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发达国家在人口登记管理、信息管理、流动人口调控及社会融合政策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及植入我国的四大体制障碍——人口信息整合环节断裂、地方财权事权环节断裂、鼓励就业环节断裂、举家迁移环节断裂。基于人口有序管理良性循环的理论框架,论述了发达国家人口有序管理经验对我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启示,即建立"双核心"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人口有序管理协作机制,突出"成本杠杆"作用;建立居住证制度,实现流动人口渐进式福利供给;改革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实现公共福利均衡供给;建立以"城市功能定位"为导向的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机制,促进人口与产业有机结合;建立以家庭团聚为重要维度的社会融合机制,体现对"事实移民"的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2.
引导人口有序流动迁移,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我国正处在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时期,日趋活跃的人口流动迁移和持续快速发展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口计生工作已由单纯的控制人口数量向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在这个重要转型期,如何充分发挥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中的作用,是我们今后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为了进一步促进人口计生工作思路和方法的转变,更好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甘肃人口委在全省开展了"生殖健...  相似文献   

4.
论黑龙江省人口分布及科学引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分布状况既是人居环境适宜性的标志,又是以往产业布局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将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产生巨大影响。所以,科学引导人口分布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活动,也是实现统筹发展、均衡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路径。黑龙江省平原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人口相对集中,边境地区人口总量少且分布相对分散,林区人口呈减少趋势。结合人口发展功能区研究,对目前人口分布按人口发展功能区进行分类。提出利用哈大齐工业走廊和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的有利契机加快人口集聚、延长天保工程时限、有计划地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恢复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森林生态功能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流动人口规模大、隐蔽性强、人员身份错综复杂,成为人口计生工作服务管理难题。健全和完善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户籍地管理为辅的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新体制,已是人口计生工作的当务之急。管理体制未到位是当前流动人口难管理的症结所在当前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主要存在流出人口数量大、信息难掌握、违反政策生育处罚难、人员经费不足、手段弱、措施软等问题。由于以现居住地  相似文献   

6.
解放思想 大胆探索 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实践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必须大力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为加强对服务管理机制创新的经验总结和理性思考,本期开始,“本刊关注”栏目将围绕不同创新模式,介绍各地的探索与思考。本期特刊发了王培安副主任关于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文章,观点新颖,思路开阔。同时集中编发了5篇相关文章和访谈,它们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阐述了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的各自特色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意见建议。希望借此推动各地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开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全国老龄办称,到2015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约占总人口的16.7%,年均净增老年人口800多万,超过新增人口数量,在城市或乡村,老年人因为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差异而面临各自不同的问题,“空巢老人”、“失独老人”、“留守老人”等的养老问题都相应地引起了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是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前提,实现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则是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创新的基本目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迅速扩大,由1982年的657万增加到2009年的2.11亿,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支生力军。在新的形势下,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口问题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但在人口转变和社会转型的同时,深圳的人口问题由过去的以数量为主,向数量、质量、结构相互交织转变,人口问题及其给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带来的影响更趋复杂,使得深圳人口管理更具挑战性。本文通过系统回顾和反思深圳市人口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吸收各界对深圳人口问题的基本观点,在借鉴国内外成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全市人口管理体制创新进行了初步战略性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庞大的人口群体对社会提供的生殖健康服务需求巨大 ,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人口群体对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方和供给方的现状 ,阐明了我国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的基本特征及存在问题 ,并希望能对医疗卫生部门和计划生育部门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全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盘棋”机制建设会议,是国家人口计生委继去年杭州会议、天津会议以后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在“三年三步走”战略实施一年后的关键时期召开这次会议,认真总结省内“一盘棋”经验,全面部署区域“一盘棋”工作,对于实现全国“一盘棋”将起到重要的作膈。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人口计生局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出发,将推进信息化建设与人口计生工作各项改革紧密结合,确立以信息技术服务基层为理念,应用系统建设为主导,信息资源利用为核心,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为重点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路,努力构建“数字人口”工程,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运用于技术服务之中,提升信息技术设备水平,加强信息收集和分析利用,  相似文献   

13.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提出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道路的历史命题。现实中的人口服务管理事关多方,目前统筹协调的体制尚处于探索之中,问题不少,难度不小。如何统筹解决人口服务管理与城市发展转型的问题,无锡的“人口机构统筹型”管理新体制提供了他山之鉴:以人口计生委为平台统筹队伍,共享信息,协调部门是合法,合理,合情的选择。本刊征得课题组同意,特将其调查报告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推动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2011年以来,广西桂林市叠彩区大力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采取多项措施,扎实推进辖区流动人口计生基本服务均等化管理模式。宣传教育服务均等化。全区各乡办计生部门在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建筑工地、车站等场所,设置了免费发放宣传品点,通过建立公交宣传站台、精品宣传长廊、人口文化景苑以及举办婚育知识讲座等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为比较流动人口与农村青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本研究利用联合国人口基金会青年流动人口健康风险评估项目的调查资料,重点揭示1524岁青年流动人口和农村青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利用问题。研究发现,青年流动人口与农村青年人口相比,2周患病率较高,患病后就诊比例和及时就诊比例偏低,保险覆盖率低,患病就诊的报销比例低。多因素分析表明,控制了年龄、自评健康状况、医疗保险拥有情况、近一年体检情况等因素后,流动人口患病就诊的比例依然低于农村青年人口。可以认为,与农村青年人口相比,流动人口面临着更高的健康风险、卫生服务利用不足,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6.
为做好城市社区和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山东省烟台市人口计生委从抓基层基础入手,在完善服务管理体制机制上下硬功夫;从强化各项工作入手,着力实现各项工作规范,实现了城市人口计生服务管理的"一目了然、一清二楚、一点不漏、管理现代"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解决流动人口问题的新路:综合管理、“一站式”服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流动人口实行综合管理,“一站式”服务是解决当前流动人口问题的一条新路。各级组织应采取措施确保这项工作科学运作,抓出成效。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流动人口数量越来越大,据不完全统计,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目前共有流动人口47万,其中流入人口17万,流出人口30万。2010年以来,桂林市在建立和推广流出人口"协议式管理、亲情化服务"和流入人口"人来登记、人走注销"的旅店式管理服务模式的基础上,紧紧把握好本市被国家4部委确定为"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城市"的契机,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全面落实,全面促进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部队新的兵役制度改革,到营区居住、打工和租赁房屋从事经商活动的流动人口数量在逐年增多。流动人口的大量流入,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人口计生工作增加了难度。  相似文献   

20.
人口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乎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那么,作为西部内陆城市的兰州来说,在新时期如何有效破解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自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日前,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甘肃省兰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王俊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