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近年来许多人谈论趋同论的热情很高,但现代资本主义仍具有有限的多样性。近十多年来,在西方学术界有两个研究流派一直在强调国家间的制度差异,强调制度差异对于经济活动和社会结果的重要性:“资本主义类型”理论主张协调的市场经济的运作与自由市场经济不同;跨国福利研究则发现了不同的福利政体,它们在制度设计上有着重要差异。了解和研究这两个流派对于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依附理论是产生于当代发展中国家,论述不发达与发达关系的一种理论学说。在分析依附理论发展的历史、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对依附理论的可取之处和缺陷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依附论理论提出并强化了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独立后如何实现经济现代化问题,这是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贡献,但依附理论在自身理论体系构建与理论论证演绎过程中存在众多缺陷。  相似文献   

3.
依附理论的发展历程和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发展社会学的观点来看,依附理论是国际经济和政治关系中影响重大的一种理论。这一理论经历了从悲观的“古典依附论”到具有乐观色彩的“依附发展论”的演变。霍布森、普雷维什、弗兰克和阿明对古典依附论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卡多索和埃文斯的观点则是“依附发展论”的代表。“依附发展论”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发展问题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4.
“世界体系论”的“中心—边缘”概念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依附论由盛转衰并迅速让位于一个受依附论影响很深的理论流派——世界体系论。世界体系论努力阐释世界体系得以产生、巩固和发展的过程及其原因,并对世界范围内的劳动分工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而对剩余价值如何向中心国汇集的问题做出了非常有力的解释。世界体系论所使用的"中心—边缘"概念不同于普雷维什以及依附论所使用的这一概念,赋予它完全不同的性质,以至于这一概念失去了原有的批判力,表现为一组描述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鼓吹把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和反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运用于“不发达经济”的“研究”。他看到“不发达经济学”两种主要形式:即增长模型和增长阶段论都宣告了破产,于是提出自己的一套“概括”,企图“发现经济过程的因素”。他认为,“个人之间和集团之间经济才能和经济素质的差别对于经济发展有影响”,“气候和其它地理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这些主观唯心主义或唯地理论的解释,当然是错误的,其目的在于借此逃避真正决定经济发展的制度本身的问题。至于胡说什么“整个不发达世界目前最繁荣的地区是与发达世界已建立接触的地区……这些接触是发达国家的人力物力资源、技巧和资本到达不发达世界的通道”,那更是赤裸裸地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势力侵入“不发达地区”打掩护。  相似文献   

6.
全球主义与区域主义是上世纪 80年代尤其是冷战后同时发展的重要国际关系现象 ,学术界对两者关系主要有“冲突论”、“兼容论”、“过渡论”三种看法。出现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区域主义的理论发展滞后于实践。区域主义的初始内涵是民族主义的体现和放大 ,经过旧区域主义和新区域主义 ,封闭性的区域主义和开放的区域主义等不同阶段对区域主义内涵的改造 ,其当代内涵与全球主义日益接近。新帝国主义披着全球主义外衣为殖民主义张目 ,对区域主义造成一定冲击 ,我们在推进区域主义和全球主义的同时 ,应坚决反对新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7.
依附理论对国际关系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附理论对国际关系研究的影响未得到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视,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家们对依附理论的观点多持不同程度的否定态度。作为国际政治经济学三大理论流派之一,依附理论对国际关系研究的影响是它的非西方中心的研究视角以及对第三世界不发达问题的高度关注,依附理论还对包括拉美在内的第三世界的外交政策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8.
言有尽而“译”无穷——翻译变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十年来的翻译研究使各种影响翻译并造成译文差别的因素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如果说传统译论中对翻译标准的论述是一种“趋同”研究的话,那么现阶段的翻译研究则主要表现为对翻译中“趋异”因素的关注。本文由此提出“翻译变量”的概念,并初步探讨了翻译过程中几个常见变量,以期能以一种新的视角综合现阶段各个流派的翻译研究,并进一步拓展翻译理论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借鉴前人关于国家创新体系功能论的研究,提出了国家创新体系的10种功能;借鉴前人关于国家创新体系阶段论的研究,提出了国家创新体系的三阶段论,即依附型、追赶型和自主型。构建了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研究的“功能一阶段”模型。  相似文献   

10.
美国学者菲利普·G·阿特巴赫(Philip· G·Altbach)基于依附理论体系创建形成的教育依附理论,以“中心”与“边缘”作为逻辑基点,研究了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格局中西方工业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控制”和“被控制”关系及成因。在这一理论视域下审视和反思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不但要求我们在建设过程中警惕学术殖民主义的侵蚀、学术自我殖民倾向的泛滥以及民族文化认同感的丧失,更需要我们冲破依附发展的桎梏,努力实现从“文化趋附”到“文化自立”的转变、从“模式效仿”到“模式立新”的转变、从“学术依随”到“学术引领”的转变、从“西方标准”到“中国标准”的转变,由此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由依附发展迈向自主发展、创新发展和引领发展,实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1.
论殖民主义体系的形成与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国殖民统治的建立并不意味着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主义体系的形成有着一个较长的过程,它是在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的过程中形成的,并且与现代国际法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柏林会议是殖民主义体系最终形成的标志。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殖民主义体系主要由三类不同程度上依附于宗主国的地区所构成,即殖民地、保护领与保护国、托管地。虽从严格的法律意义上讲,保护领和保护国同殖民地在对宗主国的依附程度上存在着差别,但并未改变殖民统治的实质。同时,随着殖民主义体系的形成,殖民地的行政管理机构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专制统治的特点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有个形成、发展和确立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与邓小平的革命实践活动是紧密相联系的。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框架体系是,“科学体系”论;“灵魂”“精髓”论;“基本原则”论;“精神动力”论;“坚持、发展”论。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新的时代、新的伟大实践的结晶,它把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泰国中世纪文学的发展轨迹和特征管窥何昌邑近十多年来,无论从深度还是从广度上来说,外国文学研究在我国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由于限于视野或囿于习惯,外国文学研究同时也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的发展趋势,即研究是以西方主要国家的文学作品、流派和作家为轴心的。据笔...  相似文献   

14.
以往的犯罪构成论体系研究,是一种脱离犯罪构成论体系与刑法学其他重要范畴的关系而进行的“孤立性”的研究.与正当行为的关系应该构成犯罪构成论体系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照应其与正当行为的关系使得犯罪构成论体系研究也是一种“关系式研究”,而这将丰满犯罪构成论体系,并有助于对中国大陆传统的犯罪构成论体系作出“中肯”的评价和“冷静”的对待.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出版的翻译教材数量和种类繁多。按其编写体系可分为“词法、句法流派”、“功能流派”和“当代译论流派”三类。翻译教材编写体系研究,就是对每一流派翻译教材的各个编写环节进行科学的评价,包括教材整体布局、翻译理论阐述、翻译方法介绍、翻译材料选择、翻译练习设计等,鉴定出每种编写体系下的教材在各个编写环节上的优势及薄弱环节。这有助于增强对不同翻译教材编写流派的认识,提高翻译教材的编写水平。  相似文献   

16.
企业能力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企业能力理论作为近几十年来的理论研究热点受到关注,本文对企业能力理论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梳理和阐释,并提出将企业能力理论分为四大流派,即资源基础论、核心能力论、知识基础论和动态能力论,其中资源基础论是企业能力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动态能力论则是近些年企业能力理论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17.
本期我们发表两篇关于资产阶级经济增长论的文章。甘恩一文运用资产阶级观点对各种古典的和庸俗的经济增长理论作了简略的评论,并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进行了攻击。他胡说:“马克思的模型不适合于研究增长问题,而只适合静态经济分析。”事实恰恰相反,正是马克思才其正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过程的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甘恩在谈到“不发达国家”贫困落后的原因时,极力强调“资本缺乏和需求不足”,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长期奴役和掠夺殖民地的罪行辩解。在他看来,要促进“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问题不在于彻底推翻旧的生产关系,为生产力发展开辟道路,而在于加速资本积累。而为了加速资本积累,他鼓吹“凯思斯的赤字财政方案对于资本形成仍有帮助”,号召劳动人民“苦干”和“多储蓄”。这种主张显然是旨在加强帝国主义及其仆从对广大经济落后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控制和剥削。瓦特金斯一文则企图论证:“不发达国家”输出“主要产品”,并从“发达国家”输入稀少生产要素(资本、技术等),就可以使经济得到发展。这种“理论”一点也不新鲜,不过是使经济落后国家永远沦为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和技术附庸的殖民主义滥调的一种翻版罢了。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是英国商品和资本在拉美占主导地位的时期,对这一时期英国与拉美经济关系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有关帝国主义理论中出现的许多重大的概念性的问题。论探讨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与拉美经济关系中存在的依附状态,并对这种依附状态的形成进行历史的考察。论的后半部分以英国铁路投资和阿根廷当局的关系为例,检讨英国投资与拉美当地政府之间关系的性质与特点,并对加拉赫、罗宾逊“自由贸易帝国主义”学说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后殖民主义运用“阶级”和“经济结构”的分析视角,剖析了西方文化霸权的根源、本质及其在跨国资本主义时代的流变态势,揭示出西方文化霸权的历史性以及霸权结构中西方文化霸权与政治、经济霸权的关联性,揭露了在西方与非西方的的关系结构中西方文化霸权的扩张性。具有马克思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双重视野和关注点的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后殖民主义,在跨国资本主义时代显示出其双重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0.
英美新批评是20世纪西方文论中一支重要的理论流派。“张力”论一直被作为新批评派关于作品内在构成的最高总结。本文通过对艾伦·退特(AllenTate)提出的“张力”说的梳理,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新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