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三角洲是继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开发之后 ,相继为第三级开发的经济区域。开发黄河三角洲应以怎样的模式为突破口 ,即如何审视黄河三角洲开发问题 ,是国家“十五规划”探讨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提出必须从战略的高度科学审视黄河三角洲优质、高效生态经济发展为突破口 ,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发展优质、高效生态经济的七大优势和六大基础及其在经济上的内在联系 ,指出发展黄河三角洲以优质、高效生态条件已趋于成熟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对其经济区域开发应从战略上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尚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其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承担着先行先试、引领示范的历史重任.按照海陆统筹、科学开发、错位发展、加快发展、优化提升的要求,围绕建成高效生态农业为基础、环境友好型工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高效生态产业体系,探索一种符合本地实际的高效、集约、低碳、环保、可持续的高效生态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意味着黄河三角洲经济、社会、文化建设步入发展快车道。通过运用SWOT理论分析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得出的结论是: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的发展应多层面、多维度培育、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立足优势传统项目,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型。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现状出发,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多目标规划评价预测模型等,分别评价和预测了该区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承载力以及大气环境、水环境和旅游环境承载力.在此基础上,参考单项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与分析.最后,提出提高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飞地经济”是一种跨地域的经济合作模式,对打破各地行政区划束缚,节约投资成本,实现两地要素最优配置,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首先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归纳总结出了“飞地经济”发展一般的模式;在分析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飞地经济”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该区的“飞地经济”发展模式;最后通过提出有利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飞地经济”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对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6.
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是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沾化县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循环经济;发展新兴产业,打造低碳经济;做优现代农业,打造绿色经济;发挥海洋优势,打造蓝色经济;做活临河文章,打造生态城市,大力发展特色高效生态产业,积极培育具有竞争力的高效生态产业链,努力打造特色生态产业集群,探索出了一条“高效、生态并存”的开发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促进经济与生态的互动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良性循环的双赢目标,是学术界和实际工作者力求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从分析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入手,研究了生态与经济互动发展的路径,以及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与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双赢的科学政策、制度和体制.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转方式、调结构,努力走出一条文化与经济高度融合、自然生态与文化和谐共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高效生态的文化产业新路.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要在政府谋划、资源整合、集约发展、市场运作、科技支撑、融合发展、人才保障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构建高效生态型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黄河三角洲经济区金融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区域经济体系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区域金融体系.在黄河三角洲开发的大背景下,从充分发挥金融资源配置作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和保证区域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角度出发,必须重新构建与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体系.基于金融功能观的视角,黄河三角洲区域金融体系的构建,应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制定金融体系战略目标;以服务经济为宗旨,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以合理配置资源为目标.完善金融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0.
《东岳论丛》2016,(10):142-149
国家区域战略承担着促进区域产业发展、结构优化的功能。以黄三角战略为例,基于黄河三角洲19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就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战略对该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进行了静态与动态的实证研究。静态模型的结果表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对该地区具有明显的结构调整效应,降低了一二产业的比重,显著性地提升了第三产业的比重,推进了该地区产业服务化进程;创新有利于第二产业比重的提高,降低了一三产业的比重,限制了服务业进程;而金融与政府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相反,这可能与地方政府推进战略实施的积极性较高而金融资源主要流向第二产业有关。与静态模型相比,动态模型的结果显示:国家区域战略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方向没有变化,但对第三产业的占比及服务化进程的作用不再显著,这与黄三角处于工业化阶段有很大关系。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发展战略由于定位不同因而会有差异化的产业结构效应,黄三角经验对其他国家区域战略实施效果的研究仅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6,(12):26-3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指导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理念。绿色发展理念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中的重要理念,其内涵十分丰富,而蕴含的绿色经济发展理念和绿色政治生态理念是这一理念的核心,引领和统率着其他方面的内容。因此,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认识和理解绿色经济发展和绿色政治生态发展的科学内涵和相互关系,对深刻认识和全面理解绿色发展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态足迹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和标准。文章测算了青海省生态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作为青海省主要组成部分的8个行政区的生态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青海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四区两带一线"各区域的生态经济发展水平,从而进一步明确各区域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沾化县是国家命名的“中国冬枣之乡”,位于山东省北部、渤海湾南岸,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的叠加地带。作为全省最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1998年整体脱贫后的短短10余年,沾化实现了从脱贫到富裕再到加速崛起的成功变迁,探索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发展县域经济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亲自部署和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黄河三角洲作为黄河入海口,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有的生态环境,对整个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黄河三角洲的生态治理近年来取得了不小成绩,同时也面临全球气候变化的不可预测性等多重挑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吸收和借鉴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地理环境较为类似的入海口或河流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于积极推进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无论从地理条件的相似度,还是从生态环境治理的成功经验来看,荷兰的生态治理经验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尤其是荷兰三角洲地带,处于欧陆三条河流入海口,也称为“莱茵-马斯-斯海尔德三角洲”,在无条件承受上游和中游流域的各种污染的前提下,顺利实现生态转型,是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本文就此问题展开论述,以期对黄河三角洲乃至整个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价值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生态价值是生态客体对生态主体的有用性.人类中心主义将人类作为生态主体,而将自然作为生态客体,其生态价值观则是自然对人类社会的有用性判断.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政府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目标,正在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模式,意味着一种全新的行政价值观即生态价值观的确立,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审视人类社会的利益关系问题:在行政理念上确立生态优先、注重平衡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转变政府职能,正确处理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确立生态价值优先为导向的行政决策模式,创新政府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近20年的发展,两种不同的价值观的评价分歧较大.从财产权利的角度出发分析价值观对中国发展的影响,传统的价值观,对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相关度甚为密切.这可以解释20年的发展中,社会选择产权相对模糊的制度变革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19.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泾  刘振泽 《江淮论坛》2010,(5):18-22,29
生态文明是在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行为深刻反思过程中形成的,是人类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上的进步,顺应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潮流。生态文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内在的辩证统一关系。生态文明是消解经济发展和生态失衡两难困境的有效途径: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似乎具有正向的相互促进关系。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环境与经济发展概念界定的模糊性,使得两者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缺乏清晰的刻画,从而难以定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环境切入点。本文从资源环境、自然环境、人口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科技环境和制度人文环境等六个方面构建并刻画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指标体系,从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质量等三个方面构建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同时结合山东省1996-2016年间的历史数据,利用动态计量分析方法探讨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表明,山东经济发展与山东经济发展环境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山东经济发展与山东经济发展环境的相互关系相对稳定;基于协整关系的误差修正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表明,山东经济发展符合负向修正机制,但山东经济发展只是自我加强,并未带动山东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应加快构建山东经济发展与山东发展环境良性互动模式: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推进区域融合互动发展;着力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着力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