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世纪德国社会分裂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世纪至15世纪,德国的封建割据势力日益加强;终未形成类似英、法那样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追根溯源,这主要是由德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特点决定的。本文试图从分析德国社会历史特点入手,探讨中世纪德国分裂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汉武帝与外戚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武帝统治时,一改西汉前期的“无为”政治,实行“外攘夷狄,内兴功业”的“有为”政治,把大一统、中央集权、专制主义的封建国家推进到一个新时期.在汉武帝的有为政治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那就是他有意识地利用外戚作为维护和强化皇权的工具.一方面,他培植外戚势力以削夺、分割列侯和守旧大臣的军政大权;另一方面,当外戚势力发展起来后,他又施展阴谋,用亲近外戚打击疏远外戚,用新外戚打击旧外戚, 在汉宫中制造了一幕幕骇人听闻的阴谋与屠杀悲剧.而外戚势力也就在这一连串的阴谋与屠杀中急剧发展起来,成为统治阶级中一个位尊权重的集团,在汉代的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西方政治学中政治体系概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国家观以及列宁的无产阶级专政体系概念的系统梳理和比较分析,指出无论是对国家抑或是对政治体系概念的分析都应从两个层面上来展开,一是国家或政治体系的本质,即国家或政治体系是一定阶级的专政,是统治阶级通过国家对社会实施领导和管理的政治权力或者国家权力,这主要表现在以国体和政体为核心的国家政治制度之上;二是国家或政治体系的实际运作过程,即国家政权在实践中的具体运作过程,这主要表现在政党、国家政权机关与社会团体的关系之上。长期以来,我们对前一个层面的问题已有十分充足的了解,而对后一个层面的问题则主要借鉴西方政治学的政治体系概念来进行阐释,其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无产阶级专政体系对国家或政治体系的实际运作过程进行考察的经典分析理论,长期以来被我们忽视了,或者说是被西方政治学的政治系统等分析理论遮蔽了。因此,在使用政治体系或国家的概念时,应注意它们不同层面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4.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是由自由竞争,国家适度调节、社会保障三部分组成的。德国选择这一管理模式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的综合反映。德国在运用这一模式管理经济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管理方法。通过对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形成的渊源及其特色的分析和阐述,我们可以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在认识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性质方面迄今尚有分歧,存在着“旧中产阶级争夺权势说”、“企业主利益冲突说”、“城市新中产阶级价值观改造说”和“中产阶级文化重建说”等多种观点。然而对这一运动的中坚力量与领导成分的考察则表明,知识分子在运动的领导主体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并发挥了先锋骨干作用。从这一角度来看,美国进步主义运动可以被界定为是一次由知识分子倡导的社会改革运动。  相似文献   

6.
《新少年》2012,(3):37
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像德国那样,拥有数以万计的城堡。而在众多城堡中,最著名的就要数被称为童话城堡的新天鹅堡了。新天鹅堡建于1869年,位于德国南部那犹如人间仙境的阿尔卑斯山麓,邻近年代较早的高天鹅堡(又称旧天鹅堡),被茂密的  相似文献   

7.
由历史规律所制约,人类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只能是一种世界历史意义上的有步骤的过程。这一转型过程中,既要尊重传统,又不可避免地要超越传统。东方各国社会转型情况总的来说不十分理想。一些国家从本质上来说仍处在前现代,而一些在人们看来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也很难说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中国现在已有了现代化的起步,然而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关键乃是要解决国人对于什么是现代化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的认识。现代化必然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主义传统内部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矛盾和困惑,那就是源自无产阶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由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所控制的运动(或政党)的政治现状如何协调的问题.这一历史性困境所造成的结果是:要么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从明显非革命性的工人阶级中脱离出来,要么在激进政治获得成功后,在党内或者党的国家内建立自己的领导.而无论哪种情况,只要这种脑力劳动的社会分工存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就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出现,即知识分子作为官僚集团重新统治群众.  相似文献   

9.
略论俄国历史上的现代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是指人类摆脱旧体制、旧观念的束缚,由传统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社会所经历的一个长期过程,及其在该过程中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革。俄国的现代化始于19世纪60年代,发展、延续于20世纪初。在俄国半个多世纪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较为关注的是经济现代化与政治现代化的发展及其两者关系。本文试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考察和分析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中国式现代化视角对共同富裕进行了深刻诠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新时代,必须将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逐步解决共同富裕问题。而共同富裕美好生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涉及国家、社会和个人诸多方面,要围绕扎实的物质资料生产这一基础保障、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这一关键环节、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这一根本立场、普惠优质的社会保障这一重要依托、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这一现实要求五大方面构建,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稳步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11.
列宁指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在阶级社会里,民主总是统治阶级的民主,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的则是专政。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国家形式,民主始终是同阶级、国家联系在一起的,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历史上,民主是同封建君主专制相对立的。现代的民主,则有资本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之分。  相似文献   

12.
政治稳定在国家社会生活中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因为统治阶级的既得经济利益,政治权利的维护以及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是以此为前提和基本保证的。事实表明,高度传统的社会和高度现代化的社会其政治部较为稳定,恰恰是那些力图走向现代化的国家的政治相对来说易出现不稳定。在我国,随着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政治稳定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江泽民同志也多次强调稳定压倒一切。何谓经济转型期的政治稳定?经济转型期影…  相似文献   

13.
李铁映 《中华魂》2010,(1):5-10
新中国的社会变革和国家建设,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新国家、新社会的历史过程。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革命,是前无古人的全新事业,是在不断探索中前行的。  相似文献   

14.
对隋唐之际王世充势力的几点剖析胡如雷隋唐之际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无疑是农民大起义,所以过去学者们无不集中力量研究各支农民军,这一重视阶级斗争的倾向无疑是正确的,但由此就忽略了王世充这一统治阶级内部武装势力的研究。应当看到,王世充势力的兴衰同败亡,均与农民...  相似文献   

15.
<正> 魏末正始时期是统治阶级内部权力斗争特别激烈和残酷的时代。这时曹魏新贵族势力日趋腐朽,而旧的豪门世族势力则与日俱增。代表这种势力的司马氏便开始向曹魏统治者展开夺取政权的激烈斗争。司马氏一方面用收买、拉拢的办法培植党羽,扩充自己的势力,另一方面则以残酷的手段屠杀曹魏集团的力量(包括拥护曹魏的知识分子),造成了政治上极端黑暗极端恐怖的局面。在这种历史情况下,诗歌创作较之建安的“彬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常被理解为实现社会经济、政治和社会机制的发展过程,是指工业阶段本身而言。现代化就是掌握一定历史时期最先进的工业技术、经济形式、伴随这一历史过程的社会和政治制度、文化水平等。俄罗斯现代化的问题已成为当代社会科学的中心问题之一。本文依据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几个社会前提条件。对俄罗斯历史上发生的三次现代化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早期李大钊对启动中国社会现代化条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大钊在民国初年至五四前夕就对中国社会现代化有所思考和研究 ,认为倡导现代民族主义精神、强化国家政权力量、培植新的现代化的势力是落后的中国启动社会现代化的条件。早期李大钊对启动中国社会现代化条件的思考是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积极总结 ,在中国现代化思想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既是人类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人类追逐进步与美好生活使然。从19世纪40年代到21世纪20年代,经过一百多年的探索和奋斗,中华民族从被动进入现代社会到主动发展现代化,进而找到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人类文明演进的新形态。在此期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国青年提供了在场的实现自身价值的命运时空,而中国青年适逢中国现代化演进的历史使命的召唤。中国青年现代意识的觉醒及其价值张力的显现使其作为社会政治群体一出场就具有现代性批判的革命意义,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成长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先锋力量。中国青年的现代意识既是对旧社会、旧制度、旧文化的反叛,也是对新社会、新制度、新文化的向往。其现代意识的觉醒既有客观条件的催动,也有先进思想者的启蒙和引领。在当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节点上,中国青年要建构与表达历史主动性,要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历史发展逻辑中增强历史自信、明晰历史使命、释放历史张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鄂豫皖边地区为中心,考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变革对当地宗族势力的冲击,具体地展现了宗族势力与革命势力间互动关系的演变过程:新型革命知识分子的产生与宗族内部的分化,革命势力的壮大与宗族势力的垂死挣扎,革命势力的全面控制与宗族势力的加速衰亡;力图从具体的个案角度来揭示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革命势力是如何实现社会基层控制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西方政治学中政治体系概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国家观以及列宁的无产阶级专政体系概念的系统梳理和比较分析,指出无论是对国家抑或是对政治体系概念的分析都应从两个层面上来展开,一是国家或政治体系的本质,即国家或政治体系是一定阶级的专政,是统治阶级通过国家对社会实施领导和管理的政治权力或者国家权力,这主要表现在以国体和政体为核心的国家政治制度之上;二是国家或政治体系的实际运作过程,即国家政权在实践中的具体运作过程,这主要表现在政党、国家政权机关与社会团体的关系之上。长期以来,我们对前一个层面的问题已有十分充足的了解,而对后一个层面的问题则主要借鉴西方政治学的政治体系概念来进行阐释,其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无产阶级专政体系对国家或政治体系的实际运作过程进行考察的经典分析理论,长期以来被我们忽视了,或者说是被西方政治学的政治系统等分析理论遮蔽了。因此,在使用政治体系或国家的概念时,应注意它们不同层面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