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礼 《理论界》2014,(5):128-130
韩国综艺节目一直以幽默、新颖、富有内涵见长。在韩国综艺节目中,充斥着各种韩国文化。而这些文化以轻松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深入了韩国观众,甚至他国观众的内心。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通过韩国综艺节目认识韩国,了解韩国。在当代,综艺节目不仅供受众娱乐,更肩负着承载文化价值的使命。本文通过探讨韩国综艺节目的文化内涵,分析它的跨文化传播成功的原因,总结出对中国综艺节目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社会,广告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争奇斗巧,花样翻新,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本文以文化为视角,从文化决定广告传播力、广告传播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提升广告文化品位三个方面分析了广告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10世纪中叶前,今越南中北部地区曾属于中国,968年,越南建立自主国家后,又长期与中国保持"宗藩关系",汉字是这一地区的通用文字。1945年,拉丁化越南语正式成为越南的官方文字。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文化在越南得以广泛传播,并对其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古代中国儒学传入越南的时间今已不可确考。汉武以降,儒学不断传入越南。越南陈朝时期,儒学也有较大发展。黎朝时期,统治阶级大兴儒学。阮秉谦的思想糅合了儒家学说和老庄思想。黎贵被称为越南的"王安石",在哲学上接受中国宋儒的理气说的影响,在政治上受儒家民本和老庄思想的影响。阮朝时期,越南在思想上偏重于提倡儒学。此时,越南文人学士不仅继续学习中国的儒学,而且研究儒学也较历朝大有进展。越南华侨在传播发展儒学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在近年对蔗糖史的研究基础上,阐明了古代中国南方丰富的物产对端午节习俗的深刻影响。南方端午节的习俗正是在蔗糖贸易和糯稻扩散的时代背景中发展起来的,它不仅是唐宋以后工商业和城市发展的产物,也是政治教化、文化传承和经济地域分工共同作用的结果。重要的地理事件包括:晋至两宋领土边界和政治中心的改变造成的人口南迁,以及明清以来海疆的拓展和东南沿海经济中心的确立。蔗糖和糯稻的地理扩散粘合了唐宋之际习俗演变的南北地理界线。  相似文献   

6.
韩国小说在中国的传播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与中国同属于东方文化国,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相对来说,中国文化对韩国文化的影响更大些,但韩国文化在中国也有传播。特别是近代以来,韩国小说引起了中国读者的兴趣和学界的注意.其在中国的流传日趋广泛,中国学界对它介绍和研究也日趋深入,涌现出了一些可喜的研究成果,为韩国小说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蒲瑶  彭树智 《人文杂志》2006,(5):124-128
历史上,伊斯兰教的传播与阿拉伯帝国的武力扩张相辅相成。然而,阿拉伯帝国的军队从未涉足过东南亚,伊斯兰教却是该地区最主要的宗教之一。约占东南亚总人口的40%、超过2亿是穆斯林。文章以史为基础,指出东南亚的伊斯兰教既有阿拉伯、波斯、印度商人的东进传播,又有郑和下西洋的西进传播。着重运用文明交往理论对伊斯兰教在东南亚传播的原因、载体、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寻求文明传播的内在规律,深化对文明交往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以张骞出使西域为开端的古"丝绸之路"虽成为历史,但其促使中西文明第一次碰撞,并在以后的历次接触碰撞中相互激发、学习、滋润,互相从对方的体系中汲取本文化发展需要的养分,进而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张骞通西域开始的对外传播,掀起了中国对外传播史的扉页,成为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对外文化传播、交流的开端。而从传播效果研究方面来看,张骞的"凿空"无一不体现着传播主体、传播对象、传播内容、以及传播技巧等对传播效果的影响关系。本文试从传播主体西汉王朝、传播对象西域各国两个方面对张骞"凿空"之行的传播效果来进行审视,浅析其传播实践及在中国传播史上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军林 《学术论坛》2008,31(2):38-42
<共产党宣言>在中国、日本和美国的早期传播比较广泛,普及程度较高.就其传播过程本身而言,各有特色:传播者的成分比较复杂、传播环境较为恶劣;传播内容各有侧重,研究成果参差不齐;传播渠道总体单一,传播范围有所限制;传播对象各有定位,针对性强;传播效果总体显著、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史少博 《学术论坛》2012,35(8):210-213
公元5世纪,中国的儒学就传到了日本。奈良时代(710年~794年),儒家的影响在日本越来越深化,日本把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用"忠"来代替。在奈良、平安时代的几百年间,儒学在日本古代教育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儒学成为日本青年的知识教养和身份地位的重要来源。江户时代,儒学被推为官学,成为了官方意识形态。儒教的主题不但与近世日本社会的演进息息相关,直到明治维新前后,它更影响到日本的近代化。当代日本,作为意识形态体系的儒学已不复存在,但也有许多日本人在研究儒学,并且儒学的一部分价值观、伦理观,已积淀为日本人的道德规范和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阐述了翻译传播理论对翻译的诠释,指出翻译乃是与语言行为和抉择密切相关的一种语际信息传递的特殊方式,翻译即传播。运用翻译传播理论研究的方法论——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来分析翻译过程,关注影响翻译过程的诸要素,分析解读出译者是翻译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在领土争端中的对外传播话语结构是如何的?这样的话语结构在国际媒体报道中的“二次传播”如何?作者选取了2012年4月16日-2012年9月11日之间的新华社关于钓鱼岛的英语报道,对其进行框架分析发现:中国在这次钓鱼岛领土争端中的对外传播话语结构是冲突、自卫与维护和平.通过研究《日本经济新闻》和《纽约时报》这两份报纸在相同时间内的钓鱼岛报道中对来自中国的信息源的引述发现,中国对外传播话语结构的二次传播效果并不理想,除了“冲突”的话语结构外,自卫的姿态和维护和平的价值理念并未被国际媒体所接受.  相似文献   

13.
16世纪初年,朝鲜文人(李朝时期)已经知道著名元杂剧《西厢记》。到了18世纪,文人们对《西厢记》故事已非常熟悉。韩国收藏的《西厢记》的汉文本和韩文本很多。朝鲜文人对《西厢记》的评价褒贬不一,贬之者视如灾书,褒之者奉为奇书。不少文人对《西厢记》作了深入的研究。除了派往中国的使臣和历代少数留学生及书商,大多数朝鲜文人没有机会观看中国的戏曲演出,所以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多数是从书本上得来的,因此对中国戏曲的理解难免会有错误。他们始终将《西厢记》当作案头文学来阅读。《西厢记》曾对朝鲜的文体文风产生过影响,一些文人还模仿它写了一些作品如汉文演本《东厢记》、汉文小说《春香传》等。  相似文献   

14.
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也是历代正史和文学作品中传唱千古的人物形象之一。明代戏曲中关于曹操事迹的剧目,主要依据陈寿《三国志》、元话本《三国志平话》、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元代三国戏以及民间传说等文献加以改编,大致勾勒出曹操风云际会的一生。由于受元明时期文学作品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的影响,明代戏曲中的曹操形象大多是作为西蜀政权和东吴政权的对立面出现的。通过对明代戏曲中许田射鹿、云长辞曹、义讨董卓、黄鹤楼论英雄、祢衡骂曹、文姬归汉等情节的深入分析,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出明代民间对曹操形象的广泛传播、不同接受和重新解构。  相似文献   

15.
郑樵的文献整理取得了巨大成就,对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毕生从事文献的收集整理,著作繁富,对图书文献的搜求、编排著录、著录人选等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性见解;关于金石图谱文献也有自己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6.
张梅贞 《理论界》2008,(2):161-162
本文从跨文化传播中文化适应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明朝末年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来华传教的跨文化传播的经历进行梳理,展现了利玛窦在明帝国儒家伦理规范下突出的跨文化传播意识以及高超的跨文化传播技巧,深入剖析利玛窦的跨文化传播策略和方法,并揭示出其对当今跨文化交流的启示和借鉴所在。  相似文献   

17.
李未醉 《学术论坛》2007,30(11):29-32
宋明理学是由南宋朱熹最终完成的思想体系,在中国宋元明时期占统治地位,传入日本主要是在镰仓时代末期.14世纪至16世纪,日本宋学摆脱了禅学的束缚,并与原有的神道相结合,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其传播途径是多方面的.宋明理学传入日本,对日本的社会经济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珍莲  徐一林 《学术论坛》2012,35(9):174-179
中国-东盟博览会逐渐形成集政治、外交、经贸、人文为一体的综合性博览会,内容涵盖政治会晤、青年交流、文化艺术展示等全方位交流合作领域,着力推动了中国与东盟在各个领域的实质性合作。文章通过对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参展商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了有关事实和数据,对现状作了全面、细致的评析,并由此总结出现阶段西南地区媒体所面临的对外传播问题,提出了促进博览会信息有效传播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潘祥辉 《浙江社会科学》2012,(2):58-66,156,157
信息的可获得性及流通状况主导着政治活动,并对社会治理产生着广泛的影响.经典社会主义体制下的信息流通呈现出“传播失灵”的特征,“数字注水、欺上瞒下”以及“真理报无真理,消息报无消息”等现象即传播失灵的突出体现.传播失灵与经典社会主义体制相互嵌套,经典社会主义体制内蕴了传播失灵,传播失灵又强化并导致了经典社会主义体制的治理困境.对于一个庞大的国家和日益复杂的社会而言,传播通畅是实现社会治理的前提和保证,经典社会主义体制下的传播失灵降低了政治决策的科学性和社会的透明度,给政治决策、政策执行、反馈以及社会治理与社会合作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传播失灵是解释经典社会主义体制困境与转型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