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学问》2010,(5)
渤海建国后不久就与日本建立了密切的往来,二国保持使臣的互访关系长达200余年。古代日本主要是通过渤海使者来认识渤海国的,但因语言、地域、交通等方面的限制,日本对渤海国的认识上存在着诸多的曲解和误读。渤日交往中断后,日本有关渤海国的记忆就被尘封在仅有的几部史料中。近代以来,因军事占领等现实需求日本三次掀起了研究渤海国的热潮,相关著述随着渤海国考古发现的进展和国际学术交流的加强而层出不穷,日本的渤海国认知因而趋于全面和客观。  相似文献   

2.
大钦茂王时期的渤日交往史事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钦茂王是渤海国十五代王中的第三代王。在位期间渤日交往非常频繁,共遣使日本十一次。日本方面,在此期间共遣使渤海达九次之多。(参见附表)从渤日交往的总过程来看,渤海向日本共遣使三十四次,大钦茂王时期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日本国共派遣使渤海使十三次,而大钦茂时期占了九次,可见这一时期是渤日交往的最高峰。有的日本学者称这为“日渤的蜜月时代”。关于这一时期的渤日交往的问题,中外学者的论著中虽然涉及很多,但是有些问题还有进一步加以探讨的必要。例如:大钦茂在对日交往时为何曾自称“高丽国王”和“天孙”?日本奈良朝廷及某一时期的史官为何也曾称“渤海”为“高丽”?  相似文献   

3.
一、近现代环日本海交流史研究的必要性环日本海的交流由来已久,早自渤海国时代就开始了。渤海国建以后,由于同朝鲜半岛南部的新罗相对立,便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有意识地力图与位于更南面的日本进行交流。当时日本正式对外开放的港口是九州北部的筑紫太宰府,但由于航海技术及其它问题的原因,遂常常在出羽、越后、能登、越前等各港口进港。渤海国商船多由珲春出港,驶向北陆等日本海沿岸。自公元727年首次来日以后的180年间,仅据有记录可查的,渤海国来日就约35次,日本也13次派遣了遣渤海使。主要进行貂皮与日本丝织品的交易,促进文化、经  相似文献   

4.
论渤日关系中的对等外交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魏国忠渤海国在与日本国的交往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是两个邻国之间的对等外交,还是与之相反的不平等地位?渤海国究竟是不是当时日本的朝贡国或藩属国?是否曾采取了“轻视日本王朝的立场”?凡此等等,中外学者,尤其是...  相似文献   

5.
唐代的渤海政权与日本隔海相望,往来频繁。在渤日往来过程中,日本不断开展对渤海致送礼物活动。这种致送礼仪活动是日本与渤海邦交往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增进了两国的友好交往关系,而且推动了两国官方贸易的开展,实现了贸易互补,促进了渤海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学习与探索》上发表的关于渤海国的文章中,有不少篇都谈及渤海聘日的使者,特别是谈到第一次出使日本的渤海官员。但是,由于对一段文字的理解的不同,使这次出使的人数、姓名、职务,被叙述成多种情况。这一问题又直接影响到对渤海国的官阶、人物的认识,因而有必要予以讨论,以求统一。日本国史《续日本纪》第十,记录的武王仁安八年渤海送往日本的《武王致日本圣武天皇书》中有一句“谨遣宁远将军郎将高仁义游将军果毅都尉德周别将舍航等二十四人赍状并附貂皮三百张奉送”。这句看似寻常的记录历来被作为第一手资料,借以生发出许多枝蔓,而对这句未加句读的史料又历来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渤海与日本的民间往来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世代居住在东北滨海地区的渤海先民,利用日本海环流,很早就发展了与日本的民间贸易往来关系。公元7世纪末渤海建国后,自第二代王大武艺起,与日本进行了持续二百年之久的邦交关系,为古代中日友好往来谱写了动人的篇章。那么造成双方在这一时期正式接触、建立官方往来的契机是什么呢?渤海为什么选择日本,日本又缘何接受了渤海抛来的彩球?以往的文章虽有述及,但都只作为阐述另一问题时的某一环节提出的。本文试从渤日两方面作一系统分析,让渤日交流历史长片在最初一刻定格,并作—透视。  相似文献   

8.
日本古籍中的渤海史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渤海历史的文献资料,主要见于中国古籍之中,其次是散见于日本古籍之中。我国史学界有系统地利用日本古籍中的渤海史料探讨渤海的历史,约始于本世纪之初。1929年夏,黄维翰先生撰辑《渤海国记》,“网罗群籍,旁及海外”(该书《自叙》),用日本古籍中的渤海史料,充实了渤海历史的内容。几乎与黄维翰先生撰写《渤海国记》的同时,金毓黻先生撰辑《渤海国志长编》(以下简称《长编》),“遍览中外载籍”,广泛搜集了日本古籍中的渤海史料,“自谓过前人之所  相似文献   

9.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县,在唐代,隶属于渤海国东京龙原府。龙原府(今珲春县八连城)是渤海五京之一。渤海第三代王大钦茂于公元785年(唐贞元元年)曾将国都由上京(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迁到龙原府,“贞元时,东南徙东京”①,龙原府遂极一时之盛。珲春境内的渤海遗迹,显示了当时的繁荣。穿过珲春境内的通往日本的渤海“日本道”,是渤海与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日本进行友好往来,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早在本世纪初,珲春的渤海遗迹就引起  相似文献   

10.
渤海国族源考——以中国、日本、朝鲜史料为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世纪末,大祚荣“渡辽水,保太白山之东北,阻奥娄河,树壁自固”①,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渤海国。后经略二百余年,遂以“海东盛国”之名,称誉东亚。近年,有关渤海国之研究,颇热于日本、韩国、朝鲜及俄罗斯诸国。然论及渤海国族源问题却多有异议。择其要者,大致有...  相似文献   

11.
日本与东北亚──以同渤海的关系为中心(日)酒寄雅志与渤海邦交的开始近年来,通过考古学已经证明,七世纪以后北海道与阿穆尔河(黑龙江)下游及沿海州北部的林摄人有所交往。658年至600年,阿信比罗春和渡岛虾夷一起征战过的"肃慎",也被视为阿穆尔河下游及桦...  相似文献   

12.
论渤海国社会性质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刘毅渤海国的社会制度应属于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哪一阶段?或者说渤海国的社会性质该如何判定?这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十分关注而又长期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迄今为止,中国学术界有关渤海国社会性质的论点大体上有如下几种意见:①封建说...  相似文献   

13.
论渤海文学     
被称为“海东盛国”的渤海国,文学也一定是丰富和发达的,但是可惜,至今我们能够见到的渤海文学作品却是太少了。我们只能就唐代以来的一些历史古籍、文人著述和日本、高丽等有关渤海的史料来窥见渤海文学的一个概况。一、渤海文学与唐朝文学的亲密关系《渤海国志长编》卷十六《族俗考》第三《礼俗》载: 其国之士大夫多擅文艺。唐诗人温庭筠有《赠渤海王子诗》、韩翃有《赠渤海使王诞诗》。又,高元固及乌炤度、光賛父子,以宾贡入唐应举。乌氏父子皆登第。元固则谓:彼国得诗人徐夤《斩蛇剑》、《御沟水》、《人生几何赋》,皆以金书为屏障。聘日本诸臣如  相似文献   

14.
徐臻 《唐都学刊》2012,28(6):100-106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始于奈良末期的日本与渤海的诗赋外交是我国春秋时期"赋诗言志"的延续与发展。同时,这种外交方式的产生还受到唐代文治之风的影响。平安初期赴日的渤海大使王孝廉与日本嵯峨朝廷之间的诗赋外交则是渤日交往史上的一次高潮,这一时期的渤日唱酬诗大多被天皇下命编撰的"敕撰三集"收录。尽管王孝廉献诗给日本天皇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日廷一厢情愿的"上国观",但渤日文人之间的"赋诗相赠"却是建立在相通的汉文化基础之上的一种思想交流、情感沟通和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15.
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二十周年,促进中日两国学术交流,扩大东北地区在国际上的影响,加快辽东半岛对外开放的步伐,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将于1992年9月25日至9月29日,在沈阳举办《中国东北与日本》国际学术研讨会,除国内学者外,尚拟邀请日本、港台地区的学者参加。会议的议题分为三个部分:(一)古代中国东北与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主要从历史角度,说明东北早在远古时代就已与日本通交。特别是渤海国与日本的交往,更为中日文化交流增添了光彩。(二)近代中国东  相似文献   

16.
安史之乱与渤海、日本、新罗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禹硕基755年平卢、范阳、河东节度使安禄山举兵反唐。安禄山为营州柳城的杂胡,其父为胡人,其母为突厥人,通晓六种少数民族语言,由互市牙郎较快地晋升为三镇节度使。他所管辖的地区居住着胡人、突厥人、契丹人、奚人、...  相似文献   

17.
简讯     
“93中国东北与日本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9月在沈举行由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主办的“93中国东北与日本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9月20日至29日在沈阳举行。会议议题为“渤海日本关系研究;近代东北文学与日本昭和文学研究;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研究(以辽宁省、神奈川县为例)”等。会议获得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的资助。  相似文献   

18.
国外研究渤海史的国家,主要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朝鲜)、南朝鲜、苏联和日本。本文试将这几个国家研究渤海史的情况,概括地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9.
简论渤海日本外交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国与日本国在8—10世纪间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的外交史是中世纪中、日外交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世纪以来,各国(主要是东北亚国家)学者对渤、日外交史十分重视,发表了一批有关渤、日外交史方面的学术论、著。但迄今为止,我们尚难把渤、日外交史系统化,其难点,不仅在于有关文献和文物的不足,也存在渤、日外交史学理论及研究方法论方面的一些问题。本文试图对渤、日外交史学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愿与有关国家(主要是日本)的渤海史学者商榷。  相似文献   

20.
渤海在加强和唐王朝频繁往来的同时,和隔海相望的日本通聘,建立起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成为中日关系史上的重要一章。渤海建国后不久,第二代王大武艺,为了取得日本朝廷的支持,从而增加对抗新罗、黑水靺鞨,对抗唐王朝,保持地方政权的实力,于公元727年派宁远将军高仁、德周、舍那娄、高齐德等24人访问日本。高仁等一行,海上遇风,飘著蝦夷,高仁等16人被杀,高齐德等8人幸免,9月船转到出羽登陆,12月抵日本京城平安京(奈良),仁安9年正月17日日皇于中宫召见高齐德,高齐德上国书和礼物。国书全文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