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海外汉学的研究是上个世纪以来中国学术界最重要的进展,是我国人文科学学术观念的重要转变与最重大提升的标志之一。本文对海外汉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原则做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应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下,用学术史的方法展开海外汉学的研究,将比较文化的方法作为分析的理论,开辟对西方文化史中的东方因素的研究,并通过对海外汉学与中国学术的互动,揭示中国近代学术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史哲》2019,(2)
正《文史哲》英文版创刊于2014年,由具有悠久历史的荷兰博睿学术出版社(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承担海外出版及发行。英文版Journal of Chinese Humanities严格遵循国际学术规范,实行国际学术期刊界通行的编委会制度和匿名同行评审制度,文章的学术质量得以保障。为了调制出英文版的"国际化口味",编辑部组织了一支主要由专攻汉学的海外学者构成的翻译队伍,通过他们的译介,英文版的文本在思维和语言习惯上更能为西  相似文献   

3.
檀作文 《齐鲁学刊》2001,(1):101-108
汉、宋诗经学在说诗体系上的不同体现在四个方面:在文本阐释上,诗汉学主张依《序》说诗,诗宋学主张求诗本义;在文本性质上,诗汉学认定《诗三百》为政治美刺诗,诗宋学则认定其为一般抒情诗;在对“赋比兴”之“兴”的认识上,诗汉学取义,作道德和政治比附,诗宋学则不甚取义,将之认作文学修辞的方法;在《诗》之用上,汉儒重视其对个人行为加以外在规范,宋儒则重视其对个人内在情操的陶冶。  相似文献   

4.
任何学术发展到一定阶段都需要及时进行反思,以正方向。国内对海外汉学的研究已经开展了近四十年,规模宏大、成果辉煌。但瑜不掩瑕,学界对于汉学-中国学的学术发展史尚有认识不清之处,在研究实践上也有所偏颇;所从事的汉学研究尚未能在东方学的大框架内充分展开,只是就汉学而汉学;汉学研究的路径也应充分考虑海外汉学"外国学"的本质,拓宽研究思路,吸纳外语学科的进入。  相似文献   

5.
由河南大学出版社策划编辑的《中国学术批评书系》,以最近《史学评论》(杨玉圣著)的出版为标志,开始由该社出版。据了解,本年度该书系还将推出伍杰、陈平原、贺卫方、周祥森等学者的个人学术评论专集。《中国学术批评书系》开始出版@隋唐  相似文献   

6.
海外汉学研究是一个涉及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学术领域,在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新世纪以来,海外汉学研究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研究成果数量呈螺旋式上升趋势,多渠道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成为推动学科建设的有效举措,术业有专攻的研究机构成为海外汉学传播的重要阵地,专业性的学术刊物既是传播海外汉学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同时又见证着中国海外汉学的发展历程。在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文化研究者应该以宏观的战略眼光去把握最新的海内外研究动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经常审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危机,综合运用传统研究方法和大数据分析方法,以求同存异的胸怀开启深度研究,推动海外汉学走出书斋走向社会,充分彰显海外汉学独特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丽华 《云梦学刊》2008,29(3):13-16
"海外汉学"最终仍是植根于"海外"的汉学,其问题意识与学术理路,必须置身于各自所属的学术与文化环境中去理解;在一个学术全球化的时代里,本国文学研究必须建立自身完足的主体性,才能与"海外汉学"建立真正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是我国成立较早的从事俄罗斯(苏联)问题研究的综合性科研机构。1978年,为加强对苏联问题的研究,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成立了苏联研究室。1984年,由苏联研究室扩建为苏联研究所。1993年,由苏联研究所更名为俄罗斯研究所。俄罗斯研究所下设俄罗斯政治研究室、俄罗斯经济研究室、俄罗斯文化研究室和中俄经济文化信息交流中心。 俄罗斯研究所成立20多年来,培养了一批基础知识雄厚、学术造诣较深、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俄罗斯问题专家。先后撰写出版了《苏联区域经济》、《黑龙江旅行记》、《日韩俄畜禽市场概览…  相似文献   

9.
嘉道之际,随着汉学、宋学对峙的公开化,"汉宋之争"随之达到高潮。而尊奉程朱理学的桐城派在此时的学术论辩中,鞭挞汉学弊病,力辩程朱正统,拓展宋学生存空间;批驳汉家"义理"观,捍卫程朱义理;兼采汉宋,阐扬理学经世思想,利用这场"汉宋之争"扭转了学术格局,促使宋学势压汉学,呈现复兴之势。可以说,宗崇程朱的桐城派是嘉道年间学术争辩中的主力军,其通过"汉宋之争"为理学走向复兴奠定了学术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胡艳琳 《云梦学刊》2008,29(3):20-23
随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汉学正随之成为一门引人注目的学术.海外汉学研究客观上有利于我们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与研究方法反现自身的文明,但其最初的出发点、主观动机并非完全出于利他主义.而今日中国学界在与国际学界对话时,往往无视汉学的功利性与目的性,以一种仰视的心态看待海外汉学研究,在本应曩具自信的领域反倒极尽谦卑之能,流露出与国情相反的文化不自信,使得民族文化身份成为一个问题.对于海外汉学,应借鉴其方法,立足于本国传统,深入本土问题,放眼未来发展,才能真正重建中国学人的民族、文化、学术自信,与国际学界平等时话.  相似文献   

11.
正自2004年我国高校开始设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以来,一直没有一部文化资源学的专著或教科书出版,造成了相关学习和研究的不便。2012年,山东大学牛淑萍副教授编著的《文化资源学》作为王育济教授主编的"高等院校文化产业基础教材"之一种,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弥补了国内学术界在  相似文献   

12.
本刊作者     
张立文1935年生。1984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特批为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大学和合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传统学  相似文献   

13.
1887—1890年,作为随员的张德彝跟随洪钧出使德国,随后他将自己在日耳曼的见闻写成了《五述奇》。作为德国最早的教授实用汉语的专门机构——柏林东方语言学院(Seminar für Orientalische Sprachen)始建于1887年,张德彝在《五述奇》中对这一德国东方学语言教学机构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记录,特别对它的汉语教师、汉语教学、毕业生等情况作了细致的描述。有关德国汉学史的叙事,以往都是出自德文的文献,实际上从张德彝的描述可以知道,在中文文献中也能找到很多可以佐证德文文献的珍贵史料。德国汉学从开始起就是涉及中国文化和德国文化相互纠缠、互动的历史,可被视为是一种纠缠在一起的历史,即Entangled History。  相似文献   

14.
《诗》汉学与宋学有根本歧异,这表现在:一,《诗》宋学重视文本对阐释行为的规定作用,而汉学则否;二,《诗》宋学重视内向自律,而汉学则重视外向规范;三,《诗》宋学具有远为丰富的文学质素。不过《诗》汉、宋之学的歧异,并不能掩盖二者之间的极为深刻的一致性。宋学在更新《诗》学观念、阐释方法、具体解说、观照方式及目的方面的不彻底性,表明了它依然携带着汉学的遗传基因。  相似文献   

15.
清末著名的经学家皮锡瑞指出,清代学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清初的“汉宋兼采之学”;第二阶段是乾隆以后的“专门汉学”,通称乾嘉汉学(又称清代古文经学);第三阶段是嘉道以后的“今文之学”(又称清代今文经学)。乾嘉汉学以“主实据,不空谈义理”为主要特征(《经学历史》,第341页),是从对宋学的反动而来,其始倡者为毛奇龄。毛奇龄(1623—1716)字大可,号秋晴,人称“西河先生”,浙江萧山县人。他的著作甚丰,大部分收入《西河合集》。《西河合集》分为《经集》和《文集》两部,其有关汉学的著作主要在《经集》中。为了正确认识清代汉学发展的历史,以利于人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全面了解,认真研究一下毛奇龄的经学思想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黎明 《理论界》2005,(1):208-209
2004年6月,中华书局出版了由安徽财经大学曹天生教授主编,张琨、何英玉、王滢波等人翻译的《19世纪中叶俄罗斯驻北京布道团人员关于中国问题的论著》(以下简称《论著》)一书。该书50万字,大32开本。作为中华书局“世界汉学论丛”丛书中之一种,该译著有其丰富的学术价值,该译著从搜集资料、翻译到出版,历时8年。该书的编译,始于曹天生教授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王茂荫的研究。马克思之所以提到王茂荫,依据的是当时德国学者译自俄国学者的材料。而俄国学者的译文材料则是从当时的清朝政府搜集到后翻译的。为了查到俄译原文材…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于2004年启动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重大工程。2006年5月,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武汉大学王元璋教授所著的学术专著《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思想史》,就是近些年来我国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一项重大成果。《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思想史》与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谭  相似文献   

18.
清代是我国学术文化史上集大成的一个时期。惠栋(1697—1758),上承清初学者,下启乾嘉后学,在文字、音韵、训估、辨伪、辑佚、补注、校勘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对清代及后世古籍整理的风气、方法、宗旨及目的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于《周易》之研究成果及影响最为突出,不仅在整理、保存汉代赐》学著作及思想上功不可没,而且开启了乾嘉时代《易》学研究新的走向。此外,其《九经古义》纯主汉学以说经,详辨九经之古字、古青、古训,为清代专采汉注说经第一家,开风气之先河,功不可没。故本文从《周易》学、九经训诂学两方面入…  相似文献   

19.
唐鸣 《江汉论坛》2002,(2):93-94
俞良早教授的新著《东方视域中的列宁学说》,是一部深入研究俄罗斯问题和列宁学说的学术力作。它的出版,意味着列宁学说研究的开拓性进展。该著深入研究20世纪80年代末俄罗斯政局演进的过程,指出在当今俄罗斯,列宁主义旗帜仍然在亿万人民心目中高高飘扬。苏联1991年“八一九”事件以后,俄罗斯总统宣布停止苏共和俄共在俄罗斯领土上的活动,解散他们的组织机构。同年12月21日,独联体首脑会议在阿拉木图举行,会议决定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至此,列宁缔造的党和建立的苏维埃国家,已被瓦解了。此后,在意识形态领域,一股否…  相似文献   

20.
褚金勇 《河北学刊》2022,(6):102-109
考察海外汉学的学术生产,中国学术界往往重点关注来自西方异质文化背景中的汉学研究,而轻视同属汉字文化圈的东亚汉学。其实,东亚汉学家是一个不应被忽视的知识群体。与西方汉学家相比,东亚汉学家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异域之眼”和“同文之心”的双重性问题上。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原因,东亚汉学家深受中华汉字文化的影响,与研究对象长期处于同一文化圈界域,这种“同文”的知识背景极易使他们丧失西方汉学家那种明确的“异域”眼光和“他者”意识。同时,东亚汉学家又在不断质疑、反思“同文”这一知识背景,意图寻求“独立”“自我”的文化意识。这种“同文”与“异域”之间的悖论,是贯串东亚汉学研究的思想主线。探察东亚汉学“异域之眼”与“同文之心”的独特性并阐明这一独特性的内在原因,对于我们了解东亚汉学和认识东亚汉学家的中国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