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易耕 《天府新论》2014,(6):138-143
时值甲午战争两个甲子,本文从甲午战前20余年的《申报》新闻和评论中取材,从新闻史的视角回顾中国甲午战败的原因.本文提出了四个以小见大的问题,分别是:“水师还是海军?”“练兵还是表演?”“军人还是杂役?”“传统还是洋务?”利用《申报》报道和评论对这四个问题进行回答,给出了甲午败因的新见解,同时也思考了近代报刊与社会舆论的互动.  相似文献   

2.
蒋建国 《东岳论丛》2019,40(1):38-51
《时务报》作为维新报刊的灵魂,得到了地方大员和民间力量的多方支持,其发行系统深入到边远地区,成为广受读者欢迎的全国性大报。通过"官费订报"活动,《时务报》深入到官府、书院与学堂,提升了制度化阅读的水平。通过报人与文人的社交网络,《时务报》在读书人中间产生了共振,他们的阅读趣味由"古典"走向"现代",读者对《时务报》的阅读体验,内化成一种日常的仪式,在"过渡社会"中形成"变法图强"的共识,这种共同的追求,使《时务报》与读者之间形成一个"阅读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二次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反抗袁世凯的专制统治,保卫民主自由而进行的一次战斗。作为当时有影响力的重要媒体,《申报》对"二次革命"给予了极大关注,它对"二次革命"的报道和评论,较为明显地透露出否定这一历史事件的舆论价值取向。这种舆论价值取向,既与《申报》的阶级立场倾向有关,也是当时社会心理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4.
蒋建国 《学术研究》2022,(5):106-117+178
卢沟桥事变震惊中外,国内主要报刊的报道较为详尽。面对国难,报刊读者对于卢沟桥事变的阅读、思考与态度虽然有时空上的差异,但焦灼、愤恨的心情却较为相似。在“和”与“战”方面,读者的立场也有分歧,但随着战火的延烧,尤其是随着平津沦陷和八一三事变的爆发,持续一个多月的卢沟桥事变的报道,使许多读者逐步认识到抗战救国乃是必然的选择。通过政界人士、传统士绅、学界人士的新闻记载和事后回忆,我们可以从阅读史的角度探析这一重大事件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许娇娜 《江淮论坛》2006,(1):164-170
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从两个方面影响了作品的文学价值:一方面,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的过程是审美再创造的阅读过程,在阅读中建构了作品的意义体系,赋予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感价值;第二,其评点又影响了其他读者的阅读方式,强化阅读过程中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体验,通过影响其他读者对《水浒传》的接受间接影响作品的文学价值及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5,(8):108-113
光绪中后期,正值维新吏治改革渐起之时,《邸报》、《京报》、《申报》等构成的报业网络连续报道一系列言官弹劾惩贪的大案,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此种言路与报业相配合的模式,对晚清吏治改革具有特殊历史意义,推进了全国吏治澄清的进程,顺应了当时民主变革思潮。《邸报》、《京报》等在报道中,体现出较强的时效性和选刊自由,展现了报业的近代转变,而《申报》通过报道和评论更表现出强烈的报业独立意识,开拓了报业"启民智"、"下情上达"的政治功能,发挥了舆论监督作用,通过信息的有效流通,将影响扩大到全国。此种传播网络在近代民主进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巴塞尔姆后现代主义小说《白雪公主》嫁接于格林童话《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但二者创作风格迥异。对作者而言,互文性是其"叛逆性创作"的重要手段;对读者而言,互文性带来了"痛并快乐"的"极乐"阅读体验,帮助读者解读后文本的白雪公主角色塑造的矛盾性和悲惨命运,揭示作者的创作深受前文本的传统和作者所处社会背景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在通俗小说创作、传播过程中,读者与市场因素相当突出.《金瓶梅》成书后即受到读者关注,他们的态度和阅读行为对这部小说的传播产生重要影响.《金瓶梅》的阅读形式丰富多样,既有抄读、借读,也有购读、赠阅等多种形式;鉴于书中大量的色情描写,“善读”观希望引导读者“善读”以达到劝戒效果,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基本道德衡量标准,同时也从一个角度折射出通俗小说的创作、传播与读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而读者的审美趣味与阅读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到《金瓶梅》续书的刊行及其人物命名、情节安排.  相似文献   

9.
张筱梅 《天府新论》2007,(5):145-147,152
《牡丹亭》在明清文坛引起极大轰动,并广为传阅。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形成了闺阁女性阅读的高潮。闺阁读者的对《牡丹亭》的阅读行为,带有浓郁的感情"卷入"色彩;闺阁女性对《牡丹亭》的评点,充满了独特的女性"重情"意识。《牡丹亭》的闺阁传播情景,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和伦理规范中闺阁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心理情感欲望。  相似文献   

10.
韩小林 《天府新论》2004,(2):104-108
《申报》对中日甲午战争的新闻报道内容多、信息量大 ,涉及当时社会各个方面 ,其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都较高 ,对国内民众的影响较大 ,为我们今天研究中日战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11.
《孙子兵法》中提出的战略上"先胜"、战局上"速胜"、战术上"易胜"的军事情报思想,对近代日本军事情报工作带来了巨大影响。在甲午战争中,不管是战前还是战后,日本都正确认识到了情报工作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因此开展了大量细致的情报工作,全面搜集清政府政治、军事、地形等方面的情报,这是日本赢得甲午战争的关键因素。因此,通过孙子情报思想对甲午战争中日本情报工作进行分析,能够剖析出清政府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并帮助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孙子兵法》中的军事情报思想。  相似文献   

12.
何龙 《兰州学刊》2003,(5):200-200
以迅速及时、直接简洁地反映事件客观实际的社会新闻 ,以其低视角、亲近感、近距离在以市民为阅读对象的都市类报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传统定义的社会新闻多是以批判或揭露社会中一些不良现象为报道对象 ,如坑蒙拐骗、小偷小摸、违章出轨、色情凶杀等。这样的报道若占据较多的新闻版面 ,势必会造成人们对社会秩序稳定的怀疑 ,近而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公信度。以满足市民各方面需求为主的都市类报纸 ,以其定位的平民化 ,拉近了新闻与读者的距离。正是这种平民化 ,才使社会新闻格外受到读者的欢迎。原有对社会新闻的概括 ,是反映…  相似文献   

13.
严复,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先进代表之一.他于一八九五年译述的《天演论》是甲午战后中华民族危机日趋深化的产物;严复对中国近代文化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翻译了《天演论》,而更重要的则是他运用进化论的思想武器,结合中国近代社会的实际,重新"改做"了《天演论》;严译《天演论》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占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评价一本学术期刊的历史地位,除了从内容上看它所刊载的思想学说之外,尚须从物质层面考察这些思想学说的"落地"情况,即它的实际传播范围和被接受情况,以及它的社会反响。民国初年的《船山学报》通过优惠定价、征文赠报等方式吸引读者与作者,借助于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广益书局等出版社的渠道形成自己的发行网络,从而传播到全国大多数地方,成为一本受欢迎的刊物。而30年代的《船山学报》在此基础上,又通过"赠阅"的方式,将刊物渗透到全国多数高校、全国多数省份图书馆、部分党政机构和个人,使《船山学报》得到有效的阅读,并以其内容受到了受众的认同,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5.
建阳刊小说几乎"无书不图",其中《三国志演义》插图本超过30种,深刻影响小说的传播及被接受度。建阳刊《三国志演义》插图热衷表现"桃园结义",因受朱子文化影响而呈现明显的尊刘贬曹思想和礼节化倾向。插图对《三国志演义》的意义在于,其全幅式插图风格比较接近于江南刊本,有利于吸引读者购买阅读;上图下文式插图有助于识字不多的读者阅读理解文本,其模式化、雷同化倾向有助于文本的通俗化,易于为读者接受;最后,插图对文本的改写使文本增殖,拓展文本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16.
新闻标题被人称之为“报纸的眼睛”。因为它能够高度的概括新闻的基本内容,用以吸引读者、影响读者、帮助读者和方便读者阅读新闻、理解新闻。在报纸版面上,标题有很多优势。比如,与新闻文字相比,它的字号大,容易引起读者阅读本篇新闻;它的地位在新闻的前面,是阅读新闻的向导,有着引导和指导读者阅读新闻的作用。另外,标题还是新闻基本内容的浓缩,有方便读者阅读新闻的作用、意义和特点。说起标题的种类,有人说三种,有人说六种。不管是分作主标题、引题、副题的三种说法,还是这三种再加分题、提要题、大标题的六种说法,都是从…  相似文献   

17.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事实的浓缩,是对新闻事实"画龙点睛"式的评论,使读者在极短时间内可以透过这个小小的"窗口"窥见新闻要义,好的新闻标题不仅体现媒体的高度和深度,同时也给读者带来独特的阅读感受。本文试从六个方面探讨新闻标题的制作技巧。  相似文献   

18.
1931年9月,《申报》开辟了《读者通讯》专栏,报道九一八事变后,民众纷纷就时局发表的意见和建议:批评不抵抗政策,要求一致对外;抵制日货,提倡国货;吁请政治改革。《申报.读者通讯》将民众的意见公诸于世,并加以放大,从而加强了抗日舆论的力度,遂成为"人民喉舌"[。1](P191)  相似文献   

19.
郭浩帆 《学术论坛》2015,(1):101-106
刊行于民初的《眉语》是我国第一份女性文学期刊,在中国小说史和新闻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但一直未受到世人关注。以《申报》登载的《眉语》广告为中心,结合《眉语》以及其他资料的相关记载梳理考证《眉语》的刊行情况,可得出如下结论:《眉语》的主旨在于"游戏"和"消闲",娱乐女性,悦性怡情;《眉语》的刊行时间为1914年11月至1916年5月,共出版18期;《眉语》通过突出女性特色、刊登西洋名画及美人名媛照片、赠送爱情画及裸体美人名画等营销策略,取得了较好效益,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眉语》曾被政府查禁,而这极有可能是其停刊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20.
新旧文学的论证是一个复杂而绵长的过程。《申报》从1921年开始关注白话文运动到1932年12月改革《自由谈》,经历了整整十年的改革酝酿期。在此期间,《自由谈》受社会思潮变更的影响,新旧文学观念不断转变,表现在报刊版面形态上即是旧体诗传播空间的不断压缩。改革之后,旧体诗亦没有即刻从《申报》中消退,而是不定期地出现在《申报·本埠增刊》、《春秋》和《自由谈》中,但《申报》旧体诗的边缘化是一个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