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极舆论指的是能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合情合理的对策建议或持续的动力,从而有利于某些社会问题或事件朝着有益方向发展的健康舆论,与之相对的是消极舆论。舆论环境由舆论组成。如果一个社会的舆论以积极舆论为主,不同领域的积极舆论汇聚在一起,就会形成积极舆论环境。积极舆论环境建设有利于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有利于推进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有利于巩固壮大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国内外的一些消极舆论给当前中国的积极舆论环境建设带来了极大挑战,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要避免消极舆论的产生和影响,依法治舆,做好舆论治理和导向工作,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积极舆论环境的新格局,最终让积极舆论成为社会舆论的主导力量,营造积极的舆论环境,构建良好的舆论生态。  相似文献   

2.
当前的网络舆论已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来源,网络舆论从内容、来源、主体等方面都呈现出一种复杂化的态势,但也相应产生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要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必须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在网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媒体是社会舆论的主要载体,它具有反映舆论、形成舆论和引导舆论的功能。近年,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土地财政,不断采取强制手段进行拆迁。拆迁、强拆、自焚等成为媒体舆论中最惹眼的关键词。面对喷涌而来的舆论浪潮,各级政府仅仅依靠控制舆论、引导舆论是不够的。要想从根本上化解舆论能量,地方政府首先应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官员素养,坚决依法行政,这样才能建立起政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才能真正营造一个和谐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事业的发展,网络舆论作为一种新的言论形式、一种新的社会舆论平台日渐兴起。人们可以更加自由、更加民主地在网络媒介上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网络舆论也正在以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的形式对中国现有的各种社会问题形成强烈的冲击。网络以开放性、隐匿性等特性成为意见的自由市场,但同时也带来了滥用自由、歪曲自由的问题,因此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管理成为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媒介环境下由媒体主导的"公共领域",可以形成媒体主导的舆论话题,进行议题设置。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舆论引导面临着困境与挑战,表现为舆论表达的不一致性及冲突日益尖锐、舆论引导由一元化主导转变为多元化共存状态,以及舆论引导话语体系的消解与重构。广播电视媒体的突破与转型主要是舆论引导理念的转型、舆论引导功能的转型、舆论引导机制的转型。形成新的舆论格局和舆论引导的途径在于创新节目内容制作、传播途径,实现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共融共享;舆论引导主体多元化、客体分层化、议题多领域化;充分发挥舆论领袖双管齐下的舆论引导模式。  相似文献   

6.
增权理论视阈下针对妇女家庭暴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权理论是社会工作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增权已成为我国港台地区及欧美国家一些社工服务机构的重要工作理念,同时也是服务于弱势群体的一个新视角.家庭暴力中的受虐女性作为受害者,在婚姻关系中有着强烈的无能感、无助感.她们或考虑到孩子,或是经济缺乏独立性等因素仍然生活在"家暴"这种不幸的婚姻生活中.而增权是她们摆脱家庭暴力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舆论的民族特性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舆论总是在一定的文化圈、民族圈和宗教圈的范围内形成,不可避免地带有文化与道德传统的印记。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化与道德给我国舆论带来深远的影响。我国舆论具有强烈的民族特性。在现阶段,研究舆论的民族特性有助于推动建构一个成熟的公共领域,形成健全的舆论监督体制,进而推进我国民主政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舆论已成为不必言说都能意会的概念,在通常读到的教科书和舆论学书籍中,舆论的定义各不相同,但关于舆论的特点的表述大体相似。李普曼和诺依曼对舆论的认识却深刻而独到,对其舆论观进行对比和阐释,可以启示我们多角度、深层次地认识和理解舆论,审视舆论观的嬗变,并以冷静客观的立场和超然的态度看待舆论领域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人们在网络平台有了更加自由的舆论机会。网络舆论给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不少负面影响。在分析网络舆论负面影响现状的基础上,探究网络舆论负面影响形成的机理,提出了扩大正面舆论影响力量、奠定良好舆论的客观环境,掌握网络话语能力、形成与网民的有效沟通,增强公开公正的力量、消解形成负面影响的"现实基础",增强宣传引导能力、有效形成舆论共识,提高依法治网能力、缩小负面影响的"时空平台"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社会化媒体发展日渐迅猛,在这一媒体环境下,每一位普通的网友和手机用户,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披露者和意见的表达者。社会化媒体为公众的自由表达和更充分地享有知情权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舆论引导工作因此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社会化媒体时代,舆情热点层出不穷,覆盖领域异常广泛,舆论引导呈现出新的变化。面对新的媒体环境,必须创新舆论引导方式方法,从技术掌控、生态营造、螺旋控制和议程设置上寻求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引导之策。  相似文献   

11.
舆论总是在一定的文化圈、民族圈和宗教圈的范围内形成,不可避免地带有文化与道德传统的印记.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化与道德给我国舆论带来深远的影响.我国舆论具有强烈的民族特性.在现阶段,研究舆论的民族特性有助于推动建构一个成熟的公共领域,形成健全的舆论监督体制,进而推进我国民主政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女人世界》2009,(3):18-23
这是一个提倡消费的经济时代,作为社会生活“半边天”的现代女性,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可支配的消费资金也越来越多。她们不仅在化妆品、珠宝首饰、食品、保健品等消费领域支撑着消费市场,成为消费的主导力量,在汽车、商品住房等消费领域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支配家庭经济的主导者。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舆论动力学的出现为新闻舆论传播学的研究和发展开辟了一个新领域,并正在成为一门富有前景的交叉学科。  相似文献   

14.
网络舆论与政府决策的内在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互联网所具有的自由性、开放性、平等性等特征,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网络参与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形成了网络公共领域,并进而导致网络舆论的产生。网络舆论突破了传统媒体由于时空间隔而造成的信息传输的种种障碍,赋予其巨大的整合功能。网络舆论将一系列公众诉求通过政治输入系统进入政策过程,政府不断回应产生公共政策输出,在网络公共领域中网络舆论与政府决策之间存在某种互动,如何有效把握这种互动成为提高现代政府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当代舆论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对舆论发生途径的传统观点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进而提出了“点燃式”与“压燃式”两种途径。还归纳总结了当代舆论形成与发展的线型模式、热力学假设方程模式与动力学模式,对纷繁复杂的舆论运行情况作了一些“程式”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微博作为自媒体的典型代表,赋予了公众话语权和媒介接近权,使其在传播过程中扮演信源、传者和受者等多种角色,加上其即时推送信息、互动传播以及庞大的用户数量等优势,对社会事件的介入和参与能力越来越强,使舆情自下而上形成并蒸腾,打破了原有舆论格局中政府、传统媒体的绝对中心地位自上而下传播信息的格局,成为舆情传播的新途径和聚集地。以多伊切的舆论生成的"瀑布模式和蒸腾模式"来阐释微博舆论与传统媒体舆论在形成机制上的不同,观察这两种模式下生成的"主流媒体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冲突与重叠,有利于对新媒体与舆论关系的整体把握,为政府引导舆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校园网络舆论不仅是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力量,而且也影响着校园舆论的整体走势,如何使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从网络舆论的内涵、特点着眼,系统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舆论的构成要素,进而探讨了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形成机理和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8.
BBS传播的舆论引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BBS作为一种网络信息传播的形式,日益成为传统大众传播媒介之外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在探讨BBS传播的舆论形成和传播角色变异的基础上,从传播学角度阐明了BBS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整合性、互动性、针对性原则。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浙江经济发达的绍兴县等地,形成了女企业家群体,她们在当地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文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她们的产生发展、所掌管企业的经营特色、社会价值观念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她们所面临的压力,力求呈现出她们作为中小城镇女企业家不同于大中城市女企业家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考察的是当代中国环境下的舆论表达主体问题.舆论表达主体的表达行为受到社会情境、角色、利益、价值观念、社会态度、公共话题、社会群体、沟通形式等因素的影响.社会语境中的强势群体容易成为舆论场上的强势表达者,反之亦然,弱势群体在舆论场上也易于成为被动的弱者.不过,上述结论也存在特殊情况.有时,社会精英在舆论场中也会成为弱势表达者.这给当下中国舆论环境带来不少变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