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榆林是明代北部边境上防御蒙古部的重镇之一。从边境小寨发展到边关重镇,榆林经历了建城、设卫、移镇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尽管有关榆林城研究的论文在逐渐增多,但其建置沿革的具体年代却众说纷纭。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榆林建城年代应在正统六年(1441年),主持者为都督佥事王祯;设卫年代为成化六年(1470年)末,主持者为巡抚王锐;延绥镇移治榆林的年代为成化九年(1473年),主持者为巡抚余子俊。只有弄清楚这些基本的历史事实,才能为相关研究确定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东胜卫是明政府设置于鄂尔多斯地区的卫所,其存在时间较短,经历洪武四年(1371年)初置和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复置.在此期间,卫所制度尚不完备.经研究表明,东胜卫先后两次设卫,虽在管辖范围上没有明显变化,但在军事建制及辖区军民的生产、生活上都存有较为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6、关西八卫和裕固族的关系(一)关西八卫情况:自明朝洪武年始,明代统治者在嘉峪关与哈密之间的一带地方,先后设立了八个卫,即赤斤蒙古卫、安定卫、曲先卫、阿端卫、沙州卫、罕东卫、罕东左卫和哈密卫。就八卫的部族来说,哈密卫是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原来哈密王国的居民,由三种部族构成:“哈密国……回回、畏兀儿、哈刺灰三种番夷,同居一城,种类不贵。彼此顽抗”。(明《马文升兴复哈密国王记》)“其民三种杂居,而缠为土著”。(《新疆图志》卷二)  相似文献   

4.
宁夏固原地区,地处祖国大西北内陆,现置固原、海原、西吉、隆德、泾源、彭阳六县。 明初,固原地区均属陕西布政司辖,成化四年(1468年)设固原卫,弘治十五年(1502年)升固原卫为固原州。当时,固原和辽东、大同、延绥、榆林、宁夏、甘肃、太原、蓟州一起称“九边重镇”。成化十年(1474年),延绥、甘肃、宁夏三边总制府移驻固原,“总陕西三边军务”。固原被视为北线要冲之地,“左控五原(在今宁夏境内),右带兰会(今甘肃兰州、靖远、会宁一带),黄流绕北,崆峒阻南,称为形胜。”由于军事防务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固原成为西北最大的军马基地,朝廷设马政机构,成为一种与地方政权并存的机构。  相似文献   

5.
银川是著名的塞上古城,建城以来,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了。其城址几经变迁,城名也屡次更改。自蒙古灭西夏,元代初期设宁夏行省(后改宁夏路)以来,至明、清、民国,这里一直被称为宁夏(省、路、镇、卫、道、府、县)城。直到1947年,才决定改名为银川。那么,“银川”其名起自何时,又因何得名的呢?过去很少有人作过专门研究,因而数十年来存在着不少似是而非的说法。这里仅就“银川”一名的来历作一小小考证。至于银川城的兴起、演变诸问题,则不在本文论述之列。  相似文献   

6.
创筑大奠堡记碑位于宽甸县永甸乡坦甸村小学院内(原明代大奠堡城址内),距宽甸县城12.5公里。坦甸原称“建散”,明万历重新整顿边备时于此建堡,后迁旧大甸子堡于此,故称“大奠”,清开垦边外,始改大奠为坦甸(又称团甸)。大奠堡是明朝为防御女真进犯而修筑的一座兵城,为宽甸六堡之一,始建于明万历三年三月初十日,竣工于万历四年十月二十日。大奠堡四面环山,山峰陡峭,崖峰嶙峋,自然环境极利于据险设防。该城为砖石结构,只设西门。城南北长320米,东西宽193米,总面积61760平方米。现墙几乎全部颓圯,残高3米左右。日伪时期修筑凤上铁路时把城东角拆…  相似文献   

7.
(一) 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4月25日,北魏孝文帝元宏在南伐时病逝于谷塘原(今河南邓县东南)。临终遗诏以咸阳王禧(太尉)、北海王详(司空)、王肃(尚书令)、广阳王嘉(左仆射)、任城王澄(右仆射)、宋弁(吏部尚书)六人为顾命大臣,辅佐太子恪称帝执政。孝文帝为什么要安排顾命大臣,并且是六辅呢?从北魏历史上看,曾有六辅和四辅之设,孝文帝设六辅当是对这种传统的继承。明元帝末年(公元423年4月),“命世祖(即太子焘)为国副主,居正殿临朝”,以长孙嵩、奚斤、安同为左辅,“坐东廂西面西”;崔浩、穆观、丘堆为右弼,“坐西廂东面”,共决国策。太武帝太平真君五年(公元444)正月,“皇太子始总百揆”,“命侍中·中书监穆寿、司徙崔浩、侍中张黎、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河西垦田面积考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古以来,河西走廊就是中西交通的必经之地,也是中原王朝向西发展的根据地。从汉武帝建置郡县起,历代封建王朝无不重视河西的经营。明清两代,更致力于河西的开发。本文试就垦田面积的发展这一侧面,探讨明清时期河西的开发状况。 (一) 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冯胜进军河西,随即在这里建置卫所,驻军屯田。从洪武至永乐初,设甘州左、右、中、前、后五卫(皆治甘州,今张掖)、肃州卫(今酒泉),山丹卫(今县)、永昌卫(今县)、凉州卫(今武威)、镇番卫(今民勤)、镇夷守  相似文献   

9.
通过梳理明代延绥镇及榆林卫管辖范围等文献,认为延绥镇具体辖境很难确定,但可用延绥镇巡抚和总兵的辖区之和代替。榆林卫是实土卫所,辖区分为延绥镇中路清平堡至高家堡11座城堡和位于镇城附近及自威武堡西至饶阳堡、"二边"长城南、界石北的屯地。"河套"一词最早出现于正统二年(1473年),其南界是随着"二边"长城、"大边"长城的次第修筑,防御重心逐步北移而北移并逐步明晰的。  相似文献   

10.
"南明时期"这个概念,有几种不同的断代方法,有的专指崇祯失国后南方六王陆续活动的时间,始于清世祖顺治二年(福王朱由崧弘光元年·1645年),止于康熙二年(韩王朱本铉定武十八年·1663年);有的把下限延至康熙二十年(吴周洪化三年·1681年)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在昆明破城后自杀;有的还把下限延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郑成功的孙子郑克爽降清,台湾归顺.  相似文献   

11.
一说(?)湓(?)城 九江城最早建于西汉初年,称作盆口城或盆城;城址即今九江市区。对此一般没有异议。至于建城的由来和准确年限,看法就有了分歧了。比较流行的有两说: 甲,汉高祖六年陈婴建城说。[《中国古代史常识(历史地理部分)》204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版]此说的依据是《史记功臣诸侯年表第六》“堂邑侯陈婴”条记载:“以自定东阳,为将,属项梁,为楚柱国。四岁(按:有误,当为六岁),项羽死,属汉,定豫章、浙江,都浙自立为王壮息,侯,千八百户,复相楚元王十一年。”这里明文记载了人、时间、地点,似乎可以解决分歧了。早在南宋时,洪驹、肖大年、  相似文献   

12.
在渤海之滨,两条清澈的河流环绕着一个正方形城堡,气势巍峨,高崇坚固。这就是有名的古城宁远城, 也就是今天的兴城。它是我国现有保存得比较完整、古建筑特点突出的古城之一。兴城始建于明宣德三年(1728年)叫宁远卫城,重修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81年)改名宁远州。据《盛京通志》记载:“宁远州,州城即明宁远卫城也。本广宁前屯、中屯二卫地,明宣德三年,总兵巫凯、都御史包怀德上状,请分二卫地于曹庄、汤池之北,建卫治。赐名宁远,筑城。”城高三丈,外用大青砖,内用巨石筑成,底宽一丈六,顶宽一丈五,周长千丈有余。东西南北各有一门。东门谓春和,南门谓延珲,西门谓永宁,北门谓威远。城门外有半园形瓮城,四角有角台。四门中间一条十字  相似文献   

13.
汉武帝于元鼎六年设置珠崖、儋耳二郡,海南开始了正式的设郡制;昭帝始元五年并儋耳入珠崖,珠崖郡的设置加强了海南与中原的联系,促进了海南的发展。元帝初元三年,珠崖郡被罢弃,阻滞了海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汉代“以经义决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昭帝始元五年春的一天,长安城内,一位身著黄装的男子驾着一辆黄犊车,径直驰到未央宫北阙,对公车司马门内的官员说:“我乃卫太子也”。官员们一听,大吃一惊。武帝的卫太子早在九年以前(征和二年八月)就遭巫蛊之祸自杀身亡,怎么又出来一个卫太子?他们不敢怠慢,立即禀报宫中。昭帝听了,也极感意外,便传令大臣们前往北阙辨认真伪。卫太子再现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京师,不多久,北阙外便聚积了数万围观的吏民。未央宫里也十分紧张,右将军王莽勒兵北阙,以防不虞。丞相、御史等大臣见此人模样与卫太子无异,一时难辨真伪,谁也不敢开言。  相似文献   

15.
榆林神一魁     
《明史·卷三百八》载:“应桂并谓延儒纳巨盗神一魁贿。”这是明崇祯五年御史余应桂等弹劾首辅周延儒的记载。这里被旧史家称为“巨盗”的神一魁,其实是一个农民起义的英雄和领袖。神一魁,陕北榆林人,原为明榆林卫的低级军官。崇祯三年(公元1630)十二月,与兄神一元发动兵变,以其精锐的主力骑兵,驰骋在陕北西部的三边地区以及  相似文献   

16.
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古牧地镇西北约8公里处的下沙河故城(大破城)与唐代的"俱六城"或"轮台城"无涉,也不是"乌鲁木齐旧址",而应是明代蒙古和硕特部所建之城。清乾隆年间为准噶尔汗国大台吉、宰桑噶尔藏多尔济所居,及至乾隆三十年(1765)噶尔藏多尔济及其部众调迁塔尔巴哈台后遂废弃。  相似文献   

17.
隋唐时期,今绍兴市被称作越州,其治城是浙江地区的军政、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南朝迄隋唐,置于今绍兴市的州级政区经历过几度演替,即东扬州--吴州--越州--会稽郡--越州的变化.隋开皇九年始,在越州城(今绍兴)先后建置吴州总管府、越州总管府、越州都督府、浙东观察司和镇东军节度司等地方高层管理机构.开元末年,越府管8州,相当今浙江省的绝大部分.越州城是隋唐时期浙江地区的中心城市.其历史地位表现在:绍宁平原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推动其中心城市的出现、越州城是联结内地与海外交通的中枢节点、越州城文化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文化名人辈出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李之仪小考     
关于李之仪生平行状目前还有一些问题争议未决,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考辨认为:李之仪及第时间当从《全宋诗》定为熙宁六年(1073),其任县令的万全县当为万泉县,从军鄜延时间当为元丰四年(1081)九月,元丰六年(1083)春回京,年底被辟出使高丽,次年初正式出发,元丰八年(1085)回京,任翰林学士知制诰.  相似文献   

19.
海南岛在汉代及其以前都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因而不存在西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始在海南设立儋耳、珠崖2郡,海南岛才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问题;生活在海南岛上的人根在祖国大陆;汉代在海南岛的设郡,只是海南从由地方诸侯国管辖变为由汉朝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相似文献   

20.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已走过了40年的光辉历程。40年来,她经历了绥德师范学校附设的师专班、西安师范学院绥德分院、绥德师范学院、陕西省榆林地区中学教师学习班、陕西省榆林地区中学教师进修学校、陕西省榆林地区五七师范学院、延安大学榆林教育革命基地、陕西师范大学榆林专修科、榆林师范专科学校等各个历史阶段,后与榆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1991年11月),成为今日的榆林高等专科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