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高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进行评价,可以对高校德育效果进行反馈,便于及时完善德育内容、反思德育过程、重构德育方法、提升德育效果。道德教育所育之德是否有价值以及德育目标是否得到实现是评价高校道德教育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道德最基本的核心内容是“和” ,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仁”的思想 ,讲求人际关系的和谐、统一、协调。这在新世纪的道德建设中有其特殊的价值和生命力。在学校道德教育中主要体现为团结友爱、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教育。为加强现代教育中传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教师的师德、学生的主动性极为重要。教书育人是有机的整体 ,教书是基础 ,育人是目标 ,道德教育应贯穿于知识教育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道德最基本的核心内容是“和”,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仁”的思想,讲求人际关系的和谐、统一、协调。这在新世纪的道德建设中有其特殊的价值和生命力。在学校道德教育中主要体现为团结友爱、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教育。为加强现代教育中传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教师的师德、学生的主动性极为重要。教书育人是有机的整体,教书是基础,育人是目标,道德教育应贯穿于知识教育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论道德教育实效性低下的内在原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历来重视道德教育 ,但道德教育实效性低下也是我们目前无法回避的事实。文章从剖析德育体系自身入手 ,认为造成德育实效性不高的内在原因主要在于 :对道德教育功能认识片面 ;道德教育目标过于抽象 ,脱离生活实际 ;道德教育内容过于保守 ,缺乏时代性 ;道德教育方法过于单向 ,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 ;道德教育评价流于形式 ,缺少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剖析影响高校道德教育实际效果的意识性因素基础上,阐述了增强高校道德教育实效性的人性基础和社会性基础。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个体道德需要的产生源自于其合理的物质利益需要和精神需要,并呈现出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相统一、共同性与差异性相结合、发展性与反复性相交织等特点。大学生个体道德需要正是通过帮助大学生树立道德主体意识、提升道德接受能力、培养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行为生成等方面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道德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之一,同时也是人类的追求,因而道德教育也就成为各个时代与社会的首要问题。道德教育实效性问题中存在两个矛盾。分析这两个矛盾,有助于揭示道德教育实效性问题的本质,这能为提高道德教育效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9.
本文针对高校德育工作的现状,探索高校德育工作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结合,归纳德育工作的学科特征,结合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现实特点提出提高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德育是学校的灵魂 ,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是关系到高校如何以德治校 ,以德育人的重要课题。从实际出发 ,逐步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是提高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基础 ;切实加强师德建设 ,是提高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关键 ;寻找德育最佳切入点 ,是提高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前高校德育工作有效性被弱化,主要是以往德育的理想主义和泛政治化色彩太浓,学校德育模式普遍滞后,德育"知行不一",高校德育工作者素质偏低、队伍不稳等历史和现实因素造成。要改变这种状况,须在德育中加强和渗透人文教育,德育模式改封闭为开放、从单渠道转多渠道,并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探索德育的有效手段,加快德育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2.
价值澄清理论对高校德育改革的警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值澄清理论所倡导的相对主义道德教育,给美国社会带来很大危害。这对新时期多元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改革有三点警示:首先,防止无导向德育,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注重价值引导;其次,切忌“教师中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再次,切忌片面性,正确处理一元化和多元化的关系,让一元化居于主导地位,同时要正确处理灌输和自主选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高校学生思想出现多元性的特点,必须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为此,要坚持创新,在时代感和针对性上下功夫,从育人手段和思政教育的主体等方面入手,改革“两课”教学模式,营造适合学生特点与需要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思政队伍建设,不断探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方法,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实加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加强师德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全程;充分发挥道德模范引领作用,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向道德模范学习,促进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发展;加强领导,创新机制,拓展载体,努力增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分析新时期大学生所呈现的时代特征和良好的思想政治发展状态的基础上,提出了要抓住大学生关心的重大事件,最大限度地激活接受主体的兴奋点,探索构建高校思政工作新机制,从而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提出"坚持一个原则,注重两个统一,突出三个主题"的工作思路,并对近几年河北科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的国际化、社会的网络信息化,国际交往日益增加,各国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模式也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这些复杂变化给高校道德教育提出了新课题和新挑战,而高校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引领社会道德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构建公民道德体系的重要枢纽。因此,面对机遇和挑战,探讨高校道德教育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校德育教育与图书馆的德育教育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的德育教育 ,是高校实现培养“四有”新人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 ,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 ,是大学直接为社会培养“四有”新人的知识摇篮 ,其本身具有德育教育的功能 ,对配合、扶持、推动高校德育活动能起到潜移默化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学德育回归生活世界,旨在唤醒大学德育对德育生活世界的失落与遗忘,是对大学德育顺应时代发展的现实诉求。从"生活世界"的内涵入手,结合大学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大学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困境:大学德育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疏远;大学德育对大学生德育主体意识的忽视;大学德育对大学生知行合一的剥离。并从对话生活——倡导大学德育的回归,转客为主——凸显学生主人翁意识,立足实践——转知为智,化行为德等方面提出大学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创新路径选择,以期切实提升大学德育的质量与效果。  相似文献   

20.
浅论“恩来精神”与高校德育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德治国”,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所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我们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把道德建设作为一个基础性、根本性的重要工作来抓。“恩来精神”是高校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基本道德规范的一个较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