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实的历史”:《资本论》的存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资本论》通过对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等经济范畴和资本运动逻辑的考察与分析,深刻地揭示了物与物的关系掩盖下的人与人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对现实的描述与破解存在的秘密的统一。它为缩短和减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阵痛和实现人类解放指明了现实道路,也为反思现代性提供了深层的存在论解释。《资本论》表明,马克思是真正的人道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抽象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2.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提出物化概念,其物化概念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惊人的相似。物化概念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商品中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一是人通过劳动创造的物反过来控制着人。无产阶级只有自觉意识到自己的阶级意识,认识到自己与资本的关系,获得“总体性意识”,物化现象自然也就克服了,仅仅把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归结为认识问题具有重大缺陷。但他对物化现象、物化意识的揭露和批评,对当代社会的认识富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深刻地诊断了现代性问题,他对现代性的看法是辩证的:一方面肯定了现代性进程所推动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对现代性的核心--资本逻辑进行了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批判,并深刻地指出资本是一种社会关系,对资本的批判在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这一辩证的态度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对"物化"两种形式的明确划界.同时,马克思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摆脱资本逻辑操控下"人对物的依赖关系"而走向"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社会之路.马克思虽然把批判的基点放在经济事实的现代性上,但是在他的哲学中,经济事实现代性和文化观念现代性的双重批判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今天的西方依然没有走出马克思所批判的现代性社会.马克思的现代性诊断给当代中国的现代性构建提供了方法论遗产.  相似文献   

4.
生态危机的根源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欢 《晋阳学刊》2009,(1):75-78
当下生态危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客观现实。生态问题实质上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生态危机是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恶化了,处于异化状态。而人与自然的关系异化的根源说到底就是人与人(社会)的关系处于异化状态,前者是后者的突出表现。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归根到底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的生产方式和异化劳动带来的,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使人类与自然重新恢复到友好和谐状态,就要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的生产方式和异化劳动。  相似文献   

5.
资本是今天最为强势的话语表达与普照之光,它深刻地改变着这个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社会秩序.资本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始终围绕着冲突与会通的维度进行.在资本与道德话语的缠绕中,资本不再仅仅成为经济学意义上的概念存在,道德也不再仅仅被置于文化观念的层面来理解.资本与道德之吊诡关系提示我们必须思考几个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究竟何者为先?道德到底可不可以转化为资本?进而,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中,对资本的科学操控在多大程度上吁求政治文明的积极介入?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从它存在那天起,就同时存在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马克思说过:“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 人与人关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历史上已经经历了原始的朴素的平等互助关系、奴隶制下的血腥的奴役关系和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在人与人关系变革方面起过进步的作用。资本主义生产力打破了自然经济的桎梏,消除了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为造成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普遍性和全面性提供了可能。但是,新建立起来的资本主  相似文献   

7.
陈宝 《兰州学刊》2009,(4):20-24
对马克思来说,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资本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是双重的,既具有促进人的发展的积极功能,又内蕴人的物性化和异化。我们要用一种辩证的眼光来审视当代中国资本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保持“发展资本”和“限制资本”之间的张力,在这个张力中间努力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商品使用价值涵义及现实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英  王雪飞 《天府新论》2006,(Z1):113-114
一、物的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是它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自然属性。使用价值表示物与人之间的自然关系。实际上,物为人而存在,物之所以对人或社会有使用价值,恰恰在于物本身具有能够满足人或社会需要的属性。如果去掉大米成为大米的那些属性,那么它对人  相似文献   

9.
赵进 《理论界》2006,4(10):142-143
权利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它反映的是人与物、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人们通过拥有权利获得了人的具体性和主体性。权利体系的本质就是维护特权阶级的特权,而人权是随着特权的产生而产生的,它的本质就是消灭特权,人人都平等地享有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权利。人权包含维持生命、解放和发展个性、培养独立性人格,其核心是人的个性解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本与物本的融通——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合法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化解资源稀缺等特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为主题的资源节约型社会,追求的只是资源的可永续利用,是以物为本取向的物本型社会。它内在所贯穿的物本导向的功用逻辑、消解资源约束压力的逻辑、抽象生产力逻辑、资本导向性逻辑、机会主义逻辑、无偿占有的强盗逻辑、既节约又浪费资源的悖论逻辑的聚合与叠加,决定了它难免不忽视全体公民自由全面发展要求的均衡满足,从而难以同时具有以人为本取向。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追求特定目的的人,通过特定的人与人关系,围绕人与资源特定关系所构成的社会。因此,其合法性的评价标准,必然表现为价值目的合法性评判标准、功能合法性评判标准、价值分配合法性评判标准的统一体。与如此标准契合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合法形态,必然是以人本与物本取向的融通为向度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资本的全球化是马克思社会空间思想的现实语境,马克思将资本对社会空间的重塑视作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从而开创了一种社会空间的"资本阐释学".在资本的全球化进程中有三个问题马克思尤为关注:一是对落后民族和国家的空间剥夺问题,它使全球社会空间呈现为一种等级结构;二是全球自然空间的过度资本化问题,它使人与自然空间的紧张状态拓展到全球;三是虚拟资本的恶性膨胀及虚拟经济空间的风险问题,上述三个问题不仅关系到19世纪的人类社会空间的重组与变迁,而且对当代人类社会空间的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人的生成发展看市场经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市场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对人类具有多重意义和作用。从人的生成和发展这一历史视野来看,市场经济的根本意义在于促进普遍的独立个人的生成。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个人的发展,而只有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个人才能获得独立的人格,形成具有自主性的独立个人。市场经济是个人独立活动的社会化交往形式:(1)它使人类原有的人身依赖关系变为对物的依赖关系,突破了血缘和地域纽带的历史局限性,在人们之间第一次建立起真正普遍的广泛社会联系;(2)它打破了社会关系对人的先天束缚,赋予人以更大的主动性和能动性;(3)它打破了人格从属的等级关系,把人置于对等地位,因而使人获得了彼此平等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李娜 《齐鲁学刊》2015,(2):72-75
21世纪是崇尚能力的时代,也是一个核心能力竞争的时代。市场经济作为人类历史中社会经济形态的重要一环,从哲学的高度看其本质就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主要通过"物与物的交换关系"来表征和实现,即哲学视野中的市场经济,表层是"物"的问题,深层却是"人"的问题。市场经济境域下的能力竞争,必然加速人的自我觉醒,也必将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齐晓明 《北方论丛》2016,(2):121-125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思想发端于早期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它直指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矛盾,是分析和解决当代世界生态危机问题的重要理论资源。一方面,马克思批判了导致人和自然相分离的形而上学自然观,以及资本的反生态性,阐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另一方面,马克思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极端的立场和生态中心主义的片面主张,以人的实践为逻辑出发点,给予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价值阐释。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的解决,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的社会形态,为解决当代生态问题指明了社会变革之路。  相似文献   

15.
"道德资本"以人与人的关系为出发点,为局限于"物"的经济学理论研究指出了另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有益方向;它从道德源初的建构出发,对道德进行了解构分析,并重构了道德与利益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正视了人的利益追求;"道德资本"的逻辑与道德的资本逻辑并不等同,因此,它并不是以资本的逻辑来演绎道德,而是以人的道德来限制人展现在资本上的"唯利是图"的欲望追求.  相似文献   

16.
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以独到的视野,揭示了当代社会的产品或服务消费背后蕴藏着的深层次"符号"消费,符号消费主宰当代社会一切基本风貌及其发展走向,切入当下人生活的现实境况;在现代资本主义消费社会,人的解放和人类的解放必须通过"象征交换"的方式对大众文化进行解码来代替建立在符号控制中的现代性生产体系,从而终结符号消费社会的统治;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分析,扩展和深化了人们对于资本本性的认识,揭示了资本文明在当代发展的内在机制,为我们分析人类当前的生存境遇和探索摆脱符号操控而获得自由的解放方式提供了新角度,但鲍德里亚只是在理论内部维持着一种彻底性,是对超越符号消费社会的一种空洞的呐喊。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包括社会和谐的价值理想;阶级斗争理论和对阶级社会阶级对立不和谐现象的批判;对资本奴役劳动这个当代社会最大不和谐现象的分析批判;对人与物关系种种不和谐现象的批判;追求人与规律、必然与自由关系的和谐等。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当代意义在于指导我们对商品、市场、资本努力用其利而避其弊,从而为符合马克思理想的和谐社会到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正义批判是通过揭露资本主义种种"不正义"之制度性根源而展开的。通过深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历史性地考察长期掩盖在物与物的表象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揭示了资本剥削的秘密,戳穿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自由、平等、正义的谎言,并通过对寄希望于分配来消除资本主义弊病的德国工人党纲领的不彻底性的批判,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超越性正义的分配原则作出了展望。因此,历史唯物主义与规范性要素,在马克思这里始终未曾分离。  相似文献   

19.
制度和技术共同决定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众所周知,人类的经济活动最终体现为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关系。其中,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体现了制约人类行为的制度属性;人与物的关系体现了制约人与自然之间的技术水平,而物与物的关系才体现了人类经济发展的程度。如果说物与物的关系是人与人及人与物关系的函数,则制约人类行为的两个要素即制度和技术就构成了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实际上,正是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促进了经济的增长。然而,制度与技术是怎样促进经济增长的,它们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则有待作进一步的探索。一、制度和技术自从道格…  相似文献   

20.
生态危机的本质是人类生存的危机.以何种视角和维度去剖析生态危机的深层本质,历史唯物主义为生态伦理学找到了理性视角和科学路径.伴随着人类中心主义到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转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也上升至道德问题,阶段性生态问题已然转变为全球性问题,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对资本逻辑逐利本性、异化人格和打破生态边界的揭露,重新审视人类生存危机与资本逻辑背后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存在不可逃脱的因果关系,重新探讨资本主义社会对自然资源的贪婪掠夺的内在根源和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之间的辩证关系,澄明资本逻辑是推动资本主义社会逐利本性的根本动力,导致人的自觉主体性的决裂即异化,并指向打破生态自然极限的外在边界,以历史唯物主义树立起人类可持续生存理念,才能最终实现生态危机的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