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亦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俄文中是同一个词组。在苏联,“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体制”,作为单一、完整的制度的概念,系由勃列日涅夫在1968年3月第一次提出的,以此反映发达社会主义社会成熟性的社会关系。1977年苏联颁布的新宪法首次对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体制作了全面的说明,这一概念就作为国家根本法的调整对象被肯定下来。《苏联宪法》第九条规定:苏联社会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方针,是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些粗浅的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模式地位的政治体制形成于三十年代中期,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它是影响和制约苏联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进程的最强大的因素,如同苏联的经济体制一样,它在继苏联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建立政治体制的过程中,显示了其作为模式的重大作用,而在今天它正经受着社会主义改革浪潮的冲击。抛弃僵化的旧政治体制模式,重新确立适合各自国情的新体制,已被证明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自我改进的真正途径,也是当代世界进步的一大趋势。因此,事实求是地揭示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模式的形成过程及其社会历史文化根源,对于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化的历史性进程,创立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苏联高度集权政治体制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与合理性,也有其历史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突出、明显,以致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影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鉴于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所形成的政治体制,不仅直接影响着本国的政治、经济生活,而且也会对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相继进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今天,探讨苏联高度集权政治体制的形成,是有一定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曾经成为世界文明中心。苏联的成功得益于先进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在于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强大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苏联模式的形成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特殊的历史条件,它在保证苏联文明中心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苏联模式也存在一些弊端:经济上过于求纯、急于求成,指导思想上集权统一,超越阶段,政治体制严重脱离群众。因其不能与时俱进地作出调整,苏联模式走向了反面。衰落的苏联模式诱发了苏联文明中心的向外转移。模式先进而走进文明中心的经验,模式衰落而淡出文明中心的教训,对于深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丰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苏联的解体,这一时期的哲学也渐渐被人淡忘,乏人问津,但其中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在苏联哲学政治化的背景下,由于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这一错误前提的误导,哲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发达社会主义理论也只能成为粉饰现实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新任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内外交困的囧境下,启动了意识形态、党的领导、政治体制上的大刀阔斧的改革,结果竟是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苏联统一民族国家的解体和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崩溃。笔者以激进民主化为视角,考察苏联激进民主主义形成的社会基础,分析激进民主化与苏联解体的内在必然性,旨在通过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的悲剧总结激进民主主义的风险启示。  相似文献   

7.
七十年代中期,苏联经济虽然没有衰退,但由于劳动生产率的问题,其增长速度受到限制。苏联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受限制,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改变历史遗留下来的社会经济落后状况,保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苏联现实生活中的首要矛盾是:社会主义革命已经成功,原则上先进的政治体制也已建立,但是经济基础却极其脆弱。我们在一句列宁式的  相似文献   

8.
苏联政治体制是一种官僚化体制.这种官僚体制具有封建性和资本性的两面性质.随着苏联官僚的特权化,苏联官僚政治体制的资本性和封建性因素日益腐蚀着社会主义的机体,并逐步把它蛀空,最后苏联官僚政治体制的彻底腐化,导致社会主义苏联蜕去社会主义的外壳而演变为彻头彻尾的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9.
今天,谁也不否认,苏联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制的国家。中央集权在苏联社会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苏联社会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和作用。我们的理论界发表的探讨苏联体制问题的文章,大多论述其经济体制,较少涉及政治体制;对苏联民族问题的讨论也仅限于纯民族问题,而把民族问题与政治体制联系起来立论的文字更为鲜见。然而,苏联的民族问题对于其政治、经济体制是有着紧密关系和重要影响的。  相似文献   

10.
6月14日,吴树青教授在长沙对高校政治课教师作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报告。报告指出,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来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的提出,是付出了很多学费的,苏联自1936年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后,对于社会处在什么阶段,简单套用经典作家的说法,由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阶段,到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阶段,后来又减码,改为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到发达社会主义入口处,再到提出“社会主义完善论”,社会主义还在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现代西方市场学是发达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而现代社会主义市场学则是发达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但是如果在理论上未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在实践中未解决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模式前,是谈不上建立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学的。长期以来,苏联并未从理论上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问题。诚然,斯大林曾提出,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两种形式的存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承认价值规律  相似文献   

12.
六十年代未,特别是进入七十年代以后,勃列日涅夫之流大肆吹嘘:“苏联已经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已经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而是充分发达的、技术装备良好的城乡经济体系”。他们还胡说什么:所谓“发达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是对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信口雌黄,真是无耻之尤! 所谓“发达的社会主义”,戳穿了,不过是打着社会主义招牌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苏修  相似文献   

13.
六十年代未,特别是进入七十年代以后,勃列日涅夫之流大肆吹嘘:“苏联已经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已经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而是充分发达的、技术装备良好的城乡经济体系”。他们还胡说什么:所谓“发达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是对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信口雌黄,真是无耻之尤!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苏联已抛弃发达社会主义理论,因此文中所提及的这一理论已不合时宜,但文中对趋同论所作的分析,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表面上来看,苏联的发达社会主义理论与本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西方盛行的"趋同论"极为相似。这两种理论的基本出发点都是强调经济发展是社会变化的一个基本功能飞趋同论尽管"趋同"论有种种  相似文献   

15.
民主的缺失是导致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苏联从斯大林统治时期所形成的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到戈尔巴乔夫统治时期进行的绝对公开化、民主化的政治体制改革,两个“极端”都违背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错过了民主改革的良好时机,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而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越南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是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民族民主革命战争而建立的,其革新开放前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的形成是受国内长期的战争环境、政治传统和政治体制、中国的封建王朝中央集权体制的影响,以及盲目照搬苏联模式而形成的.追溯其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模式形成的根源和影响因素,对于研究越南政治体制改革有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民主和公开性不断加强的条件下,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改革不可逆转的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把新的因素引进这个体制,并根本改变它的结构。换句话说,政治体制的改革应当确保社会主义社会更新的思想具体化。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是与人们活动的特殊环境即政治环境相联系着的。列宁认为,政治是阶级之间由于国家权力而具有的相互关系。根据列宁的观点,在政治中最为根本的是国家权力的体制。在对政治体制的分析中,马克思主义根据科学的方法论提出它是一个特殊的整体现象。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辩证唯物主义地分析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不同阶段实行的政治体制,勾划了它在  相似文献   

18.
一、出发点与着眼点我国当前的社会实际,既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所设想的象欧美国家经过无产阶级革命所建立的那种发达的社会主义;又不是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前所看到的社会主义;也不是斯大林在列宁逝世以后领导苏联人民,按照俄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是仿效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虽然这种体制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有很大的弊病。它不能保证人民群众创造力的充分发挥,也不能始终保证党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领导,在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中更加显露了它的不适应性。因此,政治体制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20.
利用学术界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苏联时期中亚五国的政治体制发展过程。苏联在中亚实行联盟的历史过程中,显露了中亚加盟共和国政治体制的薄弱;再加上苏联加盟共和国体制本身存在的问题,中亚加盟共和国的瓦解便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