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自20世纪80年代持续至今,已成为拉动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独特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和与之相联系的户籍制度,使得上亿农村务工人员只能"城乡两栖",也因此产生了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这一群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对当前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与归纳,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背景、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与数量规模、针对留守儿童的多学科研究以及问题的现实性对策等几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对全面认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了解当前的研究进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关注、参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除了强化家庭功能,外出父母多关心孩子的生活、身体、情感和心理健康状况,提高"隔代教育"的质量外,还必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城市流动.以未婚青年男女和已婚男性为主的候鸟式的迁徙流动,使农村出现了大量分离式家庭,由此导致的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现象及其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对农村留守妇女的研究远滞后于对农民工、流动妇女、留守儿童的研究.由叶敬忠、吴惠芳等在历时两年对我国安徽、河南、湖南、江西、四川等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农村留守妇女研究基础上著就的<阡陌独舞--中国农村留守妇女>全面系统、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示了我国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状态、应对策略和社会支持.该书不仅为社会各界打开了一扇了解农村留守妇女群体的生存与发展状况的窗户,而且为政府和学界重新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乡城流动的影响,统筹解决城乡发展和人民生活问题,建立"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政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论证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2004年7月出版的<人口研究>上,杜鹏曾经主持过一期"人口与发展论坛",题目是"聚焦'386199'现象,关注农村留守家庭"[1].此后,我们一直在关注农村留守老人研究的进展.应当说这方面的文章在不断增多,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著却难得一见;因此,当看到中国农业大学叶敬忠和贺聪志的新著<静寞夕阳--中国农村留守老人>时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5.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农民工问题副产品出现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三农"问题的衍生物.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和儿童社会化机构的单一,特别是家庭教育的缺位以及农村基层组织功能的不到位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近几年来,学术界在农村"留守儿童"概念的界定、形成原因、监护类型、社会化、权益保障及支持体系的构建等诸多方面展开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今后研究者应当注重基础性研究,加强研究的整体性与系统性,不断拓宽研究渠道,为最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城镇化不彻底所导致的衍生性问题。基于对10个省(市)9 448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的实证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在身体生长发育、教育监管方面弱于非留守儿童,而在心理和学习等方面与非留守儿童无显著差异。农村留守儿童并非"问题儿童",而是"弱势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内部存在分化,母亲外出留守儿童、低龄留守儿童以及处于成长关键期的留守儿童需引起社会各界重点关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则与路径在于,协同主体,构建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聚焦核心,关注留守儿童重点群体与关键方面;着眼根本,呼唤母亲回归与城市接纳。  相似文献   

8.
《源流》2007,(10)
资料表明,目前我国进城的农民工有1.5亿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229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儿年继续呈较大幅度的上升趋势。"留守儿童"因父母双亲或单亲外出打工,而被寄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他们的父母都不在身边,放学离校就步入了无人监管的"真空"境地,他们不服从爷爷奶奶的管教,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着不少不良行为。在学校表现为纪律松散,性格孤僻,脾气急躁,容易冲动,打架,厌学,上课睡觉,有辍学到外面闯世界的苗头;有些过早地谈恋爱。吸烟,赌博,泡网吧,偷盗,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不同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道德成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有四种教养方式--隔代教育、寄养教育、寄宿教育和自我教育.不同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道德的成长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道德成长问题提出了可行性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人格缺陷、心理障碍;学习整体上较差;道德意识淡薄、行为出现偏差等同题突出.要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我们必需加强家庭教育责任、注重学校针对性的教育及改善社会环境等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引导.  相似文献   

12.
以“00后”一代农村留守儿童的网络媒介接触行为为研究对象,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样本数据,构建社会化和媒介接触相关指标,建立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网络媒介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进一步地,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索这一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网络媒介有助于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水平。网络媒介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水平的提高主要体现在理解能力、健康状况、生活自理和语言表达四个方面,而对于留守儿童的智力和待人接物水平并没有显著影响。学习和社交偏好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水平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娱乐偏好并不能显著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水平。社会信任在网络媒介接触过程中呈现部分中介效应,对留守儿童社会化水平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留守生活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现实遭遇,过什么样的留守生活决定了他们生命和生活的状态和质量,留守生活是我们考察和思考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视角和维度.农村留守儿童的留守生活主要由家庭生活、学习生活、交往生活、消费生活和闲暇生活构成.对陕西省宝鸡地区700名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情感呈现陌生化倾向,学业成绩不良现象普遍,也容易成为同学欺负对象等,而且,不同学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对留守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存在显著性差异.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留守生活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充分了解不同学段的留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留守儿童目前已成为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他们在缺乏正常家庭教育的情况下,面临着诸如生活、安全、道德、心理、教育方面的问题。根据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及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农民工应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回乡创业、就近就业,认为这样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不断扩大,这一特殊群体日益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在隔代教育的作用下,祖父母对这些留守儿童过分溺爱,加之祖父母自身教育水平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将儿童保护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纳入国家行动议题,意味着国家将着力防治严重危害儿童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和权益的性侵害问题。从国际经验和国内政策导向来看,儿童性侵害防治的首要策略是预防。在此背景下,从儿童性侵害一般防治视角深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性侵害预防教育议题极有意义。在整合Jones团队"整合性系统模型"和Finkelhor"四先决条件模型"的理论内核前提下,建构了以儿童和性侵犯者之间"侵犯关系"为基点并融合我国文化传统的"整合性解释模型"用以解释我国儿童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性侵害的社会成因。基于生态系统和"差序格局"视角,构建了以儿童和(潜在)儿童性侵犯者为双圆心的"双线多层"儿童性侵害预防教育和干预网络模型,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性侵害提出相应的预防教育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广阔的农村,从两、三岁到十七、八岁都有"留守儿童"的身影,通过多方调查,可知他们的现状确实令人担忧,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为此应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农村留守儿童权利保护已经成为重大社会问题。亲权、受教育权以及安全权益的保护不足构成留守儿童权利缺失的三种主要类型。农村留守儿童权利保护不力的根源在于两次现代化转型使传统社会保护体系遭到破坏,无法有效隔离社会风险。强化农村留守儿童保护必须走"双轨制"道路:一方面,国家应当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保障制度;另一方面,国家应当构建系统的保护家庭的服务体系,重塑家庭保障在农村留守儿童权利保护体系中的基础性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障权是农村留守儿童享有的请求政府依法维护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兼有社会权与自由权属性,并以公平与需求作为其价值基础.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障权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基本生活保障权、照管保障权、教育保障权、健康保障权;这些权利的实现皆建立于中央政府、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流出地政府与流入地政府的积极作为与具体援助之上.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状况及由此引发的各类相关问题也日渐突出。文章从家庭教育的视角,考察我国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要类型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对个体及社会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总结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