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进行教学革命以来,教学質量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这是当前教育領域两条道路、两种方針斗爭的一个焦点。有些人認为,生产劳动納入教学計划就降低了教学的質量。我們却認为:这样做,不仅沒降低教学質量,而且提高了教学質量。为什么一件事情,两个答案?因为对“質量”  相似文献   

2.
劳动生产率的科学涵义,经济学界似乎早有定论。但目前见诸于书刊之各种说法多有矛盾,有必要通过讨论加以澄清。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个人的意见。劳动生产率的涵义,一般理解为:“劳动的生产效率。即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效率。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亦可用生产单位产品的劳动时间来表示。”①这里的劳动时间,只是活劳动时间,还是也包括物化劳动时间?许涤新同志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辞典》中解释说:劳动生产率“通常是用劳动者在单位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计算”。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学》1981年第3期刊载谌旭初同志的《古汉语语法教学也需要一个“共同纲领”》的文章。文章列举了存在疑难的四个问题:一,是名词用如副词,还是名词用作状语?二,是副词谓语句,还是副词活用为形容词?三,是名词用作动词,还是名词动化?四,是活用词,还是兼类词?本文只想就第二个问题发表一点看法,同时也涉及第四个问题。为了论述方便,现将谌文所提第二个问题抄录于后:  相似文献   

4.
在同一生产部門內,生产同种同质商品的各生产单位,因物质生产条件不同,劳动生产率有高有低。劳动生产率较高的生产单位,在相同劳动时间內能生产出较多的使用价值,按社会价值实现,就会得到较多的价值。这多得到的价值是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由本单位支出的劳动所多創造的呢?还是在商品实现过程中由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单位所創造的价值移转过来的呢?与此有关的是,反之,劳动生产率较低的生产单位,在相同劳动时间內生产的使用价值量较少,其每一使用价值的个別劳动消耗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多消耗的劳动时间形不形成价值呢?对这个问題,学术界是有不同看法的。由于对这个基本问題的看法不同,在按劳分配和价格形成等问題上就也产生了一些不同的主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来在《经济研究》上常读到一些有关“价值序列”的文章,也引起我对该问题作进一步探讨的兴趣。我认为,“价值序列”的理论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的形成理论,因而我们要深刻地认识“价值序列”,必须从社会必要劳动的形成中去寻找。一、社会劳动消耗有质和量的规定性个别劳动向社会劳动转化的客观标准决定了个别劳动可以换算为多大的社会劳动。这里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就是复杂劳动可以换算为倍加的简单劳动。关于这个问题,具体反映在劳动的“复杂系数”上。而各种复杂劳动在简单劳动的“复杂系数”起点1之上增长的幅度,应该取决于什么标准?这是一个饶有兴趣的理论问题。劳动者受教育的形式,不论采取上学校专门学习,或者采取在工作中拜师学艺的方式进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争论的原因何在? 劳动是价值的实体,价值源于劳动。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对此,我国经济学界人士异口同声,莫不一致。但是,“什么劳动决定价值”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主要分为两大派,即所谓“单独决定论派”和“共同决定论派”。前者认为,只有第一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决定价值,第二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影响价  相似文献   

7.
一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虽然已经基本上区分了“劳动”和“劳动力”问题,但还没有将这一理论最后完成。在1847年出版的《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指出,“劳动”是一种商品,并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价值或价格。同时,“劳动”商品的价值决定方法,和其他商品也是一样,也应由生产它所必需的劳动时间来决定,它应当包括生产维持工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劳动时间,也应当包括生产延续工人后代从而保证不间断地供给劳动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劳动时间。马克思写道:“劳动本身就是商品,它是作为商品由生产劳动这种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来衡量的。而要生产这种劳动商品需要什么呢?需要为了生产维持不断的劳动即供给工人活命和延续后代所必需的物品的劳动时间。”  相似文献   

8.
易耕 《天府新论》2014,(6):138-143
时值甲午战争两个甲子,本文从甲午战前20余年的《申报》新闻和评论中取材,从新闻史的视角回顾中国甲午战败的原因.本文提出了四个以小见大的问题,分别是:“水师还是海军?”“练兵还是表演?”“军人还是杂役?”“传统还是洋务?”利用《申报》报道和评论对这四个问题进行回答,给出了甲午败因的新见解,同时也思考了近代报刊与社会舆论的互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劳动问题的讨论,涉及到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理论的不同理解,这里至少有两个难点值得进一步研究。第一,如何解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一贯讲资本主义生产劳动是物质生产中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而在《剩余价值理论》中又讲凡能提供剩余价值的劳动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第二,马克思的生产劳动概念和斯密关于生产劳动的两个定义之间是什么关系?本文就这两个“难点”谈谈自己的一些理解。  相似文献   

10.
<正> 分工范畴是一个有着重要学术意义的理论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图将分工范畴与其他几个重要理论范畴联系起来进行一些探讨。一、分工与劳动方式什么是人类的劳动方式呢?马克思曾指出:“作为一切特殊生产活动方式之总体的分工,是社会劳动由其物质的一面当作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来看时的总体形式。”(《政治经济学批判》第24页)这里很明确,分工是劳动的总体形式,同时也就是人类劳动的方式。一切人类劳动,都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作为内容,是指人们干什么,是务农还是经商,是做木匠,还是造房子?这是劳动的物质内容。作为形式,是指人们怎样进行劳动,是分开单干,还是集体劳动,是把劳动过程分开,还是把劳动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分工就  相似文献   

11.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不断拓宽,社会经济生活日益以市场为中心来组织运行,教育这一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系统必然提出一个严峻的问题:中国需要建立社会主义教育市场吗? 要回答这一问题牵涉到一系列的理论问题,如学校可否视为生产单位,它生产的产品是什么?它生产的产品是否必须和可能进入市场进行交换?这些问题在教育经济学中早已作了回答:教育具有生产性,是以生产“人的劳动能力”为产品的第三产业,教育劳动形成的社会经济价值只有按价值规律,在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呢?马克思写道: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显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这里被看作是一种具有正常、平均性质的劳动时间,这种正常和平均性体现在生产条件和劳动素质两个方面,并且这种正常性和平均性的范围是制造某种使用价值的一个生产部门,这意味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首先是在生产同种商品的一个部门内确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如何划分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经济建设中一个重要问题。国内外经济学界对此进行了长期而又热烈的讨论。在讨论中,大致有四种意见:一是宽派认为,凡是为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而进行的劳动(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和非物质生产劳动),都是社会主义生产劳动;二是中派认为,社会主义生产劳动是新创造的价值超过消费的价值并有余额的劳动;三是窄派认为,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只能是物质生产劳动;四是多层次派认为,生产劳动可以分为狭义的生产劳动(以物质生产为限)、广义的生产劳动(包括非物质生产劳动)和半生产劳动(指第三产业的劳动)等等。  相似文献   

14.
关于生产劳动范畴的讨论,在经济理论界为愈益多的人所关注。在当前各种观点的争论中,人们忽略了一些理论问题。这些问题也许正是争端的“关节点”。本文拟就这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谈些看法。第一,关于生产劳动的特点马克思说过,一定社会的生产劳动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简称。(《剩余价值理论》第1册,第149页)但是我们又知道,任何经济范畴都不过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理论反映,那末生产劳动范畴体现的经济关系有什么特点呢?第一个特点,是从劳动借以实现的形式上反映社会生产关系。这主要是因为生产劳动定性、特别是它的本质规定性,正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关于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以及社会主义生产劳动问题的讨论中,商业劳动特别是其中直接从事商品实卖的“纯粹”商业劳动是否属于生产劳动,是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这场争论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纯粹商业劳动究竟是不是生产劳劫?如果  相似文献   

16.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到底是指什么?这个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学说的基本原理,“文革”前在我国经济学界曾开展过热烈的争论。近年来又旧事重提,争论再起。众所周知,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专门讨论过这个问题,并且有过明确的答案,马克思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标准的生产条件下,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与强度生产任何一个使用价值所必要的劳动时间”①(以下简称社会  相似文献   

17.
听说读写是语言的基本技能。在这四项基本技能中,有关听说读的研究和教学已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相形之下,“写”无论在教学上,还是在教材建设方面仍处于“零起点”阶段。尽快展开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建立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写作教学体系,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亟待解决的课题。讨论对外汉语写作,必须首先明确:对外汉语写作是否还是通常意义上的写作?所谓通常意义上的写作,指“运用语言符号制作文章的一种精神劳动”,简言之就是写文章。与此相应的写作课以文章为教学媒体,通过文章写作,侧重于使学生掌握文章的构成和制作…  相似文献   

18.
商品是市场经济理论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商品定义是否科学,对理论与实践的影响甚大。在现行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多数教本把商品表述为:“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我认为,这一定义存在三个问题:一、未能揭示出商品本身具有的属性。“劳动产品”前的“为交换而生产”限制词是说明这一劳动产品具有不同于其它劳动产品的“特有属性”,但并非这类劳动产品所“固有”,而是这类劳动产品以外的生产者的思想动机。二、生产者具有“为交换而生产”的思想动机时,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称为商品,否则称为产品。而生产者的这一思想动机是属于意识范畴的。三、由于“为交换而生产”的思想动机往往产生于产品形成之前,按常规,先有“为交换面生产”的动机,后建  相似文献   

19.
按劳分配中的“劳”,人们一般都认为是指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因而按劳分配就被说成是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这样,不仅劳动的数量,而且劳动的质量也是按劳分配的依据了。按劳分配中的“劳”究竟是指什么?依我看,它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在数量上能够相互比较,从而使劳动者付出的不同劳动具有可比性,这就能看出究竟谁的劳动贡献大。二是可以计算出数量的多少,即劳动者实际支付的劳动量。显然,劳动质量并不具备上述特点。把“劳”理解为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从表面上看似乎很全面,其实,并不那么妥当。 “质量”概念的含义,在不同的场合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及人们的一般用法看,质量一词,其内容确有相似的地方,但在各个不同的地方,意思毕竟不完全相同,有时差别还是比较大的。“质量”作为哲学上的名词,是质和量的统一。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一种内部规定性,是由内部的特殊矛盾规定的。事物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相对剩余价值?怎样图示和阐明才是正确的?这似乎不成问题,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个相对剩余价值的图示:这个图带出来的问题是:6~12小时那段时间所生产的绝对剩余价值是怎样转化为相对剩余价值的?究竟什么是相对剩余价值?它的生产时间是4~6小时那段时间,还是4~12小时那段时间?也就是说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时间是两小时,还是8小时?在这个问题上,有的同志主张是后者,或者说是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