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2 毫秒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学者杨天石研究蒋介石多年且有多部专著面世。近年来,他数次远赴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查阅蒋介石日记,并出版了《找寻真实的蒋介石》(之一、之二)。最近,《找寻真实的蒋介石》(之三)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然而,他对蒋介石的研究,却遭到了台湾学者汪荣祖以及大陆某学者的质疑。杨天石为什么会受到海峡两岸学者的质疑?他是怎样利用蒋介石日记做研究的?除了日记之外,他还利用了哪些资料?带着这些问题,2014年7月间,本刊特约记者、《新京报》记者张弘专访了杨天石先生。  相似文献   

2.
李宗仁幻想美援1949年4月23日,李宗仁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的隆隆炮声中,怆惶从南京出走,乘飞机回到他的老家桂林。在桂林,他为了要蒋介石交出权力,双方信使往返,“讨价还价”,踌躇了半个月之久。最后,在蒋介石答应了他提出的一些条件后,于5月8日从桂林飞往广州,继续做他的“代总统”美梦。他明知蒋介石的诺言不可  相似文献   

3.
1949年7至10月间,蒋介石曾先后三次入闽,到福州、厦门召开军事会议,进行"守闽固台"的部署。本文通过对蒋介石日记和相关的其他历史文献资料的考辨,澄清近年来出版的历史著作和历史回忆录对1949年蒋介石福建之行的诸多不实记述,并探析蒋介石入闽难挽败局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全面抗战时期,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中央与云南地方实力派人物龙云之间的复杂关系演变,是这一时期西南边疆区域波诡云谲政治形态的重要内容。七七事变爆发初期,龙云派遣滇军出战,与蒋介石关系仍属相安。伴随全面抗战日渐深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中央与龙云围绕政治、军事权力诸方面展开了复杂博弈。虽然1938年7月龙云武汉之行暂缓了双方矛盾,但12月19日汪精卫由昆明出走河内,蒋介石对龙云猜疑日深;而龙云对蒋介石不断压缩地方实力派的生存空间的反击也日渐强硬,双方关系走向分裂,最终发展为蒋介石以武力改组云南省府。这一“非正常”的央地关系形态折射了国民党政权的脆弱性,呈现出近代国家建设的艰巨历程,也彰显了西南边疆与国家发展荣辱与共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5.
蒋介石与1927年"迁都"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北伐的推进,蒋介石较早提出"迁都"武汉,但随后又力图将中央党部与政府留在南昌,从而引发"迁都"之争.蒋介石与武汉国民党左派的争执,乃至最后决裂,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通过研读这一时期的蒋介石日记,不难发现蒋自命不凡,而又慷慨悲歌,他的疑忌之心太甚,从而使自己与对手的裂隙不仅难以愈合,而且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6.
1927年,在蒋介石发动举世震惊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夕,陈独秀同从欧洲回国的汪精卫“协商”,于4月5日发表了一个《汪、陈联合宣言》(以下简称《宣言》).过去,对这个《宣言》似有定论.如,1962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认为:《宣言》没有“指责蒋介石的反革命活动,却竭力为蒋介石掩盖,说‘国民党最高党部之议决已昭示全世界,决无有驱逐友党,摧残工会之事,上海军事当局表示服从中央,’……这个宣言是对于工人阶级的欺骗,帮助蒋介石解除了工人阶级思想上的武装”;1986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革命史》认为:“陈独秀……不仅对于蒋介石制造的一系列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的惨案孰视无睹,甚至,对中外报纸关于蒋介石要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的披露,也置之不理.相反,他竟然与从外国回来,正在和蒋介石密谋反共‘清党’的汪精卫于4月5日发表了《汪精卫、陈独秀联合  相似文献   

7.
一61年前,日本军国主义按照其既定的吞并“满蒙”、灭亡中国、称霸世界的基本国策,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并不宣而战,向中国东北驻军发起进攻,很快侵占了我国东北全境。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疯狂侵略,蒋介石是什么态度呢?他在获悉事变发生的次日(9月19日)的日记中写道:“倭寇果乘粤逆叛变,内部分裂之时,而来侵略我东(三)省矣!呜呼!痛哉!余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拚以一身,报我总理!报我先烈!报我民族!”。但究竟何以“报我民族”,语焉不详。陈布雷在同月20日的日记中说:“蒋主席忍辱负重,决定按照国联盟约及非战公约与九国公约,诉之国际之公论,一面则严令东北当局,节节抵抗。然东北军骄逸性成,不能遵奉命令,达成任务,日军复锐进侵略,以致失地日广,三省相继被占,而内外责难更纷然杂起矣”。按照陈布雷的说法,蒋介石曾“严令东北当局,节节抵抗”。而“失地日广,三省相继被  相似文献   

8.
蒋介石作为中华民国史上一个重要人物,中国大陆对他的研究与当时的政治发展、学术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在1978年之前,以陈伯达的《人民公敌蒋介石》一书为代表,对蒋介石进行了全面的否定与批判。1978年之后,伴随着荣孟源的《蒋家王朝》、宋平的《蒋介石生平》、杨树标的《蒋介石传》、王俯民的《蒋介石传》等著作的出版,对蒋介石的研究开始了从为政治服务向学术研究的转型。1990年之后,以严如平、郑则民合著的《蒋介石传稿》,张宪文、方庆秋主编的《蒋介石全传》为代表,对蒋介石的学术探讨走上了正轨。进入新世纪后,对蒋介石的研究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均有了长足发展。展望未来,对蒋介石的研究仍是挑战与机遇同在。学者们需要利用目前宽松的学术环境与新史料开放的机遇,刻苦工作,努力找寻到接近真实的蒋介石。  相似文献   

9.
与过去同类专著相比,我觉得最近出版的曾宪林、曾成贵、江峡合著的《北伐战争史》有以下几个优点: 第一,运用翔实史料,成功地揭示了北伐战争发展的历史特点。这是该书最显著的特色。该书可贵之处就在于掌握了大量的不可多得的第一手史料。作者化费了很多心血,查阅了当年当事人的日记、回忆录如《蒋总统秘录》、《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北伐阵中日记》、《武昌被围日记》、《李宗仁回忆录》、《白崇禧  相似文献   

10.
1936年12月12日在我国西北古都西安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军事变动——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毅然率部逮捕了国民党政府中央最高首脑蒋介石及其下属部分军政官员。这场严重的政治危机经过有关各方近两周的折冲斡旋,终于以蒋介石应允政治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三○年二月到四月,国民党反蒋各派系和各军阀代表云集太原,策划倒蒋之时,阎锡山和蒋介石之间电文频繁,双方各执一端,展开所谓的“国是”之争。二月十日,阎锡山首先发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三三年九月三十日,“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远东会议”在上海秘密举行,鲁迅被选为名誉主席之一。他因故没有参加大会,但在会前会晤过法国代表著名共产党员、作家瓦扬·古久里。据一九三三年九月五日《鲁迅日记》,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民族矛盾的激化,全国人民纷纷谴责蒋介石对日不抵抗政策,国民党内一些反蒋派系也纷纷亮出抗日招牌,真抗日乎?假抗日乎?一时令人难以分辨,本文试就“九·一八”事变后孙科内阁对口绝交宣战计划及其流产作一剖析。!93年2月,蒋介石与粤派元老、南京政府立法院长胡汉民因“约法之争”发生冲突,蒋一怒之下竟将胡汉民软禁于南京汤山,此举立即在国民党内引起轩然大波。4月30日,从南京南下到广州的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邓泽如、林森、萧佛成、古应芬等发出弹刻蒋介石“独裁专制”的通电,5月25日宣布成立“中国国…  相似文献   

14.
1961年台湾与大陆关于联合国内中国代表权问题的争论发生重大转折,台湾在联合国的地位受到威胁。蒋介石在如何应对"外蒙入会案"的问题上与美国产生分歧,他先是要求美国协力阻止外蒙古加入联合国,态度强硬,后来迫于美国压力与国际现实,又不得不作出让步而改变政策,默认外蒙古加入联合国的事实。蒋介石的日记中详细记载了他与美国交涉的过程及心理变化。在处理"外蒙入会案"的过程中,蒋介石在政务处理中的策略与技巧、蒋的独断专行事必躬亲以及将个人好恶情绪带入政务处理等惯常的行事风格亦表露无疑。  相似文献   

15.
今年4月8日是新疆市场营销协会成立10周年纪念日。4月7日,新疆市场营销协会在乌鲁木齐新融大厦举行“2007新疆营销高峰论坛”活动。来自协会会员企业的代表、特邀企业代表和院校代表等共计12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活动。  相似文献   

16.
大革命紧急时期武汉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调整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蒋介石背叛革命、帝国主义对华政策的变化,到了1927年4月中下旬,武汉国民政府的外交活动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武汉国民政府对自己的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以适应新的形势,推进革命继续发展。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大革命紧急时期武汉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调整进行探讨。一、武汉国民政府面临的困难自1927年3月“南京事件”后,帝国主义各国逐渐在对待中国革命的立场上趋于一致;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的支持和唆使下,越来越肆无忌惮地制造反革命事变。这样,中国革命的环境迅速恶化。1927年3月里…  相似文献   

17.
1942年2月5日到2月21日,由于战事的需要,蒋介石对印度进行了为期16天的国事访问,这也是蒋介石作为中国国家元首的唯一一次访问。在印度,蒋介石同英国驻印度的高级官员和印度一些重要的民族领袖进行了会晤。由于当时特殊的政治形势,这次访问对战时中英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面对以共产党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是国民党政府处理内外事务关系的基本国策。这一政策的推行,给中国的政治、经济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但这一政策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探讨这一政策的转变过程,将有助于我们弄清“攘外必先安内”的本质和进一步研究蒋介石的政治思想,中日关系史和国共关系史。  相似文献   

19.
江浙财团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系密切 ,它曾是蒋介石上台的经济支柱 ,与蒋介石一道叛变中国革命 ,但当蒋介石羽翼丰满之后 ,却为蒋所抛弃 ;江浙财团欲借蒋的力量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愿望 ,也被蒋所粉碎。通过国民政府对江浙财团的利用、控制到吞并的过程可以看出 :南京国民政府并不真正代表中国资产阶级的利益 ,它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20.
1928年1月3日,南京发表声明,希望蒋介石从速(?)京复任总司令,4日蒋偕其在上月结合的新婚夫人宋美龄从上海进入南京。9日发出通电,宣布继续行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务。1月10日,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国民政府第三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