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活跃着一个与美国白璧德主义有关联的新人文主义文人群体。这一文人群体的核心当然是梁实秋和以梅光迪、胡先、吴宓为代表的学衡派文人,他们是白璧德的嫡传弟子,对白璧德新人文主义常加以宣传。陈寅恪、汤用彤等在社会观念和治学方法上受白璧德的影响也较明显。林语堂虽然声称不认同白璧德主义,但他的文化思想体现着向新人文主义回归的迹象。在中国,还有与白璧德主义相契合的某种思想基础,如辜鸿铭的文化态度与学说所体现的那样。  相似文献   

2.
个性主义是人道主义中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作为资产阶级的学说,针对封建专制主义及其天命论、群体本位主义等思想意识,要求尊重自我,发展个性,发挥人的主体能动作用。这比人道主义的一般涵义,即关心人、爱人之类,更深刻地体现了人道主义关于人是世界的中心、人可以主宰世界的基本思想,显示了“把人当作人”的深层内涵。如果人道主义中没有个性主义的内容,而仅仅止于关心人、爱人的层面,它就会变质,成为封建统治者也可以接受的居高临下的“仁政”学说,或成为一些宗教教义也可以容纳的慈善主义。中国近代,随着封建阶级的统治开始动摇,封建势力对人们的束缚相对松弛,必然地产生了人道主义思想,而个性主义正是它的核心。鲁迅的人道主义也是如此,它主要就是在中国近代这样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3.
略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象征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潮无疑是现实主义,然而,它不拒绝浪漫主义和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在现实主义之外的其他各种主义中,恐怕只有象征主义贯穿了现代文学的始终,并有一条清晰的发展、演变的脉络。一新文学的前20年里,西方从古希腊起,特别是文艺复兴以后的所有思想学说,几乎都在中国露过面。然而这些思想学说一入中土,便自然地面临中国作家的选择:有的被接受,有的被发扬,有的被淘汰。就创作方法而言,在中国扎根最深的当然是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在“五四”时期兴盛过,但不久便衰落。相对而言,象征主义似乎从来没有过浪漫主义那样的兴旺,却伴随了现…  相似文献   

4.
当代新儒家中不少人将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归结为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不同于西方近代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在于它是相对西方传统的宗教神学与近代兴起的科学主义而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被认为是居于二者间的以人为中心的价值体系。其实,这一思想,首先突出地体现在作为新儒家逻辑起点的梁漱溟的思想之中。不过,梁氏将这种人文精神称为“理性至上主义”,它所尊崇的既非超世的上帝,亦非沉沦俗世的物,而是梁氏所谓的“理性”。梁氏认为,由于中国人服膺理性,铸成了中国特殊的民族精神。因此,分析研…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权哲学》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循本开弘,也是对西方权利理论的扬弃和改造。它以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为活水源头,在汇通中西学说、传统与现代的基础上,试图建立中国本土主义的权利理论。在体系结构上,它解决了中国民权哲学相互关联的六个重要问题:本土资源、理论基底、道德关注、核心法门、现实考量和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6.
孔孟之道乃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孟子是被后世尊称为“亚圣”的思想家,其思想学说是儒家学说发展与完善的重要环节。重读孟子的思想学说,旨在开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回应时代的问题。孟子心性学说的深刻理论蕴藉在建构现代人心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余少祥 《江淮论坛》2014,(3):96-102
《中国民权哲学》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循本开弘,也是对西方权利理论的扬弃和改造。它以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为活水源头,在汇通中西学说、传统与现代的基础上,试图建立中国本土主义的权利理论。在体系结构上,它解决了中国民权哲学相互关联的六个重要问题本土资源、理论基底、道德关注、核心法门、现实考量和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8.
贺金浦 《江汉论坛》2004,1(5):113-116
毛泽东建党思想在批判传统文化的消极面时,也充分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对传统文化的改造中又与时俱进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两个方面的完满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思维特征和科学态度。当前,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建设中,深入研究毛泽东建党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卫波 《人文杂志》2012,(4):139-146
清末民初,思想界在介绍和评说社会主义的时候,中国古代的大同学说受到了广泛关注,以至于经常有人将社会主义与大同学说相提并论。出现这种文化现象,不是偶然的,其主要目的是要从大同学说中汲取构建新社会、新世界的思想源泉。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大同学说成了中国人最初认知和接受社会主义的民族文化基因,推动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五四后期,伴随着国人对社会主义了解的深入,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逐渐开始将社会主义与大同学说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0.
爱默生是19世纪美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美国文化精神的重要代表人物,在他的思想学说和文学作品中,自然主义是他习惯表现的主题。他的自然主义观被认为是美国文学与哲学的一大思想源泉,涉及对自然的生态认识、自然理性以及超验主义等内涵。他以不同于中世纪宗教视角的生态眼光审视着自然的本质,提出自然理性与超验主义来重新建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类灵魂的纯净。  相似文献   

11.
杨朱是先秦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其"贵己"重生"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先秦学术数百年之久,然而这样一种学说,却被视为"极端利己主义"和"极端纵欲主义",在中国历史上遭受了两千多年的不公正待遇.杨朱思想固然存在着某些缺陷,但绝非一句"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能论定的.  相似文献   

12.
杨朱是先秦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其“贵己”“重生”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先秦学术数百年之久,然而这样一种学说,却被视为“极端利己主义”和“极端纵欲主义”,在中国历史上遭受了两千多年的不公正待遇。杨朱思想固然存在着某些缺陷,但绝非一句“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能论定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艺学的转换之根及其话语现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文艺学在本世纪三次转换中保持了其特有的学科定性即“根”,此“根”规定了中国文艺学的民族文化特征。中国文艺学的根便是中国文化的人伦特质,表现为人伦本体的价值观、知行统一的实践理性以及整体性思维方式。在本世纪的文艺学转换中,思想总是被及时地组织为话语,话语也总是被及时地转化为思想。中国文艺学始终在说着历史与时代要求它说的话,它说出了自己的思想理论,它并未“失语”  相似文献   

14.
在崇尚理性精神的西方哲学中,也一直存在着一股反理性潮流,它从潜隐不扬的早期,渐渐经过流衍弘大的过程,发展到现代,成为一股强大的洪流,与理性精神成抗争对峙之势。佛洛伊德,学说作为非理性主义思想,就在于它的反理性的潜意识,就在于这个反理性的潜意识被作为其思想体系的基础和核心。这个潜意识范畴的来源就是这股反理性潮流。在本文中,将试图粗线条地勾勒出这股反理性思潮的脉络,从而揭示出佛洛伊德学说的反理性本质及其片面性和危害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一种启蒙主义的思想诉求,20世纪80年代的先锋作家经常会以巫术文化为武器,去表达自己的历史批判意识,但他们的东方主义心态,却又令其更沉迷于对中国形象的"妖魔化"书写,先锋小说中的那些巫术魅影,也就因此成为一把思想的双刃剑:它既能颠覆历史权力,也能扰乱先锋作家的启蒙表达。这种双重影响,直至90年代方才有所改变。彼时由于先锋作家的创作转型大多以民族主义式的"中国经验"为依据,故而他们才能在祛除东方主义的影响下,让巫术文化进入了当代文学的现代性谱系。巫术文化的这种历史发展,无疑也反映了先锋作家在追求文学现代性道路上的思想流变。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是孙中山思想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史》中,孙中山阐发了自己思想体系的渊源。他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有规抚欧洲之学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固有文化即传统文化,其核心是儒家学说。这里我仅就孙中山如何“因袭”传统文化,对儒学持何态度作点初探。(一)历史步入近代,西学东渐,欧风美雨,在渐渐冲刷着中国古老社会的残垣断壁,中西文化发生冲突,传统文化受到挑战。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之紧要关头,蒙受着奇耻大辱。如何抵御侵略,拯救中国?每个人都在思索着,寻找着。当  相似文献   

17.
"汉字革命"和世界语运动中产生的文化世界主义思潮,是在求富求强的民族主义和"开启民智"的启蒙主义双重推动之下产生的,其理论根据是无政府主义、科学主义、工具主义以及进化主义等西方学说.在近代科技文化落后的时代语境中,从"汉字革命"和世界语运动中抽绎而出的以实力决定文化、以科学剪裁文化、以文化的普适性消泯文化的民族性的文化世界主义思潮,对于现代中国思想的正反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  相似文献   

18.
尼采审美主义与现代中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释了尼采审美主义思想对中国现代知识者的复杂影响,以及中国现代知识者的回应。作者认为,在现代中国文化语境中,尼采的审美主义思想与康德与叔本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尼采的酒神精神对不同类型的知识者来说有不同的涵义。作者指出了尼采审美主义思想的现代性演进逻辑、内在矛盾性和乌托邦性质,并期望它能成为中国文化建设的参照坐标系  相似文献   

19.
被称为后殖民文学的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具有一种文化异质性,它最初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政治、经济和文化霸权现象的一种反应。它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以批判殖民主义及其遗留影响为发端的后殖民批评理论和实践,并为后者提供了灵感和丰富的材料。那些包含着人类最终解放理想的文学,不论是否被定义为后殖民文学,只要始终怀着对一种完全敞开状态的向往,不对异己文化狭隘地予以排斥,同时反对本质主义的文化霸权思想。就是值得尊重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与政治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作为源远流长的东方文化传统和普遍的精神 ,涵涉儒、道、墨、释 ,成为各家各派的思想学说的灵魂和中国文化的人文精髓。这种多元共生、动态统一的文化理念 ,全方位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从汉唐两代政治实践的效果看 ,这种渗透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凸现一元与多元对立统一的民本和谐思想 ,可以作为衡量和解读朝代更替、国势兴衰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