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施爱国 《国际论坛》2012,(1):1-7,79
美国对缅甸"务实接触"政策的出台,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美国全球战略调整下的必然结果,更是美国"重返东南亚"战略下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基于美国对过去数年及当下缅甸局势变化的判断;从内涵上说,"务实接触"政策是对长期以来美国孤立制裁政策的补充,其核心特点就是柔性施压与全面影响和渗透;在具体政策操作上,美国采取了全面拓展同缅甸各阶层政治接触、重视国际合作与协调、注重对缅公共外交、突出对缅援助、保持与更新施压制裁等措施;目前,缅甸国内局势已发生明显变化,美对缅"务实接触"政策将因应缅甸局势变化,得到进一步深化和推进。中国应未雨绸缪,改变政策实施对象和实施方式单一的现状,检视充实对缅政策。  相似文献   

2.
美国对缅甸"务实接触"政策的出台,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美国全球战略调整下的必然结果,更是美国"重返东南亚"战略下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基于美国对过去数年及当下缅甸局势变化的判断;从内涵上说,"务实接触"政策是对长期以来美国孤立制裁政策的补充,其核心特点就是柔性施压与全面影响和渗透;在具体政策操作上,美国采取了全面拓展同缅甸各阶层政治接触、重视国际合作与协调、注重对缅公共外交、突出对缅援助、保持与更新施压制裁等措施;目前,缅甸国内局势已发生明显变化,美对缅"务实接触"政策将因应缅甸局势变化,得到进一步深化和推进。中国应未雨绸缪,改变政策实施对象和实施方式单一的现状,检视充实对缅政策。  相似文献   

3.
对外援助是二战以后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形式。约翰逊政府时期的争取进步联盟是美国对拉丁美洲农业、工业、住房、教育和卫生等方面进行经济援助的计划,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拉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从本质上说,对外援助是美国实现其政治、经济利益的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对外援助是二战以后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形式。约翰逊政府时期的争取进步联盟是美国对拉丁美洲农业、工业、住房、教育和卫生等方面进行经济援助的计划,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拉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从本质上说,对外援助是美国实现其政治、经济利益的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美国对外援助作为实现其国家安全战略目标的有效手段,为服务美国国家利益和维持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9—2019年,奥巴马政府和特朗普政府相继在"亚太再平衡"战略和"印太"战略的驱动下,在资金规模、地缘分布、援助领域、执行机构等方面加强对外援助的"工具化"效用。随着美国亚太政策的调整,太平洋岛国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的战略地位和价值显著提升。美国对太平洋岛国援助不仅是维护其地区安全利益、推进外交政策的工具,更是在重要的地缘战略节点与中国进行"大国博弈"、制衡"一带一路"的抓手。深入研究美国对太平洋岛国援助的规模与内容、特征与趋势,不但为把握美国亚太政策的动向提供直观而丰富的视角,也为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打破“缅甸困境”,美国将对缅政策由孤立与制裁调整为接触与制裁并重的两手政策。新政策开启了两国高层接触的大门,两国关系将从僵持与对抗时代进入缓和与对话的新时代。但美缅两国间的固有矛盾并未解决,美国也不会放弃对缅甸的制裁,两国关系很难根本改观。美缅关系的变化有可能对中缅关系造成不利影响,但不会使中缅友好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7.
美国外援活动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运作模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选择性援助;有条件援助;援助制裁。通过对美国对外经济援助运作模式的分析再次证明:美国对外经援的实质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工具,为其国家利益服务。这一性质,无论是在冷战时期还是冷战结束后,都丝毫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8.
疯狂的制裁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枚烂核 经济制裁正迅速成为受美国青睐的政策工具。国家制造业协会1997年的研究报告显示,仅1993~1996年就有35个国家受到美国新的制裁。这里值得注意的不仅是使用程度,还有使用的集中度。经济制裁日渐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 制裁是为改变某些国家、地区的政治或军事行为而采取的经济、政治与军事惩罚。如今,它被用于广泛的目的,常采用的有:武器禁运、削减或中止国外援助、限制进出口、冻结资产、提高关税、降低进口  相似文献   

9.
自美伊关系断交以来,美国认为伊朗对其国家安全、外交、经济以及盟国利益产生威胁。美国对伊朗进行了三十多年的单边制裁,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领域。制裁是美国对伊朗政策的重要内容,是基于美伊关系的变化和利益关系的冲突,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美伊关系一直以来起伏不定的状况。美国对伊朗制裁多年,对伊朗的国内政治经济产生压力,但制裁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美国的制裁政策强行将第三国利益卷入其中,惩罚不遵守美国单边制裁的第三方国家的做法引起国际社会的不满。  相似文献   

10.
对外援助是战后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外援助是国内政治的拓展 ,是一个国家推行其外交政策的工具。当然 ,随着国与国之间在经济、文化方面依赖的不断加强 ,特别是随着非政府组织的介入 ,对外援助在很大程度上也越来越追求更多的人文关怀。美国是世界上开展官方发展援助最早的国家 ,在规模和程度上也非其他国家所能比拟 ,美国推行的对外援助政策集中体现了美国人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借助于 Auoto CAD强有力的绘图功能及其内嵌式Autolisp语言,准确、迅速、直观、简便地解决机构运动分析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是创新的提倡者。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认为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是对待其他国家经验教训的正确方法 ,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和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内容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观念创新。在创新中必须要处理好破旧与立新的关系 ,坚持独立自主 ,动员全社会力量 ,坚持“三个有利于”。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对于党的自身建设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与时代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体育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阐述情商EQ在体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学良的教育思想研究,在张学良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张学良教育思想研究>一书的出版,是张学良教育思想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该书主要阐明了张学良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四个鲜明特点,即爱国主义教育或曰教育救国;"德、智、体、美、群"五育并重的基本教育思想;实行普及全民教育,建立健全全民教育机构和体系;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密切结合.该书作者还就张学良教育思想对于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启示作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16.
美国的高校认证与教育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高校采用认证这一非政府性的同行专家评议的手段确保社会对高校的监督以及加强学校、社会、政府之间的协调,保证各高校在一个大家认同的基本质量水平上运作。其具体可分为两个层次:单位认证和专业认证。这一做法比较公正,也切实可行,对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个性的概念和体育教学过程属性的简要分析,对体育教师的个性特征在体育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作了初步探讨,认为体育教师的个性特征可以激发强化学习动机;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提高体育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有利于体育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影响体育教师的教态。  相似文献   

18.
逻辑实证主义的一个典型观点是,科学是单纯的命题复合系统,是关于经验事实的静态性表述,科学的进步只是量的累积过程。来自科学哲学内部的逻辑实用主义哲学家奎因则一反这种主导性观点,提出了科学的整体性思想,且从实用主义角度对命题系统的科学性与发展性作出了根本有异于经验证实原则的说明。本文通过剖析奎因在科学观上的突破和重建,力图揭明整体性科学观的自然科学发展基础及其变革性意义和对历史主义整体动态科学观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意象为何?怎样认识语言与意象之间的关系?这两大问题是时下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尤以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W. J. T.米切尔的论述影响最大。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米切尔在其系列著述中系统讨论了图像转向、意象与图像、意象X文本、元图像与生物图像、语象叙事的冷漠-希望-恐慌、视觉文化与意象科学等概念,对上述问题做出了回答。图像转向强调的是在读图时代应抛弃意象研究的语言学模式,以使意象回归现象学研究的本质,是一场深刻的认识论范式变革。他强调一切媒介皆为混合媒介,因而语言与意象是紧密不可分割的一体关系。在借鉴皮尔斯符号学三分法的基础上,米切尔提出了意象X文本的概念,它与恐龙、多利羊、世贸双塔、金牛犊类似,是关于图像如何成为图像的元图像。在米切尔看来,图像是意象的物质载体,意象是有生命的有机体,来自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将事物类比为它物的本能,具有超越自身的可被人的意识加工的富余价值。语象叙事从本质上讲是一切意象文本的共性,它其实也是一种元图像,在其混合媒介的内部产生了类似主体与他者遭遇时的冷漠-希望-恐慌的三个认知层次。米切尔先后使用过的图像理论、批判图符学、视觉研究、视觉文化和意象科学等术语,说明他理论的实质是反理论、去学科的跨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米切尔提出"图画转向"的本意是想为图画争取一个与语言平等的地位,最终却被广泛地推衍误读为"图像霸权"或"视觉时代"的来临。按照米切尔后期的澄清,图画转向在人类文化史中曾反复发生,而由视觉形象引起的焦虑不安也绝非首次。"图画转向"与哲学内部所发生的"语言转向"并不具有承递关系或衔接关系,二者并非同一层面上的"转向"。但如果将二者都看作是某种文化思潮,则它们之间是彼此关联甚至互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