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困境与选择——对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反思与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民的身份与工人的职业使农民工长期处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边缘地位",尴尬的身份不仅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了创伤,更使许多本应属于他们的社会权益得不到实现.近年来,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障尤其是养老保险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地都在进行农民工养老保障的有益探索.现行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包括"扩面型"、"仿城型"、"综合保险型"三种模式.在现行制度下,农民工养老保险面临着参保率较低、退保率过高、制度模式不统一等各类问题.政府、用人单位、农民工自身是构建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三方责任主体.采取分类、分层的方法建立一种过渡性质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是对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障问题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关系着城市中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的利益,也关系着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农民工的权益受到多方面的侵害,也有多方面的力量在努力改善农民工的权益状况,但是目前农民工权益保护在机制上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限制着其功能的发挥,这就需要创新一种机制。社会工作重视人的不同需要,重视系统地整合资源,在这一视角下,保护农民工权益,首先应建立起一种整合的机制以解决农民工群体的现实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满足农民工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天津城市建设的日益发展,建筑施工企业的农民工已成为建设大军的主力,在他们身边,一张工伤保险安全网正在有条不紊地编织中。据悉,截至2008年5月,天津市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人数已  相似文献   

4.
青年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实践社会学研究的发现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符平 《社会》2006,26(2):136-158
青年农民工适应城市的实践受到乡土世界、想象世界、城市世界和实践世界交互作用的影响,其形态和逻辑被四个世界型塑。他们的行为和价值观都是其实践世界之社会与人际关系结构的直接反映。他们通过实践性惯习的生产与再生产方式,来寻求一种界定并表达自身身份的社会适应性。这足以使他们应付城市的一般生活,并不一定需要获得现代性来适应城市。乡土性在他们的生活中仍然发挥着较大的路径依赖作用,获得一些现代性特征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适应、融入城市。青年农民工实践世界里诸多冲突关系和限制因素直接导致他们难以适应和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5.
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是有着丰富涵义的社会变迁过程。城市农民工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特定部分,由于体制、环境以及自身素质等方面因素,使得他们对于城市知觉处于一种普遍的焦虑之中。他们的社会保障由于缺乏应有的制度安排,而成为城市中的弱势族群。关注城市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妥善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是解决当前中国农民工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日常生活中的身份建构与空间型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晔琴 《社会》2007,27(6):175-175
近年来,中国的“农民工问题”倍受国内外关注。本研究从“社会建构”概念入手,以上海某棚户区中的外来民工为对象,探讨他们进入城市后的身份建构机制。笔者认为,户籍制度的存在是农民工身份被建构和维持的宏观背景;同时,在与本地居民混居的社区中,这种集体身份也通过日常交往和城市居民的话语被建构和符号化,并获得了广泛的认同。笔者在文中提出“移民空间”的概念,即随着乡城迁移人员在城市的集聚,“农民工”聚居区这一独特的城市空间正在慢慢形成,并成为身份认同的一个空间符号。  相似文献   

7.
綦琪 《社会工作》2008,(16):34-36
在我们周围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容貌与常人无异。但是,他们不会说话或是只有微弱的语言能力;他们不喜欢也不会与人交流,他们表达喜悦的方式是尖叫,表达亲近的行动可能是拳打脚踢;他们常常偏执于一种习惯不能改变。通常他们被归类为精神病或者弱智。他们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称:自闭症患者。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国际、国内自闭症儿童机构的各种服务手法,探寻中国自闭症儿童机构的发展之路,为中国的自闭症机构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为这些遭遇不幸的儿童进一份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唐宇婷 《创新》2014,8(6):82-88
当前农民工在城市处于一种"半城市化"状态,既不利于农民工发展也不利于城市化发展,归根结底就是农民工的各方面资本存量不足。资本存量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框架。首先,农民工与土地资本存在着矛盾的关系,土地是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之一;其次,影响农民工城市化的资本因素分别是来自农民工自身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来自政府的制度、经济资本,以及在市场化运作下,农民工在城市消费支出扩大,导致城市化成本增加也是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从主体资本存量的角度分析农民工半城市化原因,能从与农民工相关的主体方面更加详细地对原因进行探讨,以便于化解农民工城市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基于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参与观察和现场实验等多元方法,发现农民工子女教育不平等的两种社会心理机制:家庭中父母期望的自证预言效应和学校中遭遇的刻板印象威胁;而身体机制则体现为农民工子女的不良健康状况及其被贬低的行为习惯。针对教育不平等的身心机制,设计了提升农民工子女学业成就的两种简洁有效的干预策略,即传授智识增长论和建构多元评价体系。这两种干预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农民工子女的学业成绩,改善其学业认同,并降低刻板印象威胁体验。期望干预策略也能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不利环境。  相似文献   

10.
有学者称,目前我国农民工群体在2.1亿以上。2000年国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农民工占全国工人总数的50%以上,其中在中国产业工人中农民工占到57.5%,在第三产业工人中农民工也占到了37%,农民工已经成为工人阶层的主要组成部分。正因为如此,农民工问题为社会所密切关注。然而与农民工的庞大的数目不对称的是,农民工在城市的弱势地位没有很大的改观,他们在城市里的生存环境依然不容乐观。相当部分城市人口对他们有一种岐视心理;所从事的都是脏累差的活,工作环境十分恶劣;一旦被拖欠工薪,又无法及时有效地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有数据显示,职业病开始损害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的健康。在目前超过两亿的全国受职业病危害人数中,绝大多数是农民工。一方面急性职业性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甚至酿成群死群伤的重大事故;另一方面以尘肺病为代表的慢性职业病则呈聚集性发病的特点,导致一些地方劳动者因职业病返贫、致贫。农民工是中国的城市化建设的功臣,他们需要与他们贡献相匹配的权益。关注他们的生存环境,保护他们的健康和权益,是当前迫切的问题。有专家呼吁,让农民有尊严地工作!不仅要保护他们的健康,还要促进健康:不仅要求生理上的健康,更要求精神、心理方面的健康和人格保证。  相似文献   

11.
王红艺 《社会工作》2011,(23):38-40
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而出现并不断壮大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从较为宽泛的意义上说,农民工是指户籍仍在农村,进城务工和在当地或异地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者。据多部门的分析估算,此意义上的农民工已达两亿多人。随着老一代农民工的逐渐返乡和年轻一代的兴起,生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在成长经历、就业和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权利意识等方面都与老一代农民工有着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怀揣着梦想,农民工纷纷踏上列车来到都市,做着城里人不愿干的工作:在酷热难耐的建筑工地,有他们挥汗如雨的身影;在恶臭扑鼻的下水道,留下他们疏管道、清淤泥的足迹;在夜深人静的马  相似文献   

13.
吴菲  王俊秀 《社会》2017,37(2):74-105
尽管社会经济地位低于城市居民,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却更高。这种客观经济地位与主观福利评判的不一致有两种解释:同质性参照群体假设和向上流动期望假设,暗示农民工在进行社会比较时会选择不同的参照群体。基于一项大规模全国代表性的调查数据,本文通过建构农民工的多个参照群体检验了上述假设,结果验证了同质性参照群体假设:控制个人收入后,同省其他农民的平均收入越高,农民工的生活满意度越低;加入农民的平均收入后,农民工相对于城市就业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优势消失,甚至转为劣势。向上流动期望假设未获支持:城市就业居民的平均收入对农民工的生活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而且这样的“零效应”可能并非由于向上流动期望的压抑影响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王竹换 《社会工作》2008,(14):25-26
小组工作可以将同质性很强的农民工子女聚集起来,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了情绪宣泄、互助合作、观察学习的机会,通过一系列活动方案的设计农民工子女形成合理认知,促进他们社会化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5.
大病、疾病等医疗保险。农民工外出打工,最怕遇见的是大病、疾病。因为大病、疾病将导致失业,这将使原本就缺钱的农民变得雪上加霜,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他们只好打包返乡。如在“非典”期间,就有大批农民工返乡,其中还包括一些被确诊为“非典”的农民工,这都是因为农民工没有医疗保险,他们自己负担不起医疗费用。工伤保险。由于农民工的特殊身份,他们遭受的待遇也很不相同,那些脏、乱、累的活由农民工干,那些容易出事故,缺乏安全措施的活由农民工干,那些有害身体健康的活由农民工干,农民工因工致伤、致残、致命的事故时有发生,并因此产生一  相似文献   

16.
农民进城经商务工是他们为获得"有理由珍视的那种生活"的功能性活动的一种,是他们可行能力的一个体现.中国农民工问题,实质上是其可行能力的匮乏,而造成农民工可行能力匮乏的客观原因主要是制度障碍、利益组织缺失、信息不对称等.因此,解决中国农民工问题,应以扩展其可行能力为价值导向,重点围绕制度建设、组织培育、信息化建设来展开.  相似文献   

17.
易萱 《东西南北》2013,(14):38-39
有这样一群中国人,他们在国内过着普通百姓的平常生活,可只要一入境朝鲜,就摇身一变,有专机、专车、专人服务;坐景观台、VIP坐席看文艺演出;免费参观风景名胜;甚至在朝鲜媒体的“长枪短炮”下,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明星”。  相似文献   

18.
社区学院应致力于提高农民工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城镇化、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一支重要的建设力量,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须依赖的主力军,他们是促进我国永续发展的强大力量,但他们又是一弱势族群。在城市化、工业化中农民工已发挥、还将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的发展与未来与多达2亿的农民工群体及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基于劳动者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诉求,重视、致力于提高农民工素质是社区教育重点和社区学院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问题是当前我国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活动,社会工作具有专业的价值理念,其在农民工问题的认识上更突出人文关怀。更重要的是,社会工作对农民工问题的介入主要是通过专业方法协助农民工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不断增强他们的能力和信心,从而能够正常地适应社会生活,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子弟学校是城市化流动加速背景下产生的特殊教育机构。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子弟学校不仅对于农民工子弟学校,而且对于拓展社会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具体价值体现为: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正常心理的健康发展;增强学生对城市的认同感,促进其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密切联系家庭,改善家庭教育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积极性;影响教师的教育理念,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可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