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现代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社会的政治活动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加速了政治权力的社会化进程。所以需要适应网络化要求,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网络社会学主要研究成果,分析研究信息时代背景下网络技术在权力变移影响上的正负两种效应,探索和考察权力变移所呈现的知识化、扁平化和分散化的趋向。这将有助于强化权力的力量,促进网络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国家建构理论关注现代国家作为唯一政治共同体形态对于社会权力的有效整合与渗透。在农耕帝国遗产即政治权力二元性、社会结构离散化历史背景下,中国现代国家建构最终成于深刻性农民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国家化过程。现代政党主导的社会动员和组织化改造与现代国家建构过程中的社会国家化有其内在一致性。无产阶级政党通过社会革命整合乡土社会,生成组织化权力形态、垂直型动员汲取模式以及党政合一的科层体系,构成政党国家得以建立的基础性国家能力。同时,政党国家通过一系列国家化运动逐步改造乡土社会的基本形态,使得政党国家与乡土社会的关系高度连接和趋于一体化,并通过政治制度化和国家社会化来实现革命以后国家的持续性建构。  相似文献   

3.
现代科学技术在防治腐败的过程中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优势,它有助于控制权力、削弱腐败动机,减少腐败机会。以"制度+科技"为主要特征的科技防腐模式是中国将现代科学技术融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产物,它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等因素造成的交易成本。科技防腐是一个交易成本最优化的反腐形式,是建设廉洁政治的有利工具。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度融合,网络政治的兴起与发展是必然趋势,它以相对低廉的成本直接影响并作用于最深层次的权力结构,推动科技防腐从以体制内权力控制和体制外权力监督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双向发展模式向以体制内权力控制和体制外政治吸纳为主要特征的新双向发展模式转变,从而实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相似文献   

4.
论科技政治空间的结构与张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政治空间有三个基本的结构要素:价值、权力、契约。这三种基本要素内部又分别存在着三种根本的张力———价值张力、权力张力和契约张力。价值张力就是科技与政治之间价值取向的背离与吻合;权力张力主要体现在科技与政治之间干涉与自由的关系;契约张力则反映的是科技主体与政治主体之间对于研究活动的委托与代理关系。三种张力的有机结合,推进着科技与政治之间互动关系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5.
政治权力合法性的问题是现代国家不可也无法避免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政治权力合法性界定入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合法性理论的渊源,指出政治权力的正当性与对政治权力的认同构成了政治权力合法性的基础和源泉.合法性是一种没有权力的权力.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中国共产党必须注重执政合法性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在政治学中,权利指的是一种政治资格,体现的是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政治身份以及国家政治制度设计时的价值取向。权力指的是一种控制力和影响力,政治权力是国家在社会管理中的控制力和强制力,是国家政治体系中实现资源分配的手段。权利决定了国家权力分配与结构,权力是实现权利的政治保障。在研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政治权利的平等,更要注重国家权力结构中民族区域自治权力的优化和完善,注重国家"有限授权"下民族区域自治权力的实际运作,这是不断完善、促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是中国由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的转折点 ,它实现了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应该说是一次胜利的革命。南京临时政府构建了现代国家的雏形 ,体现了中国的发展方向 ,必须肯定其历史地位和贡献。辛亥革命后一个相当时期 ,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期 ,保守与发展并存是历史的必然 ,它有一个消长、整合过程。辛亥革命是民族民主革命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毛泽东、邓小平等有关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论述,总结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的经验,阐明了中国从以资本主义为导向到以社会主义为导向的政治发展历程,具体论述了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目标转换与分期之间的关系,论证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政治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及其几度失误的原因和经验教训。全文力图体现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之统一,为研究中国近现代的政治发展提供一个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
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之前,世界各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行政思想。亚里士多德、马基雅弗利、洛克、卢梭、密尔等政治思想家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这些行政思想构成了现代公共行政学的理论来源。由于所处历史条件的不同,他们的行政思想各有侧重,但围绕公共权力这个中心共同构成了一个理论构架,即国家理论、政体理论、法治思想和革命理论。  相似文献   

10.
公共预算作为一种国家活动,在本质上是政治性的,预算过程中的各种冲突实质上就是政治冲突。权力作为政治学的核心概念,是影响公共预算资源分配的关键变量。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权力被广泛地运用。预算过程分配着决策权力,预算是权力的体现,预算过程中做出的资源配置实际上反映了政治权力的分配、运用与控制。预算是配置资源的公共权力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分配,是一个制衡结构,本身就是一个民主政治程序。当前中国公共预算的民主性明显不足,为了达到政治民主化这个目的,就必须进行预算改革,推进预算民主。实行预算民主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促进权力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同时也有助于增进国家政权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1.
现代科技向地质科技的渗透 ,促进了地质科技现代化。地质的概念从”矿产”向”社会化”转变 ,地质科技发生了从以找矿为主的”矿产型”知识结构向以服务于社会环境为主的”社会型”知识结构的飞跃转折。相应地对现代地质科技人才提出了新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与政治不是同步发展的,有时甚至是对立的。二者的递次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进步,科学技术不具备独立的行为能力,考察它的价值体离不开“人”的因素。人“政治动物”的属性赋予科学技术以物化了的政治力并使其上升为意识形态,对国内和国际政治持续发生着作用,对整个政治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学技术也许是政治发展的最大变量。  相似文献   

13.
因特网作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以信息方式行使信息权力的媒体将对人类的政治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由此公众政治社会化的方向、内容将发生改变,有助于公众开始新一轮社会化,培养主体的政治理性,建立新型社会关系;公众政治参与渠道拓宽,参政方式、参政手段增多,打破了传统媒体主导的社会信息垄断状态,为社会政治稳定安上了安全阀。  相似文献   

14.
与世界风险社会相应,科技风险文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文化中的一个新的重要的构成要素,它直接来源于科技自身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新的科技风险。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科技伦理、环境生态等科技风险问题的社会化和全球化,科技风险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特的风险文化。科学技术体系内部及外部科技价值观念的风险化是世界风险社会中科技风险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正是这种风险化的科技价值观念带来了完全不同于传统工业社会的社会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文化观既强调社会存在对政治文化的决定作用,又突出显示了政治文化的能动的反作用。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文化既强调其扎根于实践的科学性,又突出其为人民谋福利的政治价值性,它的形成既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这一社会实践基础上,又是其被人民逐渐接受的社会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是强国富民的重要途径 ,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高度重视科技的政治、经济、军事功能 ,其科技思想主要包括经世致用的工具主义价值观和纯粹探索的科学主义价值观。邓小平不仅继承了毛泽东经世致用的科技思想 ,极为重视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而且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 ,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启动和实施 ,奠定了坚实的现实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制定了具有本国特色的科技战略目标以及沟通为主的协商式科技决策模式。其中,科技发展战略以赶超发达国家为目标,旨在消除技术差距并创立自主的科技体系,将高科技作为谋求政治军事大国的手段;其决策模式强调科技决策过程及其步骤的“协商性”,但突出日本政府在科技决策中的作用。探析并总结日本战后科技战略目标及决策模式的经验教训,对后进国家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理工科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学者关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的研究大多是把大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尚未涉及针对不同科类的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研究。在长期从事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本文认真分析了理工科大学生在专业背景、思维方式、就业去向等方面的特点,总结出影响理工科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丰富的个性化因素,提出通过理工科大学生自身努力突破工科思维束缚,重视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养;理工科高校扎实而富有成效地组织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政府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与执政党建设、加强社会道德风尚建设与社会化人才评价机制建设等策略,旨在促进我国理工科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信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中新载体的出现成为必然。在信息时代,比较常见的新载体主要有网络载体和数字通信载体。我们应该把握这些新载体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以运用,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科学化、社会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