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4 毫秒
1.
在严禁“黄、赌、毒”的中国,只有一种“博弈”是合法的,这就是“赌石”。二千多年前卞和与楚王就有一场惊心动魄的赌石。卞和由于坚持说是玉而被楚王两次剁脚。但割开石头一看,终于使楚和氏璧成为传国玉玺。  相似文献   

2.
格郎和的梦──根据基诺族民间传说创作桂雨(回族)河边有棵大青树树下有块鹅卵石格郎和的女人都在这块石上洗衣有个孩子叫天意他把石头搬去玩又找了块鹅卵石替代所有的女人都没有发现他开始凿这块石头凿了七天七夜石里透出片碧绿上面写着天意格郎和的梦──根据基诺族民...  相似文献   

3.
达玛(或称达磨、朗达玛)是统一的吐蕃王国的最后一个赞普,其在位时间仅短短四年,后代史书中关于他的记载多与他在位时推行的“灭佛”政策有关。关于达玛禁佛一事,本文认为有两点问题有必要进行讨论:首先,达玛时期推行的是“禁佛”政策,而非大部分藏汉史籍中所载的“灭佛”政策;其次,对于达玛禁佛的评价应该尽量摒除佛教典籍中带有宗教情感的偏见对我们的影响,从当时吐蕃王国的历史背景及禁佛政策造成的历史影响给予达玛以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藏医学是“佛化”的民族医学,中医学是藏医学的“合理内核”,与道医(中医)同源,这三个基本要素决定了藏医学是兼容并包佛道思想的理论体系。文章用比较文献学的方法,以“树喻”为例,论述了藏医和道教关于人体生命的整体观、“天人合一”等的基本思想的一致性;以“德”、“性”养生为例,论述了藏医中包含着只能从道教角度而不能从中医角度解释的道教养生内涵。提示:研究藏医学,有必要站在佛道兼容的高度。如此,不仅对藏医学本身的研究有益处,对宗教学研究也有启迪。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西藏历史上长期争议的“反佛灭佛运动”展开讨论,文章利用大量藏汉文史料,对“反佛灭佛运动”中倍受诟病的吐蕃赞普朗达玛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一些不同于学术界普遍观点的意见,同时,较为全面地介绍和剖析了“反佛灭佛运动”的背景、过程、影响等,对客观评价“反佛灭佛运动”中的朗达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全面抗战爆发后,由于抗战的需要,国民政府提出滇缅铁路、川滇铁路、石(石屏)佛(佛海)铁路修筑计划。但受各方面条件限制,滇缅、滇川铁路仅有极少一部分通车,石佛铁路只进行了勘测,没有修筑。全面抗战时期云南铁路建设进展缓慢,成绩不明显,是战争局势与云南地域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蒙藏史诗《格斯(萨)尔》中都有格斯(萨)尔降伏多头妖魔,夺回爱妻的故事。两者在英雄启程去降妖的部分保留着更多共同情节。晁通企图霸占格斯尔的妻子遭拒,因而报复,导致图门吉尔嘎朗被魔王纳为妃的故事,成为蒙古族文本区别于藏族文本的主要标志。而有关晁通的这一故事源自佛传中提婆达多企图霸占释迦牟尼妻子的故事。晁通先针对阿尔鲁高娃夫人而去,却对图门吉尔嘎朗心怀不轨,这是模仿佛传中提婆达多先向耶输陀罗,后又立即向瞿夷显露不轨企图故事的结果。这同时意味着,《格斯尔》中的阿尔鲁高娃和图门吉尔嘎朗并非同一个人,而是格斯尔的两位不同夫人。本文的考证结果表明,北京木刻版《格斯尔》中确实存在借用和改编佛传故事的事实。  相似文献   

8.
由于悠久的民族、宗教文化传统影响,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分布着众多的石窟佛洞群落。较为著名的有库木吐拉千佛洞、克孜尔干佛洞和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等等。据传说,一次,一位牧羊人来到一个山洞里避雨,无意中看到了洞壁上的画,觉得好玩、好看、新奇,就回去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随着岁月流逝,千佛洞的壁  相似文献   

9.
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阿万仓乡,一栋洁白的房子里的男女主人——当地称作痴情婆姨痴情汉的人。那是20年前,维系着阿万仓乡3400名藏族牧民健康安危的洁白房子——卫生院,冷冰冰地迎来了几位医科“状元”(上海医学院应届毕业生),穷乡僻壤本想把他们当做“宝贝疙瘩”。但那时只形成一种概念:越是大城市越是有文化的人,只有犯了错误需要改造才分配到草原来。所以,顽童的石头、守帐篷的狗,卫生院的贫穷(最值钱的是一只血压表)……逼得状元们另谋出路。留下的是孤零零的王万  相似文献   

10.
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雍和宫藏有一批特点鲜明的文物,清乾隆360佛版擦擦铜范和泥擦佛就是其中一支.学界对清乾隆360佛铜范、泥擦佛的研究始于钢和泰的著作,上世纪他曾在当时的北平买到过一批铜范和泥擦佛.近年罗文华老师结合故宫咸若馆收藏的大量360佛泥擦,探讨了这套乾隆360佛的起源、几次钦定修订,及参照360佛成书的《诸佛菩...  相似文献   

11.
圣友寺心象     
到 达泉州后 ,我并没有急着立即就去看它。甚至在泉州海上交通史博物馆 ,一块块摩挲着那些碑的时候———那是些早就在书本上熟悉了的蕃客墓碑———感慨着它们的古老 ,我也没有意识到这是石头。次日去的是灵山圣墓。一直拖到第三天 ,我才正式去看它。漫步在艾苏哈卜寺的遗址上 ,心底的一丝什么意识渐渐复苏了 ,如一柱袅袅扶摇的烟。我开始不明白 ,也没有沉下意来 ,去捕捉它。而这一次 ,游移的感觉 ,并不一瞬忽就离去。它只是低低蹲着 ,不做声地从体内注视着我。我正在捉摸结论 ,它却扰乱我的思路。我正筋骨疲乏 ,它又添给一分不安。一遍遍…  相似文献   

12.
在1881年的寒冷的秋天,著名的俄罗斯民主主义作家符拉基米尔·科罗伦柯被沙皇政府流放到西伯利亚,他来到了伟大的勒拿河畔。后来他在自己的自传体小说中回忆道:“山峦延绵的荒凉河岸从旁经过………,月亮高高地悬挂在危崖峭壁的上空。在离上勒拿斯克城不远的地方,勒拿河的左岸有一块巨石映入了眼帘………,它的狭窄的一端向下直立在山巅。车夫指着告诉我说,这块石头叫做‘萨满石’,可能是因为大森林里的通古斯人每年有两次来到这里,他们的萨满要在这石头面前进行‘祈祷’………”  相似文献   

13.
试评达玛的禁佛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达玛是吐蕃王朝的最后一位统治者,他在位时进行了西藏佛教史上的第二次禁佛运动。文章主要论述达玛禁佛运动的历史背景及禁佛运动的具体内容,并尝试对达玛的禁佛运动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4.
李智君 《民族研究》2022,(5):71-89+137
宗教信仰空间是人类生产出来的。处于东西文化交错带上的于阗,宗教演替极为频繁。佛教传入后,僧侣按照佛教的方式使用和组织空间,从而生产出蕴含佛教意义的地理空间。于阗空间的生产,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利用佛经文本进行空间生产。早期是将佛经中归属不明之地,划归于阗;中期是在佛经中增加有关于阗的片段;晚期则创作出于阗本土的授记和教法史。二是利用地理环境进行空间生产。对本土信众熟悉的地理环境,都非常准确地用在空间生产中,而对不熟悉的则有意忽略。三是依傍历史记忆进行空间生产,即将于阗发展的历史纪年表,尽可能佛教化。僧侣通过佛现于阗的空间生产,将佛门与于阗整合在一起,依傍帝王,发展佛教。一旦出现帝王灭佛事件,则通过于阗法灭的空间生产,来警告帝王,并以灭国相要挟。僧侣对佛现与法灭的空间生产,其实是佛门追求利益最大化和应对危机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宗教建筑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建筑遗产,往往会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们被看做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法国大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西方宗教建筑如同石头写的史书,记载着西方宗教从古代产生一直发展到现代的全部经历,带给人类一把打开历史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16.
徐君 《中国藏学》2007,(2):113-117
清朝末年,赵尔丰在川边实行兴学、屯垦、开矿等新政,前后7年时间。其在川边的兴学“汉化”措施多被后世治边者和研究者所诟病。本文从社会发展的视角考察这一段历史,认为赵尔丰的川边兴学实际上是建立在更高一层的国家意识,而非简单的大汉族主义思想基础之上;赵所采取的排佛尊儒措施,也是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而非简单的文化偏见。相反,当时所采取的种种与乡土结合的兴学办法,更表明了赵尔丰川边兴学之目的并非民族同化,而是力图把现代教育在当时条件下向康藏地区延伸。  相似文献   

17.
石像的命运     
从前,山里住着一个人,他门前泥坑里有一巨大的石像,对于他来说,他只把它当作一块石头,毫不理会。一天,一个城里的学者经过他家,看到了石像,便问他能不能卖给他。山里人听了哈哈大笑,十分怀疑地说:“你要买这块又脏又臭的石头,我一直为没办法搬开它而苦恼呢!”“那我出一个银元买走它。”结果,学者只花一个银元买走了那尊石像。  相似文献   

18.
在西双版纳靠近原始森林的村寨里,有许多人家都像养鸡一样在庭院里养绿孔雀。家鸡和孔雀同属雉科鸟类,生活习性相近,饲养的方式也大体相同,喂点谷米和蚂蚱蟋蟀之类的小昆虫就足够了。惟一不同的是,养孔雀的人家院子里要用石头砌一个小水池,因为孔雀很爱干净,晨起有汲水梳理羽毛的习惯。 我养了一雌一雄两只绿孔雀,雌孔雀头顶的冠羽为墨绿色,  相似文献   

19.
湘西小溪     
湘西因山多而清泉遍布。澄澈的泉水顺山势而下,在狭关隘谷汇集成明亮的小溪,淙淙有声地绕山脚婉蜒流动。溪水流到拐弯处,被四围群山约束,常常形成小潭,潭中则有了一碧群峰倒影,景致异常美丽。苗族、土家族人喜欢就溪而居。村头寨尾的溪中长年立着一蹾蹾象删节号似的石头,距离半米左右,用于过渡。当地人称之为“跳岩”。由于这“跳岩”比架桥省料省钱,比摆渡船省工省时,来去又方便,所以它颇受湘西人器重,只要其中一蹲石头坏  相似文献   

20.
钟汶哲  ;于志力图 《中国民族》2008,(7):I0003-I0003
耳边是隆隆的声音,那是对面山上石头不断滑落的声音。余震之中,我的视线里出现了一位羌族老奶奶,这让我无比的震惊。要知道,那是一个极陡的坡,这个佝偻着腰的老人是怎么艰难地爬上来的,她上来做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