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浩 《理论界》2014,(9):32-39
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12年以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分布等情况为主要指标,被识别出来的先发地区有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等地区。由产业融合深化、产业结构优化、自主创新强化和产业环境开放化4个一级指标及细化的12个二级分指标构成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为基本工具,对江苏省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和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其最终得分为68.32分,基本处于现代产业体系的成长阶段。以此为基础,江苏等经济发展先发地区在构建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时应不断凸显区域经济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趋势;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逐步营造创新友好环境,提升产业创新效益;逐步开放产业环境,鼓励重点产业"走出去";进一步发挥扩散效应,拉动区域梯度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技术体系中,国家重大技术战略具有使命导向功能,技术政策则是技术战略实施的前提和保障。以美国等国家为代表的"使命导向型"技术政策和以德国等国家为代表的"扩散导向型"技术政策体现了不同国家技术战略的定位差异,也反映了不同国家的经济与制度环境差异。在日趋激烈的世界技术竞争格局下,中国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落差,甚至在某些关键技术领域实现赶超,不仅要有自上而下的国家技术战略顶层设计,还要在动态追踪发达国家重大前沿技术基础上,围绕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远景目标,加强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的互动,强化产业基因的培育,实现专用技术政策与通用技术政策的战略互动。要将技术政策与产业政策、贸易政策、科学政策、创新政策相融合,构建系统的技术政策体系,实现科技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互动。  相似文献   

3.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面对全球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我国必须要构建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近年来,各地都在就如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苦下功夫,不约而同的将重点聚焦在创新引领发展上,而大庆作为一座正在转型中的资源型城市,如何依靠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支撑带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进入重大转型期,宏观上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各项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要求经济增长方式要从数量速度型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增长,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创新驱动路径是以科技创新形成技术创新支持体系,以产业创新形成新型产业支持体系,以制度创新提供激励导向,以战略创新形成战略支持体系,以管理创新形成有利的环境支持。而培育创新型企业,构建创新驱动主体;发展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创新型经济,构建创新体系;推动制度创新,改善制度环境;推动政策转型,实现政策导向的转变等则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新产业体系的演进成为推进中国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产业体系的变化与城市发展周期存在明显的对应性,产业体系的发展导致了中心城市经济地位的变迁,进而带动了世界城市体系的变化。基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起来的新产业体系,从分工格局、层级结构以及演进模式三个层面促进了世界城市体系的重构,也正在对中国城市的经济转型与功能升级产生系统的驱动作用。当前的中国城市转型,必须规避短期的政绩和利益驱动,要通过制度性的创新,形成对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的创新资源的集聚效应,构建具备多元的富有竞争优势的新产业体系,以保障转型的方向不变、转型动力可持续,探索出从"投资驱动"到"创新驱动",从"被动追随"到"主动引领"的城市转型新路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形成了年均9%以上的经济增长态势,使得综合国力、居民生活水平和国家地位由弱到强,以“高成本、低收益、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越来越难以跟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此,急需构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策略指导思想,在国家创新体系这一层面来推动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的战略思路,使其具有历史的、时代的重要性和不可磨灭性。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以三明区域为例总结出其当下和未来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战略思路,采用区域分类发展策略中的产业带动型、自然资源导向型相结合的战略思路,逐步扩大建设建成科研与高等教育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反哺区域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7.
经济转型升级与在国家层面上的发展战略特征以及由此决定的体制机制有直接的关系。只有把以学习和模仿为主的后发优势战略转型为以创新驱动为主的先发战略,才能有效地带动经济转型升级,避免使发展过程进入中等收入陷阱,才能成功地进行发展动力源的切换。长三角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产业角度看,就是要集中资源,重点发展代表国家竞争力和话语权的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攀升全球价值链的高端,争当价值链的链主。又好又快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最重要的战略举措。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首先启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就等于抓住了经济转型升级的牛鼻子。在目前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存在投入相对不足、进入的行政壁垒较高、全球化发展程度不够的条件下,率先转变服务业发展方式,就是要像过去抓工业化一样抓服务业发展,就是要在信息技术支撑下以全球化视野发展现代服务业,就是要在扩大内需中内生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就是要利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联效应和庞大的市场需求协调地发展服务业。  相似文献   

8.
伴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科技发展交互融合、创新要素内涵变化、新型研发模式与研发组织不断出现、创新活动由封闭迈向开放式创新与融合式创新、全球创新中心由传统的欧美中心向北美、东亚、欧盟加速转化等发展趋势。在全球竞争新态势和国内发展新环境的背景下,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显现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企业主体地位日益凸显、大都市集群的创新效应逐渐显现、企业投资基础研究的意愿上升、协同创新模式更加多样化等特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创新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推动中国的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对于促进经济转型显得尤为重要。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包括以农产品深加工为核心的现代化农业体系、以绿色化为中心的现代化制造业体系和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要构成的现代化服务业体系。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需要有针对性地设定发展战略,需要明确总体发展战略、战略实现路径、战略发展重点,避免战略发展误区,等等。  相似文献   

10.
产业融合作为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产生的一种创新发展模式,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所产生的效应是极其巨大的。要实现福建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跳出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范畴,在更高的层面上,根据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的战略定位,以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突出服务业为制造业服务的力度和制造业对服务业的拉力,努力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并进,从而构建结构布局合理、自主创新能力强、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现代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东北振兴的关键在于找准产业转型升级方向,着力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在产业集群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以实体经济为载体,以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为内核,以创新引领和协同发展为特征的产业发展结果。东北要把握自身在农业资源、制造业基础、能源基础以及区位条件等方面的优势,明晰自身在新质生产力、创新能力、民营经济、人口和人才方面的劣势,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以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为使命,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以信息化应用作为突破口,依托“一带一路”打造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为此,东北要强化实体经济载体,打牢产业根基;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良性互动发展,提升市场主体地位;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保证产业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2.
在中美之间全面展开的科技创新战略竞争驱动之下,以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和贸易为主导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可能会在一定范围内出现收缩的重大现象。同时,在持续性科技创新竞争驱动下,全球可能会形成中美各自主导的两种相互隔离式的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对以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和贸易为主导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产生挤压和重构的双重效应,并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外部环境产生复杂的影响效应。面对中美科技创新竞争驱动下全球产业链演变格局所蕴含和暴露出来的新格局、新问题和新风险,中国必须以战略博弈思维和长短期策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前瞻性、针对性、系统性的应对。为此,在全球正在形成的两种相互隔离式科技创新体系的复杂格局下,中国必须高度重视如何利用自身的全球第一大规模市场优势来尽快培育全创新链式和全球产业链式的自主创新能力体系,主动通过打造与欧盟、东盟以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创新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互利共赢体系,以“集体”对“集体”和“利益同盟”对“利益同盟”的策略,维护国家发展利益。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组织形态,它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我国的产业集群整体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五缘"为特征的社会资本锁定,创新升级面临各种制度陷阱和严峻的国内外竞争环境。对此,本文提出实施基于比较优势的全球产业链嵌入战略、集群品牌重塑与整合战略、异质性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实现产业集群的整体升级,形成基于产业集群的国家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作为华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广州集聚了大量的资金、人才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形成了许多经济增长点,经济增长极发展较好。在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推动下广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产业结构转换动力大幅度提升发展质量,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创新驱动发展动力源。但广州经济增长极转型发展也面临着区域增长极支配效应不足、产业增长极乘数效应减弱、创新增长极扩散效应不明显等瓶颈问题。因此,广州应该从强化产业极、拓展区域极、深化创新极三方面着手拓展经济增长极,以促进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第一,要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资源配置功能,矫正扭曲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价格,实现价格形成机制的科学化;第二,要加快循环经济立法,从环境、资源的立法层面上上推进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第三,要实行“绿色”财政、金融制度,政府通过财政贴息、税前还贷、技术改造资金安排等方式,引导各个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来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就是要打破农业、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产业分立,形成具有大量服务性特征的新型产业部门。从创新的角度来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就是以产业链条上各企业为创新主体,构建产业之间、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用户和供应商、金融机构、政府之间的联系网络,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相似文献   

16.
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立是中央探索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具体行动。通过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福建省在提高生态承载力,优化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的道路上迎来了崭新的历史机遇。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特色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结合福建产业发展现状,对福建产业绿色转型提出以下五点建议:1、倡导绿色发展理念,转型宏观调控体系;2、强化创新驱动力,推进高新科技应用;3、整合已有试点示范,统筹区域产业发展;4、加快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闽台产业深度融合;5、努力建设美丽福建,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相似文献   

17.
技术进步、制度安排、价值观念、市场规模以及经济主体行为是制约产业体系演进的关键因素。产业体系演进是在经济主体对自身行为结果进行认知与重复的过程中被型塑的,技术进步仅是产业体系演进的直接动因,经济主体的行为才是产业体系演进的"源"动力。在制度与价值观念的约束下,经济主体的行为变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而,现代产业体系演进也将呈现出渐进性的特征。在现代产业体系循序渐进、不断升级的过程中,创新阶层的培育、技术变迁"数据+融合"的引导、契约精神的重塑、产权制度的变革以及一体化市场的形成是推进我国现代产业体系演进的五个关键着力点。  相似文献   

18.
阶段转型与模式转换: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工业化初期取得了瞩目的成效,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转型和改革开放的推进,这一发展路径已经越来越将温州区域经济和社会推向一个"边缘化"的尴尬境地。为此必须顺应产品市场消费结构调整要求,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顺应都市经济圈战略的要求,抓住区位格局和区位优势转换机遇,强化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辐射作用,推进城市群框架整合和加快城市化进程;顺应市场经济体制阶段转型要求,抓住经济发展模式转换机遇,加强政府管理体制和职能创新力度,推进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相似文献   

19.
谢宝剑  李庆雯 《东南学术》2024,(3):107-118+247
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征。新质生产力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驱动了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推动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构,深度参与了全球海洋治理。海洋经济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关键产业链环节控制力较弱、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不足、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较低、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程度有待提高、海洋数字信息共享不足、海洋数据采集和数据治理能力较低等。为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加快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坚持自主创新发展;聚焦产业建设,推动海洋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推进数字海洋高水平建设。  相似文献   

20.
在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制造业增长模式下,中国产业发展动力衰减。进入新常态的过渡时期,中国必须从加入全球价值链转向嵌入全球创新链。这种转型的实质性内容,就是要主动参与新的国际分工和产业重构、培育新的比较优势,重塑产业发展的新动力。1具体包括两方面的战略转换:一是要依托于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推进以现代服务业开放化发展为核心的经济全球化;二是要在全球价值链的基础上,通过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逐步转向嵌入全球创新链,实现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轨道的发展。中国企业在主动嵌入全球创新链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多的全球智慧和资源为我所用,可以解决创新动力不足和资源短缺问题。战略转换的具体形式是推进单纯的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向开放化的创新驱动型经济,这对政府经济工作的重点、抓手、突破口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也必将带来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