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前,新媒体在社会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媒体服务社会的功能越显著,新媒体报道的把关功能就越重要.新媒体参与重大自然灾难报道时,有效弥补了传统媒体报道的不足,但也出现了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新媒体在参与灾难报道过程中出现了某些负面现象,这是新媒体灾难报道伦理应及时规范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肖仲华  万婷 《社会科学家》2023,(10):128-132+149
共同富裕是政治经济命题,也是需要进行伦理表达的规范命题。三次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依赖,理顺三次分配的伦理原则和伦理关系是解决分配问题的基础命题。社保制度本质是一种分配制度,不同类型的社保属于不同层次的分配,也遵循不同的伦理原则。养老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作为市场初次分配的延伸,其使命是为未来提供确定性的保障,因之理应坚持公平的伦理价值诉求。医疗保险基金固然也来自市场初次分配的积累,但生病和医疗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医保的制度设计与改革必须遵循政府从事再分配所要求的“平等共济”原则。社会保障制度固然需要“以人为中心”,但出于保障和救济的伦理诉求不同,养老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是“以健康人为中心”提供保障,医疗保险则应“以病人为中心”实施救济。“医保个人账户改革”作为新一轮医保改革的核心,其价值指向不能脱离共同富裕和三次分配的伦理基础,不能脱离社会保障和医保制度设计与改革的伦理诉求,不能以“公平和效率”的名义取代或排斥“平等共济”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3.
社会财富分配的三个层次及其逻辑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财富分配包括市场的原始分配、政府的制度分配、社会的伦理分配三个层次。市场分配是第一个层次,追求效率;政府进行第二次分配,追求公平;社会伦理分配是第三次分配,追求道德。市场分配因为市场的自发性从而具有不公正的方面,就需要政府设定制度进行再分配;制度的作用是有限度的,所以还要进行社会伦理的第三次分配。分配的三个层次是一个逻辑递进的关系,而且三种分配的最终目标都是追求分配正义,因而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4.
康德处于一个启蒙运动之时但尚未启蒙了的时代.启蒙运动的功利主义讨伐了宗教的和封建的伦理与社会,解放了人类自身,推动了社会的巨大发展.然而,在理性工具化的过程中,它失缺了自身的皓的.功利理性征服自然和社会的同时,人却越来越为自己的欲望和创造物所役.康德认为,仅凭工具理性无法保有一个道德的世界,人类必须学会运用自身的实践理性、道德理性.康德深刻探讨了功利理性与道德善恶的辩证关系,其实践理性达到了最大限度的纯正和深刻,但却无法完全实现于现实之中.  相似文献   

5.
科技伦理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科技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科技在提高人类控制自然和人自身能力的同时,也存在着伦理方面的问题和隐患。本文从科技成果面临的伦理挑战入手,就其存在的原因进行相关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理论界》2016,(12)
尽管慈善伦理与分配正义都有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它们是看似接近实则迥异的两个概念。分配正义指向人权,由公共权力予以保证。慈善伦理则指向人道,建立的基础是道德情感。当我们探讨二者的分殊时,很有必要对塞缪尔·弗莱施哈克尔的《分配正义简史》予以关注。通过对分配正义历史简明扼要的回顾,弗莱施哈克尔力图引导人们清晰地区分正义与慈善,以免概念不清引起对二者权界的认识混乱。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区分清楚分配正义和慈善伦理两个概念各自的权界,才能准确区分它们在社会财富第三次分配中的方式和作用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7.
论经济自由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海明 《齐鲁学刊》2007,2(3):130-134
经济活动应由市场机制自行调节,而不应由政府强制指挥,政府的干预应仅限于确立和保障经济规则;而在这些经济规则的范围内,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经济活动的自由,都享有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的自由。  相似文献   

8.
政治活动与日常活动相比有着很大不同,政治活动的特殊性需要特定的伦理思考."脏手",即按日常道德标准看来是不正当的政治行为,可能被视为政治伦理的特殊组成部分."脏手"可以看作是僭越最严肃的道德的政治理由,也可视为伦理的内部分裂.通过伦理原则的贯通,可以调和政治与普通伦理的鲜明冲突.我们不能过于迁就道德悬置产生的不正当政治行为,因为它关系到道德品格,并且在过于松弛的道德规范下产生的政策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政治家如果经常忽略道德要求,道德要求的拥护者就有可能无视政治要求.与"脏手"有关的问题还有"多手"、"无手"、"空手"等等.  相似文献   

9.
哈里叶特.比彻.斯托的《汤姆叔叔的小屋》被评论家认为是美国有史以来创作的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也是19世纪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评论界对该作品的解读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但至今还没有学者从伦理学的角度解读这部作品。文章运用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对作品中的家庭伦理进行解读,分析作品表现出来的互爱互敬、分工明确的夫妻伦理;父母对子女关爱教育、子女对父母尊敬听从的亲子伦理;友爱和睦、互帮互助的兄弟伦理;主人对仆人尊重关爱、管理教育,仆人对主人忠诚服从、尽职尽责的主仆伦理等四种伦理关系和伦理秩序。通过对作品中这些伦理关系和伦理秩序的解读,我们可以洞见斯托的家庭伦理取向,并获得一些于当今社会有益的感悟和启发。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中国伦理学界是依照"伦理就是道德"的认知范式理解和把握伦理学的对象的,这实则是一种误解.伦理与道德是伦理学两个相互联系又存在重要区别的基本概念.伦理属于"思想的社会关系"的基本形式,道德属于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两者之间,伦理是本,道德是末,伦理是体,道德是用,道德因建构和维护一定的伦理关系而成为一种社会价值形式,因此"伦理就是道德"的流行看法是不正确的.伦理学应当以伦理与道德及其相互关系为对象,社会道德建设和人的道德修身都应当以构建与当时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伦理关系为宗旨和目标.  相似文献   

1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建立利益协调机制的伦理基础.罗尔斯《正义论》提出的两个著名的正义原则给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带来种种有益的启示.那就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路径是结构和谐、制度和谐、分配和谐,其中合理的阶层结构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正义的制度是社会和谐的保障,正义的分配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土地红利的形成与分配,旨在认识当代中国财富创造与分配中的社会伦理关系,进而寻求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道路.土地红利使中国在短期内积累了巨量社会财富,也形成了新的复杂的社会伦理关系.当下在土地红利实现与分配中存在着对农民、普通市民的财富掠夺现象.土地红利的公平分配主要有赖于土地产权的明晰以及政府身份的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13.
正义是亚里士多德城邦政治理论的核心,也是分配的伦理要求.正义是某些事物的平等观念,平等又分为数量相等和比值相等,亚里士多德批判分配上的绝对平均主义,认为比值平等,也就是按照各人的价值为之分配这个原则是合乎绝对的正义的.亚里士多德也没有完全忽视数量平等,而是主张分配在某些方面以数量平等,而另些方面则以比值平等为原则.亚里士多德的分配正义理论已经涉及公平与效率这个极其重要的经济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4.
伦理学视阈中的当代中国慈善事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慈善是伦理方式的社会分配,源于人的同情心,反映了社会公平的需求.慈善事业对于改善社会民生有重要价值.当代中国慈善事业发展面临伦理观念和伦理关系的瓶颈,必须加强研究.当前,我们要致力于建立与现代慈善事业发展相适应的财富伦理,建立与中国文化相适应的感恩伦理,建立以制度支持为核心的诚信伦理,推动慈善事业的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15.
传播社会学视野中的新闻伦理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交换网络是指媒介与管理者、投资者、消息来源以及受众之间所形成的网状的互动结构.在媒介交换网络中,行动者拥有不同的资源,在资源交换的过程中,各方行动者都试图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这是导致诸多新闻伦理问题出现的根本动因.交换资源的再分配与交换规则的再调整,是寻求规避媒介交换网络中新闻伦理问题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6.
美学自独立以来走过两个半世纪多的历史。这段历史贯穿始终的是一条以感性认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中心线,19世纪以来它有两条并行又交叉的主潮在发展,又有三次范式主体大转移现象,到了新旧世纪之交就有终结性美学思想出现。其中交往共同体理论作出循环往返中重振现代性新理性的判断与诉求,正是未来美学要走的方向,那就是高扬生态美学、情感伦理美学大旗的同时,也在扮演着充当技术助手的工作和为享乐主义提供依据这两种角色,走向二律背反之路。  相似文献   

17.
论人的德性     
人的德性是实现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道德进步三位一体的理想状态必不可少的因素。本文通过论述“人的德性是什么”、“人的德性养成”、“人的德性具有生命力”三个问题,说明德性伦理依然具有不可取代的社会作用,从而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社会科学研究的伦理问题在中国很少引起重视.在西方,发生在二十世纪的研究丑闻使得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责任成为研究伦理的核心.伦理规则和道德哲学虽能帮助研究者进行伦理判断,但在研究过程中,尤其是质性研究中,伦理问题常常是意外出现的,因情势而定,研究者常常面临伦理原则的冲突.中国文化的特质性使得研究伦理的应用更加复杂,需要更多的基于实践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科技伦理--科技发展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产生了大量复杂的自然和社会问题,使现代人面临新的困境.人们反思科技的社会作用,提出了科技伦理.科技伦理的本质是对人的关怀,我们可以从科技伦理的特点、原则和内容,看到科技伦理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0.
在与分配体制相配套的政策调控中,伦理调节的作用往往被忽视,从伦理调节对现实分配体制独特的影响和地位,分析市场调节、政府调控、伦理调整三者的有机结合对分配体制运作的作用,我们提出了法制德治化、道德责任法制化相结合的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