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以河南省为样本,在总结国企改革及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可以深入分析我国国企改革及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因素,并依据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和地方实际,提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及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总体构想和总体战略,谋划战略思路,选择改革路径,明确六大战略重点领域,制定战略步骤和战略目标,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所有制结构根本上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竞争中性原则有助于各种所有制经济通过平等竞争发展壮大。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对于公益与战略类国有企业可保持国有独资或绝对控股,对于大多数商业竞争类国有企业则应由管企业转向管资本,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而非控股为目标。混合所有制企业应坚持市场化、社会化的原则,实现现代法人治理,排除外在行政干预。通过推行员工薪酬与股权激励制度,形成出资者和劳动者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以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5.
当前我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物质利益关系;不是市场机制决定是否发展混合所有制,而是我国利益关系的改革和调整需要借助市场机制的功能和作用来实现。虽然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所有制性质不同,但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它们拥有共同的法人财产权,产权之间是资本与资本的关系,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原则进行经营管理。要保证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必须依靠科学的顶层设计。政府、市场与国有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非是一种机械组合,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过程中须进一步认清和理顺三者关系。  相似文献   

6.
实施混合所有制是我党在新的形势下继续深化国企改革的重大战略举措。作为一个缔约过程,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实施中充满了摩擦和冲突。国有与非国有经济在战略定位和职能、产业分布、企业融资能力、内部治理结构等方面的禀赋差异,从根本上决定了混合所有制的走向与进度。针对混合所有制实施过程中的种种问题,需在重新审定国企战略定位和分类的基础上,重点推进中间型和竞争型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通过修正资本市场在信贷和上市融资方面的国有偏好,为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创造内生条件;同时弱化国有企业的行政性治理,强化市场对企业治理的约束。  相似文献   

7.
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实行差异化管控是国有企业深度转化经营机制的内在要求,更关系充分发挥混合所有制经济优势的初衷。当前,国有绝对控股、相对控股、参股混改企业仍然沿用“一刀切”式的管理方式,集中表现在管控理念、管控体制、管控模式及管控方式几个方面。建议根据集团集分权程度的不同,结合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股占比、所处行业特性以及战略地位,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差异化管控,积极推进从行政化管控向治理型管控转变,切实加快混合所有制企业差异化管控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8.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长足进展,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与此同时,在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下,国企改革也面临着突出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新论述,为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改革开启了新思路。这一思路提出及其落实,跳出了以往在公有还是非公有所有制藩篱内各自画圈圈的窠臼,力图在整个基本经济制度的框架下,采取多种方式推动国有企业发展成混合所有制企业,从而使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以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我国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公用企业由于存在着自然垄断性,长期以来普遍实行的是国家垄断经营。即使那些已经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公用企业,国有股也经常处于超强控股的地位,这使得公用企业比竞争性企业更具政府干预特征,导致了公用企业的经济效率低下。文章通过理论分析,指出建立混合所有制是中国公用企业改革的必然选择,在借鉴国外公用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公用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研究中,对混合所有制经济内涵及性质问题,基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提出了不少观点.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对于深化对混合所有制经济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完善所有制经济制度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新疆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融合发展,既是双方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双方转变发展方式、应对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新疆混合所有制应秉持观念创新、坚持体制创新、深化股权合作、加强产业协作、构建创新联盟、加强企业文化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13.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指明方向,为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与其他资本平等竞争提供新的途径,是今后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着力点。在推进过程中,要端正舆论导向,加强政策指导,先试点后推广,不断总结经验和不足,防止和避免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切忌"为混合而混合";混合形式要灵活多样,切忌搞"一刀切";要健全监督和管理体制,切防"瓜分国有资产";要保障民营经济权益,切防"损害民营资本利益";要高度重视文化融合,防止"跨文化的冲突"。  相似文献   

14.
混合所有制经济,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它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消除体制性障碍,扩大市场准入,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现行的城乡二元土地管理制度引发了严重的"城市病"与"农村病"问题,而且由于农村集体所有土地不能与城市国有土地一样同等入市、同权同价,不仅影响到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甚至威胁到了我国当前宏观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为此,应采取混合所有制思路改革农村土地制度,这一土地制度的特征在产权结构上表现为"三权分立",即国家拥有农村土地的规划与用途管制权,集体拥有耕地发包权、宅基地划拨权和建设用地占有使用权,农户拥有承包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在具体管理上表现为"三种模式",即集体所有、国家管理,集体所有、农户管理,集体所有、集体管理;管理责任人分为"三个主体",即国家、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  相似文献   

16.
"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将成为新一轮我国国有资本、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头戏。混合所有制涉及的是公有经济和非公经济资本融合的问题,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企业经营模式能否取得成功则取决于深层次的企业文化融合问题。企业文化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整合模式,在企业文化整合过程中应遵循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差异性与协同性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整合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形象文化三个层次的内容,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企业文化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6,(6):52-60
我国商业银行产权结构遵循从高度集中到相对集中、再到集中分散并存的演变规律,股权集中度总体较高,股权呈现缓慢分散化趋势。国有产权、民营产权和外资产权各有其特点,最优股权结构关键取决于合适的比例结构。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四大国有银行将分阶段逐步降低国有比例,但仍将保持国有相对控股地位;地方性银行政府可控股、参股或完全退出,民营资本可以实现广泛控股。民营资本和外资主要以企业法人和机构投资者的形式进入存量商业银行,短期内自然人和个人在大中型银行中份额较低,长期将增强其在部分大中型银行中的重要性。新设民营银行有利于混合所有制的发展。要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和产权定价交易与监督制度保障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以2007—2020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融资成本、股权融资成本和债务融资成本产生的影响,并引入内部控制质量和融资约束作为调节变量,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对融资成本影响的渠道。实证研究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程度与企业融资成本、债务融资成本和股权融资成本显著负相关;混合所有制改革对绝对控股企业和非绝对控股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影响存在差异;内部控制质量会增强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融资成本之间的负向关系,融资约束会削弱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融资成本之间的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新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展开合理竞争,使新疆的经济发展摆脱了所谓“国进民退”、“国退民进”的窘境,既避免了单一所有制,又防止了彻底私有化,实现了共进融合,是一大创新。新疆混合所有制经济正是这样开拓进取完成升级共赢的。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投资效率不高是国有企业改革要解决的难题之一,主要原因在于其内外部治理机制不完善。混合所有制改革为解决国有企业投资存在问题提供了良好机遇。微观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助于缓解投资软预算约束,增强国有企业投资能力。宏观层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助于降低市场壁垒,推进市场公平,优化行业所有制结构,增强国有企业投资面临的竞争压力,倒逼其投资体制机制改革。对此,需要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理顺政企关系;优化股权结构,健全公司治理机制;完善市场体系,降低市场壁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