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学术》2007,(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人民生活变化显著上,也表现在当代中国人的心理反映上。在这种大背景下,西方资本主义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也带来了资本主义的腐朽文化,这些文化,使得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式、行为模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较特殊的群体,也毫无例外的经受了各种外来思潮乃至社会剧变的复杂影响。这些影响,既有正面的,例如市场经济下普遍形成  相似文献   

2.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为了避免发生系统性危机,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对陷入困境的私人金融机构进行救助,虽然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是私人金融机构的投机性积累,但救助成本却要由全体社会公众来承担。这种用纳税人的"公款"拯救私人金融机构的行为使资本主义国家陷入了一种"道德"悖论。这种"道德"悖论困境的形成根源于金融资本的社会化。金融资本作为资本演化的高级形态,获得了强大的支配和控制国家的权力,从而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公共权力属性单纯地表现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并使国家陷入"公共权力"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的这种"公共权力"危机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金融全球化时代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3.
论信仰的本质——兼驳中国人没有信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仰的对象,并不是人们通常以为的上帝等神灵,而是真实的本体。形而上的本体在现实中必然表现为某种形式的东西,即神灵。这种神灵便是权威。所以在现实中,信仰表现为对权威的信仰和崇拜。权威象征了某种价值观。对权威的信仰实际上是对某种价值观的认可和接受。对权威的敬、畏行为使人们认可、接受某种价值观成为可能。人们在认可、接受某种外在于自己的价值观的同时,涵养了自己内在的德性。外在的价值观转换为主体的内在德性。因此,信仰过程实质上是主体的德性的发生过程。信仰的上述诸环节,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均有鲜明的表现形式。因此,中国古代哲学与文化中当然有信仰。  相似文献   

4.
权威是保证企业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 ,同时又是以职工对权力的认同为“合法性”基础的。本文通过实证调查资料表明 :职工对公有企业管理权威的认同是以价值理性权威为主 ,对非公有企业管理权威的认同则是以工具理性权威为主 ;而且国有企业职工与外资企业职工在权威意识上存在差别 ,即国有企业职工对价值理性权威的认同高于外资企业职工 ,而外资企业职工对工具理性权威的认同高于国有企业职工。职工权威意识的所有制差别受到职工权利意识的所有制差别的影响 ,与长期政企不分导致的企业管理行为高度政治化相联系。职工的权威意识反映出职工对企业管理行为的评价存在双重价值标准 ,从而造成企业管理不同的非正式约束环境。要消除双重价值标准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市场经济秩序带来的负面影响 ,有必要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劳企关系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5.
依法干预市场经济是重塑政府权威的必备条件,而作为政府权威核心要素的政府权力的不断扩张又是导致政府权威危机的隐患。因此,重新界定政府权力是依法干预市场经济的保障,进而也为重塑政府权威创造了必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权力腐败与市场经济陷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社会深刻转型过程中,权力腐败成为当前社会生活中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对金钱的无限贪欲,使得权钱交易、行贿受贿之风盛行。从经济视角中探寻权力腐败的根源,某种意义上是市场经济对增长无限制追求和对奢侈无限制满足的陷阱。理性地绕开这种陷阱,用信仰有效地控制欲求,是探究遏制权力腐败的理性诉求,也是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7.
陆劲松 《兰州学刊》2014,(8):100-104
在市场经济行为的过程中,人的需要和利益是经济行为产生的一个理由;在一个市场经济博弈活动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如果总是选择个人最优策略,那么这种选择的结果往往与最初的经济行为目的相反。所以人们通过建立和遵守一定的市场经济道德规范,来约束彼此的行为,降低交易成本,使得双方合作达到共赢的结果。这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道德规范因此也就具有了正价值。  相似文献   

8.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行政行为失范成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行为容易失范,从实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在于利益驱动与公共权力的流失,新旧体制摩擦和行为规范“断层”,传统的制约机制难以发挥最大效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尚不健全,加之道德约束乏力和历史文化原因,导致政府行为失范。为有效遏制这种行为的发生,当前必须加强行政立法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改革地方政府组织结构,强化行政监督,从制度和机制上解决政府行为规范化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9.
政治权力来源于人们的权利,然而权力却常常凌驾于社会之上,权力若失去了制约和监督就必然会导致腐败。分权制衡,以权力制约权力对遏制权力滥用产生了极大的作用并由此推动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如果从权力产生的本源来看,权利对权力的约束更重要更合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权力的产生和运行遵循民主集中制和议行合一的原则,不搞分权制衡,因此发展人民民主,以权利来制约权力,就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权威是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但人们常常把它与权力概念相混淆,这不仅掩盖了权威的本质,同时也忽略了权威在人类实践生活和理性理想追求中的重要意义.权威与权力概念是有区别的,权威在规范、整合人们行动理由方面具有独特的活动原则,权威对于人类群体生活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政府权威与社会公共利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季燕霞 《学术探索》2003,(12):19-22
政府权威是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社会利益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以及人们生存需求的多样化,都在更为深入的层面上对政府的社会秩序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传统的政府权威形成挑战。适应新的社会历史条件,强化政府权威,需要完善制度法规,限定权力,制衡权力,监督权力,推进民主化进程,增强社会凝聚力。  相似文献   

12.
权力的界限     
权力问题是政治生活的核心问题.系统地划清权力与权力的相关概念的界限,不仅对准确地认识权力、而且对如何正确地使用权力都具有理论意义.权力的相关概念主要有四个:强制、影响力、权威、权利,下面依次进行分析.强制 强制表示把一定的意志强加于人的行为,这种行为并不一定是直接的,有时是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与政府规范--略论法治之下的"有限政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如何规范政府行为 ,提高行政效率 ?本文认为最根本的就是要建立法治之下的“有限政府”。特别要指出的是 ,本文指出“有限政府”并不是主张无限制地削弱政府权力 ,而是要正确发挥其作用。一方面政府首要职能是提供公共物品的供给 ;另一方面政府又不能不计成本 ,将有限的行政资源投入到普遍的社会领域和通行的私人领域之中。这不只是市场经济的要求 ,也不仅仅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更重要的在于行政权力在这些领域中的扩张 ,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权力的滥用 ,最终从根本上侵蚀行政权威的基础———法治。而失去法治的行政行为的产生和增加反过来则会使政府能力从根本上得到削弱。一个“有限的政府”才能成为“有效的政府” ,从而成为有权威的政府 ,因为它的基础在于法治 ,效率和权威是靠法治来保障的。这是本文所要论述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4.
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权力与腐败之间的关联已成为人们能够常常感受到的经验事实。为什么市场经济会滋生大量的权力腐败现象?有人认为,权力腐败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对此不必大惊小怪;另一些人则认为,权力腐败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是市场不规范的产物。我们认为,这两种看法都存在片面性。有关权力腐败的基本理论,笔者在有关文章中已提及。①在本文中,笔者拟就市场经济与权力腐败的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一、市场经济是权力腐败的根源吗? 所渭权力腐败,是指政府官员以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权力腐败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行贿受贿、滥用职权、权钱交换等  相似文献   

15.
权力不受监督必然导致腐败。人民是我国政治之本 ,体现在监督环节上 ,就是要建立人民监督体系。即建立一个以执政党监督为灵魂、人大监督为中枢、司法监督为保证、行政监督为关键、政协监督为特色、社会监督为基础的纵横交错、包罗万象的立体监督大网络。让权力的“主人”对委托出去的权力及行使权力的“公仆”实行有权威、多层次、全方位、高效率的监督与制约。只有这样 ,不断滋生蔓延的腐败才能得到有效遏制 ,人民政权才能更加巩固 ,从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6.
区域间主义是关于区域之间关系的研究,随着国际社会中各区域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正在焕发新的生机。区域间主义具有板块层次性、行为体多角色性以及国家在区域投放权力相对有限性等特征,这些认识为我们分析地区秩序的演变提供了新的视角。冷战后东亚地区秩序的构建就深受亚太地区的影响,表现为东亚地区内部一体化进程在曲折中蓬勃发展的同时,美国继续维持并巩固其在东亚的存在,并将东亚地区秩序建构逐步纳入其对亚太地区的整合中,使得东亚地区秩序在冷战后沿着安全、经济与合法性观念三重维度不断发展变化。鉴此,东亚地区应在兼顾亚太地区和东亚地区秩序发展的同时,激发东亚内部的发展活力,增进东亚国家的区域认同和对地区发展的责任意识,推动东亚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7.
反对腐败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在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腐败现象不仅未得到彻底遏制和根除,而且出现一些新的特点,显示出不断蔓延之势。对此,理论和实际工作者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形成了不少共识。普遍认为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因而要杜绝腐败,应当健全权力制约机制,对权力实行行之有效的制约。提出了“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以法律制约权力”“以责任制约权力”“以权威制约权力”“以民主…  相似文献   

18.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美双方出兵朝鲜的速度对比十分鲜明:美方快而中方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美方是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导者,对世界霸权有着强烈的追求。同时,美国当时国内冷战思维盛行,政府面临着“遏制共产主义”的压力。而中国则由于在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中处于非领导地位,加之国内面临和平建设重任,所以在派兵问题上久经思考。  相似文献   

19.
毛晖  汪莉 《江汉论坛》2012,(9):17-20
权力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权力资本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权力存在形态,在中国转型期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我国,权力资本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着独特的文化、历史和制度背景,中国转型期的权力资本化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价格双轨制带来的权力资本化和政府财力集中后的权力资本化。为了遏制权力资本化的蔓延,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加强法制建设及建设公民文化。  相似文献   

20.
冷战后国际关系与美国外交政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冷战结束以后国际政治发生的巨大变化是由苏联解体和国际权力结构的失衡所造成的。在失去了苏联的制衡之后,美国的行为越来越表现出肆意妄为和粗暴蛮横的特征。美国用先发制人战略取代威慑和遏制战略是错误的,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政策只能使美国在世界上越来越孤立。国际均势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国际体系的均势最终将会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