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消费文化中的身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消费社会的到来,人们的身体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身体的享受成为了生活的目的本身,通过身体的规划而达致的身体审美化成为现代身体观念的核心.然而,对身体的规划和重塑也使人们终究将面临我们的身体是否还是我们自己的困局.  相似文献   

2.
消费文化中的女性身体及其社会性别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体从来都不在文化之外,特别是女性身体,它是承载社会、文化信息的工具.消费文化作为规训身体的话语,使得女性身体的呈现更加"多样"和"复杂",其形式包括作为消费的身体和身体消费.消费文化一方面回应着传统的社会性别体制对女性身体的呈现要求,一方面又遵循资本的逻辑,将女性身体的审美价值和交换价值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这样的背景下,女性的自主意识和主体性仍然也只是在缝隙中滋生.  相似文献   

3.
女性形象的文化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燕 《社会科学》2005,(12):105-111
女性形象决非女性本身,它是男性的一种文化构想物,是男性塑造者根据自己的体验、理解和欲求创造出来的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语言符号”。所以,这种形象不再被看成是单纯对现实的复制式描写,而是特定的社会文化心理的投射。在这种意义上,形塑者的深层心理及其所属的社会文化便构成了女性形象研究的重要层面。  相似文献   

4.
消费社会中女性的身体消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入消费社会,女性身体消费被大众媒体、时尚和产业运作所推动而迅速扩张,从私人领域进入社会公共领域,具有了明显的符号价值和区分作用,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本,而身处其中的个体也会面临和应对各种组合与选择的可能性。身体消费成为一种建构自我认同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身体文化在当代大众文化中的凸显,有着消费社会、大众传媒、后现代泛审美化和自我认同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复杂因素。纷繁的身体文化体现为一种时尚的身体美学。在后现代语境下,身体文化对视觉刺激与快感体验的追求,使文本叙事的深度被削平了,碎片化的身体随处可见。这使身体叙事的作品大都流于表面,缺乏内省,淡化了批判的力度。当下身体文化的多元表现已成既定事实,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认真梳理、理性引导和俗文化维度方面的超越,从而实现真正的身体审美,为人们提供一种“诗意地栖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刘胜枝  齐雪洁 《河北学刊》2006,26(2):230-233
20世纪90年代后兴起的中国时尚杂志在女性杂志中异军突起,以全新的办刊理念和运作模式冲击了女性杂志市场。目前在时尚杂志中存在三种女性形象模式,这些女性形象背后蕴涵着多重现代价值观念,每一种女性形象都代表了女性杂志所培育的一类理想的读者群。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消费身体的现代性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女性的身体被国家意识形态与现代商业资本、消费文化共同建构为消费身体.这两种社会权力作用于女性身体的过程,反映了现代性之于女性的双重意义:正是现代性带来的新的社会变革,造成了传统价值秩序的崩毁,解放了曾作为传统价值符码的女性身体;也正是现代性在终极价值理念和形上价值追求上的匮乏,引发了社会自我认同的危机,使得消费文化乘虚而入,女性身体首当其冲地成为消费文化的奴仆.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审美文化语境中,身体成为符号的集散地,其将自身打造成一道道亮丽的景观——"身体景观"。作为景观,身体需要进行表演,同时也需要被观看,但进行表演的身体似乎不具有主体性,其受到物的引诱和鼓动:一方面体现为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自决权,另一方面是身体对意识形态的主动迎合。身体景观具有符号化、美学化和色情化的特征,从以上特征可以看出,传统形而上学对真理的无限追求之路被颠倒为对快乐的无限渴望,这是当代社会人类生存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9.
消费文化语境中的身体与享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敏 《天府新论》2008,(5):104-107
消费文化的兴起使"享乐主义"一词从贬义摇身变为褒义,并获得了合法性的存在地位.费瑟斯通指出消费文化是以"教育"大众激发需求和欲望的享乐主义的生活格调为核心的.在消费文化中,身体摆脱了精神统治的阴影,被认为是快乐的载体,年轻、健康、美丽、结实的身体承诺让消费者更多地享受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带来的益处.正是通过幻想,消费文化使身体越来越多地承担超出其本身的功能,而身体形象之间的比较使消费者陷入了"自恋"般地对身体的规训和维护过程中.身体同时成为自我展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消费社会的身体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社会的理论认为,消费品或者消费行为本身对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对身份感都是具有作用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主义日益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意识形态.在这一语境下,身体成为一个新的神话,身体地位成为一种文化表征.作为最美丽的消费品,女性身体在这一消费浪潮中就更突显其符号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文学领域中,很多作品都描述出了不同的女性形象,她们是数千年男性文化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让我们从女性的形象出发,来重新评估西方文学史的价值,从而为我们重新阐释西方文学开创了一条崭新的渠道.因此,文章将重新审视西方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让长期处于男性文化观念压抑之下的社会对女性有一个重新的认识与界定,从而树立了西方文学中的女性意识,这是女性解放的重要突破口之一,有利于通过这种超越性的女性意识来推进人类精神的深层次发展与提高,实现真正的两性平等与和谐.  相似文献   

12.
以“永恒”的灵魂为设准而贬斥“时间性”的身体,这一观念是西方传统政治文化的内核,“灵魂/身体”的内在思想结构与“男性/女性”二分的社会意识相互贯通,由此形成了西式的男权文化.中国古代传统虽“重身”却不重“女身”,女性在推重父子血脉相继的“非时间性”的身体政治学中被边缘化.因此,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负载着统治集团寻求恒久权力的梦想,都与一种“祛时间化”的文化资源捆绑在一起,都是一种男权文化.相应地,建构一种基于两性身体间性的女性化时间,对于走出传统男权政治社会的“死循环”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形象在社会与文化领域的扩张,形象概念由一个诗学范畴进入到社会学、审美文化学领域,成为我们理解当代社会与审美文化的一个关键词.审美文化形象实质上是一个消费符号.这个符号的所指被无限地延宕,只有空洞的能指在游戏;它不再是对现实生活的表征,不再是人们有限的实际生活空间向无限审美空间的拓展,而是直接替代了人们的实际生活空间.这种形象只能瞬间震撼接受者的感官,使接受主体丧失现实感,失去反思与批判的能力,成为权力控制与奴役的对象.  相似文献   

14.
女性形象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燕 《中州学刊》2004,(5):78-82
女性形象决非女性本身,它是男性的一种文化构想物,一种人为的话语实践,是男权主义意识形态建构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语言符号".然而,由于"语言和思想的物化",人们往往以为女性形象就是女性本身,相信对女性的语言描述就是女性现实.所以,女性形象一旦诞生,便会逐渐成为一种刻板形象或定型观念,表达了全社会对女性的性别角色期待.本文拟从形象学的角度,分析父权文化中女性形象产生的深层心理基础和社会文化根源,揭示其中的权力话语关系及其运作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面向未来的生态女性建设和两性伦理乌托邦构想.  相似文献   

15.
16.
广告中女性形象批判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告中女性形象的论述多集中于探讨女性的形象、角色与性别歧视的倾向 ,但以此而否定广告文化则失之于偏。因为广告所反映的是整个社会文化的特质 ,广告是在援引素材而非创造形象。广告极为真实地反映了我们社会生活的一个剖面 ,它们反映了“性别的展示”。如果要走出广告中女性形象定位的“误区” ,必须把力量集中于文化的层面  相似文献   

17.
18.
张婧磊 《理论界》2005,(12):158-159
在新文学史上,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女性形象经历了从政治文化到社会文化表意符号的转变过程,女性形象的主题和意义趋于多样化。透视由母女关系折射出来的女性形象,可以看到文化观念的差异对于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女性形象的塑造在文化观念的流变上体现了一种崭新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9.
蒋建梅 《学术界》2015,(1):170-175,325
消费社会阶段,身体成为个人的社会资本和身份建构的基础。女性身体是孕育生命的载体、男性阿尼玛原型和性欲望对象,由于女性的消费主体性、不均衡的社会性别权力,男性权力与社会消费资本、技术合谋,建构女性身体神话。女性身体神话体现为技术层面上的数据化、碎片化、图像化以及理想化,消费资本介入女性身体形象的生产,借助各种媒介和技术生产女性身体神话,规训女性身体,以达成自身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20.
视觉文化中的身体叙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视觉文化是一种主体性文化,其中身体叙事是这种文化的主导性叙事符号,身体与影像的结合使这种文化独具特色,从而得以与以前的各种文化形态区别开来。同时,也因为影像技术的发展和视觉文化的大背景,使身体成为新文化形态中的强势叙事符码,也使身体叙事有了多层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