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FNDSA透视法国的社会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法国,协会组织非常发达,早在1901年法国就通过一项协会法,以法律手段来保证公民结社的权力,并对之予以规范。对于那些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协会组织,一旦它们的某些计划得到政府认可,便可获得一定的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灾害救助主体包括政府、社会团体以及个人,为了更好地发挥合力,要加强三者之间联系,建立横向的灾害救助体系;此外,需要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在纵向上建立以提高个人自助能力为基础的救助网络,以形成立体化式的救灾网络。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灾害救助主体包括政府、社会团体以及个人,为了更好地发挥合力,要加强三者之间联系,建立横向的灾害救助体系;此外,需要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在纵向上建立以提高个人自助能力为基础的救助网络,以形成立体化式的救灾网络。  相似文献   

4.
到6月下旬,湖北省宜城市的十大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已经全部建立并付诸实施。3.2万城乡弱势群体分别从政府编织的社会救济、灾害救助、社会援助“三位一体”的救助网络中得到周密呵护,在全省县(市)域率先实现了老有所养、田有所帮、居有新房、病有所医,学有所成,经验被省民政厅推广。  相似文献   

5.
2005年以来,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建立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为基础,以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司法援助等专项救助为补充,以慈善救助、礼会互助为配套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有效地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当时的社会救助工作大多呈现救助手段单一、救助内容单一、救助形式单一,一般都停留在向困难人群发放金钱和物质救助上,没有考虑不同救助对象之间的特殊需要。  相似文献   

6.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与社会面向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它通常被视为政府的当然责任或义务,采取的也是非供款制与无偿救助的方式,目标是帮助社会脆弱群体摆脱生存危机,以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社会救助的外延,则包括灾害救济、贫困救济和其他针对社会脆弱群体的扶助措施。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期间,被称为经济发展的"减震器"和解决贫困问题的"最后一道安全网"的社会救助制度在山西省得以逐渐完善,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高,但终因社会救助缺乏统一的救助法规、现有政策法规出自不同部门、社会救助工作的具体实施多重部门操作等原因,目前社会救助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到位的地方。本文立足于山西省社会救助现状,针对目前山西省社会救助立法、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对建立山西省新型社会救助法律制度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嵌入式发展的视角下,通过对现有的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体系进行深入地了解和分析,探讨在政府主导下社会工作机构及社会工作者在流浪儿童救助流程中的角色和存在的症结,分析广州市社会工作机构与政府组织相互嵌入的现实问题,提出嵌入式发展视角下的流浪儿童救助体系流程再造,从而促使形成一个新的整体救助网络。  相似文献   

9.
政府在社会救助中的责任及其职能的合理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救助制度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子系统,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它通常被视为政府的当然责任或义务。本文通过对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中政府失责问题的剖析,探讨了政府在社会救助制度中应承担的责任及其职能的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10.
自2003年8月1日开始实行收容遣送改为救助管理,这是一次针对城市流浪乞讨管理体制的大改革,一改强制性收容为关爱性救助,它的改革和变更是我国社会发展和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更是反映政府了对人的尊重与保护。  相似文献   

11.
创新顶层设计构建"四层"网络政府运筹网络。市委、市政府将未成年人工作纳入顶层发展战略,制定了《"十二五"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建设规划》;成立了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大救助管理体系;纳入对乡镇、街道和市直部门领导班子和党政主要负责人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将未成年人社会救助保护的专项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列入安排重点;设立常德市流浪未成年人社会救助保护关爱基金,专项用于流浪未成年人社会救助保护工作。政策孵化网络。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流浪未成年人社会救助保  相似文献   

12.
废除强制性的收容遣送制度,实行关爱性的社会救助制度,是政府加强和改善社会行政管理的一次改革和重要行动,也是政府履行职责,增加公共服务产品,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解决政府职能越位、缺位、错位、不到位的一条途径和措施。"自愿求助,无偿救助"是新型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原则。解决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存问题是政府推行亲民爱民政策的体现,受到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一致拥护。  相似文献   

13.
废除收容遣送制度建立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其实质就是将强制性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救助管理,建立以自愿受助、无偿救助为原则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诚然,收容遣送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救助性,在保护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权益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城乡关系、法制建设、政府职能的变化,人们的生存环境和人口流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容遣送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容遣送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国务院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废除《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建构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这一新型的社会救助制度,完善了我国社会救助体制,规划了针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宏伟蓝图,对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充分领会《救助管理办法》的精髓,对我们做好工作切实维护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电视媒体在慈善事业中的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弱势群体,因为生活在社会底层,都普遍缺乏社会参与的机会和能力,都有着被边缘化和被社会排斥的被动特征.对社会救助事业而言,国家和政府的救助体系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而电视台的责任在于宣传并阐释相关的救助政策和制度,协助政府开展慈善救助活动.  相似文献   

15.
韩作珍 《社科纵横》2007,22(5):21-22
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是甘肃省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应从政府救济和社会救助两个方面入手,构筑包含生存权益保障系统、生活支撑保障系统、突发应急保障系统、时令解困保障系统、特殊补充保障系统与外部环境保障系统六个方面完整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框架,并提出了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虱外灾害社会救助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给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分析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总结并借鉴国外社会救助制度的成功经验,对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灾害社会救助制度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娜 《社会福利》2010,(9):59-59
为拓展社会救助资金募集渠道,南川区积极推进乡镇稻草援助中心建设,形成了稻草援助中心与慈善组织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慈善救助网络,初步建立了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相结合的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8.
李波 《社会福利》2008,(10):11-11
党的十七大提出"着力进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各级党委政府更加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为做好救助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救助管理工作迎来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  相似文献   

19.
柳拯 《社会福利》2004,(8):4-10
要建构起农村社会救助体系,除统筹规划外,还亟需解决一些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把握以及切实解决,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明确思路、找准方向,真正推进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和匈牙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考察纪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冬时节,已感瑟瑟寒意。2007年11月1日至10日,应莫斯科市政府、匈牙利奥尔塔洛姆慈善救济会的邀请,以福建省民政厅邱玮副厅长为组长、福建省民政厅救助管理总站站长杨铁军、福建省老龄办调研处郭战平处长为组员的考察组一行3人,赴俄罗斯和匈牙利两个国家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访问。考察组就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方面与俄罗斯、匈牙利的政府有关部门、社会组织进行友好交流,并参观了养老、救助服务机构及国家公墓等当地福利设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