学批评著述亦纷纷涌现。文士的文学批评观念不仅体现在专门的批评著作中,还体现在诸多序体文论中。此类序文在文学批评史上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从内容上来看,这些序文或对前人作品加以评论,或表达对某种文体或某部文集的看法,或阐释自己的创作风尚等。从形式上来看,句式骈散兼行,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酒诗既不同于《诗经》礼酌型酒诗,也不同于建安、正始的忧愤格与李白的狂歌型模式,而属于“旷达酣适”模式,其特点是将儒玄兼综的玄学思想深解于酒中,追求形神合一的境界,并进而将酒味升华到一种冲和平淡的味道,大大淡化、稀释了魏晋文士的生死痛苦。陶渊明范式的确立反映了从建安、正始到东晋饮酒心态、酒诗创作风貌的变化,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唐代文士们在长期的读书习业生活中,从书中得到知识,懂得了道理.而这一生活又赋予他们各种各样的感想与体会,激发他们创作的灵感与冲动.因此,唐代文士们也多有将读书习业的生活与感触,用文学的形式展现出来,描绘出其中的种种情状.  相似文献   

7.
<正> 现行各种版本的中国文学批评史都说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旗手、倡导者、前驱者,这个总的评价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具体论述陈子昂的诗歌理论时,却只注意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很有进一步探讨之必要。在具体论述陈子昂的理论主张时,各家的提法基本一致,都是根据《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指出两点:一是汉魏风骨——恢复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反映现实,创作  相似文献   

8.
酒溶入文士之生活、创作以至与生命智慧相联系,是始兴于汉末盛极于魏晋.关注生命及生命智慧的自觉,是魏晋文士嗜酒的思想渊源.魏晋文士的醉乡日月闪灼着生命智慧之光,体现为"三度"追求即追求生命存在的长度、追求生命享受的密度,追求生命境界的高度.魏晋文士生命智慧的自觉及践行,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学批评的哲学价值是在创作现象、接受现象的理论总结的过程中实现的。文学批评的哲学价值既表现在创造性地运用既有理论解释创作和接受中的规律性现象和新现象,更表现在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人文科学的发展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成果。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文学批评源远流长.先秦、建安时期文学批评纷纷问世,在文学批评史上颇具影响.建安时期,刘勰的文学批评方法则脱俗于前人的批评方法,既有思想内容的批评,又有道德价值的衡鉴,既有文体语言的估析,又有审美样式的比较,既有直觉式阐释,又有理智型判断,集开拓性、创造性、系统性于一体,客观系统地建构了古典文学批评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英美少儿小说研究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以其特有的理论体系与批评方法独树一帜。值此新千年的第一个十年即将结束之际,在女性主义文学视域下重新审视英美少儿小说研究具有时代性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从女性主义文学视角出发研究英美少儿小说已呈“百花齐放”之势,但亦存在“顾此失彼”的诸多“失衡”问题,因此阐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对英美少儿小说研究的独特影响,并对女性主义文学视域下的英美少儿小说研究的未来走向予以前瞻则具有独特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肇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已走过近三十载的历程.其中经历了萌芽、发展、开放三个时段.从性别的视野研究文学,重视女性文学文本,关注、重视女作家,关注、重视女作家独特的性别创作体验、性别创作特质,建构女性文学研究学科,以及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过渡到"性别诗学",可谓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探索的重点与取得的业绩.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又有其严重的不足.这首先表现在部分学者在对西方理论嫁接上的生吞活剥.其次,中国古代本土思想文化资源的缺失.再次,研究对象的偏嗜与评判标准的绝对化、单一化.放眼未来,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有许多条路可走,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本土化以及将相对封闭、狭窄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拓宽为相对开放、广阔的性别诗学,或者称为"性别批评",将是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首先必须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广泛地汲取自觉地创新——建安后期文人用典的总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文人创作中用典之风的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建安则是该期文人用典风气开始走向新变的发端.与前代相比,建安后期文人作品中的用典,呈现出广泛性、创新性和自觉性的特征.从文学史的角度看,在文学创作活动中凭借古书获得巨大功效且为以后文人创作奠定范式的乃是建安时代的文人们,尤其是在确立借古书抒情达意之文学创作范式方面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4.
程蕾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4):95-102
无论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对20世纪20年代初国内文学批评思想的影响,还是分析茅盾自身文学批评思想复杂的发展过程,都有必要回到历史现场,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阶级理论对茅盾早期文学批评思想的影响。从1921-1925年间的茅盾文学批评来看,"阶级意识"在其早期文学批评思想中的发展可分为播种萌发、被动灌输、自觉生长三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茅盾文学批评思想逐步从"人道主义"转向"无产阶级"立场,开始提倡从无产阶级利益出发的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5.
在文学批评史上,白居易比较早地思考山水诗的创作动机、创作题材、思想内容及创作环境等基本原理,有些还颇具超前性,在诗歌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方面有着很大贡献。白居易的山水诗创作与理论成就,不仅得益于其园林设计、建造的专业素养,更与其心理和生理的双重重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宁琳 《北方论丛》2011,(4):48-50
新生代女性作家以蘸满勇气的女性生命体验书写成就了90年代新生代小说创作别具一格的风景,戴锦华对这些女性作家给予了高度关注。她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对这几位作家的创作进行了富有洞见地阐释与批评。通过回望并阐释戴锦华的新生代女性文学批评,可对90年代中期以来新生代小说批评以及女性文学批评发展之状貌进行管窥性解读。  相似文献   

17.
赵建军 《阴山学刊》2007,20(1):19-21
建安二十二年的瘟疫对文学产生了三方面的影响:首先是导致多名重要作家去世,其次是使盛行一时的酬赠之作几乎绝迹,最后是促成了文学批评的繁荣。  相似文献   

18.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虽然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出现,但只有经历了20世纪80、90年代之交的诸多社会文化历史事件之后,知识精英的文化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故,宏大叙事归于了沉寂,故有的激情和理想逐渐降落在了学术场域之中,此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切实发生才有了可能。就此而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生是在20世纪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甫一发生,就推动了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的语言学转型。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表征了文学理论与批评已然不是文学的理论与批评,而毋宁说是一种与文学性有关的文化政治活动。  相似文献   

19.
《琼州学院学报》2019,(3):97-101
诗僧惠洪于北宋文士中极为推崇苏轼,在其流寓生涯中,不止一次地通过诗文称引苏轼。海南之行,面对巨大的生存危机与心理困境,惠洪曾亲自寻访东坡行迹,创作多首补苏轼之遗的诗歌,追随与效仿苏轼的诗歌风格与人格精神,对苏轼的接受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特征与深刻的内涵。在相似的人生经历下,以佛禅思想为接引,惠洪与苏轼完成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相似文献   

20.
《郑笺》成绩斐然,代表了汉代《诗经》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代注释之作起到了典范的作用,垂范百代。《郑笺》的释词之例、训解方法及其表现出的文学质素对《毛诗传笺通释》都产生了影响,《郑笺》与《毛诗传笺通释》在传统训诂、文学、义理上均有相通之处。《毛诗传笺通释》对《郑笺》全面地继承发展。从汉至清,诗经的注释之学紧密传承,可见中国学术之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