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十二五”福建产业升级趋势、任务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二五"期间,福建省产业演变的基本趋势是: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大幅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基本保持不变;重化工业化倾向开始显现,比重仍有极大上升空间;产业结构演进呈现逆高度化倾向,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比重不断上升,而高技术产业发展不能尽如人意;服务业份额在工业比重达到峰值之前其增幅不会很大。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是:加大农副产品深加工,培育食品安全区域品牌;大力发展临港重化工业,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实施品牌与营销网络双轮驱动战略,鼓励企业并购和业务重组,发挥我省轻纺工业竞争优势;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金融、物流、旅游为重点,加大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选择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重大高端项目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政、产、学、研合力,构建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投入机制;加快培养高素质产业人才队伍;支持产业调整重组,提高生产要素集中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建设多层次闽台产业对接平台,积极承接台湾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的长三角地区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器",同时也是我国国家竞争的重要场所单元,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已纳入到国家战略中.在未来的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一体化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将成为该区域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探索长三角区域产业一体化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时我们不难发现区域产业知识创新、特别是产业知识创新的默会知识的有效扩散和共享将成为长三角区域产业国际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有效运用默会知识将对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数字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的新机遇,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也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我国2013—2019年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绿色金融对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的支持效应。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是实现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的有效路径,且对产业数字化绿色发展的贡献作用更大;绿色金融对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中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绿色金融可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助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化在绿色金融与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即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不断提高,绿色金融对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的推动作用呈“倒U型”关系。因此,建议我国应加快绿色金融数字化转型;构建以绿色金融为核心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实施东中西部地区差异化的绿色金融政策,加快构建东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业发展战略及政策的选择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本文认为 ,在加入WTO后的开放环境下 ,中国工业发展战略的调整应以产业结构战略为中心和依据 ,对外贸易战略和利用外资战略的取向应适应和服从产业结构战略的取向。继续加快以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为特征的工业结构升级 ,是产业结构战略的基本取向 ;以此为中心 ,对外贸易战略要以动态比较优势为基础 ,以比较优势的转换为导向 ,有选择地利用静态比较优势 ,有重点地运用逆比较优势战略 ,在WTO规则下有效地推行有保护的出口促进战略 ;利用外资战略要在实行国民待遇原则的基础上 ,尽量减少对外资的限制政策 ,有重点地实施必要的优惠政策 ,并与产业结构战略保持一致和协调。相应地 ,工业发展政策的调整要形成以产业结构政策为中心 ,以对外贸易政策和利用外资政策的调整为搭配的新格局 ,处理好政府适度和有效干预的问题是新时期工业发展政策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中部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中都必须经历的空间结构变动与产业结构变动的过程.工业化与城市化必须协调均衡发展,国民经济才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中部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实证分析发现,二者关系不尽协调.为此,我们必须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扎实推进工业化进程;着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提高城市化的质量和水平;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带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实证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发达地区而言,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具有其特殊性。2000-2007年山东省聊城市产业结构演变的轨迹具体概括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大幅下降,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经济所占比重快速提升;农业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趋于下降,畜牧业所占比重逐步提高;在轻工业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呈现出明显的重工业化趋势;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生活服务业所占比重趋于提高。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具体包括:坚持把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经济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努力加快工业化进程;坚持从全国统一市场的需求前沿出发,选择战略产业;坚持培植战略产业与发展传统产业相兼顾,抓好传统产业的发展;坚持把提升产业素质摆在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产业结构高度化;坚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经济区金融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区域经济体系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区域金融体系.在黄河三角洲开发的大背景下,从充分发挥金融资源配置作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和保证区域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角度出发,必须重新构建与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体系.基于金融功能观的视角,黄河三角洲区域金融体系的构建,应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制定金融体系战略目标;以服务经济为宗旨,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以合理配置资源为目标.完善金融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泛长三角区域的产业优势进行了研究,涉及泛长三角区域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产业优势和具体产业优势.就总体产业而言,江苏省和浙江省第二产业占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上海市的第三产业成为其支柱产业,安徽省的产业结构正在逐步优化.就具体产业而言,安徽省的采矿业、上海市的现代服务业、江苏省的装备制造业和浙江省的纺织业具有明显优势.泛长三角区域各省市应充分利用各自的产业优势,进行产业分工与协作,加快泛长三角区域产业升级和联动.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工业化中后期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路径。在工业化中后期,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体现为经济服务化、重化工业化、高加工度化、知识密集化、产业集中化和产业国际化六大趋势。本文以我国苏南地区为例,在对苏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的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加快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促进产业企业集中,构建寡头垄断型的市场结构;明确区域产业定位,构建区域产业网络是工业化中后期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路径上,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环境、贸易争端、可持续发展、消费支出比例过低等问题使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成为长期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相关统计数据,从产业结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产业结构对经济规模和要素效率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简要分析,认为我国在第二产业方面要想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缩小差距是相当困难的,我国能够缩小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差距的最优路径就是使自身经济更开放,突破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建立以第三产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体制。  相似文献   

11.
当前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正处于关键时期 ,预计今后较长一个时期优化的总趋势是 :第一、二产业的收入比重和劳动力比重都将有所下降 ,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和收入比重都将较大幅度增加。第一产业结构的优化 ,应当由劳动积累的资源型产业向更重视资本积累的知识型产业转变。第二产业结构的优化 ,在存量调整的对策选择上 ,应当是鼓励、促进对策与限制淘汰对策并举 ;在增量调整的对策选择上 ,应加快发展技术水平高、附加值大、前景广阔的新产业 ;在制度对策选择上 ,要推进国有经济产业布局调整 ,强化市场机制对工业结构升级的调节作用。第三产业结构的优化 ,要适可而止地发展流通业 ,推进第二层次服务部门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转变是实现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源泉。调整和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对促进经济增长和解决当前的供求矛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突出问题是 ,在GDP中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所占比重过高 ,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偏低。针对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就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对策 ,即控制工业部门的扩张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把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 ;通过体制变革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结构调整的方式由以行政计划手段为主转向以市场机制为主  相似文献   

13.
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素质的根本体现,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内在关系.为了实现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同国家或地区都会对产业结构采取适应性和战略性的调整,以期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西部民族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结果,使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和协调化,进而带动了各省区经济不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人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4.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与产业升级是当前福建省经济发展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以产业优化为着力点推进转型升级,始终注重存量优化和增量扩张相结合,提升产业层次.我们从产业升级效应的三个影响因子,即产品结构升级、技术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出发,分析了福建省产业升级的效应,构建了福建省产业升级效应测评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福建省产业升级效应进行了分析评价,结论是:在福建省产业升级效应的三个影响因素中,产业结构升级最重要,技术结构升级次之,而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是产业升级的关键所在,是产业升级效应得以发挥的重要缘由,在技术结构升级方面,技术开发是技术结构升级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企业发展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构调整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产业结构调整则是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是企业的集合,产业结构调整任务的完成需要企业行为的配合.结构调整中不同产业会有不同变化,产业的不同变化与产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不同阶段不同产业中的企业必须选择不同的战略.处于进入期和成长期产业内的企业,应该利用扶持政策正确选择进入时机和方式,树立产业先见的战略观,促进行业规则形成,开拓供应销售渠道,实施产业合作,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实现规模经营;处于成熟期产业内的的企业,应该降低成本,获取竞争优势,采取产业延伸战略,缩减产品系列,合理实施转移战略;处于衰退期产业内的企业,应该实行战略创新,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企业,合理选择退出战略.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下的劳动力就业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升级使劳动力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依次提高。我国的产业结构变迁与劳动力就业相互影响:我国的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比重过低,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的就业潜力没有发挥出来;民工潮、民工荒、民工返乡潮的依次出现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变迁密切相关,民工返乡潮对我国现有产业结构模式提出挑战。金融危机下必须立足于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和目前劳动力就业形势,努力实现劳动力就业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增长极,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区域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互动呈现出相对优势.环渤海地区第一产业劳动力转出的压力最大,其次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最小;珠三角地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就业的能力最强,其次是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三大区域的产业政策调整耍充分考虑其对就业结构和就业总量的影响,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与联动,在不同层次上的人力资源使用上,实现共享与互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转变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三大经济区域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增长极,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区域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互动呈现出相对优势。环渤海地区第一产业劳动力转出的压力最大,其次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最小;珠三角地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就业的能力最强,其次是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三大区域的产业政策调整要充分考虑其对就业结构和就业总量的影响,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与联动.在不同层次上的人力资源使用上,实现共享与互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转变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既有发展机遇,又遇到巨大挑战.发展中国家必须制定和实施引进外资战略,引进先进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战略,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战略,体制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20.
要建立适应全面小康要求的江苏经济结构,必须在三大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的内部结构、各产业的出口结构、城乡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环境结构和调整手段等诸方面进行一系列的相互呼应与配套的战略性调整,着重解决自主创新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相对较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农业结构水平低、出口产品附值低、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城市化水平低、民营经济比重仍不高、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大等一系列问题。对江苏经济结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整建议已成为当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